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一、朝圣——成为真正实修之旅

《九华山朝圣之旅开示》 by 大愿法师

2017-4-27 17:17

我们三宝弟子朝圣一定要吃好、睡好、心情好、修持好。所以我们的住宿条件,饮食安排,都希望能够做得比较好一点。

第二个的话也是希望说一定要能够修法,一定要能够闻法修法。我们去到哪个圣地要能够懂得,这个圣地特别殊胜的实修的方法。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自己的哭声里面开始,在别人的哭声里面结束,在这个中间短短的几十年、一百年的光阴我们要让它价值最大化,那最好是什么?当然就是修持佛法。

修持佛法不可以去修那些影子佛法,而要修真实的佛法。影子佛法就是相似的佛法,看起来是佛法,但是他只学会了那个形式,他不懂得这个里面实修的窍诀,这样你不会解脱的,这样你只是种下一个未来解脱的因。所以我们去到每一个圣地都希望,不是作为一般的观光,而是真正成为实修之旅。

第三个,我们短短的几天,修行的功德力,圣地的加持力,诸佛菩萨的加持力,短短几天的积功累德要超胜过我们一年乃至于十年的修持功德。尤其是对于那些还没有真正进入佛法之门,没有真正找到修行道路的人就更需要了。所以法是最可珍贵的。

1.东方文明最神秘的、最神圣的部分是什么

九华山,我们都知道最殊胜的,我们昨天在旃檀禅林,那个华严宝殿也讲过了,我们总结了一下,九华山地藏菩萨的法门最殊胜的几大特色。今天要强调的是,我们看中国的文明,东方文明最神秘的、最神圣的部分是什么?就是让我们人人都能够明心见性,都能够开悟。那么怎样能够开悟呢?尤其是像地藏菩萨这样,我们来朝礼的话。

因为事实上我也知道大家都很忙,当然我也比较忙。这边结束以后马上去北京,因为西哈努克老国王他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那个时候,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邀请我们去,一起给他祝寿等等。之后去福州那边百丈禅师出家的那个龙泉寺有一个护国息灾法会。但是在这个中间抽出时间来跟大家一起朝圣的话,最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够透过这个朝圣,能够增长信心,能够开启自性的智慧,能够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很多人学佛久了,渐渐地这个心就会涣散。这时候我们需要让他增长信心。

(1)金刚不坏身

我们看到我们瞻礼了这么多尊肉身金刚不坏身,那我们应该更加地信心增长,对吗?你看就像我们眼前大家能够看到的,我们在旃檀禅林的明净法师的肉身、我们通慧禅林的仁义师太的肉身,一个比丘尼修持都能够成就金刚不坏身。今天我们去天台寺那个普文法师的金刚不坏身,还有就是明天我们将去双溪寺大兴和尚的金刚不坏身。当然,最最殊胜的是我们朝礼肉身宝殿地藏菩萨的金刚不坏身。我们不单单是要增长信心,我们更需要知道,这样的金刚不坏身是怎样成就的呢?他不是像埃及法老那样把内脏全部拿掉,涂上香料,那样成就一个木乃伊,不是那个样子的。就是圆寂以后,直接装在一个缸里面,三年开启都还是肉身不坏的,肉身并没有腐烂。我们要懂得这个背后实修的原理,然后真正地向地藏菩萨学习。所以增长信心,我们学习地藏菩萨的法门也更加有孝顺心、菩提心。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2)明心见性有五个窍诀

实际上要明心见性有五个窍诀,就说一二三四五好了,这样最容易归纳。

一是:一个基本信念。

那就是释迦如来也是人,他能够成佛,地藏菩萨也是人,他也能够在九华山这边修持七十五年成道。那我们也是得到了这个暇满人身,得到了这个胜过摩尼宝的人身,我们只要得到正确的法流,精进地用功,那么一定也能够成就金刚不坏身。所以要有一个信念。因为科学成就一切,佛法肯定一切,深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这个是最根本的。

二是:两个入手之处。

修行的入手之处不管有多少法门,你看释迦如来说了八万四千法门,在中国来说的话,我们历代祖师把她发展成为十大宗派:即性、相、天、贤、禅、净、律、密,加上小乘的俱舍和成实宗等等。发展出无量无量的修行方法。但是归纳起来都是什么?归纳起来我们可以说有两个入手之处,是什么呢?就是去体认能所的根源,或者说去体认主观和客观的根源,向内一直去照亮它,去穿透它。主观来说是什么?你看,我们能够认识外在的万事万物,但是这是科学家所做的事情。那我们佛弟子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我们是反过来,我们向内去认识,能够认知万事万物的那个根源是什么?我们原来也说过,如果你一直问为什么,你就向外追寻,那么他成就的是知识,开启的是科学。如果你一直向内去照是自己的心,问是什么,根源是什么?那就是什么?那就是禅修,那就是修行。所以从这个能够认识万事万物的主观上来修,这是一个入手之处,我们一直向内去照亮自己的心。首先是知,对不对?我们对待外境的时候,我们给它一个认知,给它一个价值判断,

这样就形成了种种的知识,我们要由知一直向内进入到觉,再由觉向内进入到觉的根源,这样是下手之处。

还有从客体上来修,那就是客观万物上来修。从客观万物上来修的话,也是一直去向内追寻,外在呈现的山河及大地,事实上它现起的根源是什么?像玄奘法师《八识规矩颂》上面就有说过:“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翁。”这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从唯识的角度来说,万事万物的呈现不过都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我们的主观能认识的不过是见分。这样一直向内去照亮它,去穿透它,一直深入到主观和客观的根源,这是真正的修行下手之处。无论你修习哪个法门,如果不是从这里入手的话,那不是真正的修行法门。你懂得了那个修行的形式,但是你不懂得真正的修行,你有那个修行的相,但是你没有真正地修行。你以为法师们在这里念经,你也在跟着一起念经,你就是在修行了吗?你不懂得这个里面内核的时候,你形式上学会了,那个是没有用,就像打太极拳一样,没有人告诉你这个里面的气脉怎么运行,你也没有师承,人家练太极的时候,你跟在后面一招一式地去比划,也能够学得惟妙惟肖,但是有用吗?肯定没有力量,肯定你学不出来,对吗?安徽的有个居士,他说他原来学过道家的,等一下他会和大家演示那个经络太极拳,大家好好欣赏一下。

事实上我是说什么呢?我是说我们法一定要有传承,就像这个灯能够亮,它从发电厂出来这个线没有断过,不是说你装个灯泡它就会亮,装个开关它就会亮,如果是中间电线断了的话是没有有用的。同样的,这个传承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有完整的法脉的传承,同时通过这个传承你懂得如何是真正的修行,而不是只是学会表面的修行的相。末法时期很多人在表相上进香,做水陆法会,念经,但是如果你不懂得内核的话,恐怕效果就会比较微弱了。我们从禅的角度来说是什么?从主观上来修,入手之处就是什么?无念为宗。从客观上被认识的万事万物来修,那就是什么?无相为体。你看,六祖大师的禅法是什么?就是三句话:“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些我们都不展开来说,只是略提一下。这是两个入手之处。

三是:三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是什么?最高状态的原则。你修行的时候,我们昨天讲过了,修行一定要懂得,尤其是地藏菩萨这个法门,我们从《大集地藏十轮经》,下面讲到了地藏菩萨的戒律法门、呼吸法门、禅定法门、般若法门等等。那里面也就提到了成就金刚不坏身,这个九子莲花术。上面也有讲到说我们首先一定要认识到,肉体只是一个相,它的根源是能量体,精神体也只是一个相,它的根源是本心,当然本心还不是自性,但是你懂得这样去修行。那么是指什么呢?你要让你的肉体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事实上是你要活在你能够达到的修行者能够达到的最高的能量体的状态。在药师法门说七尊药师佛,七重身心,你把那个七重的能量壁垒都打破。我们这个人,你看《金刚经》上说什么呀?《金刚经》上面就说:“世界是一合相,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人也是一合相,人也是一个多维复合体,他并不是单单这么一个肉身,或者我们能够思考的这么一个精神体,他是多重多重,甚至于无量重的。当你把每一重的能量壁垒都层层打破,你的修行就进步了。那你一直要保持到这个最高状态,尽量保持在最髙状态,你能够达到的、打破的,能够扩大的这个能量体的最高状态,这是一个最高状态原则。

第二条就是顺其自然原则。修行,你看《涅槃经》上说,《涅槃经》上佛陀开示说,欲知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明心见性也是如此,不是你精进用功就好了,如果执著地去修的话,反而会成为障碍。所以当观时节因缘。这个是指顺其自然的原则。

第三条就是舍的原则。你在修行道路上面所出现的任何境界的呈现,你都要能够舍,都要能够放下,不然的话就不能够前进。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事实上是变一个方法来说而已。我们昨天讲到了,我们希望能够推动佛法的现代化工程,不是用传统的那些名相来说,而是用科学的话语体系,让所有的人都能够真正明白,真正懂得修行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他要达到什么境界,他有什么证量标准,他有什么误区存在,要如何去超越它、穿透它。这样的话,人人都可以成就,并没有什么神秘,起码在下面几个层次的话大家人人都可以领悟。所以这是我们说一个舍的原则。

但是我们如果用名词来说,用名相来说,照样可以归到什么?就是如来所说的涅槃三德,即解脱德、法身德、般若德。我们说最高状态原则是指什么?就是指般若德,你现在修行因地是最高状态原则,果地上你成就的就是般若德,一切都是大光明,智慧的光明。那你在因地上修行的是顺其自然的原则,你在果地上成就的开显的是什么?开显的是人人本具的法身德,三德秘藏。法身德,舍的原则,因地上是舍的原则,在果地上成就的当然就是解脱德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说般若德是实相之相,法身德是实相之体,而解脱德是实相之用。这是说三条基本原则。

四是:四个操作程序。

五是:五种善巧方便。

这种就不是在大众之中来说的。因为它牵涉到很多实修的具体的窍诀了,只是知道明心见性的窍诀,有这个一二三四五。事实上修任何法门都需要,或者我们更浅一点来说那就是什么呀?更浅一点说就是眼下这个时代我们人人都能够解脱的,我们修任何法门都要把握三句话,就是戒律为基、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以戒律为基础。如果没有戒律的话,没有戒行清净的话,你修一切定慧等等都会成为魔障因缘。般若为先导,所以禅的本质就是般若,修任何法门都离不开戒律、禅,但是这个禅不是指禅宗,是指般若智慧。五度如盲,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宿。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