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第七末那识(我执识)这个执著转过来修平等性智。《华严经》上说平等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法平等,第二个是众生平等。
1
法平等
万法平等,无有高下,不要认为说你修的法门就是最好的。不要认为说你在这里念佛,这个法门最好,或者说你修密这个法门最好,或者说你参禅这个法门最好,不是的。其实更广阔地说,菩萨也不单单是示现在佛教里面,其他的教里面有没有菩萨?他能够真正有菩提心,无我利他,就有菩萨。我们看那位德兰修女,她那种行为就是菩萨的行为!所以说要知道法平等。
而且来说,佛法在哪里?不要说佛法就在这个经书里面。你心迷的话,就是念一万遍,可能还是不能悟入,不能启示你,不能显发你的智慧,那是死的佛法。佛法应该是灵活的、生动的。任何一个因缘,能够启发你的智慧,那就是佛法。
我们看文殊菩萨的经典上面说,文殊菩萨遇因缘就有老师。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因缘他都能够用智慧去觉照它,都能够提升智慧,所以说这是他的老师,任何一个因缘都能够把它看作学习的机会,都能够把它作为老师。这是我们说法平等。
2
众生平等
众生平等,我们若执著于有个我,就难以做到众生平等。有我相就会有人相,跟着众生相、寿者相都有了,所以说要去我相,去我执。你要执著于我、我所,就不平等了,所以说修众生平等。
如果知道了法平等、众生平等,我们就有平等心。因为平等心我们就实践,实践你的平等心就会产生力量,这就叫做平等力。因为平等力有力量了,有力量你就能够真正平等地去观照世间的事物,去对待世间的人和事,这叫平等观。有了平等观之后,我们能够生起平等的大悲,大慈悲和大智慧。
好的范例
释迦牟尼佛是一个非常好的典范,他最先度的是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这位阿若憍陈如的无量前生曾经是歌利王,曾经是把他的身体节节肢解。释迦佛对于伤害他的人,能够以平等心去度化他。
文殊菩萨十大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读过文殊师利发愿经,十大愿里面就有讲:“一切众生,无论他是恭敬我,还是诽谤我,皆共我有缘。”文殊师利菩萨都发愿要度化他们。这是平等的大慈悲和平等的大智慧。这样子我们就能够产生平等性智。所以平等性智怎么来?因为平等心生平等力,因为平等力有平等观,因为平等观有平等的大慈和平等的大智慧,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平等性智。
我们现在能不能够有平等观?理解上面会可以知道,可以理解。但是有没有这种能力去做到?没有。因为我们没有平等力。通过实践,我们平等心产生平等力,才会有平等观。所以要有平等的大慈悲和大智慧,一个人才可以开展他内在本具的平等性智。所以学佛的人,如果要真正见到我们的真如自性,显发我们的真如自性,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一定要对众生和对世界有一种平等的观点,平等的心。
《华严经》上面也说:菩萨如果有平等心,就可以得到诸佛无上平等之法。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菩萨如果真正有平等心的时候,就能够得到诸佛的无上妙法。《大方等大集经》上面也说:众生若具平等心,能速入无畏大城。如果有平等心的时候,就能够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
为什么能够无有恐惧呢?为什么我们内心有恐惧,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有很多的分别。我只要好的,不要坏的。当坏的来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恐惧了。所以我们要从生死轮回的迷梦之中觉醒过来。生活中间所遇到的一切都平等地对待,那么到处都是佛法,任何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佛法,并不一定要在经书里面才能够看到佛法。生活的遭遇中间就有佛法,我们的衣、食、住、行中间就有佛法。这是平等心。
——摘录自《六祖坛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述
2019年新年前夕,六祖寺将举办菩萨戒同学会第一期学习,之后还会为众多发心的居士受持菩萨戒,成为“人间菩萨,广结善缘,利乐有情”的美好愿望!
2018-12-28
财富不是目的,而是觉醒自在的生活方式。正如天堂不
2018-12-28
认识到过往心里对别人的怨恨,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最先伤害的是自己,让自己的心失去宁静,失去理智。
2018-12-27
有个企业家向一位哲学家请教:“教授,我最近总觉得心
2018-12-27
社会财富犹如水,当你只有一碗水时,一定是自己喝;当你有一
2018-12-26
《悟性论》上说:“迷时人逐法,悟时法逐人。”心迷昧时
2018-12-25
禅与亲子教育这么一个公益讲座,其实是希望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的问题,尤其是在亲子教育之中照亮我们内心的盲点。父母先觉醒了,亲子教育就好办了。父母觉醒了,儿女一定能够成为优秀的孩子,幸福的孩子啊
2018-12-24
2019-10-09 07:07
2019-10-07 07:15
2019-10-06 07:15
2019-10-05 07:13
2019-10-04 07:03
2019-10-03 06:00
2019-10-02 07:00
2019-10-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