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三种是注重集体,注重整体的宏观思维就导致了忽略个体、忽略细节。

《禅与中国文化》 by 大愿法师

2016-7-7 19:24

  从哪里可以知道?东西方文明的比较,我们就看写信、写地址就好了。中国人是省、市、县然后乡村,我们知道英文一定是先写最小的,最后是最大的,刚好相反,那表示我们先注重于宏观思维。所以虽然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道理人人都明白,但是中国的产品缺乏的恰恰是细节的品质,这个是由于文化决定行为习惯,我们要从源头上开始变革。

  第四种我们总习惯于用那种活在过去未来时的一种思维,忽略了对当下的把握。我们遇到任何事情,总会习惯性地从过去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之中去找依据,总会习惯于谈未来的理想、设想而缺乏了对当下敏锐的把握。

  那么,怎样来超越思维方式的局限,实现思维方式的革新呢?我们来看一则公案好了。

  临济宗的开创者临济义玄禅师的师父是黄檗断际禅师,黄檗断际禅师开悟以后和光同尘,他并没有去出山讲法做方丈。他和光同尘,在一个寺院里面做杂务,做普通的清众,做各种各样的杂事。有一天宰相裴休到寺院之中来礼佛上香,然后观赏大殿墙壁上画的那些壁画。他就问方丈:“这个墙上画的是什么呢?”住持就回答说:“是历代高僧的画像。”裴休就问:“像在这里,高僧在哪里呢?”住持答不出来,裴休就笑一下问他:“你们寺院里面有修禅的僧人吗?”知客师马上就把黄檗断际禅师叫过来。

  裴休又再问断际禅师说:“像画在墙壁上,高僧在哪里呢?”

  断际禅师马上叫:“裴休。”

  裴休就马上回答:“弟子在。”

  断际禅师进一步追问:“在哪里?”

  裴休:“哦。”这样裴休马上突然之间就有所领悟,感到这个才是真正的直指人心,于是他就拜黄檗断际禅师为师,跟他学禅。

  又有一次,裴休把黄檗禅师迎请到府衙,到自己的官府,把自己写的关于佛教的论文送给禅师,请禅师指教。禅师接过来就放在桌子上,并没有拿起来阅读。过了一阵子就问裴休:“明白吗?”裴休莫名其妙,他说:“不明白。”黄檗禅师就说:“如果在这个上面能够明白还差不多,如果你在纸墨笔砚文字上来下功夫的话,哪里还会有禅宗呢?”裴休就醒悟过来,作了一首诗偈来礼赞黄檗禅师:

  自从大士传心印,额有圆珠七尺身。

  自从达摩大士西来传佛心印,六传之后六祖惠能大师再传给怀让禅师,怀让禅师就传给马祖道一禅师,马祖道一禅师再传给百丈怀海禅师,百丈怀海禅师传给黄檗断际禅师,所以说“自从大士传心印”,现在这个禅法传到了黄檗断际禅师的手中。“额有圆珠七尺身”是赞叹禅师身长七尺,额头上面隆起一块,状若圆珠,就是生就的菩萨相。

  挂锡十年栖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滨。

  蜀水并不是指四川,而是指江西高安县的锦江。漳滨是指江西的赣江,断际禅师的家乡是福建,他的老家有一座山叫黄檗山。禅师后来驻锡江西弘法十年,他仍然还是以老家的山名来命名自己住处的山,所以有福建的黄檗山,有江西的黄檗山,断际禅师主要是在江西黄檗山弘法。

  一千龙象随高步,万里香花结胜因。

  拟欲事师为弟子,不知将法付何人。

  是指断际禅师在江西黄檗山开法,弟子有千余人,很多都是开悟的大善知识。比如说临济义玄禅师是他的弟子,睦州陈尊宿等等都是法门龙象。裴休曾经两次把黄檗禅师请到自己的衙门去住几个月,然后朝夕请益,向师请法,他有所感悟的地方马上就记下来,曾经在会昌二年请法就记录为《传心法要》。在唐宣宗大中二年又向师请法,记录为《宛陵录》,这两部都是禅宗重要的传法典籍。

  这个公案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点启示就是活在当下。《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不要被过去的我绊倒,不要被现在的我累倒,不要被未来的我吓倒。

  我们总是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套现在变化的事物,所以往往导致失败,就是被过去的我绊倒;很执著于现在的事情,每天紧张兮兮的,所以被现在的我累倒;总是用大脑去妄想未来,不会活在当下;总是用大脑生活,不懂得用心生活;所以总是对未来心怀恐惧,总是觉得我的知识储备不够,以有限的知识面对无限的世界,所以生命没有安全感。这个都是因为不懂得禅的智慧的缘故。

  其实如果你懂得参禅的话,你就一定知道,过去心是根本就没有的,为什么?因为你现在攀缘过去有的,只是现在的心在回忆,过去心根本上就没有,佛教里面把这个称之为法尘。未来心也是根本就没有的,有的只是现在的心在攀缘妄想,也称之为法尘。现在的心虽然也是刹那刹那迁流不住的,但是她是我们做一切事情唯一的下手之处,因此,禅师启发学生,总是当下切断他的妄想心。你的心活在过去,你的心攀缘未来,他都马上给你切断,把你的心拉回到当下,将学人的心引回到眼前的事物上来,也就是引回到现在心的这个当下的心识流注上来,这个是我们修行下手的地方。所以公案里面裴休在讲:“这个画是过去高僧的画像。”这个就是裴休的心活在过去,所以黄檗禅师马上叫他一句:“裴休。”就是马上把他的心拉回到现在,拉回到当下,就是启发他要活在当下。

  又比如说禅宗里面有一个著名的“祖师西来意”的公案,这个在《五灯会元》里面探讨了无数次,达摩祖师西来传法到底传什么呢?祖师西来意是什么呢?禅师们的回答各有不同,但是其实各种方便都是为了切断学人的妄想,让学人当下能够活在当下。我们也说一则黄檗断际禅师的师公马祖道一的一个公案好了。

  有一位禅和子跑过来向马祖请法,就问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马祖道一马上就回答:“即今是什么意?”

  禅和子又再问:“如何得合道?”怎样能够与道相应。马祖答:“我早已不合道。”

  然后禅和子再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马祖道一拿起棒子就打,说:“我如果不打你,明眼善知识一定会笑话我。”

  这是公案法战,禅宗的机锋好像打仗一样,这个法战可以分为三个回合。第一个回合,马祖直接就说:“现在是什么意?”那就是根本上不跟他啰嗦,马上直指当下的心,你只要问这个祖师西来意,你的心就活在过去,所以马上切断你。第二个回合,学人问:“如何得合道?”这是个病句,“合”,两样东西后来在一起了,这个叫合,佛法是不二法门,她不是后来合起来的,因此马祖就说:“我早已不合道。”

  所以禅宗的启示、教法,她直指心性是非常痛快的,一句话就找到你的病,马上给你切断,所以叫机锋。什么是机?就是找到你这个妄心的病,锋是像一把刀一样,很锋利把你这个病斩断,这个就是机锋。没有开悟的人其实总是喜欢问一些糊涂的问题,有些人他自以为懂得佛法,看了两本书,然后就老是去问人家:“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很多人喜欢问这个问题。有些人学了点教理,他也没有参禅,并没有真正领悟禅,他自以为聪明,就告诉人家:“万法归一,一归万法。”这个都是废话,禅不是这样的。

  其实要知道,前半句说得糊涂,后半句更加是瞎问。为什么?因为万法它从来就没有归过“一”,所以是不是糊涂啊?“一”就更加没有一个归处,假使“一”有一个归处,这个归处就成为另外一个“一”,就变成一个二了,哪里还有一?所以这个是自相矛盾的。其实,“一”不是数目字的一,“一”是从法性上来说本体,万法是相,所以对开悟的人来说,“一”不是数目,而是指超越相对的、不二的本觉智慧。

  第三个回合,这个学人很迟钝了,继续又反过来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这个是屡教不改,所以马祖道一禅师拿起棒子就打,说:“我再不打你,诸方笑我也。”给那些诸方的明眼善知识会笑话我。

  第二点启示就是“活在当下”,其实就是启发现代人要运用现在时思维和微观思维,也就是把我们传统思维里面的过去未来时思维转为现在时思维,将我们传统思维里面的宏观思维提升为微观思维。在工作之中如果强调过去的人,他是懒汉,他总沉湎在过去的成功里面;如果是强调未来,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未来,那是懦弱,那是懦夫,因此不敢面对未来,把一切都推给不可知的未来;活在当下,唯有活在当下才是强者。

  微观思维是指不要一味地强调宏观的观念,而要面对当下具体的、现实的问题,不然你再多的宏观理论都是于事无补。中国人在魏晋时候就崇尚空谈,实际上渐渐影响后来的国人思维,片面注重宏观思维以后,总是喜欢坐而论道,很难得真正去迅速起而行之,所以我们要转过来。如果我们只是注重于宏观思维,那么我们讲再多宏观的理论都是于事无补的,并且会导致我们活在僵化的观念里面,僵化的概念里面,然后就变成只关注形式、不关注内容,我们也讲个例子好了。

  中外交流很容易看到我们一些薄弱的地方。有个美国人到云南去旅游,然后就在中国的报纸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对云南之旅感到失望”。文章说:“中国人旅游似乎不愿意去感受美景,到达一个景点以后他们会互相拍照……然后迅速离开。在许多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好像是为了‘去那里做那些事’,而不是去欣赏美景。”可见,有些人旅游仅仅是一种形式,他只是为了表达我曾经到此一游这样一种僵化的概念,他不能够活在当下享受生活,享受美景。

  第三点启示就是不要被一切知识和观念所束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知识起执著,它就会让我们僵化。有创新活力的人,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不会刻板地遵循规则,而是创建新规则,开发内心本具的、鲜活的智慧。因此在公案之中,黄檗断际禅师并没有去看裴休的论文,而是接过来放在桌子上,并没有去看,这个是什么?这个就是启发裴休,开启他当下的明白心,把握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当下我们现前一念心,不活在过去,不攀缘未来,不被一切概念、一切观念所束缚,不被环境所局限,全然地盛开,这个当下的一念心就是佛法的三藏十二部,就是禅,就已经圆满具足了佛法的三藏十二部,所以开发当下生命的鲜活的智慧是最重要的。因此断际禅师就是为了启发裴休这一点。因为没有开悟的人,他写再多的论文也只是知识的累积,而禅不是在知识层面,禅是在智慧层面的,我们累积再多的关于禅的知识都不会导致开悟,反而可能由于执著而产生所知障,让我们更颠倒。

  我们也讲个公案好了,这个公案近乎于一个笑话。

  有一个自称为修禅的人,看过一些禅公案的僧人,他跑过去拜见赵州从谂禅师。我们知道赵州禅师名气很响,禅宗里面大彻大悟被尊称为赵州古佛。这个学人一见面就说:“远闻赵州,到来为什么不见?”赵州禅师说:“老僧罪过。”其实是说什么?这个人大概已经累积了很多关于禅的知识,所以他一见面就故作深沉,赵州禅师就只好说“老僧罪过”。也就是说这个人平时不会这么颠倒,如果你这么颠倒这么自相矛盾,就肯定活不下去了,既然你平时没有那么颠倒,你见到了被尊称为赵州古佛的赵州禅师,偏要说颠倒的话,所以赵州就只好正话反说,代他来说“罪过罪过”了。

  正如东土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上所说的:“不用求真,唯须息见,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三祖的《信心铭》都是修心的窍诀,当下顿悟的窍诀,我们且说两句好了。

  “二由一有”,就是说人类的种种知识、种种学问都是在二元相对之中产生出来的,有能认识世界的主观,有被认识的客观,然后种种的知识、观念就产生了,而这种能所对立的“二”,二由一有,这个二,它的根源是什么?它的根源是指超越相对的本觉智慧这个“一”,二是由一而有的,是本觉智慧迷失了,迷掉了,不能开显了,不能活在当下鲜活的智慧里面了,所以就变成能所对立了,就二由一有,其实这个“二”都是由本体的“一”流露出来的。

  “一亦莫守”是说对这个超越相对的“一”也不能执著。有些人看了一些禅,他就以为:“哦,我要守住这个本觉智慧的真心。”你要一守其实也错掉了,如果你想守住这个“一”,它马上就由解脱的境界变成了意识心的境界,变成凡夫的境界了。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如果不执著,她是我们民族永不枯竭的智慧宝藏。世界上的一切资源都可能枯竭,只有一种资源可以生生不息,那就是文化资源。如果执著传统文化,就反而可能变成现代化转型的障碍,我们固守那些传统文化之中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就会让我们落后,这个就变成障碍了。前者,文化宝藏使我们拥有文化自信,就能够从根本上否定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后者,突破文化障碍就使我们拥有文化自觉,不会固步自封,不会食古不化。有一些学者就提出要建设儒家社会主义,这个是书呆子的糊涂建议,禅的智慧能够使我们从人类一切优秀文化之中汲取养分而不执著。

  第四点启示就是不被知识和观念所局限,就是启发现代人要有创造性思维和全球化系统思维。当今社会和当今的世界有五大潮流:

  第一是全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进行国际的投资,跨文化的、跨国家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和人际交往不断增加,这是全球化的趋势。

  第二是科技飞速进步。互联网在过去短短十多年之中就已经给人类交流互动的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够使我们进行远距离全球化的沟通易如反掌。

  第三是不可预测性。世界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剧烈,我们既往传统的那种单向线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越来越不能够预见世界的走向,不可预测和不确定性成为环境的基本形态。在这种迅速变化的环境之中,过去心累积的知识和经验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让我们不断地面对变化和承受变化。我们借助于创造性思维才能够让我们与这个世界快速变化的大环境相适应,并且借助于创造性思维,人类在过去的五十年之间发现和驾驭大自然的力量,超过了此前全人类所有历史的总和。现在的太空漫步、海底穿行、生命奥秘的解构等等,都是最近五十年所发生的,使人类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崭新的历程。并且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我们能够打破思维的局限性,能够照亮我们内心的盲区,能够超越我们思维的局限性,能够使人类的智慧无限无限地扩展,所以其实禅的智慧是越往后越需要,因为她就是打破一切局限,不断地涌现我们无穷无尽的生命鲜活智慧。打破一切环境束缚和观念局限的创造性思维就是禅的觉悟,禅所说的悟并不神秘,她其实就是超越了一切环境的束缚,一切观念局限以后的这种全然开放的智慧状态。

  所以禅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开二手车,可以住二手房,但是我们不能做二手人类,很多人都是做二手人类,什么是二手人类?只会模仿,只会学习,执著于所学的知识和经验的人就是二手人类;不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人,思想僵化的人就是二手人类,所以我们不可以做二手人类。

  当今潮流的第四个特征就是时间匮乏,时间越来越紧张。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迅速地和整个世界的脉动紧密相连,我们现在随时随地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当下联系,没有任何障碍。但是其实也产生了一个弊端,也就是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查看自己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等,然后我们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反应,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我们筋疲力尽,让我们觉得我们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而我们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所以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时间匮乏。

  第五个特征就是信仰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说美国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禅修、冥想、瑜伽和太极等等东方的修行方法,并且能够运用这些修行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总之,文化的转型关键就是创造性思维。我们政府的职能就是提供一种宽松的氛围,使得每一个人的创新潜能都能够充分地发挥。当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能量,他的创新潜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成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型社会,这个国家一定能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中国人说“和而不同”,这样才能涌现生命活力,不要求思想统一,能够不断让人的思想不受束缚,不断地涌现活力和智慧。

  像美国9·11之后被撞的楼,大家投票还是要在那个地方建一个伊斯兰教的教堂,为什么?因为只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碰撞的时候,这个国家才能保持活力。

  第五点启示就是全球性系统思维的核心要素是平等心。以前我们有思维局限的时候,总是从自身局部来思维,你从局部来看,局部看局部就变成对立,你用一个系统思维来思考(系统思维不同于宏观思维,宏观思维变成一个静态的,系统思维是刹那刹那在互动变化的,相互影响的),在这种系统思维之中,它就变成由对立转成互补了,所以思维就提升了。如果我们以前从自身局部思维来看的时候,种种都是对立。比如人与大自然对立,因此人才会对大自然拼命过度地去掠取资源、去榨取大自然,掠夺性地使用开发;所以导致现在这种全球的气候危机、资源匮乏;然后导致了生态失衡,导致了沙漠化,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等等,都是因为我们过度地站在一种局部思维的对立的观点上面去榨取。人与人对立、国与国对立就产生战争。如果我们从系统思维来看的话就不是对立而是互补了,互补的话当然最关键就是平等,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他是大自然各种生物中的一个物种,因此我们不会用主宰者的心态去掠夺,能够有平等心,我们才能够真正建设生态文明。

  这样我们就可以归纳起来,思维方式的现代化转型其实就可以概括为创造性思维、全球化系统思维,然后就是微观思维和现在时思维这四种思维方式,这个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当下的我们思维方式的转型提升。实际上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是觉悟心;全球化系统思维的本质就是平等心;微观思维和现在时思维的本质就是清净心。所以我们归纳起来看看就是觉悟、平等、清净。懂得禅的人,受过皈依的人就知道这是说什么?自性三宝。觉悟、平等、清净就是自性三宝,就是佛法僧,所以我们能不能看到禅的本质的启迪呀?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