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文章汇总文章详情

净土法门|真修的核心——自心起念 还念自心

2018-06-25阅读 134 六祖法云地 我要关注

净土法门真修的核心


  我们在至诚恳切地念佛的时候,就是我们善根福德跟佛一样的时候。真正真心念的时候,相应的时候,我们即念的时候,我们的善根福德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了。也就是说以阿弥陀佛的究竟的果地上的证悟、觉悟来作为我们现前的因心,以果觉作因心,作我现在的因地的心,所以我现在的因地的心就同于果地觉,因地心同于果地觉。而且一句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我们的自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还念自心。

  自心起念,还念自心,这是净土法门真修的核心。我们能够知道念阿弥陀佛,怎么知道?自心起念。自心起念来念佛,这是真心里面起念,起净念。还念自心,净念起了以后回光返照,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心,还念自心,念我的真如本性。就是说真如本性起用,这个用又还归到这个真如本性上来,通过念阿弥陀佛显发我的真如本性,显发我的自性。所以说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庄严其实都是我自性的清净庄严,都是我真如本性彻底显发,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所以经上面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真正会念阿弥陀佛


  你要真正会念阿弥陀佛,不是单单就是有口无心地念,你散乱心念佛是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要知道自心起念,还念自心,这个时候你念阿弥陀佛就会念得好了。所以我们不要看轻这个法门,不要看轻这个持名念佛。你要知道这个持名念佛也就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念得纯熟的时候能够万缘放下,能够能所顿空,就是无住了。没有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能够性相一如,就是无住的状态。这个时候虽然是无住,而且还要生心。这个时候我这样,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就是在生心。无住而生心,生心而无住,通过念阿弥陀佛就体现出来了,就实修了,所以说叫做“暗合道妙,巧证无生”,非常巧妙地证入无生法忍了。

  句句是开佛知见,念念是放般若光。真正会念的话,句句都在开佛知见,显发我的真如本性;念念都是放般若光,都是自性的真如智慧在放光。所以念佛号就是念实相,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诸法实相。而且我们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很巧妙,下手很方便。

  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下手方便,不碍众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阿弥陀佛。你收摄你的心,真心来念,真如妙心起妙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回过头来就是显发我们的真如妙心。所以说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就很妙了,不会妨碍你做事情,你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不管你忙碌也好,清闲也好,都可以念阿弥陀佛,心念阿弥陀佛,真心念。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得佛法。

  人人都会念,这个万德洪名提起来就是的。提起便是,一念提起就一念是佛,念念提起念念是佛。我们念阿弥陀佛,虽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求明心见性,不是好像参禅一样,我们不是求明心见性,但是见性也就自在其中了。念得功夫纯熟了,自然地就能够明心见性。所以能够行、住、坐、卧阿弥陀佛不离心、不离口,就能够从有念入于无念,即凡心为佛心。

  很忙碌的时候,人事纷繁的时候也可以念。“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这句话是苏轼写的,慧业文人形容得非常好:竹子再密,水还是流得过;山再高,白云也能够飘过去。你事情再忙,还是能够念佛。

  唐朝的时候,湖南衡阳有个念佛往生的人,这件公案大家可能听过。有一个人,打铁的,一天到晚打铁,打了几十年了,大家都叫他王打铁了。他后来觉得为了三餐,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一天到晚在这个火炉边上打铁,这么辛苦。很烦恼。

  看到有一位法师从他门前经过,马上找到救星了。“哎呀,法师,你看,我这么痛苦,天天打铁,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心安?”

  法师跟他说:“好,你不是要敲锤子打铁吗?你锤子敲下去,每敲一下,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

  他就这么做了,这么做他觉得很舒服。因为他的心专注了。他心专注的时候就不觉得疲劳了。一锤子下去,他就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样念了好几年的佛。

  有一天,他就对妻子说:“哎呀,我今天要准备回家去了,所以跟你告辞了。”

  他妻子听了觉得很奇怪:“怎么回事?这不是你的家吗?你回什么家去?你是不是糊涂了?你还要到什么地方去?”

  他说:“我的家不在这里,我的家在西方极乐世界。”

  她就知道他要往生了。说了之后,还是照样打铁,还是一锤子一句阿弥陀佛,每敲一下,就高声念一句佛,站在那里念阿弥陀佛,一下子就往生了。

  临走之前说了一首偈子: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不会妨碍我们做事情的。下根的人也可以修,最上根的人也应该修念佛。文殊、普贤是不是上根?当然是上根,他们也都要求生净土。我们学习《六祖坛经》也是这样,通过了解了禅宗的心法,我们心不著境,前念著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不著境,专心念阿弥陀佛。

  第二个特点就是可浅可深,三根普利。

  下根的人是带业往生。这个带业往生,他是伏惑,这个烦恼没有断,但是降伏了,压住了,伏惑往生,他是生到凡圣同居净土。哪怕一点的业障都没有断,但是他能够伏,就能够往生。

  中根的人能够断见思感,能够往生方便有余净土。但是一定要知道,这个带业是带旧业。我们一边念佛一边造新殃,一边造新的恶业,要往生的话很困难。为什么?因为心不清净。所以祖师的开示里面有一句说:只带旧业,不带新殃。

  上根的人可以破无明往生。因为他破无明往生,所以他能够生到实报庄严净土,而且能够分证到常寂光净土。但是净土有个好处就是圆证,圆修圆证。只要你生到凡圣同居净土了,你上面的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常寂光净土你都同时得到,所以是非常妙。

  上根的人智慧很猛利,能够深信因果,而且有些人就是参禅,通过参禅明心见性;有些人就是说法,弘法利生,而且以清净心执持阿弥陀佛,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念即观,即观即念,以智慧觉照来念阿弥陀佛,以念阿弥陀佛来智慧觉照。所以知道能念心之外别无所念之佛,所念佛之外别无能念之心,能所不二,心佛一如。这就是说他在理上念到一心不乱。

  下根的人念佛成片,中根的人事一心不乱,上根的人理一心不乱。

  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

  无佛恰恰念,当念恰恰无。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以后有机会我可以讲。这其实是变通了永嘉大师的一首参禅的偈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心的一首偈子。

  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就是实相念佛,这是禅净不二。禅净不二就可以破无明,能够显发佛性,能够知道一句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我的本性,能够真正地证到,就是我的本觉,就是我的自性,就是一真法界。正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我这个心就是圆照清净觉相,也就是《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我们这个真如本性本来就是佛,现在我念阿弥陀佛就是正在作佛,心作佛,心作,心是。

  天台宗的幽溪大师、智者大师他们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的。幽溪大师在《净土生无生论》上面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简略说一下,这个跟天台宗的一念三千有关系。十法界,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就是百界。每一界都具十如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缘,本末究竟等,这些种种,《妙法莲华经》上面有这十如是。也就称为百界千如。

  百界千如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中间都圆满具足。加上过、现、未,就一念三千。所以我们能够用这个实相念佛,就是说:他平时通过这样的圆照清净觉相,已经开了智慧的花;智慧花已经开了,自性佛已经显现,所以他现在业报终尽的时候,就能够生到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净土;因为他已经分断无明,所以他能够分证常寂光净土。

  第三种特点就是即生成办,圆证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究竟不退。

  《首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能够这么念阿弥陀佛,他能够显发真如本性,不需要假其他方便就能够自得心开,能够明心见性。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作人师,来生作佛祖。

  你现在就能够作人天的师表,将来能够成佛作祖。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的时候我们身心世界都放下来。放下,一定要搞清楚,是心放下,事情照样做,而且在做的时候显发你的智慧。就是说外境不能够动摇你的心,把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收摄在一句佛号上面,心声相依,你的心和你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相依,相续不断,这是都摄六根。渐渐地你能够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够转化你的颠倒梦想,能够由事持而达理持,事上面是阿弥陀佛,乃至于达到念实相佛。能够转染心为觉心,把凡夫的染污心转为觉悟的心。

  最初我们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作为我们的净念,念念相继,随我们的念佛功夫非常地深入之后,六字净念就能够转化为无念、无相、无住的清净心。这时候根尘脱落,寂照同时,无相净念,相继现前,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我念佛到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参禅到能够明心见性,当下就是净土。所以我们主张要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


——摘录自《六祖坛经学记》大愿法师讲述

上一篇:修行|如何庄严国土?如何利乐友情?

下一篇:法宝推荐|启智降魔——《楞严经》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