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3、善待一切——成就清净心

《禅与心灵环保》 by 大愿法师

2016-5-20 11:07

  善用其心是指导修心的根本原则,实修下手的方法就是时刻保持觉照,练习不被自己的念头困住,不用去压抑念头,当然更不可以放纵念头,放纵念头是凡夫,压抑念头是不了义的、不究竟的修法。

  我们很多人读过《金刚经》,《金刚经》上面说要降伏其心,“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降伏其心就是降伏让我们内心不稳定的那些妄心。善护念是什么?就是好好地护持自己的念头,时时刻刻与真心本体相应,这个其实就是心灵环保,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整部《金刚经》就是一部心灵环保的经典,更广义地说,整个三藏十二部都是心灵环保的最佳指南。

  《金刚经》上面告诉我们,要能够不住相、不著相、不离相。我们既不可以将如来的色身视为法身如来,但是也不可以离开这个色身向外去寻求法身如来。正如僧肇禅师在《肇论》上所说的:“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所以说,道并不是很遥远的东西,就在当下,“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只要我们在当下的有限能够体悟无限,这样就是道,所以“道不远人,人远道”,道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但是“人远道”,我们的心被贪婪、愤怒和愚痴蒙蔽了,所以不能够“触事而真”。

  善待一切就是在我们心灵觉醒以后来指导我们实践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之中觉醒,来成就清净心,首先这个其实就是我们日常实践的方法。善用其心让我们见地高远,善待一切让我们行持很清净。事实上一切禅的修法、整个的佛法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成就明白的心,再一个是成就清净心。

  彻悟禅师就曾经说过:“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所说八万四千法门,一言以蔽之,不出悟修二门。悟门以明心为要,修门以净心为要。”就是说所有禅的修法,所有佛法的修法,归纳起来也就是悟门和修门。悟门就是让我们见地高远,让我们心灵觉醒;修门就是让我们行持清净。

  就好像我们要去一个地方,眼睛要明亮才不会走弯路,脚要有力才能够顺利到达;眼睛好、脚也有力当然就顺利到达目的地。参禅要明心见性、要开悟也是如此,我们要成就心灵的清净,要实践心灵环保也是如此,成就明白的心和成就清净心。

  在日常生活之中具体的行持、具体的实践、具体的修行就是成就一切的身体的行为,口所说的语言都清净,我们意起心动念也是清净。

  有三个层面开示我们怎样来成就清净心。

  第一个是孝顺心。

  善待一切人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因为父子有亲,儿女对于父母的这种孝顺,父母对于儿女的关爱都是无条件的、发自于天性的,我们将这种善的天性能够保持、能够扩大,就能够成贤成圣,所以要从孝顺父母开始。

  历史上《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个丁兰刻木的故事,大家应该也听过,我们办《弟子规》学习班也应该有听过,所以我就不再重复了。

  善待一切物是从尊重大自然开始。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就算再多,但是跟大自然的给予比较起来都算不了什么,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才是我们得以生存的最根本要素。比如说,如果我们没有汽车、没有电脑、没有移动电话,人类一样可以生存,但是我们离不开太阳带来的光明,离不开江河对我们的哺乳,离不开空气和粮食对我们的滋养,更离不开大地的负载。

  所以破坏大自然就等同于谋害自己的母亲,因为大自然孕育出人类辉煌灿烂的文明。我们要像尊重母亲一样尊重大自然,才会在大自然母亲般的怀抱之中获得身、心、灵的安宁和滋养,人类才不会在破坏大自然的任性行为之中走向自我毁灭,这个是孝顺心。

  第二是慈悲心。

  慈眼视众生,慧眼看世界。有禅的智慧的人能够从更高层面来看一切是非对错。他有一种慈悲心,所以他能够包容一切,能够看到在一切是非对错之中其实还有超越的可能。即使有些人做错了事情,也不会一味地去批评他、打击他、指责他,而是包容他、欣赏他、鼓励他,使他内在的佛性,使他内在的光明的、光辉的一面能够迅速地激发出来而走向觉醒。

  我们也说一个禅的公案好了。

  曾经有一位盘珪禅师是明心见性开悟的大德,禅法非常高明,所以影响力非常巨大。每一次他举办禅七的时候都有成百上千的人从全国各地涌过来,希望来参悟禅的智慧,来消除人生的烦恼,突破人生的困境和瓶颈,来成就人生的幸福,因为大家都非常踊跃来跟随禅师参禅。来的人多了,当然就良莠不齐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有一次禅七的时候就来了一个出家人,这个出家人虽然出家了,但是习气还很重。他有一种不好的毛病就是有偷盗的习气,他经常趁大家跑到禅堂打坐去就翻人家袋子,偷人家东西。有一次就被抓住了,学生们就很生气了,就把这个人押到禅师面前,说:“禅师,这个人这么坏,有这么多坏毛病、坏习气,在这里实在是干扰我们,让我们不能够好好地参禅,是不是把他迁单,把他赶出去。”盘珪禅师笑一笑,原谅他了。

  第二次这个人又故态复萌,又偷人家东西,又被人当场抓住了。这一下子就群情激愤,大家都轰动起来了,都很生气,又担心盘珪禅师很慈悲,又把这个人留下来,所以大家就商量了一个办法,联合起来给禅师写了一封信——陈情书,大家都签上名,说:“禅师,这个人实在没办法,实在是难教化,所以我们还是请求您一定要把他迁单,不然的话我们大家都走。”这样写了一封信交给禅师了。

  盘珪禅师看了这封信以后马上把所有的学生都召集到禅堂来,然后禅师就很慈祥地跟大家说:“你们都很好,已经能够分辨是非了,已经能够懂得因果了,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了,所以你们都愿意去修行参禅求解脱,你们已经有基础了,不管在什么地方,你们都能够学习,都能够进步,因此在哪里学习都可以。但是这个人很可怜,因为他现在这个层次,他的心还很迷,他连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都没有分清楚,什么是是什么是非都没有分清楚,他还有这么一个偷盗的习气毛病,如果我不教育他的话,谁会去教育他呢?所以就算是你们全部都走了,我也要把他留下来、教育他、帮助他。”

  这样说了以后,这个犯偷盗的学生泪流满面、痛哭流涕,真正发自内心地忏悔,得到一次洗心革面、脱胎换骨的净化,从此以后他犯偷盗的习气毛病就烟消云散了,永远都不会再犯这种习气毛病了,而且非常精进地修行。

  你看,禅师也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也没有批评他,只是欣赏他、鼓励他、包容他,然后就会有这样好的效果。

  可见,开悟的禅师不是不明是非的人,而是知道在是非之上还有超越的可能,所以就能够帮助众生超越种种人生的困境,看到无限的可能。

  所以禅的智慧其实就是使我们能够心如虚空、能够内心觉醒,来成就人生的大智慧,成就事业的大格局,成就生命的大境界,这样是我们学习禅的智慧、领悟禅的智慧、实践心灵环保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当然展开来说这个慈悲心有很多了,佛陀就告诉我们做人的方法和做事的方法。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立足、要发展,无非就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要懂得正确的做事的方法,当然就能够无有障碍,成就大事业;要懂得做人的方法,当然就没有敌人而到处都是善缘,到处都是欢笑。而且我们工作可以退休,但是做人不能退休。我们缺少了某一方面的知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但是如果我们不懂得做人的智慧,到哪里都会遇到障碍。佛陀就告诉我们怎样做人做事呢?这个我们都耳熟能详,懂得佛法的人都知道,也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

  苦圣谛就是告诉我们,遇到任何难以处理的困难的事情的时候都要去直接面对它,不要逃避、不用害怕、不用恐惧,直接面对它。

  然后是集圣谛,集圣谛就是充分了解它,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慌慌张张,马上想去处理它,那样一定不会有好的效果,而是要充分了解它,这是集圣谛。

  因为任何事情它都有一种能量,如果马上用一种烦恼心去急于处理的时候,我们就被这个事物的能量吸附过去了,我们的心就被粘住了,智慧就不能开发了。所以充分地了解它,然后在充分的了解的过程之中,问题在我们的内心,解决的智慧也在我们内心,所以内在的解决问题的智慧也会浮现出来,这个就是道圣谛。

  更进一步,这个事情做好了,做圆满了,我们要放下它,这样就是灭圣谛。

  所以做事的方法无非是四个层面:面对它、充分了解它、处理它、放下它。

  做人的方法也是如此,首先要使人接受。很多人总是感叹:我怀才不遇,到哪里都碰壁。为什么?因为你进入到一个人事环境之中,人家都还没有接受你,你就忙于去展现你的才华,那样一定会受到打击和排斥,所以首先第一步是要使人接受你。

  使人接受你以后要能够使人欣赏你。接受你以后,你应该无私无我地去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慈眼视众生,慧眼看世界,去帮助身边周围的人,善待一切人。善待一切人要从善待身边的人开始,但是我们的心因为习惯,所以总是麻木不仁。

  曾经有一个小女孩,十二三岁,她总是觉得父母亲不好,尤其是母亲对她不好,所以她有一天很生气,就离家出走了。身无分文离家出走,很快就遇到困境了,没地方吃、没地方睡。

  有一个卖馄饨的老太太就收留她,看她那么可怜,就让她洗漱,给她休息的地方,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给她吃,这个小孩子就很感激,说:“很感谢您,您真是好心人,能够煮这么好的食物给我吃。”

  这个老太太启发她,说:“你看看,十多年来你的妈妈每一顿都要用尽心思来煮好吃的东西给你吃,你怎么不知道感激呀?我只是给你煮了一顿,你就那么感激了。”

  其实凡夫的心久了以后就麻木了,他的心一直是处在一个迷昧的状态,不能够时时刻刻保持觉醒,所以我们要从善待身边的人开始,要从处理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开始,这样做当然就能够让人欣赏我们。

  更进一步就是需要我们。

  第四步就是离不开我们。

  所以其实做人的方法就是使人接受你、欣赏你、需要你、离不开你,这样就是做人的四种方法。

  这个都是佛陀所开示的,怎样去实践慈悲心所需要领悟的。当然有了孝顺心、慈悲心,更进一步我们就有了菩提心了。

  《观无量寿经》上说:“佛心者,大慈悲心是。”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为什么?因为悉达多太子当年就是因为看到众生的生老病死苦,因此愿意放弃王位、放弃人间的荣华富贵而出家,而成佛,然后才有了佛教的传播。所以有慈悲才有佛教,佛心者,大慈悲是。

  由孝顺心、慈悲心,更进一步能够生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心灵觉醒的成佛心和慈悲的利他心的融合。有了心灵觉醒的成佛心和慈悲的利他心这两个元素就能够生起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以六度来成就佛道,我们要修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般若度来圆成佛道。然后以四摄法来摄受众生,帮助众生心灵觉醒,也就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来帮助众生觉醒。一切众生都觉醒,我自己也觉醒,也帮助一切众生觉醒,当然这个世界就清净,当然我们就能够成就究竟的心灵环保。

  所以我们不一定生得漂亮,但是一定要活得漂亮,生得是否漂亮是父母给的,活得是否漂亮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所以一定要活得漂亮,那么怎样才能真正活得漂亮呢?

  我们通过今天的《禅与心灵环保》这个讲座,能够领悟禅的智慧,能够实践心灵环保,就是真正地活得漂亮;就是真正地将凡夫这种每一天都挣扎在贪婪、愤怒这些负面情绪的苦海之中的这种生活转变为圣者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智慧和慈悲的菩萨的生活;就能够将凡夫的迷茫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佛菩萨和一切圣者那样的清净快乐的生活方式,每一天都具足智慧和慈悲,每一天都活得快乐和觉醒。

  今天讲到此地,祝福大家。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