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我前面已经讲了,要正确理解,所谓不执著就是教我们要超越,这就是修智慧。
不分别就是转化。不好的环境,不好的事情来的时候我要分别它也没有用,分别它只会让我烦恼,境不转心转,把我的心转过来,心转化了。这不分别就是转化。不是说我们不知道外境,不知道外境那你不是石头了?所以说超越和转化其实就是不执著、不分别,这就是修智慧。
不起心就是承担,活在当下这一刻,不要起心去攀缘过去,也不要起心去攀缘未来,这是不起心,活在当下。现在的事情,我现在做好它,现在这个念头我把握它,是正念,这就是不起心。这是修定,修禅定。
和合就是不动念,和合圆融,我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了,我哪里会动念呢?这是修禅定。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修什么?定慧双运。不分别、不执著就是修智慧;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修禅定。所以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怎样去修六祖大师这个开悟的法门。大家听了这么多,希望能够多少开一点点悟了,就是说你以后不要那么执著了。可以使你的生活活得更有智慧、更觉悟、更欢喜,不要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好像所有的人都欠你十万块一样,那就好了。
这样我们学《六祖坛经》就得到真实利益了,我们的心要安住在什么地方呀?你看《金刚经》是怎么展开的?须菩提问佛:“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陀就跟他讲了很多,记录下来就是《金刚经》了,五千多个字,就是围绕这两个问题:“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我们的心怎么安住它?我们的心里面起烦恼怎么降伏它呢?大家现在应该明白了吗?我们的心如何安住?都知道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以说无所住就是安住,否则你想要安住在哪里都不对。
世俗的人他安住在金钱上,安住在财富上,一天到晚追求这个。学佛但是不究竟的人,他安住在一个清净相上,追求清净,还是有一个执著,所以我们安住在哪里其实都不对。我们要做到无所住,无所住就是没有分别,没有分别也就是说了了分明,但是我们不管什么环境,我们都能够活得很欢喜自在,非常清净,明明白白,我们这个心清净、明白、平等、觉悟,所以无所住就是不执著、不著相。放下执著,我们自性就会显现。能够真正做到这十二个字——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我们的自性就能够显发出来。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几个字——超越、承担、转化、和合八个字,能够做到的话,也能够令我们的真心显发出来,本性智慧开发出来。
我们要用智慧来觉照,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我们真正有智慧的时候,就不会去分别这个外界环境的好丑。知道一切的境界都是我们本性的显现,都是自性的显现,对一切境界就不执著、不分别。以此不生不灭的清净心,一念回光返照,当下就是圆成佛道。
所以说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我们对外在的境界不迎不拒,也就是前天所说的不取不舍。不要抗拒境界,不要说这个境界不好,我很排斥它、我很愤怒。不要抗拒、不要对立,要知道一切境界都是我自心的显现。意思就是说抗拒境界其实就是抗拒你的心。
我们对众生好就是对自己好,对众生慈悲就是对自己慈悲,度众生就是度自己。只有透过真发菩提心来广度众生,才能彻底显发我们本具的福德、智慧、神通、三昧、辩才。如果我们能够永远地宽恕一切众生,不管人家对我怎么样,我都保持一个容忍的心、宽容的心、欢喜的心,我们的心境就一天天地进步。
如果我们动一个念头去排斥人家、去伤害人家,对别人起了一个不高兴的心、起了一个瞋恨的心,对方可能还不知道,但是你自己的内心首先已经染污了,害了谁?害了自己。人家还不知道,你不是自己害自己了?所以我们要永远保持慈悲喜舍的心、柔和忍辱的心。
要知道一切生命的沉浮,上升也好、下降也好;一切生活的苦乐,苦也好、乐也好,其实都在一念之间。把念头转变过来,不管什么环境下我都能够活得很自在。
不单佛教徒如此,儒家的那些有修养的人都如此。你看颜回怎么样?孔子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生活的环境很差,吃的饭只有小竹篮子一点点。那时候城市里面没有水,人家推水来卖,一天就喝一瓢水;居住的房子又很破烂,遮挡风雨都困难。如果其他人早就是怨声载道、怨天尤人,但是“回也不改其乐”,他能够活得很自在。为什么?因为他的心能够自主,他的心有更高的追求。
我们学佛的人肯定比世间的圣贤要更高明,更加要能够心能自主,这样你就是悟入空性。你的心得到自由,不受环境的摆布,不受环境的控制了,环境的变化不会影响你的心,你就能自主,你就是真正的悟入空性。不是悟到一个什么,什么东西都空掉,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们要在念头上下功夫。
在念头上下功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过那种烦恼痛苦的生活。迷和悟就在一念之间;凡与圣,其实也在一念之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好好记得六祖大师对我们的这些启示和开示,只要我们能够时时刻刻回光返照,烦恼自然就会减少。
我们如果生活不如意的时候,面对生活中间的这些创伤、挫折,不要挣扎、不要觉得痛苦。为什么?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你走到天涯海角也是走不脱的,不是说你躲起来,这就会消掉,没有那个事。你的业在那里面,该来的你肯定跑不掉,因果就是如此。所以多余的烦恼和妄想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把握当下,保持我们现在的一念清净心、觉悟心、平等心。
——摘录自《六祖坛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述

2019年新年前夕,六祖寺将举办菩萨戒同学会第一期学习,之后还会为众多发心的居士受持菩萨戒,成为“人间菩萨,广结善缘,利乐有情”的美好愿望!
2018-12-28

财富不是目的,而是觉醒自在的生活方式。正如天堂不
2018-12-28

认识到过往心里对别人的怨恨,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最先伤害的是自己,让自己的心失去宁静,失去理智。
2018-12-27

有个企业家向一位哲学家请教:“教授,我最近总觉得心
2018-12-27

社会财富犹如水,当你只有一碗水时,一定是自己喝;当你有一
2018-12-26

《悟性论》上说:“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心迷昧时
2018-12-25

禅与亲子教育这么一个公益讲座,其实是希望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亲子教育之中照亮我们内心的盲点。父母先觉醒了,亲子教育就好办了。父母觉醒了,儿女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孩子,幸福的孩子啊
2018-12-24

2019-10-09 07:07

2019-10-07 07:15

2019-10-06 07:15

2019-10-05 07:13

2019-10-04 07:03

2019-10-03 06:00

2019-10-02 07:00

2019-10-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