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选定条件下找到图书 19

《净化人心的禅智慧》

大愿法师

中国禅宗的初祖,也是印度禅宗的第二十八祖——达摩祖师,有一部著作叫做《破相论》,上面就说:“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那么就是通过禅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心。我们真正能够了解这颗心,真正开启了这颗心的空、明、觉。它的空性是本体,智慧光明是相,能够令人觉悟,这个是妙用。这样的体相用的自性功德宝藏,那我们就不必向外去求佛了。为什么?因为自性是佛啊!真正开启了这颗心,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正确的生活方式,践行正确的修行方法,从而达到令苦不再生起的安详喜悦的境界。这种永恒的安详喜悦的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智慧的彼岸!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这次讲的题目:《净化人心的禅智慧》。

《金刚经学记》

大愿法师

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不被万物所破坏。《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在求法的道路上,佛弟子们渴养最究竟的真理和义趣,在他们每天的读诵中苦苦觅求着能够解脱的智慧之源。在这样至诚的感召下,由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法师讲解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学记》应时正式出版。学记除了把整部经每一句话的主旨和要义都详细解说了之外,特别在首讲阐述了金刚经的五种殊胜:即一切佛法的心髓法要;明心见性悟道成佛的宝筏;斩断烦恼的宝剑;开慧增福、消灾免难不可思议的经典;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具足信、愿、行,容易得生净土,超出轮回。这五种殊胜足以使每个读诵这部大乘经典的人持有坚定的信心,凭籍这部解说空性的般若经典为自己的解脱道路上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禅与中国文化传播》

大愿法师

目录 一、缘 起 二、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 三、禅宗智慧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峰 四、书院师资

《玉耶女经学记》

大愿法师

大愿法师,六祖寺方丈,沩仰宗第10代法脉传人、曹洞宗25代法脉传人、药师法门唐密法脉传人。

《心经的人生智慧》

大愿法师

编者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经文对一个佛教徒来讲是再耳熟能详不过的了。那什么是观自在?什么又是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呢?恐怕大多数的人都难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诠释。2009年11月,在香港青年佛教协会,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法师为在场的诸多居士大德具体深入地讲解了《心经》的外层义与内层义之中所蕴含的实际的修行方法。   书中以一个生动形象的寓言阐明《心经》对人生幸福的定义,就是“幸福和财富的源泉其实都是智慧!”有财富是福报,能够懂得怎么如法地用,这就是智慧。法师指出,《心经》虽然只有短短的268个字,但是内容却极为丰富,已经圆满地概括了从凡夫到成佛之五道位的所有见地、修行方法和修证的果位。   处于凡夫位的我们,在没真正读懂《心经》之前是不是还要一味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呢?当然不是,我们没有理由总是停滞在当前浅薄的认知上,因为没有智慧,我们才会不知疲厌地自寻烦恼,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方向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使自己变得不知所措。在我们的认知处于一种懵懂状态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位能够带领我们走出迷途的向导,正所谓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既然我们用了近乎千年的等待,得闻了正法,若不能真正了知正法那将是多么地遗憾!   《心经》中揭示的人生智慧把我们的视野和眼界开阔到了空前的状态,感谢给予我们人生指引的法师,他在点燃我们心中智慧明灯的同时,也开启了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对种种恩情的感念,《心经》是在我们的心田上播撒上智慧的种子,让它迅速地成就智慧之果的一部经典,她告诉我们,这就是你完美的人生。

《禅与伦常道》

大愿法师

  编者的话   2014年5月11日时值温馨的母亲节,由广东省天柱文化慈善促进会紫荆分会承办的“报亲恩·百家宴”文化慈善公益活动,特别邀请释大愿大和尚及来自各地的母亲们共约七百人,在广东湛江市嘉瑞禾酒店莅临,大愿法师现场作了《禅与伦常道》文化慈善公益讲座。   为了心源渡数春,翻嗟浮世谩逡巡。   几个得道空门里,独我淹留在世尘。   谨具尺书辞眷爱,愿明大法报慈亲。   不须洒泪频相忆,譬似当初无我身。   大愿法师借曹洞宗良价禅师给母亲的出家明志书为引子,阐述了禅智慧健康所蕴涵的人性中自然天性的亲情及伦常关系。   他说:儒家的文化成就了中国人生命的大地,而禅和智慧成就了中国人心灵的智慧的天空。   在本书中大愿法师首次提出消除人性囚徒困境博弈论,将传统文化伦常道与深层的生命真相建立联系,开发生命潜能,尊贤为大,成贤成圣,达到君子境界的超越性法语震耳发聩,其意义深刻而伟大。   发现问题之所在,就是希望、光明之所在。   我们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惠泽生命的灿烂文化而骄傲!让我们为她所拥有延绵不断的传承者以及他们所践行的伦常道而致以崇高的敬礼!   谨以此文纪念并感恩伟大的佛母摩耶夫人以及天下所有的母亲!

《禅与和谐社会》

大愿法师

  编者按   什么是禅?什么是和谐社会?两者与我们百姓有什么关系?如果有关,又如何去实践?2014年9月30日,大愿法师应2014·觉华岛苜届菩提文化旅游博览会组委会的邀请,作《禅与和谐社会》讲座,与大众分享法师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大愿法师擎起中华文明风帆,纵揽全人类文明发展历史,融通全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实践及研究成果,以禅者直指本腺的智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充满信心;并立足当今中国社会现实,追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促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世界和平;更慈悲关注人的生存及心的觉醒。同时,横看世界,擷取美国梦、欧洲梦、中国梦的特色,建立国人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信心。   什么是禅?法师以“大悲干手眼,哪个是正眼?”的著名公案,让我们从中体悟:禅是一切行为背后最根源的力量,是始终不落二元对立的法身本体、是佛性、是明德的显现,即一个“和”字。而“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是中华文明能够贡献给整个人类的最独特的智慧资腺,激活国人的文化自信。   什么是和谐社会?法师循循善诱:以“捕鼠器的寓言”“陈水总事件”“小悦悦之死”,让我们从社会现象中看到冷读的悲哀;从处理高速路上车祸的三种方式中,让我们体会政府、市场、社会等人类公共生活的三种机制;以常识讲说社会是人的一切活动的载体;以最简明而总括的划分,分析人的五种存在形态及相应的五种社会活动领域,为我们指明:“当一个社会中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都非常和谐、非常理想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和谐社会。”引发国人对和谐社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由此,我们知道禅与和谐社会,与我们的生命、生活、生态环境直接相关。   个人如何实践?大愿法师开示了内心修养、人际交往、人生境界及体道而行的方法;开示了明德与幸福哲学;开示了禅悟的原理与方法,促进人的现代化,进而走向集体觉醒。   和谐社会如何构建?大愿法师深刻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体系、道德精神和文化建设都有具实据理的生动阐述,并汇归为中国梦一一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   最后,大愿法师以“创造文明,生命觉醒”为主旨,简介了有关觉华岛打造“佛的名山,佛的名岛”七个中心的规划,并祝福大众:健康、快乐、幸福、成功、觉醒!   禅如空气,须臾不离,我们是否有意识地感知了它的存在?和谐社会的理想,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向往,我们可曾有过明确的追求?而禅师呢?大愿法师在开场就说:“搅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推动社会进步,推动文明复兴。”   让我们向禅师学习,向禅师顶礼!    2014-11-20

《禅与亲子教育》

大愿法师

《禅与亲子教育》卷首语   亲子教育关乎个人、家庭、家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有关课程及方法、案例,已灿若繁星。而悟法界等流、以平等之心拥抱众生的禅师,开讲此题,确有特别之处。其氛围,以共修般若佛母心咒,感得与般若佛母、观音菩萨一样伟大母亲的慈悲和智慧共鸣。   其理念,亲子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儿女成为更好的自己;亲子关系的核心是平等互助,视孩子为人生旅途中的伙伴,亲子共成长。   其思路,围绕开发天赋与潜能,即与内心、与生命本源的连接,引导亲子在自然中玩耍,顺应孩子的天性;在《大学》中,领悟孔子“天地万物一体”的心胸与境界;在《哈佛大学最启发心灵的人生课》中,认识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能;在《妙慧童女经》等佛陀亲子教育的宝典中,了知并践行人生圆满与成就解脱之道。   其方法,揭示了良知、梦想、良师、益友、境界、体验和经历、坚持等四緣六要素,让孩子内心快速成长;点明了忏悔、宽恕、感恩、祈祷的四大法宝,让孩子人生顺利;指出了处理好与父母、与老师、与课本、与同学、与国家和社会、与自然和万物的关系等六大能量通道,让孩子能够优秀、幸福;提供了一系列学习方法、知书达礼学好做人、运用互动模型学好做事等工具,让孩子便于实际操作。   其特色,就是在亲子间,以受蕴(佛法所言五蕴之一)即感受为切入点,通过聆听、发问、欣赏、回应,感受彼此的温度与力量,乃至宇宙能量之流。如此深探孩子的内心、照亮孩子的心灵,父母首要的是能够“谛听谛听,善男子,善女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进而共同开发大智、大悲、大雄力,充分显明了“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好、最真实的修行法门”。   其梦想,就是让佛法的智慧扎根世间,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如莲花扎根淤泥而庄严盛开。建立儿童佛教文化园区、人间佛教文化园区、健康禅文化园区,开办禅与亲子教育工作坊,让天下再也没有难教育的孩子;开办禅与婚姻和谐、家庭幸福工作坊,让夫妻都能够婚姻幸福……让一切的如母有情都能够实现“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理健康无烦恼,灵性健康得解脱”,得到身心灵整体健康。让天上明月与人间烟火交相辉映,描绘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美画卷。   禅师,是在用自性体悟亲子关系,用心血浇灌田园苗圃,用赤子的梦想点燃大众的希望啊!   敬祝大愿禅师:梦想成真,法喜充满。

《禅与中国文化》

大愿法师

禅与中国文化   编者按   文化作为一种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包涵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内容。她以各种形式强有力地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其实,它的真正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已经在微妙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更确切的文化应该如《周易》所说,她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应该如本书的讲解者大愿法师所说:她能够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然后影响我们的行为选择。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那里有古人的智慧,然而,斯者已逝,很多珍贵的文化宝藏已经被今人在不经意中遗落入历史的长河,湮没在岁月的尘埃中。   今人对文化的理解有着种种的误区,文化错位导致了一些丑恶的社会行为和现象也被贴上文化的标签而成为一种炫耀和沽名钓誉的资本,扭曲了文化的本质和真实意义,他们对文化的亵渎和危害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个客观的存在是真实而又残酷的,面对它的时候,我们现代人竟然再次表现出了茫然无措。   禅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我们从境界高远的文学、绘画等艺术中都能品味到禅的意味,直到现在,禅仍然散布于实践的各个角落。   2011年11月27日,六祖寺大愿方丈在珠海发表了智慧的演说,首次把禅与中国文化作为一个重要课题呈现在众人面前。现代人对文化认识的误区促成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领域的低迷徘徊状态,我们可以以禅的智慧的能量,让我们的生命实现一个又一个超越,文化是当下鲜活的智慧的涌动,不是知识的累积,知识的局限已经让我们看不到远方的风景。   当我们消除了对文化认识的种种误区之后,当我们认识到孝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之后,当我们都拥有了一种文化自觉之后,当我们通读本书,瞬间领悟了导致生命、自然、社会的种种不堪并非知识的匮乏,而是智慧之门从未被我们开启之后,我们生命的觉醒才会有希望。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这是禅师开悟的境界,是体现生命大美的境界,如果说优秀的文化积淀可以使一个民族拥有足够自信的话,那禅与中国文化完美结合后的互补促进作用将会使我们的生命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让我们的心不再哭泣。   主办方:广东禅文化研究基地   《亚太经济时报·禅文化周刊》   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承办方:珠海和谐精舍、德信行(珠海)香精香料有限公司、香洲新恒润大酒店、四海集团、正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娺然商行、南山学堂、芬陀利华佛具用品商行、水源居茶艺有限公司、鸿升彩色印刷厂   时间:2011年11月27日   地点:广东·珠海·中山大学珠海分校

《禅心商道》

大愿法师

  编者按   企业存在的本质目的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因为企业能够满足客户需要,能够提供客户需要的产品,所以社会才会把创造财富的资源委托给企业。可见利润不是目标,而是指标。它是一个企业足以抵御风险的一个指标。   企业真正的目标就是利他,就是为顾客创造价值。所以企业行为和企业决策,一定要围绕真正的目标,也就是利他。   企业可以为顾客定制产品,甚至于可以调动全球资源,来专门为某一个顾客来定制产品,所以这个是零距离。当大家都去唯金钱观、唯物质观的时候,可能人心跟人心的距离就更大了。所以我们禅商就可以用公益的方式来拉近人心与人心的距离,来释放善意,来互相取暖,为这个人间送来温暖,送来智慧。商业之美不仅仅是高效率地盈利,不仅仅是高效率地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满足客户需求,更应该是高效率地去改变社会陋习,改变社会风气。   禅归纳起来说就是四个字:皈依三宝。禅心是皈依佛宝,自性佛宝,就是我们的空、明、觉,真心。商道就是皈依法、皈依僧。所以禅心是皈依佛,商道是皈依法、皈依僧。僧就是和合众,皈依僧就是以清净心来跟顾客和合,跟股东和合,跟整个社会大众和合,和合众。   商禅不二:,商业就是普贤行愿,以心明道,以身行道。有没有注意到,其实商禅不二就这八个字:以心明道,以身行道,你就在实践普贤十大愿王了。所以其实禅商修炼的行持,就是定慧等持的状态。企业家真的不容易,他是整个民族的脊梁,是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他就更加需要定慧等持。没有定力可能就失败,没有智慧可能就淹没了。   2014年8月2日,由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第四十三期禅宗文化大讲坛“‘禅心商道——新一代禅商是怎样炼成的”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本次讲坛由广东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主讲,法师主要从“商道”与“禅心”两个部分给大家带来一场禅商是如何相结合的艺术与智慧的风暴。   让我们每一位禅商都成为推动世界的力量。要时刻保持觉知,保持平等心。用好这八个字:非圣勿执,离悟无欲。

《禅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

大愿法师

禅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   ———以《六祖坛经》为例   中国和印度两国都是文明古国,中印两大文化圈之间两千余年以来相互学习、彼此影响,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方面都有广泛深入的交流,促进了中印两国文化的发展。因此,暨南大学成立中印比较研究所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禅文化起源于印度,鼎盛于中国,广弘于世界。今天,我就《禅文化在当代中国的现实价值》这一课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向各位方家、善知识请教。

《禅与孝道文化》

大愿法师

编者按 作者:大愿法师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云:“一孝百善开。”先辈之教常能熟记于心并力行实践尚为做人之本,成功之基。凡事有个先后次第,谓为秩序,此乃无论为人之道抑或处事之理都不可忽视之常见。   孝道是至善,父母的爱惊天地、泣鬼神,在默默无言中成就着我们的人生,然而,大多数人却在这样伟大的情感面前选择了忽略,不断地被欲望追逼得困苦不堪,从这一侧面也反映出现代教育的缺失。古德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绵延不衰的是广博深厚的伦理孝道文化,它与禅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古代很多名人的嘉言懿行都与行孝有关,历数上至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超凡的觉者佛陀,圣贤孔子及学生,下至宗喀巴大师,良价禅师等等很多大成就者都有着一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至孝”。既然孝道造就了那么多顶尖的大师级的人物,与他同为传统文化的根本的禅与孝道又有着什么样的关联呢?

《经营管理中的佛法》

大愿法师

编者按   佛陀的教育在历史上曾对世界文化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佛法对人心的渗透和拯救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尤其是佛法对现实意义的价值更加值得现代人去探索。事实证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佛法对人类的智慧的开启,但是,于红尘的滚滚迷雾中举步维艰的人们依然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仍会把种种的遭际归结到外在的事物和环境当中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010年9月25日,在广州的湖滨宾馆,面向500位欧博成员和欧博客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举行的题为《经营管理中的佛法》的演讲在热烈而隆重的气氛中拉开帷幕。讲演者四会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大和尚在坚定沉稳地登上讲演台的一刹那,聚焦了全场所有人员的目光,娓娓道来的以佛法的智慧来铺就的经营管理之道深深吸引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不仅如此,还针对生活中方方面面困扰人们的棘手敏感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和解决,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由大脑思维模式提升到灵性生命思维模式才是最彻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修心上要善用其心,在行为模式上要善待一切,在实践上要做一个大写的人,顶天立地的人,这才是此次演讲的初衷,也是法师对在座每一位经营管理人才的殷殷咐嘱,更是佛陀教导我们做人的本怀,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都是讲要有道的体悟和心的自觉,由道至心就是一个不断消除种种执著的觉悟的过程,这个不变常新的理念适用于所有需要它的人们,本次演讲的编辑成册将会影响更多的人群,让他们在智慧和慈悲的光辉照耀下从自己无法觉知的误区中勇敢地走出来,而最终走向无尽的快乐和光明。

《禅与幸福人生》

大愿法师

《禅与幸福人生》卷首语   2014年11月,大愿法师就“祥和大千 美丽广东”组委会《禅与幸福人生》的命题,与大众做了三个多小时的分享。分享中,法师禅智慧的流露,不时令在场受众欢喜、反思,经受幸福人生的珍贵体验——突破思维局限后的心开意解!对于幸福,我们通常的认知是:长辈儿孙绕膝,夫妻恩爱,“有妈的孩子最幸福”;是物质条件的改善与生活、工作、学习的顺遂。然而,这样的幸福我们不断地得到又失去,我们报怨、怀恨又冀希望于下一次。但是,我们总也没有获得长久的幸福。如此,我们可能变得很宿命,甚至怀疑生命的价值。怎么办呢?   首先,法师开示:佛陀在实现终极幸福的道路上成功了,我们后世的佛弟子几千年来都是沿着佛陀的足迹,在菩提道上前进,就是在追求幸福。佛陀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和道路,所以我们欢喜。   中间,法师用禅的智慧俯瞰幸福学全貌:人世间的生活包括经济生活、心理生活、伦理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应地各领域生活的幸福学研究与实践,特别是西方社会已经取得丰硕成果。这样,看到自己的局限,所以我们反思。   尔后,什么是幸福?法师引用:幸福的定义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并对四种人生状态,即幸福的人生、忙碌奔波的人生、虚无主义的人生和享乐主义的人生进行分析,开示四种人生观的因果及启示。而穿插其间的诗文音乐绘画故事,不时敲打着我们的心,我们不禁反观自己的人生,难免汗颜。   最后,法师更以佛陀证悟的生命幸福真相之法,气势恢宏而缜密地推演开来,让我们在一张表中探求佛法信、解、行、证的内涵及实修法门之间的关联要义。如山里人忽见大海,法喜充满而勇猛欲入,去领悟“生命就是价值”,去经验人生的终极幸福!   做为佛子,法师学贯佛法之教理,竟登见地之高山,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地指明了幸福人生的追求方向,即由生活幸福直至生命幸福,以洞见生命力的勃勃生机。   做为禅者,法师参透佛法之心髓,以禅之智慧阐明了外修安乐、内修解脱、密修菩提的幸福法门,穿透虚妄有为直至真如无为,彻见幸福的源头活水,回归生命的本源。   做为现代和尚,法师追随佛陀之菩提愿行,为众生离苦得乐,游方南北,广为度化;为人类的前途与命运,遍观东西文明发展历程,豁明了人类集体觉醒的曙光;为众生及人类的幸福,上下求索,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国计民生到世界和平,力推佛教站立时代潮头,顺应社会发展,施大智慧、大慈悲、大无畏,荷担如来使命,发挥佛法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虽是冬日,但《禅与幸福人生》却传送了春的讯息!在2015年即将到来的时候,让我们虔诚祈愿:佛光普照,春满环宇,人生幸福,人类明天更美好!

《信心铭学记》

大愿法师

编者的话   禅是创造力,创造力是智慧的复苏和萌发,当所有痛苦的记忆被深深掩埋,又在不经意的碰触中无奈醒来的时候,我们的心漂浮在万物无边的世相里失去了归属,与其说我们软弱,不如说我们再也寻不到智慧的光芒。   我们始终不知道,当智慧被放逐于荒蛮,我们认假为真的困惑便从此开始而将相续于长劫。   禅宗,以其“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最具独特性的见地打开我们自性中智慧的本源,如果你摧毁了掩藏在痛苦真相背后的梦幻空花,觉醒就会在刹那间发生。   三祖僧璨大师的精心著述《信心铭》,以诗体写成,四字一句,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字字珠玑,流传至今,但深明其意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生活的后人却寥寥可数,而能够充分揭示《信心》中禅的洒脱鲜活,自由无碍的境界,从根本上拯救我们如被困囚徒般的那颗不自由的心的人又在哪里呢?   2012年3月30日,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在六祖寺把禅宗祖师已经证明,我们也一定能够证明的,在生老病死无情的自然法则面前不得自在的弱小的生死凡夫,一旦见本自性,能够见真心,就是笑傲生死、活力无穷的真正强者,就是圆同太虚,无欠无余的大智者阐述得丝丝入扣,臻近完美。我们出世间的成就,世间的成功,无一不是在禅的智慧的启发下迈入生命的大境界,人生的至高点,大愿法师的讲解让我们生命中所有的疑虑和困惑都在当下与三祖大师相逢相遇的时刻冰消瓦解,隐匿于无形,化灭于天地。他让我们修复了苦难扭曲,千疮百孔,破碎不堪的心,捧起它,那在聆听中珍贵稀有的苏醒,生命中的真实相便豁然奇美地在人生的驿站悄然地等待,温暖着我们,一程又一程。   信心铭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反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勿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妄自斟酌。   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睡,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存,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净尽,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惟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如何让佛法的智慧照亮人生》

大愿法师

如何让佛法的智慧照亮生命     编者的话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   提到这些,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大多是烧香拜佛、诵经持咒、打坐修行……,这些是吗?   是,但也不是。   佛法是智慧的成就,佛法是心的解脱,佛法是照亮生命的光明。   本书作者大愿法师,应弟子祈请于2013年5月31日在“六祖寺弘法骨干进修班”的最后一天,就对如何把佛法的智慧,运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作了精彩的开示:   “在一切环境、一切时空之中都能够外显的事业成功,内在智慧丰满、具足慈悲心,这样你是真正的懂得了佛法。不是说每天挂个念珠,每天都要佛貌岸然,不是这个样子的。你应该是佛法的智慧消融于无形。”   我们之所以事业无法成功、家庭无法幸福、甚至于修行无法上路,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不够努力吗?是因为环境对我不好吗?是因为别人无法理解自己吗?   其实每一次的追逐,都是内心深处躁动不安的欲求。每一次失败,都是自己的一次轮回,轮回的原因是心中的盲点。   金钱、爱人、修行……当这些一旦成为你的欲求,成为你头脑中拼命想得到,并努力去追逐的目标,其实你已经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中了。用这种心去追逐、去渴求,这种心态本身就是苦恼的火焰。就算历尽千辛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成功,而当你失去的时候,你会感到加倍的痛苦。   那怎样我才能照亮内心的盲点?才能才能真正获得幸福?怎样我的心才能彻底解脱?大愿法师在书中告诉我们三句金玉良言:   不要追逐,只是感应。   不要控制,只是帮助。   不要执著,全然开放。   书中,法师以这三句话为中心,把佛法的智慧活生生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如甘霖般熄灭烦恼烈焰,如灯塔般照亮我们生命的方向!   顶天立地为人去,万行庄严莫教迟,愿我们成为大写的人,散发者慈悲关爱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去亲身实践佛陀教导的六度万行。不做欲求者,而做给予者。   愿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光源,照亮自己的人生、照亮他人的方向,灯灯互耀、庄严法界。

《六祖坛经略讲》

大愿法师

编者按      浩如烟海的佛学典籍中,《坛经》似一枝旷世奇葩焕发出夺目耀眼的光华,照彻人类沉醉于娑婆中久久不醒的迷昧之性。是什么遮挡了我们本来拥有的完美,是什么染污着我们本来纯粹的心地,又是什么阻碍了我们本该迈向成功的路途?当岁月无情地走过,我们无言地收拾起那颗已被痛苦侵蚀得千疮百孔的心魂时,我们质疑着,这是我们生命留下的痕迹吗?我们在他人眼中看到的令人心碎的无奈正在缓缓逼近自己那颗早已不诚实的心,谁都知道,或许这是一种悲哀,因为它封闭的是我们自性本有的智慧光芒。   但我们对生活的恐惧和忧虑并未在探寻究竟的过程中减少和消失,在不幸面前,精神的力量是神奇而伟大的,当一部分人充分认识到佛教恰恰是最现实的,是敢于正视人生的痛苦、无常和虚幻的,是敢于直面生命本来面目的,也是最彻底的教给我们直接在生命的当下来解决问题,断尽烦恼的门径和方法时,佛陀的法要再次得到了人们的积极认同。   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二月初八,六祖大师出现于世,他所开创的从佛性论到解脱论,到修行观,都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完整的佛学思想体系。他顿悟成佛的学说使整个中国佛教都面貌一新,并且影响深远。   公元2002年,《坛经》的精深远播香港湛山精舍,六祖寺方丈大愿法师分别从禅宗与六祖、开智慧的法门、实修的方法、明心见性的典范、禅与净土等五个方面把《坛经》的精萃展开在诸多佛子面前。《坛经》记载了六祖惠能大师一生得法弘扬禅宗的事迹和启发门人的言教。六祖大师开示的核心就是教我们认识自己的心——外界的一切逆境、顺境都是觉醒的能量。我们需要觉醒,因为我们早已迷失了回家的路,我们更需要可以令我们觉醒的能量,因为我们的勇气早已因岁月无敌而被无情地摧毁。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与善书为伴,与善友为依,以佛陀的教法为指导,《坛经》是开智慧的一部奇书,读懂她的同时你会感受到正在向你靠近的是你恒久渴望的幸福。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大愿法师

如何照见五蕴皆空  编者按   2010年10月,广东的冬天一如既往,而四会六祖寺的禅堂又是另外一番热闹非凡的景象。   方丈释大愿法师将在这里为曾伟教授带领的欧博企管一百多位领导层人士作一场《如何照见五蕴皆空》的精彩演讲,与他们一起共同领悟禅的智慧。向往佛陀智慧的人们聚会一处,聆听着能为自己开启智慧之门的佛陀的教导。   演讲内容围绕“禅”、“一切佛法的精髓”、“孝的精髓”、“禅的精髓”、“参禅用功的方法”等几方面逐层展开,“禅”用两个字概括就是“自由”。“一切佛法的精髓”就是如何照见五蕴皆空。“孝的精髓”说明,任何法门到最高都是不二法门。   所谓五蕴即是色、受、想、行、识,它左右着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处事的种种态度等方方面面。五蕴被贪欲充塞,才是一切烦恼痛苦的根源,因为一切境界在你的生活中涌现时,都会通过你的五蕴起作用,五蕴是根本,。佛法就是从根本上断除一切外缘对你内在产生的影响,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既然是佛法的精髓,那么,这场演讲就注定将对每个在场的人产生最终级的影响。望大千世界,事事岂能皆尽人意?面对纷繁的世相,我们要运用禅的智慧去超越、承担、转化和融合,没有心和境的对立,没有能和所的对立,这才体现了禅中的自由。在内由于我们观念和知识上的局限性,导致了我们精神上的不自由;在外由于身心的局限使我们在面对或解读当下的事物时疲惫不堪,难以招架,这种情形下挣扎的我们还能够支撑多久?如果没有这次的演讲,还会有多少人在迷惑中继续着自己天真的错误?这也如同一个人的未来一样难以预料,不过,还是要祝福每一个跟从佛陀教导的人真正领悟禅的智慧,今生圆满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