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文章汇总文章详情

见自心佛 自性自度|实修方便法:4.无相三皈依

2018-06-03阅读 143 六祖法云地 我要关注


  见自心佛,自性自度,主要的内容就是《忏悔品》,大家有时间应该提前看一看《忏悔品》。我们看这个提纲就知道,其实这一讲的内容就是实修下手的方便。实修下手的方便主要就是《忏悔品》的内容,主要讲了五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传自性五分法身香。


  第二个就是无相忏悔。


  第三个就是发愿。


  第四个就是无相皈依。


  第五个就是自性一体三身佛。


  我们实修,已经知道了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但是我们还有没有更好的、更容易的下手的方便法呢?祖师告诉我们,首先要忏悔,忏悔则清净。这就是《忏悔品第六》,主要的就是刚才念的这五个内容。


  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心性,真如本性,本来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明心就能见性,见性即成佛。所以过去诸如来,其实就是明心的人,心能自主的人;现在的一切贤圣,也都是修心的人,在努力地修,我们的心要能够自主;未来修学的人,也要这样子修,亦应如是修,如是行。



  

  四、无相三皈依


  接下来就是无相三皈依,祖师特别地告诉我们,皈依三宝本质上就是皈依自性,因为每个众生的自性之中本来都具足佛法僧三宝。我们看经文:


  【无相三皈依戒。善知识,皈依觉,两足尊;皈依正,离欲尊;皈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皈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


  禅宗里面有句话叫“泥佛不度水,木佛不度火,金佛不度炉。”我们世俗也有句话叫“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有些宗教的人不了解佛教,就说你们信佛的搞偶像崇拜,摆一个像放在那里,天天去磕头。他们不知道,其实皈依三宝是皈依我们自性三宝。这很重要的,外在的相是一个提示,是一个提醒。


  第一个是提醒的意思,提醒我内心要觉悟,内心要有智慧,时时刻刻要有智慧去观照,并不是叫你拜这个偶像。


  第二个是一个纪念,好像我们纪念祖先一样,佛菩萨是我们先觉的导师,我们现在纪念他。


  最根本的大家要明白,祖师的这个开示就是什么?如果我们只知道向外求三宝,只知道求外在的住持三宝,不知道显发自己的自性三宝,你还是迷。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前面有个“自”,“自皈依”,不是叫你向外皈依,不是叫你心外求法,要显发我们的自性。所以说我们皈依外在的住持三宝,其实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中的自性三宝。


  皈依佛是皈依觉,我们众生心中本具的觉性,觉悟,本性的这种觉悟性是福慧具足的“两足尊”,“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


  皈依法其实就是皈依正,“离欲尊”。我们自性众生中间,这个自性的心中,真如本性之中本具的正知正见,远离一切的欲染,一切的污染和贪欲,所以是称为“离欲尊”。


  每一个众生清净无染的行为,这是僧宝,是“众中尊”。


  最根本的我们要能够显发内心自性本具的觉悟、平等,正知正见和清净、清净心。以自性三宝作为依托,不皈依邪魔外道,不向外驰求,念念之中都是自觉、自照、自净、自主,心能自主,心无罣碍,这是真正地皈依自性的三宝,无相的三皈依,真佛心头坐,在我们真如本性之中,所以我们要向心性上面去显发。



  六祖说:


  【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向内是说我们的心时时刻刻要有内观和外观。


  内观就是四念处,我们的心就不会动摇了。“观身不净”,对身体起执著的时候,就观身不净,我们对身体就不执著了;“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时候通过用智慧来觉照,我们的心得自在了,这时候我们就成为观自在。所以说“内调心性”就是通过观,妙观察智。


  “外敬他人”,我们能够对于一切众生都尊敬,都看他的本性是佛,平等恭敬,所以外敬他人。“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广修功德。“外敬他人”就是平等性智。


——摘录自《六祖坛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述



上一篇:见自心佛 自性自度|实修方便法:5.证自性三身

下一篇:见自心佛 自性自度|实修方便法:3.修行的动力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