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大愿法师

中国禅宗的初祖,也是印度禅宗的第二十八祖——达摩祖师,有一部著作叫做《破相论》,上面就说:“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那么就是通过禅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心。我们真正能够了解这颗心,真正开启了这颗心的空、明、觉。它的空性是本体,智慧光明是相,能够令人觉悟,这个是妙用。这样的体相用的自性功德宝藏,那我们就不必向外去求佛了。为什么?因为自性是佛啊!真正开启了这颗心,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正确的生活方式,践行正确的修行方法,从而达到令苦不再生起的安详喜悦的境界。这种永恒的安详喜悦的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智慧的彼岸!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这次讲的题目:《净化人心的禅智慧》。

大愿法师

一般在佛前献供,基本上都是我们这样摆着,供完以后,往往就会收回来自用。那火供的时候,都是要投入到火供的坛城里面去。所以收回来的只是灰烬,所以不容易生贪心,不会生贪心,能够破我法二执,能破人我执、法我执。这是做火供的第一种功德。 第二种功德是火供能够令诸天神都生欢喜心,天神就能够帮助行者获得悉地成就,能够增长神通威德。 释迦如来住世的时候,就曾经有弟子问释迦如来说:佛陀,您为什么有那样浩瀚广大的神通、神变呢?

大愿法师

我们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受菩萨戒有什么样的功德?很多同修有疑虑,觉得我学佛时间还不长,或者虽然时间长,但是我觉得自己修行的功夫还不够,心里面有疑虑,不敢受菩萨戒,那我们希望透过学习这部《优婆塞戒经》,大家能够明了,能够真正地发起菩提心来受持菩萨戒。

大愿法师

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不被万物所破坏。《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在求法的道路上,佛弟子们渴养最究竟的真理和义趣,在他们每天的读诵中苦苦觅求着能够解脱的智慧之源。在这样至诚的感召下,由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法师讲解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学记》应时正式出版。学记除了把整部经每一句话的主旨和要义都详细解说了之外,特别在首讲阐述了金刚经的五种殊胜:即一切佛法的心髓法要;明心见性悟道成佛的宝筏;斩断烦恼的宝剑;开慧增福、消灾免难不可思议的经典;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具足信、愿、行,容易得生净土,超出轮回。这五种殊胜足以使每个读诵这部大乘经典的人持有坚定的信心,凭籍这部解说空性的般若经典为自己的解脱道路上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大愿法师

这本书还没有添加简要描述哦!

大愿法师

本经它的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 括,药师法门就讲一个字——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大愿法师

大原法师开示《佛说阿弥陀经》

大愿法师

编者按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是殊胜之法,但万法归一,都是为了众生能够在无边的娑婆苦海之中脱离六道轮回的羁绊,万千法门之中,药师法门贵在以其维持世法、辅助戒律、决定生西、速得成佛的四大殊胜拯救业海沉浮的众生于狂澜即倒,万劫不复之中,由此,要摄受度化末法众生的殊胜方便、实现人间佛教的理想,必以药师佛本愿的弘扬为最重要的关键枢纽。   六祖寺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得法南来以后隐居潜修十五年的地方,具有非常殊胜的不共的加持力,2010年12月31日至2011年1月9日身为六祖寺方丈,又有诸多讲法系列著作出版的大愿法师在这里为七百多信众传授了《药师七佛经》。   凡有缘接触过大愿法师讲法系列的人们都会被法师丰富的讲说形式所感染,所摄受,《药师七佛经》篇幅简短,法义甚深,仅药师七佛各自的愿力就已繁复有加,深奥的佛理在法师轻松幽默的解说中变得平易而浅显,易学八卦,占卜法,天文地理,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生老病死的苦难,事业的兴衰,国土的危脆等等无不涉及,无论何种受众都能在这样一种前无古人的讲说内容中各得其所,找寻到自己的需要,在近乎绝望的边缘结束自己曾经无穷无尽的望眼欲穿。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向内觉照和实践始终是我们修行的根本,大愿法师在书中指出,药师法门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唐密的一个法要,我们系统完整地去修学,如果有一些部分你没有相应就要向内去觉察自己有哪一些盲区,努力把自己陶冶成为堪受正法的法器。   条条大路通罗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路不可以走,只有不肯走路的人,当我们向前迈出坚实的第一步时,就注定要为我们上路前的承诺直下承当,药师七佛的宏大愿力令我们汗颜,让我们蓄满风尘的双足更有力量,让我们回首时的笑容愈加灿烂。

大愿法师

第一讲我们阐述了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的法门。药师七佛,如果消归自性来说,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七重身心:肉体、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直觉体,以及光明体和空性体。直觉体有时候也称为心智体,光明体有时候也称为灵性体,空性体有时候也称为涅槃体。

大愿法师

本经它的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 括,药师法门就讲一个字——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大愿法师

今生成就是药师法门的最大特色之一,包含人生成功法、人生幸福法、人生解脱法。 为利益如母众生,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2014年6月,大愿大和尚应邀来到家乡湖南益阳白鹿寺开演人生点金术——药师法门今生成就法,以报养育之恩、法乳之恩!

大愿法师

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不被万物所破坏。《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在求法的道路上,佛弟子们渴养最究竟的真理和义趣,在他们每天的读诵中苦苦觅求着能够解脱的智慧之源。在这样至诚的感召下,由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法师讲解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学记》应时正式出版。学记除了把整部经每一句话的主旨和要义都详细解说了之外,特别在首讲阐述了金刚经的五种殊胜:即一切佛法的心髓法要;明心见性悟道成佛的宝筏;斩断烦恼的宝剑;开慧增福、消灾免难不可思议的经典;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具足信、愿、行,容易得生净土,超出轮回。这五种殊胜足以使每个读诵这部大乘经典的人持有坚定的信心,凭籍这部解说空性的般若经典为自己的解脱道路上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大愿法师

本经它的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 括,药师法门就讲一个字——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大愿法师

第一讲我们阐述了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的法门。药师七佛,如果消归自性来说,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七重身心:肉体、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直觉体,以及光明体和空性体。直觉体有时候也称为心智体,光明体有时候也称为灵性体,空性体有时候也称为涅槃体。

大愿法师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楞严经》的内容和性质,那就是:启智降魔。因为《楞严经》是佛教讲得最真、最彻底的大乘经典,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髓,本经如同照妖镜,让一切外道邪说原形毕露,让一切附佛外道无所遁形,让我们少走弯路,知道真正实修的方法。

大愿法师

今生成就是药师法门的最大特色之一,包含人生成功法、人生幸福法、人生解脱法。 为利益如母众生,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2014年6月,大愿大和尚应邀来到家乡湖南益阳白鹿寺开演人生点金术——药师法门今生成就法,以报养育之恩、法乳之恩!

大愿法师

一般在佛前献供,基本上都是我们这样摆着,供完以后,往往就会收回来自用。那火供的时候,都是要投入到火供的坛城里面去。所以收回来的只是灰烬,所以不容易生贪心,不会生贪心,能够破我法二执,能破人我执、法我执。这是做火供的第一种功德。 第二种功德是火供能够令诸天神都生欢喜心,天神就能够帮助行者获得悉地成就,能够增长神通威德。 释迦如来住世的时候,就曾经有弟子问释迦如来说:佛陀,您为什么有那样浩瀚广大的神通、神变呢?

大愿法师

本经它的内容,一方面是令我们学习如何消除身心的病苦,本经的修法可以用很多方法来概括,可以用一个字来概 括,药师法门就讲一个字——禅,分别包括了如来禅、祖师禅和秘密禅。

大愿法师

第一讲我们阐述了药师法门是当代最契理契机的法门。药师七佛,如果消归自性来说,就是指我们每个人都有七重身心:肉体、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直觉体,以及光明体和空性体。直觉体有时候也称为心智体,光明体有时候也称为灵性体,空性体有时候也称为涅槃体。

大愿法师

今生成就是药师法门的最大特色之一,包含人生成功法、人生幸福法、人生解脱法。 为利益如母众生,实现人生价值最大化,2014年6月,大愿大和尚应邀来到家乡湖南益阳白鹿寺开演人生点金术——药师法门今生成就法,以报养育之恩、法乳之恩!

大愿法师

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愿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我今正念,称如来名,为菩提道,求生净土。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以此念佛因缘,得入如来,大誓海中。承佛慈力,众罪消灭,善根增长。若临命终,自知时至,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如入禅定。佛及圣众,手执金台,来迎接我。于一念顷,生极乐国。花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广度众生,满菩提愿。

大愿法师

如今的我们迷失自性,流转轮回在痛苦中,如何解脱?佛说:只要称念弥陀圣号就能开显我们本具的觉性。 法度众生师导航,广东四会六祖寺上大下愿大和尚以弥陀愿力引导众生沿路回归,开示净土修学诀窍。阐述五种净土(人体净土、人心净土、大地净土、人间净土、佛净土)身心内外的转化。让学者渐渐的明了环绕我们四围上下的,的确都是那“阿弥陀佛”的化现,是般若智慧之光的显现。阿弥陀佛不是别人,他正是你自己——只是你还没有认识到。

大愿法师

我们为什么要受菩萨戒?受菩萨戒有什么样的功德?很多同修有疑虑,觉得我学佛时间还不长,或者虽然时间长,但是我觉得自己修行的功夫还不够,心里面有疑虑,不敢受菩萨戒,那我们希望透过学习这部《优婆塞戒经》,大家能够明了,能够真正地发起菩提心来受持菩萨戒。

大愿法师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楞严经》的内容和性质,那就是:启智降魔。因为《楞严经》是佛教讲得最真、最彻底的大乘经典,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髓,本经如同照妖镜,让一切外道邪说原形毕露,让一切附佛外道无所遁形,让我们少走弯路,知道真正实修的方法。

大愿法师

  编者的话   《大念处经》是最重要的解脱经典,是最直接证得涅槃的解脱法门。烦恼的止息,是修行路上的清风净景,是红尘游客化解精神疲惫的清凉港。   人的心与身时刻都是处在运动之中,人们的心无法止息时,生活也就无法满足,苦就无法灭除。在无止尽的欲望中需求就越强大,随着欲望生活节奏就不断加快,当您已经明显的感觉或体会到了学习、家庭、工作带来的沉重精神压力,抑郁焦虚、心烦易怒、动作失调,体验到身心健康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时,您一定会去寻找解脱的方法。那么日常生活又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如何在这其中缓解和消除精神压力呢?   慈悲心及菩提心的觉行者,已经止息断除生时及死后的苦恼根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广开方便门,广东四会六祖寺每年举办“禅文化大学堂”禅修班,以次第教学。本寺方丈大愿法师于2012年10月和2013年5月,第二、三次禅文化大学堂的学修营,为学子们圆满完整地讲授《大念处经》。阐释修习四念处的七种利益,四念处彼此相互增上,四念处共通的修习法。身念处觉知全身息、受念处觉照感受、心念处随观心念的活动、法念处照见五蕴破除五盖障碍的遣除方法。开示身念处的十四种修行方法。安般念禅;四威仪禅;正念正知禅;观身不净禅;四界差别观;观墓园九相;观五蕴以及五蕴现起的因缘是无常的,是苦的,是无我的。依次法门修学趋向解脱,实证涅槃。净化众生、度脱忧悲、灭除苦恼、得正法、证涅槃唯一之道为四念处观。引导学子进入实修过程,在生活工作中如何运用禅,让佛法能够更活学活用,带给大家生动活泼地在日常生活中熏修禅法,内观、听法,正思维。关闭六根之贼,禁足妄想之心。正观三毒魔军,清净身口意业。了悟五蘊非有,不受烦恼束缚。如是实践之人,方为有道圣者,彻底的灭除苦谛。   亲爱的读者:愿您消除烦恼,智慧增长!   您真的了解自己吗?   您对您的行为是否看清?   您能体验到得失取舍的束缚吗?   您能觉察到您自己当下是处于何种状态吗?   您真的贴切的问过自己是否看清世间动态的无常吗?   要看见真理,就一定全靠您自己。   请您走进当下鲜活生命的实相——大念处!   愿一切众生觉醒圆满!

姚秦三藏 鸠摩罗什译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毗耶离庵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二千,众所知识。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为护法城,受持正法;能师子吼,名闻十方;众人不请,友而安之;绍隆三宝,能使不绝;降伏魔怨,制诸外道,悉已清净,永离盖缠;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逮无所得,不起法忍;已能随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得无所畏;功德智慧,以修其心;相好严身,色像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名称高远,踰于须弥;深信坚固,犹若金刚;法宝普照,而雨甘露;于众言音,微妙第一;深入缘起,断诸邪见,有无二边,无复余习;演法无畏,犹师子吼,其所讲说,乃如雷震,无有量,已过量;集众法宝,如海导师,了达诸法深妙之义;善知众生往来所趣及心所行;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力、无畏、十八不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而生五道以现其身;为大医王,善疗众病,应病与药,令得服行;无量功德皆成就,无量佛土皆严净;其见闻者,无不蒙益;诸有所作,亦不唐捐;如是一切功德、皆悉具足,其名曰:等观菩萨、不等观菩萨、等不等观菩萨、定自在王菩萨、法自在王菩萨、法相菩萨、光相菩萨、光严菩萨、大严菩萨、宝积菩萨、辩积菩萨、宝手菩萨、宝印手菩萨、常举手菩萨、常下手菩萨、常惨菩萨、喜根菩萨、喜王菩萨、辩音菩萨、虚空藏菩萨、执宝炬菩萨、宝勇菩萨、宝见菩萨、帝网菩萨、明网菩萨、无缘观菩萨、慧积菩萨、宝胜菩萨、天王菩萨、坏魔菩萨、电德菩萨、自在王菩萨、功德相严菩萨、师子吼菩萨、雷音菩萨、山相击音菩萨、香象菩萨、白香象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妙生菩萨、华严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梵网菩萨、宝杖菩萨、无胜菩萨、严土菩萨、金髻菩萨、珠髻菩萨、弥勒菩萨、文殊师利法王子菩萨,如是等三万二千人。 复有万梵天王尸弃等,从余四天下,来诣佛所,而为听法;复有万二千天帝,亦从余四天下,来在会坐;并余大威力诸天、龙神、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等,悉来会坐;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俱来会坐。彼时佛与无量百千之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譬如须弥山王,显于大海,安处众宝师子之座,蔽于一切诸来大众。 尔时,毗耶离城,有长者子,名曰宝积,与五百长者子,俱持七宝盖,来诣佛所,头面礼足,各以其盖共供养佛;佛之威神,令诸宝盖合成一盖,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广长之相,悉于中现;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须弥山、雪山、目真邻陀山、摩诃目真邻陀山、香山、宝山、金山、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宫龙宫,诸尊神宫,悉现于宝盖中;又十方诸佛,诸佛说法,亦现于宝盖中。尔时,一切大众,睹佛神力,叹未曾有!合掌礼佛,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是长者子宝积,即于佛前,以偈颂曰:“ 目净修广如青莲 心净已度诸禅定 久积净业称无量 导众以寂故稽首 既见大圣以神变 普现十方无量土 其中诸佛演说法 于是一切悉见闻 法王法力超群生 常以法财施一切 能善分别诸法相 于第一义而不动 已于诸法得自在 是故稽首此法王 说法不有亦不无 以因缘故诸法生 无我无造无受者 善恶之业亦不亡 始在佛树力降魔 得甘露灭觉道成 已无心意无受行 而悉摧伏诸外道 三转法轮于大千 其轮本来常清净 天人得道此为证 三宝于是现世间 以斯妙法济群生 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医王 当礼法海德无边 毁誉不动如须弥 于善不善等以慈 心行平等如虚空 孰闻人宝不敬承 今奉世尊此微盖 于中现我三千界 诸天龙神所居宫 乾闼婆等及夜叉 悉见世间诸所有 十力哀现是化变 众睹希有皆叹佛 今我稽首三界尊 大圣法王众所归 净心观佛靡不欣 各见世尊在其前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随类各得解 皆谓世尊同其语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众生各各随所解 普得受行获其利 斯则神力不共法 佛以一音演说法 或有恐畏或欢喜 或生厌离或断疑 斯则神力不共法 稽首十力大精进 稽首已得无所畏 稽首住于不共法 稽首一切大导师 稽首能断众结缚 稽首已到于彼岸 稽首能度诸世间 稽首永离生死道 悉知众生来去相 善于诸法得解脱 不著世间如莲华 常善入于空寂行 达诸法相无挂碍 稽首如空无所依” 尔时,长者子宝积说此偈已,白佛言:“世尊!是五百长者子,皆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闻得佛国土清净,唯愿世尊说诸菩萨净土之行。”佛言:“善哉!宝积!乃能为诸菩萨,问于如来净土之行,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于是宝积及五百长者子,受教而听。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诤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当佛现此国土严净之时,宝积所将五百长者子,皆得无生法忍,八万四千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摄神足,于是世界,还复如故;求声闻乘,三万二千诸天及人,知有为法,皆悉无常,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大愿法师

  编者按   学习佛教经典,开启智慧之门,已经日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当代人一种心灵生活的选择。然而在面对生活和工作的种种缠缚、重压之下,那种可以放下一切,让身心全然长久徜徉于佛教经典的奢望,几乎是遥遥无期……   更多的人都似乎渴望用少得可怜的时间,能找到一种马上可以实践,且很快就能体证佛陀智慧的途径,令自己的人生可以迅速觉醒,智慧大开,财富增长、拥有心灵真正的自由和快乐,上大下愿大和尚讲述的《佛说八大人觉经学记》无疑是最好的指南之一。   除了我们熟悉的佛典《心经》,很少人知道,较早被翻译的《佛说八大人觉经》虽文字短少,只有三百七十二字,却内蕴大小乘佛法的精粹。若能久读成诵,日渐法融于心,潜行默化中,或可心开意解,逢缘对境,能发菩萨的大人心,行大人行,必终至“常住快乐”,实可谓当代人在生活中修行觉悟的一大方便殊胜。若非真心实践者,又如何能品尝个中滋味!   浊世之中,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看清自己的心,陷入迷执颠倒,不能够心安。智慧圆满的佛陀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开示教导我们凡夫众生要觉悟,就是要我们学会看见自己的心。如果说《心经》是告诉我们真心本性是什么的话,那能令我们可以明心见性,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实践运用的学修纲要,应该可以说就是《佛说八大人觉经》。   经典奥义,惟证者知,惟达者说。可以得闻善知识演说如斯妙法,解真实义,一切善缘都在其中,然惟惜者可得。   心之所在,法之所在,真正行者,依教奉行,决定于日用举止之中,转凡夫心行,为菩萨八种大人的觉行,当下即是解脱、自在、快乐,当下就是打开智慧之门。

大愿法师

宝镜三昧学记    各位善知识:我们这个江西、湖南禅宗祖庭之旅,希望不是简单地变成一种旅游、观光,这样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或者只是听一点历史也是不够的,所以希望大家还是能够多一些干货,能够知道祖师们当时是怎么见性的,他们的见性智慧使我们在参访之中能够得到什么启迪。   当然,教育办通过网络把我们此次参学要走过的这些地方的历代祖师的开示,都作了一些收集,然后汇编成为《2014·江西湖南禅宗祖庭参学之旅》的一个法本。因此我们就这个法本,在里面选一些契合大家根器的公案一起来参学一下。希望大家是真正从修行解脱的角度来闻思。这个法本很了不起,说白了,诸佛的智慧一口吞,佛法的精华全部在这里面了,祖师们怎么开悟的也都在这里面。当然,如果我们要详细展开来说是不现实的,内容太多了。   昨天我们到曹山,我出家的这个寺院的法脉也是曹洞宗,而且曹洞宗也非常适合于大家修行。修行解脱一定要量己量法,就是你的根器够不够。“云门天子、临济将军、曹洞士民”。事实上云门天子的法你是用不上的,云门三句,不是一下子能够进得去的;曹洞士民,这个功夫是非常绵绵密密呀,应该是很好用的;沩仰宗的法也是很好用的。   我们举曹洞宗的一个比较丰富也适合于大家修行的公案,希望对大家能够有一些启迪,我们来看一下。

大愿法师

我们闻法之前要纠正自己闻法的动机,以菩提心来闻法:为了一切的如母众生可以快速地由生死轮回中间解脱出来,所以我们要来闻法。通过听闻佛法可以知道怎样修行。以菩提心来听闻成佛方法的开示,之后通过正思、正修,我们就可以成佛。唯有成佛才真正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由六道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释南亭

再版前言   《释教三字经》实际上是一部佛学概论,简略论述印度佛教史和中国佛教史的重要问题,是一部很好的佛学启蒙著作。   南亭法师的《释教三字经讲话》,是作者应电台之约,所作的佛学讲座,对原文进行详细解说。因弘法所需,我处再次用横排版简体字排印,以便在大陆流通。   本书原出版于一九六九年,观点老化,比如:一般来说,中国佛教有八宗,本书却讲十宗。小乘佛教的成实宗和俱舍宗,只是学派,并非宗派。我国佛教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没有采纳。   南亭法师是台湾人,两岸政治制度不同,有些政治用语亦不同,如“大陆沦陷”、“自由中国”等,大陆人不能接受,本次再版,予以删除。还有用“民国”纪年的语句,本书也予以改正或删除。书前的《发凡》对读者毫无意义,也删除了。   我们还发现原书中有标点错误、字词错误、引文错误等,引文甚至有张冠李戴的现象,还有漏文等问题。为了避免误导读者,本次再版予以改正,并于书后加注释说明,我们加注几十条,尽管如此,本书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大量使用台湾方言等,请读者阅读时留心。   原书中所引用的书目名,都没有加书名号,本次再版,都加上了书名号。还有一些生僻字,本书也在字后面加注了同音字,以便于读者认读。   由于整理者佛学知识水平有限,可能有些问题还没有发现,还没有改正,敬请诸位高僧大德、各位善知识不吝指正,不胜感激!   六祖寺印经中心   二00九年

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

  本书问世以来,深受藏地信众的喜爱,目前在世界各地宏法的格鲁派大德,多以此书作为教“道次第”的范本。近年来,已有两个英文译本及其他文本流通于世,此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为免不谙藏、英文的读者向隅,在许多朋友的鼓励与上师的加持之下,本人秉着报佛恩于万一的心情,不揣鄙陋将此书从藏文译成中文,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检索,特将原书分成两册出版。   第一册主要叙述“道次第”的加行法,包括如何改正听法动机、阿底峡尊者生平与“道次第”宏传简史、“道次第”教授的特色与利益、如何依止善知识、暇满人身等,以及“下士道”的死亡无常等。另外,还详细介绍了菩提道次第的具体修法。另附帕绷喀仁波切上师达波仁波切所造《速道前行念诵次第易行仪轨》及《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图解。此外,还补充了帕绷喀仁波切的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第二册继续叙述“下士道”的恶道痛苦、皈依、业果等方面,然后叙述“中士道”与“上士道”内容。“中士道”包括思惟轮回苦、发出离心;“上士道”包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等方面。   本书的对象虽然以佛教信众为主,但对想全面了解佛教思想的人士来讲,本书是极具权威性的。对佛教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从本书中汲取丰富的参考资料,绝对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

  本书问世以来,深受藏地信众的喜爱,目前在世界各地宏法的格鲁派大德,多以此书作为教“道次第”的范本。近年来,已有两个英文译本及其他文本流通于世,此书所受到的重视程度,已经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为免不谙藏、英文的读者向隅,在许多朋友的鼓励与上师的加持之下,本人秉着报佛恩于万一的心情,不揣鄙陋将此书从藏文译成中文,为方便读者阅读与检索,特将原书分成两册出版。   第一册主要叙述“道次第”的加行法,包括如何改正听法动机、阿底峡尊者生平与“道次第”宏传简史、“道次第”教授的特色与利益、如何依止善知识、暇满人身等,以及“下士道”的死亡无常等。另外,还详细介绍了菩提道次第的具体修法。另附帕绷喀仁波切上师达波仁波切所造《速道前行念诵次第易行仪轨》及《供养上师仪轨》资粮田图解。此外,还补充了帕绷喀仁波切的相关文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第二册继续叙述“下士道”的恶道痛苦、皈依、业果等方面,然后叙述“中士道”与“上士道”内容。“中士道”包括思惟轮回苦、发出离心;“上士道”包括发菩提心、受菩萨戒等方面。   本书的对象虽然以佛教信众为主,但对想全面了解佛教思想的人士来讲,本书是极具权威性的。对佛教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从本书中汲取丰富的参考资料,绝对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

大愿法师

目 录   教起因缘   唯识宗简介   六经十一论   作者简介   《八识规矩颂》的阐释者   略讲八识心王   唯识学的种子论和识体四分论   熏习   识变论和四分论   前五识颂   三境:性境、独影境、带质境   三量:现量、比量、非量   三界九地   六位五十一个心所法   九缘生识   唯识五位   第六识颂   第七识颂   第八识颂   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的方法

大愿法师

《华严经》的三大殊胜   《华严经》的殊胜历代祖师大德阐发过很多。   第一个,华严大教是如来的根本法轮,犹如百川归海。同样的,一切法门都以入于华严法海作为归宿,一切经典都可以说是《华严经》的眷属。   第二个,《华严经》是毗卢遮那佛所说。其他的经典是化身佛——释迦牟尼佛所说。“华严最初三七日”,佛演说华严是在成佛以后最初的三七二十一天之内。在凡夫众生看起来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而其实佛陀是在定中以他受用报身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演说《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个经里面有《毗卢遮那品》。毗卢遮那是遍一切时处,有时候是指法身佛,在本经里面他指报身佛。我们一般常规说,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但是在华严里面毗卢遮那是指报身佛说法。   第三种殊胜《华严经》是“七处九会,顿演如来果海。”   《华严经》说佛亲证的境界,《法华经》说佛的知见,能够入佛知见就能够亲证佛境界,是说佛成佛的境界。   “七处九会”,也并不是我们凡夫所想像的,在这里讲了,再到那里去讲,好像我们今年在方广寺讲了,再去文昌阁讲,然后又到武汉灵泉寺来讲,并不是这样子的。“七处九会”是顿演,也就是说,同时在菩提场说,也在普光明殿说、也在忉利天说、也在夜摩天说、也在兜率天说、也在他化自在天说,这样子的同时开演,这个是佛不可思议的殊胜境界。

大愿法师

中国禅宗的初祖,也是印度禅宗的第二十八祖——达摩祖师,有一部著作叫做《破相论》,上面就说:“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那么就是通过禅的智慧净化了我们的心。我们真正能够了解这颗心,真正开启了这颗心的空、明、觉。它的空性是本体,智慧光明是相,能够令人觉悟,这个是妙用。这样的体相用的自性功德宝藏,那我们就不必向外去求佛了。为什么?因为自性是佛啊!真正开启了这颗心,就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正确的生活方式,践行正确的修行方法,从而达到令苦不再生起的安详喜悦的境界。这种永恒的安详喜悦的境界,我们就称之为智慧的彼岸!所以,这个就是我们这次讲的题目:《净化人心的禅智慧》。

大愿法师

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乃因其坚固、锐利而能摧毁一切,且不被万物所破坏。《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悟道成道。在求法的道路上,佛弟子们渴养最究竟的真理和义趣,在他们每天的读诵中苦苦觅求着能够解脱的智慧之源。在这样至诚的感召下,由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法师讲解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学记》应时正式出版。学记除了把整部经每一句话的主旨和要义都详细解说了之外,特别在首讲阐述了金刚经的五种殊胜:即一切佛法的心髓法要;明心见性悟道成佛的宝筏;斩断烦恼的宝剑;开慧增福、消灾免难不可思议的经典;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回向往生净土,具足信、愿、行,容易得生净土,超出轮回。这五种殊胜足以使每个读诵这部大乘经典的人持有坚定的信心,凭籍这部解说空性的般若经典为自己的解脱道路上点亮一盏智慧的明灯。

大愿法师

目录 一、缘 起 二、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 三、禅宗智慧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峰 四、书院师资

大愿法师

大愿法师,六祖寺方丈,沩仰宗第10代法脉传人、曹洞宗25代法脉传人、药师法门唐密法脉传人。

大愿法师

这本书还没有添加简要描述哦!

大愿法师

编者按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经文对一个佛教徒来讲是再耳熟能详不过的了。那什么是观自在?什么又是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呢?恐怕大多数的人都难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诠释。2009年11月,在香港青年佛教协会,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法师为在场的诸多居士大德具体深入地讲解了《心经》的外层义与内层义之中所蕴含的实际的修行方法。   书中以一个生动形象的寓言阐明《心经》对人生幸福的定义,就是“幸福和财富的源泉其实都是智慧!”有财富是福报,能够懂得怎么如法地用,这就是智慧。法师指出,《心经》虽然只有短短的268个字,但是内容却极为丰富,已经圆满地概括了从凡夫到成佛之五道位的所有见地、修行方法和修证的果位。   处于凡夫位的我们,在没真正读懂《心经》之前是不是还要一味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呢?当然不是,我们没有理由总是停滞在当前浅薄的认知上,因为没有智慧,我们才会不知疲厌地自寻烦恼,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方向越来越模糊,越来越使自己变得不知所措。在我们的认知处于一种懵懂状态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位能够带领我们走出迷途的向导,正所谓明师难遇,正法难求,既然我们用了近乎千年的等待,得闻了正法,若不能真正了知正法那将是多么地遗憾!   《心经》中揭示的人生智慧把我们的视野和眼界开阔到了空前的状态,感谢给予我们人生指引的法师,他在点燃我们心中智慧明灯的同时,也开启了我们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对种种恩情的感念,《心经》是在我们的心田上播撒上智慧的种子,让它迅速地成就智慧之果的一部经典,她告诉我们,这就是你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