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选定条件下找到图书 4

《心经的人生智慧》

大愿法师

编者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经文对一个佛教徒来讲是再耳熟能详不过的了。那什么是观自在?什么又是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呢?恐怕大多数的人都难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诠释。2009年11月,在香港青年佛教协会,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法师为在场的诸多居士大德具体深入地讲解了《心经》的外层义与内层义之中所蕴含的实际的修行方法。   书中以一个生动形象的寓言阐明《心经》对人生幸福的定义,就是“幸福和财富的源泉其实都是智慧!”有财富是福报,能够懂得怎么如法地用,这就是智慧。法师指出,《心经》虽然只有短短的268个字,但是内容却极为丰富,已经圆满地概括了从凡夫到成佛之五道位的所有见地、修行方法和修证的果位。   处于凡夫位的我们,在没真正读懂《心经》之前是不是还要一味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呢?当然不是,我们没有理由总是停滞在当前浅薄的认知上,因为没有智慧,我们才会不知疲厌地自寻烦恼,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方向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使自己变得不知所措。在我们的认知处于一种懵懂状态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位能够带领我们走出迷途的向导,正所谓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既然我们用了近乎千年的等待,得闻了正法,若不能真正了知正法那将是多么地遗憾!   《心经》中揭示的人生智慧把我们的视野和眼界开阔到了空前的状态,感谢给予我们人生指引的法师,他在点燃我们心中智慧明灯的同时,也开启了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对种种恩情的感念,《心经》是在我们的心田上播撒上智慧的种子,让它迅速地成就智慧之果的一部经典,她告诉我们,这就是你完美的人生。

《如何让佛法的智慧照亮人生》

大愿法师

如何让佛法的智慧照亮生命     编者的话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   提到这些,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烧香拜佛、诵经持咒、打坐修行……,这些是吗?   是,但也不是。   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佛法是心的解脱,佛法是照亮生命的光明。   本书作者大愿法师,应弟子祈请于2013年5月31日在“六祖寺弘法骨干进修班”的最后一天,就对如何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作了精彩的开示:   “在一切环境、一切时空之中都能够外显的事业成功,内在智慧丰满、具足慈悲心,这样你是真正的懂得了佛法。不是说每天挂个念珠,每天都要佛貌岸然,不是这个样子的。你应该是佛法的智慧消融于无形。”   我们之所以事业无法成功、家庭无法幸福、甚至于修行无法上路,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吗?是因为环境对我不好吗?是因为别人无法理解自己吗?   其实每一次的追逐,都是内心深处躁动不安的欲求。每一次失败,都是自己的一次轮回,轮回的原因是心中的盲点。   金钱、爱人、修行……当这些一旦成为你的欲求,成为你头脑中拼命想得到,并努力去追逐的目标,其实你已经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了。用这种心去追逐、去渴求,这种心态本身就是苦恼的火焰。就算历尽千辛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成功,而当你失去的时候,你会感到加倍的痛苦。   那怎样我才能照亮内心的盲点?才能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怎样我的心才能彻底解脱?大愿法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三句金玉良言:   不要追逐,只是感应。   不要控制,只是帮助。   不要执著,全然开放。   书中,法师以这三句话为中心,把佛法的智慧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甘霖般熄灭烦恼烈焰,如灯塔般照亮我们生命的方向!   顶天立地为人去,万行庄严莫教迟,愿我们成为大写的人,散发者慈悲关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去亲身实践佛陀教导的六度万行。不做欲求者,而做给予者。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光源,照亮自己的人生、照亮他人的方向,灯灯互耀、庄严法界。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大愿法师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编者按   2010年10月,广东的冬天一如既往,而四会六祖寺的禅堂又是另外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方丈释大愿法师将在这里为曾伟教授带领的欧博企管一百多位领导层人士作一场《如何照见五蕴皆空》的精彩演讲,与他们一起共同领悟禅的智慧。向往佛陀智慧的人们聚会一处,聆听着能为自己开启智慧之门的佛陀的教导。   演讲内容围绕“禅”、“一切佛法的精髓”、“孝的精髓”、“禅的精髓”、“参禅用功的方法”等几方面逐层展开,“禅”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由”。“一切佛法的精髓”就是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孝的精髓”说明,任何法门到最高都是不二法门。   所谓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它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处事的种种态度等方方面面。五蕴被贪欲充塞,才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因为一切境界在你的生活中涌现时,都会通过你的五蕴起作用,五蕴是根本,。佛法就是从根本上断除一切外缘对你内在产生的影响,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既然是佛法的精髓,那么,这场演讲就注定将对每个在场的人产生最终级的影响。望大千世界,事事岂能皆尽人意?面对纷繁的世相,我们要运用禅的智慧去超越、承担、转化和融合,没有心和境的对立,没有能和所的对立,这才体现了禅中的自由。在内由于我们观念和知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了我们精神上的不自由;在外由于身心的局限使我们在面对或解读当下的事物时疲惫不堪,难以招架,这种情形下挣扎的我们还能够支撑多久?如果没有这次的演讲,还会有多少人在迷惑中继续着自己天真的错误?这也如同一个人的未来一样难以预料,不过,还是要祝福每一个跟从佛陀教导的人真正领悟禅的智慧,今生圆满如意。

《不执著的智慧》

大愿法师

  诸位法师、各位居士:   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如母有情速速地从生死轮回的大梦之中觉醒过来,所以我们今天有缘来共同探讨佛法。 这是我第一次到玉林,刚刚我看到居士们礼仪非常地如法,唱念、法器也非常熟练,维那还有几位居士唱《炉香赞》和《三宝赞》,音声也非常和雅,法器也非常熟练,非常不错,可见“宝山斋”大家平时领众念佛修持,肯定是非常精进的。   今天我们在佛陀慈光加被之下我们有缘相见,我们简要地共同来探讨佛法。我想讲一个题目,就是“不执著的智慧。”   我想佛法其实不同于其他的宗教,而是一种智慧的信仰。而且这种智慧也不同于世间的这种思想和知识,佛法绝对不是一种知识层面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内在的智慧。我们能够开启这种智慧就能够明心见性、就能够超出轮回。如果我们好像在世间读书一样,只是运用,只是去积累很多知识,那么可以说没有什么大的用处。因为,解脱不是积累知识可以达到的,不是说好像我记忆了很多佛教的名词,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就开悟了,不会是这样的。为什么?因为那个只是知识层面的积累,并不能够开启内在的智慧。所以佛陀一直强调,我们要因指而见月,顺着指头看过去看到月亮才对,你不能老是缘着这根指头。同样的,我们要透过佛陀的言教来开启我们内在的佛性。所以,我们看一切佛经,佛陀总会强调要“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原因就在于此。   我们学习佛法要超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进入到悟性认识,进一步开发自性。正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那我们如何来开启智慧呢?所有的佛法其实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字:不执著。所以我们讲的题目是“不执著的智慧。”   那我们执著于什么?凡夫众生内在被自己的念头捆住了,总是执著于自己的观点很正确,执著于自己所学会的知识,但是我们都知道,西方有一位哲人就说过,我学的越多,发现我懂的越少。苏格拉底也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其实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超越对于自己念头的执著,对于自己见解的执著,要破掉这种执著。你执著于自己的见解,那是什么?那是所知障。而外在,我们被种种的相绑住了,没有自由,都是因为执著。所以我们要一切不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