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文章汇总文章详情

修习四种随喜|就有四种境界

2018-06-16阅读 93 六祖法云地 我要关注

四种随喜

  我讲了四种随喜:第一是随众生之喜而喜,第二是随众生的应机而喜,第三是随对治己迷与众生迷而喜,第四是随第一义而喜。


  第一,随众生之喜而喜,我们看到他人成就好高兴,真的高兴,内心里面高兴;看到他人相好庄严,我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人一切顺利,我也好高兴, 这是随众生之喜而喜。看到他人很有智慧,我也很高兴,这是随喜。凡夫往往是嫉妒和障碍,看到人家很好了,生嫉妒心,那是凡夫。


  《六祖坛经》里面有一个典范,随众生之喜而喜,就是印宗法师。印宗法师同样了不起,六祖大师是因为印宗法师成就他,所以他弘法利生非常顺利;印宗法师也正因为随喜六祖大师的功德,所以他也得到了六祖大师同样的功德。当他知道六祖大师得到五祖的衣钵,而能够随喜他,印宗法师马上就召集全国最有名的律师,在广州的法性寺(即现今光孝寺)在菩提树下给他剃度、授戒,而且护持他弘法。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印宗法师,或者另外一个心量很小的人,不成就六祖大师,六祖大师这个弘法的因缘可能要推后好几年。这个随众生之喜而喜,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真实地发起来。


  第二个是随众生的应机而喜。


  第三是随对治己迷与众生迷而喜。自己在迷惑、烦恼的时候,有智慧觉照能对治、降伏,感到欢喜。有佛法就有办法,看到众生从迷梦中醒来感到欢喜,这种随喜叫法喜,法喜充满。


  第四是随第一义而喜,随佛法最高义而喜,叫禅悦。

  这是四种随喜,我们通过修习四种随喜,就有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就是随他意而喜。我们修第一种随喜,随众生之喜而喜的时候,就能得到这种境界--随他意而喜。你能够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时候,你会对一切众生都能够设身处地为他着想,为别人着想,能够随他意,不会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们总是会坚持自己的,认为我对,我这个想法很高明,你这个想法可能比我要差;你这个做事的能力不如我……对任何一件事情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不会随他意。


  所以有些时候其实我们尽量随顺一点,不用跟人家争辩了,争来争去没有什么用。人家说怎么样,你就那么做好了。知道不对,也是那么做一下,他走了,你再转过来就行了,随他意。其实菩萨的六度四摄法都是随他意而喜。


  布施,我们以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一切的布施令众生生欢喜,这是随他意而喜。


  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这是四摄法,摄受众生的四种方法。


  爱语,言辞柔软,说话很婉转,能够令众生生欢喜。若你跟人家说话,一上来就劈头劈脑地骂他一顿,呵斥他一顿,你说你能够感化他,那就怪事了(众笑)!肯定不会接受你的教化。所以如果你用那种方法,你绝对不能够感化他。你用爱语,言辞非常柔软,令他生欢喜,你就能够感化他,就能够摄受他。这个就是四摄法。这个也是令他欢喜,随他意。


  利行,你帮助他成功,给予他利益,利行,都是为他,为他人。


  同事,同事摄,你和光同尘,示现得跟他一样,跟他同甘共苦,跟他一起悲伤,一起欢喜,跟他打成一片,那是同事摄。


  这都是随他意而喜。


  第二种境界就是随自意而喜。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随时随地能够看到自己的心意,然后生欢喜。因为你的心能自主了,心里面起心动念你自己能够自主,不会跟着外境转。第二个,身口意能够统一,能够和谐,能够做身口意的主人,就会生起禅定的快乐。这是随自意而喜。


  第三种境界就是随法意而喜。我能够用佛法来对治,来降伏烦恼,令一切众生从生死迷梦之中醒来,处在一个身心自由的状态之下,这是随法意而喜。处在一个身心自由的状态之下,但是也不会违背佛陀的教化,这点很重要。


  我就知道有一位同修,他受了一点伤,有一点瘀,伤在背部。另外一位佛教徒告诉他:“你去买一点活的青蛙,拿一点田七来炖,这样对你的病有好处。”


  你这样教别人就违背佛陀的教法了。所以说我们不要违背佛法。能够不违背佛法,不失去内证的经验,而且身心自在,这就是随法意而喜。


  第四种境界就是随心意而喜。我们修行随第一义谛而喜产生的境界就是随心意而喜,这时候我们就产生了四无量心里面的喜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摘录自《六祖坛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述

上一篇:喜无量心——很重要!!!

下一篇:修行人:我执如何转?——(3)能够心灵自由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