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二、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

《禅与中国文化传播》 by 大愿法师

2017-4-27 14:38

第二部分我想略说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子百家。当然我想,经、史、子、集这个四库,基本上就可以包含我们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从《子部》来说,当然就是诸子百家了。我们回到先秦这么一个源头,诸子百家这么一个源头。

我们可以看,儒家的思想,道家学派,墨家学派,法家学派,兵家学派,阴阳家学派,名家学派,农家学派,以及纵横家,杂家,天文历算家,医家,艺术家,类书家,谱录家等等,当然更包括佛家了。不过,在春秋百家争鸣的那个时候,佛法还没有传进来,起码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有这么十多个学派。尤其是最重要的,能够成为我们中华文明的主干的,就像我们史院长刚刚所说的,应该还是儒家的思想,儒家的学派。

儒家是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文化人格的养成应该说是一个骨干,影响是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我们看“儒”字,一个“人”字边一个“需”,“需要”的“需”。事实上就是适应需要而产生的人,就是儒了。需要什么人呢?当然是需要能够传授经典的,能够传承文化的人。

儒家都是讲“以仁为体,以礼为用”。那么,需要以仁爱无私的这样的利他精神为本体;以礼仪礼节来作为功用,来规范社会,建立世间的秩序;这样的人,我们就可以称为“儒”。

那么,在人生的大事,像婚礼,丧礼,这时候能司礼的人;在国家大事庆典之中,能够司礼的人。当代的哲学家冯友兰就说过:“儒家就是以相礼教书为职业的人。”那么,在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里面有很多的一些归纳和总结。当然他的专长就是演礼乐和教诗书了。

儒家教化的基础当然就是孝道文化,孝顺心。那么像《孝经》上面说所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经地义”这个成语从这里来。我们看教育的“教”,就是“孝”、“文”二字组成,“教化”就是孝文化,孝道是德行的根源。

我们说一个小故事。

大家都知道西方的圣诞节(12月25日),小孩子们都相信在圣诞节的前夕,圣诞老人一定会从北极坐着雪橇,来访问每个家庭。在夜间来造访的同时把礼物和祝福来送上。那么在东方的某一个国度,他们就不是相信有一个圣诞老人,而是相信有四位老人,也是会在岁末的时候来拜访,为每家每户带来新年的祝福。

有一年岁末的夜晚,四位老人来到某一户人家敲门。户主打开门一看,四位老人,喜出望外,赶快请四位老人到家里面来坐。那么其中一位老人,站在门外就解释,他说:“我们四个人,第一位老人名叫财富;第二位老人名叫做平安;第三位老人名叫成功。”老人自我介绍,他就叫做和谐。但是他们有个规矩:就是四个人里面,任何一家邀请他们只能进去一位老人,不能够四个都进去。所以这个老人就说,你赶快到客厅,把你全家招集起来,你们全家人商量一下看看,到底你们决定请我们四个人之中,请谁进去呢?

这个主人,回到客厅里面,赶紧招集全家开紧急会议,四个老人请谁进来呢?太太当然就想,全家平安是最好的,希望能够请到平安老人进来。这个户主先生就想,我是很渴望事业能够更成功,能够拥有更多的财富。儿子是临近高考了,他就想,我就希望能够请到成功老人进来,我明年高考能够考得非常理想。当然大家意见不一致,就争吵了,一家子吵翻天。

后来这个小女儿就出来说话了,说:“不要吵了,我看还是请和谐比较好。”那么全家一想:对,全家都同意了。

那么因此,一家四口都一起站在门口来,邀请和谐老人到家里面来坐一坐。很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当名为和谐的老人走进这家客厅的时候,另外三位老人都跟着走进来了。四位老人就笑着跟他们家里人解释说:“你们一家人选了和谐,就等于选了我们四个人。因为家里面有了和谐,自然就会有财富、平安、成功。”这也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家和万事兴”。所以儒家倡导这个“孝悌”之道,确实就是根源。

我们禅宗的六祖也是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那么事实上儒家思想的传播,构逮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因为儒家思想的传播而构违成的也支撑了我们华夏文明,五千多年以来没有断层,没有断裂。

你看世界六大文明体系,其他的都是断层了的像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是断了的,印度义明更加是经常断的,哪一个民族打进来,原来那个就埋掉了,没有了。唯一没有断层的就是华夏文明。为什么?跟我们民族的精神,跟我们民族的人格是有极大的关系的。

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天人合一

那么我们民族的宇宙观是什么呢?天人合一。大家都知道。天人合一的这个宇宙观从哪里来?从《易经》里面来,文化的源头。《易经》全部的精神其实就是推天道以明人道。《易经》中的《上经》就讲天道,《下经》就讲人道。

《上经》三十卦讲天道,开始就是“乾”“坤”二卦了。《象辞》上面,乾卦的象辞:“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这个就表示天道,一开始就说天地,最后的结束是什么?“坎”“离”,就是水火。

为什么以水火来作为《上经》的结束呢?事实上这是根本。为什么?因为人类的一切文明都离不开什么?大江大河。你看我们中华文明依靠的是什么?我们的母亲河是什么?长江、黄河。印度呢?恒河,对不对?包括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等等。所以说她离不开水。《下经》主要是讲人道。《下经》的三十四卦主要是讲人道。开篇于“咸”“恒”两卦,结束于“既济”“未济”两卦。这个咸卦,“咸者感也”,感通,男女的感通,像现在大家一般说的谈恋爱。恒卦当然就是讲夫妻之道了。事实上人的感情要长久,有个简单的方法。人的感情要长久,你要让它像洗澡水一样,不是越热越好,而是舒服就好。那么你看我们吃饭的时候,用餐的时候,往往是先上凉菜,再上热菜。但是婚姻是先上热菜,再上凉菜。是吗?因此,婚姻如果要永续经营的话,你不可以指望它一劳永逸。我选了一个真命天子,我结了婚以后就一劳永逸,是这样的吗?不是的了,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婚姻还是需要永续经营的,不可能一劳永逸的。

经营婚姻依靠什么?要靠智慧。对于男人来说,每个男人都要做“总经理”。“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的唠叨,“理”应该对爱人谦让。所以每一个男人都应该做“总经理”,这个婚姻就会长久。那么女人的话也有一个要诀,你希望你的婚姻长久也是一句话:要管得住自己。

佛陀有一句开示,我们翻译为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管不住自己的人,往往喜欢管他人。矛盾就由此产生了,家庭的吵闹就由此产生了。所以家庭和睦是不是很简单呢?男人做总经理就好了;女人的话,只管住自己就好了。所以有人说:“女人如果要一生幸福的话,短期,姿色很重要;长期,智慧最重要;终身,德行最重要。”这些启示都来自于哪里?“咸卦”了,“恒卦”了。如果你懂得《易经》,懂得“咸”和“恒”的象辞,懂得它的运用的话,当然就很好用了,当然一切都很顺利,很健康快乐地生活了。

《易经》的《下经〉〉起于“咸”“恒”二卦,结束于“既济”“未济”。为什么以“未济”来作为结束呢?就体现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是生生不已的。如果你是“既济”的话这个就死掉了,到顶峰了。

所以它是以“未济”卦作为最后一卦,表示了东方文明是生生不已的文化,世界是生生不已的,宇宙常新的。这个是讲我们民族的宇宙观。

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协和万邦

我们民族的世界观就是四个字:协和万邦。出自于《尚书》的第一篇《尧典》。尧、舜、禹是我们上古的圣贤。《尧典》上面称赞尧帝的功德的时候就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那意思就是说尧帝能够发挥自己的才智和美德,能够使家族、九族都非常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能够辨明百官的善恶,选贤与能,所以治理天下。同时能够使各个诸侯国都能够协调和睦,协和万邦。在现在其实就是什么?就是使世界各国都能够和睦相处。所以说,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你看我们从尧帝开始,都是讲协和万邦。从来没有说要向外去侵略,去占领人家,去打人家,没有这样的。所以我们的世界观就是协和万邦。

中华民族的人生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我们民族的人生观很简单,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你看《易经》,我们前面说的乾坤二卦,它的象辞:“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就是我们中国,我们中华民族的人生观。自强不息,发愤图强,不断地涌现当下生命的生机和活力,像花一样,一定是在生命能量最灿烂的时候盛开。同样的,我们的文明,我们的文化精神,我们的人生观也是要自强不息,让我们生命的能量达到顶峰,最灿烂地盛开。

禅宗这个时候就称之为什么?称之为开悟。儒家你看《尚书·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能够日日新一定是圣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我们每个人活一辈子,活一生,除掉睡眠的时间,你算一算,你一生有多少天呢?一万多天,有一些人真正活了一万多天。有一些人一辈子就活了一天,但是重复了一万多次。他这一辈子一直在低水平、低能量那个范围循环,一直绕不出去,这个就是轮回。你不要等到你死了以后去看轮回,事实上如果你这辈子就活了一天、两天,基本上你的所有生命都是在低端轮回。这样的生命,这样的人生,是没有什么价值的。这样的人生,只是满足人的动物性的需求,有什么用呢?碌碌无为。

清朝时候的成亲王作过一首对联:“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不会去铲除庭园里面的野草,为什么?通过野草看到天地之间的勃勃生机,启发自己内在的勃勃生机。会喜欢养一盆金鱼,为什么呢?是以此来观察大千世界变化的机微,变化的规律。

像清朝末年,所谓同光中兴的名臣曾国藩,他年青时也写过一首对联来勉励自己,“撑起几根穷骨头,养活一团春意思”。“养活一团春意思”事实上是儒家每一个真正的文化人读书人的精神,勉励自己把内在的生机激发出来。你不要以为学了儒家以后,学了礼以后就规规矩矩一点都不敢动,好像很死板,很僵硬,不是这样的。真精神是什么?是生生不已的,真精神是内在不断涌现的鲜活智慧,“养活一团春意思”。所以可见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就崇尚那些有朝气的,有激情的,有蓬勃生命力和良好道德的人。也崇尚那些有乐观向上的态度,来积极地面对人生的人。这个是我们的人生观。

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忠、孝、节、义

那我们的民族的价值观就是四个字:忠、孝、节、义。“忠”当然是指对国家的态度;“孝”是对父母的态度;“节”是对自己的态度;“义”是对他人的态度。

那么事实上,“忠”本质上就是指爱国精神了。你看我们林则徐禁烟的时候,把自己的荣辱置之度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是真正的爱国。“孝”就是指对父母的态度,也是我们道德的根本,也是家族兴衰的关键。所以我们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什么?家训!每一个长久兴盛的家族一定有好的家训。你看我们佛弟子都知道的《了凡四训》,就是袁了凡作了四训。还有三国时候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事实上都是跟佛教说的“定”和“慧”是同一个意思。淡泊明志是“定”,宁静致远是“慧”,定慧都有的时候,世间、出世间都会成就。还有北齐时候的颜之推,他有《颜氏家训》,等等。

还有前几年比较火热的《弟子规》,李毓秀作的。包括我们钱文忠在央视的“百家讲坛”也详细讲过,等等。可见什么呢?家教好的家庭,代代子弟都能够出人头地。家教不好的家族、家庭,即使现在家大业大,将来也会毁在败家子的手中。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家族很兴盛,代代人才辈出,靠什么呢?靠的是家训。

所以回到我们传统文化的源头来,这个是一个根源。这个是源头活水,那么中国文化之中有很多家族代代人才辈出。著名的我们都知道,比如孔子的家族,范仲淹的家族。其实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钱氏家族,江浙一带的钱氏家族,就是五代十国时候那个吴越王的后代。

我们举个例子,近一百年以来,钱氏家族出了很多人才。譬如说史学大师钱穆,相信大家都看过钱穆的《孔子传》。薄薄的一册,但是那个内容非常精深,比现在的那些注水猪肉就强多了。现在很多人搞《孔子传》,动不动就很大一本,其实没有什么东西,滥充的。那还有,新文化运动的健将钱玄同。文化名人钱基博、钱钟书父子。钱钟书,你看他的《管锥篇》,内容非常博大。甚至于大家研究它,形成出了一种“钱学”。

还有著名的科学家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都是一个家族的。我们的国家领导人钱其琛,还有像我们两院的院士钱钟韩等等,钱氏家族,单单是两院院士就出了十多二十位。

那我们就一定要想探究,这个家族近百年以来,能够出这么多影响中国,影响世界的尖端人才?靠什么?根源是什么?秘密在娜里?秘密就在《钱氏家训》,引导家族的弟子能够修身正心读书,立德成才报国。《钱氏家训》作为家族精神的内核,能够被钱氏家族后代所继承,成就了钱氏家族的赫赫辉煌,人才辈出。其实我是建议慧韬书院,找个机会请我们史院长讲一讲《钱氏家训》。比如说它有一句:“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这个是《钱氏家训》里面的。所以家庭教育很重要。

我们不能够片面地注重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生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于人的性格的养成,对人的根本的养成,比学校教育还更重要。学校教育基本上重点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家庭家族的教育,生活的教育,才能够立定我们做人的根本。

我们的文明其实有两种传承:一种是家族血脉传承;第二种是灵性智慧传承。家族血脉传承不单单是有这么一个遗传基因DNA,而且更重要的,我想是我们各种各样的很多家族的家训。

“节”就是讲忠孝,“节”是对自己的态度,中国人历来讲究要有“气节”,要有风骨。一个人没有气节没有风骨,他再有才华都会被大家看不起,大家都不会赞同他。比如说南宋末年元朝初年,有一位大书法家赵孟頫。赵孟頫其实是宋朝的宗室的近支,但是他在南宋亡国后投降了元朝。虽然他的书法足以与颜真卿、柳公权相媲美,但是历来对他的评价都不是很高。为什么?因为他这个气节风骨不够。还有一个蔡襄,大家都知道蔡襄是个很奸的宰相,但是事实上他的书法也是很好的,“宋四家”。但是为什么大家对他评价不高呢?因为他气节风骨不行。这是对自己的态度。

而对别人的态度,那当然就是“义”了。“忠、孝、节、义”,“义”就是由仁爱的心发出去的行动。所以可见儒家思想构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由它构建的,也塑造了我们中国人的人格。

这是讲儒家学派,略讲得多了点。

再就是道家学派的发展:

根据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上面的说法,道家学派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最初阶段的重要人物是杨朱,这是真正的隐士,但是他很自私,“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第二个阶段代表人当然就是老子,大家都熟悉了,著书八十一章,五千多个字。孔子事实上他是注重于人生的社会之道,老子是注重于自然的宇宙之道。第三个阶段当然就是庄子了,把道家的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庄子》一书有33篇,分为《内篇》、《外篇》和《杂篇》。内七篇是最重要的,一般也认为这七篇真正是庄子作的。其中最重要的应该还是《逍遥游》和《齐物论》这两篇。我看了一下书院的学习纲要里面,史院长会给大家讲解《庄子》,这是非常好的。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杨朱是用一个自私利已的方法来保全自身,来避免灾祸。老子是以顺应自然规律来保全自身,来避免灾祸。到了庄子,是以无我的境界来全身,避灾避祸。那么庄子的思想当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他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先秦诸子里面有四个人的文章,就是庄子、孟子、荀子和韩非子的文章是写得特别好的。庄子的思想在魏晋的时候发展到了极致。那个时侯的魏晋玄学其实主要的还是庄子的学说。

墨家学派:

墨家是讲究实用的,重视发展物质生产。墨子说:“人寡不死其所长。”人往往死在自己的长处里面。会游水的人死在河里面。我们现在来说,车技很高的人,死在高速公路上。为什么?有所特长就一定有所依恃,往往就碰壁。也就像《金刚经》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就是不要被过去的我所绊倒,“人寡不死其所长”就是被过去的我所绊倒,以过去的经验来套现在的事物,不要被现在的我所累倒。不要被未来的我所吓倒。

那么《墨子》这本书五十三篇,其实主要是有十个方面的思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尚贤、尚同”。“节葬”是指墨家不像儒家主张厚葬,而是主张要尽可能节省的。

比如说,“非攻”,《墨子》这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楚国有一次要攻打宋国,楚王就请了一个公输般。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的祖师爷鲁班。他请了鲁班公输般来给他造了很多新式武器,云梯等等,因为公输般技术很高明。准备攻打宋国,宋国当然很害怕,这时候墨子就主动来为宋国解围,他自己主动跑去见楚王,说:“我听说您这里来了一位高人公输般。听说他有很多攻城的新方法,能不能请他出来,我们两个较量较量?”

楚王马上把公输般请出来,公输般就讲了他九种新的攻城的方法,但是都给墨子所破掉了,全部都破掉。公输般没有什么其他方法,说不出其他方法了。

这时候墨子就说话了:“你看看,你九种攻城新方法,我都给你破掉了。事实上我还有几十种新的守城的方法我都还没有用,还没有说呢!你就再多想几种出来,我也能够打败你。”这个时候公输般就笑一笑,说:“其实我还有另外一个方法可以打败你,但是我不好说。”

墨子马上就哈哈大笑说:“当然了,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了。你的方法我早就知道了,你的方法就是把我杀了,再带领楚国的军队去攻打宋国。但是事实上,你要知道那个是没有用的,因为我还有三百多位弟子都懂得我的方法,就都守在宋国。”这样一说,楚王就彻底失望了,他就打消了准备去攻打宋国的这么一个念头。可见墨家学派是主张“非攻”的,主张和平的。

法家学派:

还有,就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非常多了。比如说,因为那个时代,诸侯之间,国-都希望富国强兵,能够称霸天下。最早称霸天下第一个是齐桓公,他是依靠管子。那么管仲是法家早期的代表人物,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子》一书有86篇,现存的有76篇,可以分为八类。还有就是魏国的李悝,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著有一部书叫《法经》,有六篇,事实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律。商鞅变法的时候,他主要就是推行这一部《法经》。汉代的萧何就在六篇的基础上再加了三篇,就改名为《九章律》,九章的法律。

法家的代表人物,还有韩国的申不害,赵国的慎到,卫国的商鞅等等。事实上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韩非子。韩非子讲国君要成功,要能够统治天下,要有三要素:法、术、势。那么韩非子本来是韩国的公子,一开始他想以他的法家学说来游说韩国的国君推行变法,使韩国强大,但是韩君拒绝了,因此他就跑到秦国去。秦王听了以后很高兴,很赏识他。但是他运气不好,韩非子有一个同学李斯,他是先去的。因此了他就心生忌妒,暗中设计,让韩非子被关进了监狱,用毒酒就毒死了他。

兵家学派:

兵家是讲谋略的,代表人物像孙武、孙膑、吴起等等。像孙武的《孙子兵法》,是在国际上都是非常有影响的。兵家还有像《三略》《六韬》。还有托名为黄石公作的《素书》,事实上《素书》是宋朝时候的张商英所作的。张商英在禅宗里也作了《护法论》,还是比较有见地的居士。

阴阳家学派: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比如说齐国的邹衍。阴阳家的著作就更多了,比如说西汉的大儒扬雄模仿《周易》作了一部《太玄经》。那还有像宋朝的邵雍(邵康节)的《皇极经世》。这些都是阴阳家的一些著作了。还有像《开元占经》、《灵台秘苑》,还有占卜类的《灵棋经》是托名西汉时候的东方朔所写的。当然事实上是个托名,是后人作的。还有西汉的易学家焦延寿的《易林》,还有西汉京房写的《京氏易传》等等。事实上对于《易经》的运用还是有一些贡献的。

名家学派:

名家学派就类似于西方的逻辑学,它会注重于讲名和实的关系。代表人物像公孙龙、惠施。《庄子》一书里的《天下》篇,就保存了一些惠施的资料。

农家学派:

还有农家学派的思想主要就保存在《孟子》和《吕氏春秋》里面。《孟子》有一章就讲“神农许行”。

纵横家学派:

纵横家学派是出现于战国的末期。那个时候战国七雄。那么代表人物是苏秦和张仪。苏秦是洛阳人,主张合纵六国,抵抗强秦。那么他身配六国相印,曾经使秦国的军队15年不敢出关,是合纵派的代表人物。张仪是连横家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他以连横之计,使秦国能够攻破各国。

杂家学派:

杂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当然就是吕不韦了。吕不韦召集了三千门客写《吕氏春秋》一百六十篇,二十多万字。

天文历算家学派:

天文历算家,中国从春秋末年一直到太平天国,这个期间总共有102种历法。最著名的有四种:西汉的《太初历》、南北朝时期祖冲之的《大明历》、唐朝僧一行禅师的《大衍历》和元朝郭守敬的《授时历》。

艺术家学派:

艺术家学派是讲中国的音乐、书法、闻_、围棋等等。

类书家学派:

类书事实上就是指像百科全书似的,这样的资料汇编了。你看,最早的是曹操的儿子曹丕主编的《皇览》,但是巳经失传了。留下来的比较早的就是初唐时候的书法家虞世南编了一部《北堂书钞》,后来也是初唐时候的书法家欧阳洵,就奉唐高祖的命令,汇编了一个《艺文类聚》,这些都是属于类家。

还有宋朝当然就到达了一个黄金时期。像《太平御览》1000卷,分为55类。像宋代的王钦若、杨亿就奉宋真宗之命,汇编了一个《册府元龟》。还有南宋时候的王应麟编了一个《玉海》200卷。其实王应麟是宋朝时候仅次于朱熹的一个最博学的人。明朝时候的明成祖就命令人编《永乐大典》。清朝时候了编了一个《古今图书集成》,这个应该是最浩瀚的了,一万卷,一亿六千多万字。

谱录家学派:

谱录家学派,录当然是指目录了。可以分为:大的有器物谱、食谱、草木鸟兽虫鱼谱这个三类。像北宋的书法家米芾,他就写了一个《砚谱》把历代的砚归纳了一下。像茶圣,唐朝的陆羽写的《茶经》,也是可以归在谱录家这个学派里面。宋朝的蔡襄写《茶录》,《荔枝谱》。欧阳修就写《洛阳牡丹记》,这个就是花谱了。南宋时期的范成大,写的《范村梅谱》和《范村菊谱》,指花鸟这类的谱了。

那么这样,我们可以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百家争鸣各种各样的流派都略略地跟大家分享。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