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七觉悟:五欲过患;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佛说八大人觉经》 by 大愿法师

2016-9-12 21:44

  

  这是讲持戒是节欲的根本。这段经文是讲思惟五欲的过失,保持正念,持清净戒,是讲持戒是节欲的基础,是戒行清净、降伏五欲的基础。

  

  前面的第二觉知我们也讲了多欲为苦,提出的对治方法就是少欲无为,这里面就更进一步提出来,以此梵行来对治五欲。凡夫缺乏智慧,他以为贪图财色名食睡这些五欲是非常快乐的,他认为得到财富、贪著于男女之事、得到很高的名声,或者吃美食这些种种是快乐。但是觉悟的菩萨就知道,贪恋五欲有极大的过患,会让我们越来越坠落在六道轮回里面,坠落在苦处。包括道家的老子也能够觉醒到这一点,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大智度论》上面就说了贪著五欲的五种过患,龙树菩萨教导说:“五欲无乐,如狗咬骨。五欲增诤,如鸟竞肉。五欲烧人,如执风炬。五欲害人,如践毒蛇。五欲无实,如梦所得。五欲不久,如击石火。”

  

  五欲没有真正的快乐,就好像狗去咬肉骨头,肉骨头上面已经没有肉了,这个狗一直咬,把自己的牙龈、舌头咬破了,就流出一点血来,还一直吃自己的血吃得津津有味,五欲无乐。

  

  爱斯基摩人怎么去抓北极熊,你知道吗?北极熊在北极几乎是没有天敌的,爱斯基摩人就有一个方法,因为北极很冷,他就在刀上面涂点血,再让它结冰,插在北极熊要出没的冰上面,北极熊闻到血腥味很敏感,来看有血这么一个东西,马上就过来舔,血越舔越没有了,就舔到刀锋上面去了,但是很冷,北极熊的舌头麻木了,它一直往刀锋上舔、一直割自己的舌头,一直在流血,它越吃越有味,直到血越流越多,它就晕倒了,于是爱斯基摩人就把北极熊抓住了。贪著于五欲之乐的人想想,你就是那一头北极熊,到哪一天阎罗王就把你抓住了。

  

  五欲增诤,如鸟竞肉。好像鸟抢食物一样增加了斗诤。

  

  五欲烧人。就是好像逆风的时候你拿一个火炬一样,逆风走,火烧向你自己。

  

  五欲害人,如践毒蛇。好像踩到毒蛇一样。

  

  五欲无实,不是实有的,像梦里面得到一样。

  

  五欲不久,就好像石头之间相击产生火一样,电光石火,很短暂。

  

  可见五欲的过患是五种,也就是增诤、烧人、害人、无实、不久,并且五欲并没有真正的快乐。

  

  佛经上面就曾经记载过很多,因为贪著五欲而失去神通的,比如说有五百仙人,他们修行都有大神通力,但是因为听到一个甄陀女唱歌,五百仙人从雪山飞下,来到人间托钵,他们本来很多年都习惯了以神通力飞来人间托钵然后再飞回去。

  

  但是有一次他们一起飞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子一边采荷花、采莲蓬,一边唱歌,歌声非常美妙,这个五百仙人心一动,扑通一声,全部掉下来了!他们神通失去了,不能飞了,只能走路了,这样就失去禅定力了。

  

  亦如《禅经偈》上面说:“智者应观身,不贪染世乐,无累无所欲,是名真涅槃”。修行的人能够明白五欲的过患,就能够以法乐来代替世乐,代替世间的欲乐之乐,以修道来代替贪欲,能够梵行高远。

  

  对于在家菩萨来说,怎么样来修道?怎么样来消除五欲过患呢?我们看经文。

  

  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在家菩萨就是这样来做。我们大家都是在家菩萨,你看佛教我们要怎么办,就是这六句话。虽然是显现世俗人的相,但是要身在家,而心出家;身体在滚滚红尘之中,而心要成就禅心,成就如如不动的心。这个滚滚红尘就像一个大冶烘炉一样,我们都像深藏在地底下埋藏了几百年几千年的高磷土;高磷土现在被挖出来了,佛陀的教法就像把这个高磷土做成了一个瓷器;放到这个炉子里面去烧,如果你陶炼得好,会烧出一件精美的、价值连城的瓷器;如果你没有陶冶好,就会烧成一个大疙瘩,一点用都没有。所以我们要这样子在滚滚红尘之中能够不染世乐,要能够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并且心要自愿出家。

  

  梵行高远,慈悲一切。这是对于出家菩萨要求的。

  

  三衣我们都知道了就是僧伽梨,指大衣,二十五条衣;郁多罗僧就是指七衣;还有一种是安陀会,就是指五衣。在家菩萨要常念出家的这些法器。一方面是如果出家人缺乏的时候可以供养,另一方面让自己时时刻刻提起正念来,心出家。瓦钵当然就是指波多罗(梵语),意译为应量器。出家菩萨要梵行高远,梵行有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明悟欲心而修清净行;第二方面是洁净欲身而修清净行;第三方面是不犯欲尘而修清净行。

  

  第一个方面的明悟欲心是在心上面下功夫,内心如如不动,这样成就清净;第二个方面的洁净欲身是在身体上面下功夫,严持戒律;还有第三个不犯欲尘是在定力上面下功夫。实际上,明悟欲心是慧无漏学;洁净欲身是戒无漏学;不犯欲尘是定无漏学,能够身语意三业清净,持好清净戒,所以其实还是戒定慧三无漏学。

  

  慈悲一切。出家的菩萨要有广大的慈悲心,慈能与乐,悲能拔苦,对一切众生都要有大慈悲心。

  

  我所推荐的是,大家能够把土美仁波切《佛子行三十七颂》背下来,那个是非常实用的,土美仁波切也可以翻译为无著贤尊者,他幼小的时候就非常有慈悲心,油然而生的天性——大慈悲心。

  

  他刚刚四岁那一年的冬天,有一天他自己一个人到外面玩耍,冬天很冷,所以他穿着很厚的衣服出去,但是回来的时候他父母发现他只剩下一件单衣,厚厚的衣服不见了,他父亲就问他:“你衣服到哪里去了?”他说:“我看到雪地里面那些被冻僵的有情众生我生起怜悯心来,所以我把厚衣服给他们了。”

  

  他父亲想,不可能,三四岁的小孩子,大人不可能要他那个衣服,其他小孩也不能跑出来,怎么可能要他那个厚衣服呢?就让那个小孩子带路说:“你带我去看看。”

  

  四岁的小孩子就带着他父亲去,走一段就发现,小孩子的衣服就在那个地上,在一个窝子里面,一揭开那个衣服,有一窝的蜘蛛都冻僵了,那个小孩子把衣服盖住那些蜘蛛,周围用很多石头压住衣服,怕风把衣服吹掉。虽然小孩子行为非常幼稚,但是其实可见他是天性油然而生的这种大慈悲心,慈悲一切。

  

  正如《佛子行三十七颂》上面说:

  

  诸苦生于欲自乐,诸佛生于利他心,

  由此自乐与他苦,确当交换佛子行。

  

  作为菩萨要苦愿自受,乐愿他取,要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要愿予众生无量乐,这样是慈悲一切。

  

  “八大人觉”,前面我们解释为佛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但是其实也可以解释为八正道。第一觉悟四大苦空是正见;第二觉悟少欲无为是正定,你少欲无为当然就成就定了;第三觉悟惟慧是业是正思惟;第四觉知常行精进是正精进;第五觉悟成就辩才是正语;第六觉知菩萨布施是正业;第七觉悟常念三衣,瓦钵法器,梵行高远是正念;第八觉知发大乘心是正命。

  

  所以我们可以从八正道来说,因为八正道其实可以容括整个的三十七道品,也可以完整地概括所有佛教的修证方法。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菩萨行的角度来说,从第二觉知到第七觉知是修菩萨的六度。第二觉知少欲无为是禅定度;第三觉知安贫守道是忍辱度;第四觉知是精进度;第五觉知是般若度;第六觉知是布施度;第七觉知是持戒度。所以施、戒、忍、进、禅,包括般若慧都包含在其中。

  

  你看,这部经是不是很短,但是此经的内容非常深广,而且也不跟你讲很多理论,就告诉你怎么做。前面告诉你凡夫轮回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是怎样的,后面就告诉你菩萨觉醒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所以这是非常殊胜的经典。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