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祖常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而我们自心常烦恼。那六祖常生智慧的心法是什么呢?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是坛经的核心。
六祖大师开示我们开悟的法门,就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三个方面我来讲一下。
三、无住为本
第三个方面“无住为本”,就是一切都是“无住”的。
“无念”是主观上不要执著,“无相”是客观的现象不要执著。
做一个心灵自主的人
这两天大家听了很多空性、自性,而且我们佛教徒就很喜欢讲一个“空”字,什么性空、空性、四大皆空、色即是空,挂在嘴边。可是你有没有想这个“空”到底表达什么意思?讲来讲去还是不明白,不知道“空”讲的什么,缘起性空、四大皆空、色即是空,就不理解“空”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什么都没有那个“空”呢?绝对不是什么都没有那个“空”。那是什么意思?其实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空”,我们不要表达得太深奥,而且我们学佛也不要学很多的名相,一天到晚挂在嘴边,实际上心里没有体会到,用不上,那就糟糕了。
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方式来说,空是什么?空就是一种解脱的状态。就是我们心灵自由的状态。你的心能够自由,能够自主,可以说觉悟了。
一个人的身心完全处在一种自由的境界就是《心经》上所说的“心无罣碍”,“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天天会念,但是能不能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要是依智慧的话,我们就能够“心无罣碍”。心里面对任何东西都没有罣碍,任何东西不能干扰我,我的心能够自主,无论是顺利的环境,还是不好的环境,我的心都能自主,不为物喜,不以己悲,这样子就是“空”、“空性”,不要认为是什么都没有。这是我们比较容易理解的一种方式来表达。
所以说“悟入空性”,就是一个人显发了自由自主的心灵,他的心能够自主,不会给外境所转动、所动摇。
“色即是空”,也就是说一个人他解脱了外在的形相的束缚,外在的环境不能影响他,不会给这个外在的形相所染污而得到自由。
“四大皆空”,就是说我们对于地大、水大、火大、风大,都不再执著,无碍的、自由的、解脱的境界。所以一个人如果他悟得空性之后,他就是有了一个完全自由的能够自主的心灵。简而言之,就是不管在什么环境之下,我们都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来面对我所遭遇的状况。
怎么做一个能够心灵自主的人呢?能够做一个心无罣碍的人呢?能够做一个无念、无相、无住,达到这种解脱境界的人呢?应该有三个条件。
这三个观点我们能够承认,我们能够确定,这就是叫见地,你首先要有见地,佛教里面见和修,见地和修行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见地,你首先知见要很正确,要有正知正见,这个很重要。否则的话,你就是盲修瞎炼了。
正确的见地确立之后,你还要有修行的体验。不单单是口说,你不能够单单搬弄名相,一天到晚说“空”。到底什么东西“空”啊?什么都是有的,怎么会“空”呢?人家也不理解,你自己其实也是不理解。如果我们想这个“空”其实就是一种解脱的状态,就是心灵自由的状态,这就好理解了,你自己要有这方面的体验才可以。
——摘录自《六祖坛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述
附相关文章:
本心是什么?
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一)无念为宗
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二)无相为体
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三)无住为本——1.德山宣鉴禅师的公案

您的每一分赞赏支持都将使正法传播更远、更广

六祖寺弘法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阅读原文:大愿法师2018年讲经集锦
下一篇: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三)无住为本——1.德山宣鉴禅师的公案

2019年新年前夕,六祖寺将举办菩萨戒同学会第一期学习,之后还会为众多发心的居士受持菩萨戒,成为“人间菩萨,广结善缘,利乐有情”的美好愿望!
2018-12-28

财富不是目的,而是觉醒自在的生活方式。正如天堂不
2018-12-28

认识到过往心里对别人的怨恨,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最先伤害的是自己,让自己的心失去宁静,失去理智。
2018-12-27

有个企业家向一位哲学家请教:“教授,我最近总觉得心
2018-12-27

社会财富犹如水,当你只有一碗水时,一定是自己喝;当你有一
2018-12-26

《悟性论》上说:“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心迷昧时
2018-12-25

禅与亲子教育这么一个公益讲座,其实是希望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亲子教育之中照亮我们内心的盲点。父母先觉醒了,亲子教育就好办了。父母觉醒了,儿女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孩子,幸福的孩子啊
2018-12-24

2019-10-09 07:07

2019-10-07 07:15

2019-10-06 07:15

2019-10-05 07:13

2019-10-04 07:03

2019-10-03 06:00

2019-10-02 07:00

2019-10-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