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文章汇总文章详情

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三)无住为本——1.德山宣鉴禅师的公案

2018-05-21阅读 152 六祖法云地 我要关注


  六祖常说:“弟子自心,常生智慧”,而我们自心常烦恼。那六祖常生智慧的心法是什么呢?即“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是坛经的核心。


  六祖大师开示我们开悟的法门,就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三个方面我来讲一下。


  

  三、无住为本


  第三个方面“无住为本”,就是一切都是“无住”的。


  “无念”是主观上不要执著,“无相”是客观的现象不要执著。


  凡夫众生因为一个境界来了,所以就生心。因此我们要知道,其实这个境界它的体性是空的,我们这个能执的念头也是空的,我们在境上面不要生心,如果生心的话就是自生颠倒烦恼。


1
德山宣鉴禅师的公案


  “无住为本”,德山宣鉴禅师就是最好的公案。



  宣鉴禅师研究《金刚经》二十年,写了一个《金刚经青龙疏钞》,他自己认为对《金刚经》理解得很透彻了。后来听说南方盛行禅法,主张“顿悟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他就想,这肯定不对,我要去驳斥他们。


  他担了一担子《金刚经青龙疏钞》到南方去见当时很有名气的龙潭崇信禅师。到的时候是早上,他肚子饿了,看有个老太太在卖点心,他就想去求一点点心来吃。老太太其实是一个受到龙潭崇信禅师的教导,已经体悟自性的人。老太太看到一位法师,就问他:“法师,你担的是什么东西啊?”


  宣鉴禅师很高兴,“我研究了二十年的《金刚经》,我写的《金刚经》的注解《青龙疏钞》。”老太太一听,“那好,法师,那我问你一个问题,你答出来,点心我就供养;但是如果答不出来,就请你到其它地方去。”


  宣鉴禅师心想,肯定没有问题,你一个老太太提的问题很简单,肯定答得出来。就说:“好。”


  老太太就问他:“《金刚经》上面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请问法师,你点的是哪个心啊?”


  禅师哑口无言。



  透过这桩公案也可以知道,我们修行要以无住为本,坐断三际——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要再挂在心上,攀缘过去的心就断了;未来的心还没有来,不要老是去打很多妄想,攀缘未来的这个心也就断了;现在的这个心念,还是念念不停在生灭,所以我们也不要把捉,不要在这个境上面去起分别心,对现在的执著心也就断了。就犹如《信心铭》上说: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其实这个悟入心性,大家说,“哎呀,这个参禅,这个觉悟自性,这个是很高妙的事情,很难的事情。”祖师告诉我们,其实一点都不难,唯嫌拣择。就怕你去起分别、起执著、起贪爱和瞋恨。我们如果能够去掉这些主观加上去的这些执著、分别,就洞然明白。


  我前面也讲了十二因缘,我们在十二因缘上面去修的话,断无明是根本前提,再断取、断爱。断取就是止息我们身语的恶行,断爱就是止息我们意业的染污。我们能够断取就能够得到有漏的人天善果,断爱可以证入无漏的涅槃。断取就是受之后,舍识用根——了知外境,但是你不会去起贪爱、去分别,你不会去取,断取就是戒学;断爱,心不动摇,这是定学;断无明是慧学。断无明既是前提,也是最后我们由这个“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也是慧学的完成。


  其实无所住的核心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其实讲无念、无相、无住,归纳起来也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是大智慧;不起心、不动念是大禅定。


  有些人听了,“这个不分别、不执著,我不可能做得到的;不起心,不动念,我肯定也是做不到的;我遇到事情肯定要起心动念。”


  其实我们学佛一定要能够正确地理解,你不要去在字面上执著于文字相去看、去学,那你肯定是不能真实地了解佛陀的原意。这个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其实它讲的内容是我们遇到环境的时候要超越;而且要能够承担,就是我们常说的活在当下一刻,不攀缘过去、未来;第三个是要转化;第四个就是要和合。超越就是不执著;承担就是不起心;转化就是不分别;和合就是不动念。


  我们能够真正达到无念、无相、无住的状态,就是悟入空性。


——摘录自《六祖坛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述



附相关文章:

本心是什么?

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一)无念为宗

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二)无相为体







您的每一分赞赏支持都将使正法传播更远、更广




六祖寺弘法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扫描二维码 随缘关注 |六祖法云地(lzfyd123)


阅读原文:相约六祖寺共结来世缘——六祖寺浴佛节之结缘豆

上一篇:六祖大师开示:开悟的法门(三)无住为本——2.做一个心灵自主的人

下一篇:见地确立|体味自由——4.和合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