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三)禅与行为方式的提升

《禅与中国文化》 by 大愿法师

2016-7-7 19:24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从自己的哭声里面开始,在别人的哭声里面结束。在这个开始和结束之间我们要选择觉醒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生活的理想是理想的生活,理想的生活就是禅的生活;人生的意义是有意义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不断不断地走向觉悟、走向觉醒。

  正如印度禅宗十四祖龙树菩萨所说的“智者”。什么是智者呢?什么是有智慧的人呢?智者就是能够在明觉状态之下自觉地利益自他,能够在明觉状态之下自觉地利益自他的人就称之为智者。那么怎样运用禅的智慧来提升我们的行为方式呢?我们来看一则沩仰宗的公案好了。

  有一个僧人跑过来问沩山灵佑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灵佑禅师拿起拂尘来一举。这个当然我们从理上会明白,但是实修上面没有这种心行禅的功夫,我们从理论上可以明白,拿起拂尘一举,就是把你攀缘过去的心拉回到当下来,这个是公案的第一段。

  后来这个僧人又出去外面参学、游方,他遇到一个懂禅的居士,王敬初常侍(常侍是个官名),王常侍也很懂禅,王常侍看到这个僧人以后就问他:“沩山近日有何言句?”就是说沩山灵佑禅师最近有什么开示吗?那僧人就把自己的公案描述了一番。王常侍就问他:“彼中兄弟如何商量?”那么你们怎么领悟呢?就是说你们这些学人、学生怎么领悟沩山灵佑禅师把拂尘一举这个动作呢?

  这个僧人也懂一点教理,但是他没有真正禅修、实修的功夫,僧人就回答说:“借色明心,附物显理。”借色明心,这个动作是个色法,明心,也就是说他通过举起拂尘这个动作来显明我们本觉真心的妙用。如果你从教理上来看这个话没错,这话说得很好,但是他因为没有真正的修行基础,没有禅的心行基础,他还没有懂得禅门修心的方法,所以王常侍就批评说:“禅不是这个道理,上座快回去,王敬初敢寄一书到和尚。”这个是公案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说你还没有真正懂得禅,你不要到外面参学了,还是回到你师父那里去吧,我会写一封书信把我对于灵佑禅师这个公案的领悟表达。

  僧得书遂回持上。就是僧人得到这个书信就回到灵佑的寺院,然后把王常侍的书信递给师父。沩山灵佑拆开来一看就看到一张纸,纸上面画了一个圆相,圆相中间写了一个“日”字,沩山灵佑禅师看了以后很高兴,他就马上说了一句话:“谁知千里外有个知音。”

  这是公案的第三段,这个王常侍也是个明白人,他把自己锋利而干脆的修行方法就表达在书信里面,让僧人带回去给灵佑禅师,灵佑禅师看了以后评价就很高,称赞王常侍为“千里外有个知音”。

  仰山侍次,乃云:“虽然如是,也只是个俗汉。”

  灵佑师云:“子又作么生?”仰山却画一圆相,于中书日字,以脚抹却,师乃大笑。

  这个是公案的第四段,前面沩山灵佑称赞王常侍是一个千里外的知音,沩山的侍者仰山慧寂也开悟了,他就插话说这个王常侍他虽然明白了我们禅门里面直了修心的禅法,但还只是一个半青半黄的夹生汉,他的修行还在中途,还没有归家稳坐,所以说“虽然如是,也只是个俗汉。”沩山灵佑就考问他:“你怎么办呢?”仰山也就拿起笔来画一个圆相,圆相中间写一个日字,然后用脚把这个擦掉。师乃大笑,他的师父沩山灵佑就哈哈大笑。

  实际上用脚擦掉是表达什么?表达功夫纯熟以后,你那个修心的殊胜方便也要放下,正如《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沩山灵佑大笑就是赞扬他的弟子这个侍者仰山慧寂已经归家稳坐了,已经大彻大悟了。

  我们去年在韩国访问的时候,在首尔弥山禅师的禅院交流。我看到大殿墙上就贴了一张纸,纸上画一个圆圈,中间写一个中文的日字,看了以后会心一笑。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如果都不能领悟禅的话,那是很惭愧的。

  这一则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第一点启示就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离不开认识论、实践论,然后产生成果。你有了好的认识论,有了好的实践论,最后你能够达成好的目标,所以认识论、实践论和成果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三要素。同样的,我们行为模式的提升也需要观念的同步提升,以及具体的实践的路线图才能够达成目标。禅门之中称之为见地、行持、果位,见、行、果。

  见地的提升是要由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他人为中心,我们行为模式的改变,根本的一点是什么?我们以前在凡夫位的时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打个比方,学生读书成绩出来了,贴一张榜在教室里面,我们第一眼先看自己的名字多少分,不会看其他人的,这个下意识就是先关注自我。现在我们行为方式要改变的话,首先是观念提升,我们要由关注自己转变为关心他人,也就是普贤菩萨所说的恒顺众生,普贤十大愿王的根本就是第九恒顺众生,以他人为中心。

  像这个公案里面的僧人,他虽然是在沩山灵佑禅师座下参禅,但是并没有真正懂得修禅的方法。他没有实际的功夫,还是用凡夫心、用意识心在思维。因此王常侍就以大悲心善巧地劝他回到师父沩山灵佑禅师身边去,继续跟师父去悟。所以观念的变革是成功的基础,观念不改变,不管你怎么努力都难以成功,不管你多么勤奋都难以成功,这个就是轮回。

  有些人说,我做事业失败了,是因为我资金不够,或者因为我遇到小人了,然后又借钱,又东山再起,然后又会失败,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为什么?这个就是轮回,因为你内在的观念没有改变的话,外在很勤奋,实际上是懒惰,什么懒惰?观念的懒惰。所以佛法说,有一些时候勤快是懒惰,有一些时候懒惰是勤快;有一些时候积极是消极,有一些时候消极是积极。为什么积极是消极?看起来他很勤劳、很勤奋,他拼命没昼没夜都在干活,但是他为什么总是失败呢?因为他那种积极是消极,他总是活在思维的惰性里面,他不愿意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其实他是看不到自己内心的盲点,因此失败了。所以观念的变革能够带来巨大的成功,我们也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好了。

  比如说阿里巴巴的马云,他在2003年的时候就推出了淘宝网。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个人网上拍卖平台,他当时设立就要求淘宝网三年之内不准盈利,不准赚钱。一般人肯定是希望多赚钱,他这个思维观念就很特别,要求不准赚钱,这样就变成是免费的了,免费就成为他迅速占领市场的一个利器,许多原本是在易趣那边做得风生水起,在那个平台上卖东西的都投奔到淘宝这边来了。

  然后马云又说:“只有淘宝的附加价值不断提高,用户的提升,用户转过来转到我们这里来才是有意义的,所以免费不应该是客户转移到我们淘宝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即使我们免费,我们的服务也要做得比那些收费的还要更好。”这种其实就是观念的变革,是完全站在他人、站在顾客的立场,这种观念变革就帮助阿里巴巴能够作为一个后起之秀迅速走在行业的领先位置上。所以很现实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更加是,我们完全无私无我地去帮助人,以我们的智慧,无条件地去为大众服务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帮自己,所以观念的变革应该是第一步,这个佛教里面称之为慈悲心。

  第二点启示就是观念变革之后必须要有行为变革,所以其实我们行为模式的改变就说三个字:见、行、果,你这个行为实践之中的路线图应该是什么呢?行为的变革总的一句话其实就是将凡夫的轮回行转变为圣者的解脱行。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你朝的方向是向内还是向外,你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你朝的方向是朝解脱还是朝轮回,是朝上还是朝下,得到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们要由一味地向外去追逐外在的成功转变过来向内看,首先使我们内心世界发生变革,你先有内心的变革和提升才有外在世界的成功,所以内在世界的成功应该是第一步。你内心一片黑暗,你活在那种观念的局限里面,抱着种种僵化的观念拼命地干活,你希望外在能成功,可能吗?绝无可能。

  正如荣格所说:“向外看的人在做梦,向内看的人在觉醒。”虽然是西方人,但是他参禅,他说的话是不是很有智慧呢?所以人生最重要不是他现在所站的位置,而是他所朝的方向。你现在站在哪里都不重要,哪怕站在社会的最底层都不重要,只要你所朝的方向对了,你必然外在世界也成功,内在的修行解脱也能成功,所以照亮自心就是照亮世界。

  因此我们这个公案里面王常侍要画个圆相,圆相中间写个“日”字,照亮内心就是照亮世界。

  当我们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不要陷入到观念的惰性和行为的惰性,那会招致失败。但是我们往往就活在那种观念的惰性和行为的惰性里面,我们懒得去开启内在智慧的闸门。我们总是得过且过地活在这种观念的惰性里面,从来没有向内去关注自己观念的局限,总是用陈腐的、陈旧的观念、成见来看这个世界,当然就失败了。

  我们也说一个小故事好了。

  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有一个货车司机正在爬坡,他已经连续开了三个小时了,已经很疲劳,昏昏欲睡了。快要开到坡顶的时候,迎面开来一辆货车,货车司机伸出头来对他大喊一声:“猪!”一听到这个话,马上他的瞌睡就醒了,而且醒了以后,他把头伸出去,因为两个车很快,一交叉就擦肩而过就过去了,他马上就把头伸出去,回头看着走过去那个车的背影大骂:“你他妈才是猪,你全家都是猪!”然后他就洋洋得意,回过头来继续开车。哦!回头一看糟糕了,前面就是下坡路,一大群猪正在走过来,他来不及刹车了,车翻到沟里去了。

  看看这则笑话是怎么产生的你知道吗?因为我们活在观念的惰性里面,活在行为的惰性里面,所以禅是叫我们怎样?要转化这种观念惰性,永远活在鲜活的智慧里面,然后你的行为才会改变,这样你才能成功、才能开悟。

  其实前面那个对面的司机本意是提醒他:小心,前面有猪。但这个车太快了,他就听到个“猪”字,但是他僵化的思维模式认为这个“猪”就是一句侮辱人的话,骂人的话,所以他就按照自己过去的经验来做出一个习惯性的反应,因此他就失去了一个宝贵的躲开危机的机会。

  虽然是个笑话,但是我们冷静地想一想,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多少次是因为活在成见里面、活在观念的惰性里面而做出了错误的反应,失去了很多成功的机会呢?我们因为活在观念的惰性里面,所以行为上面也是惰性反应、应激反应而制造了很多误会,制造了很多冤仇和矛盾,给自己产生了很多烦恼,对不对?所以禅的智慧就在生活之中。你不要以为你要看那些看不懂的经书,然后才是修禅,不是这样的。说白了,就是消除、超越你观念的惰性和转化你行为的惰性。

  因此我们要时时刻刻运用禅的智慧来照亮内心,每分每秒都做一个崭新的人。我们面对不能改变的事实的时候需要冷静,我们面对能够的改变的事情的时候需要勇气,我们面对能与不能之间情况的时候需要智慧;所以面对任何事情不要慌,不要马上反应,提醒自己冷静、勇气、智慧,这样我们才不会错过人生旅途中的美景。活在当下的人、有禅的智慧的人是用心生活,不是用大脑生活,因此他生命的旅程日日是好日,到处是良辰美景。

  比如唐代的寒山子作了一首诗,大家都知道:

  吾心似秋月,

  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

  教我如何说。

  我们的心像一轮满月一样,清辉遍洒世界,当自性的智慧照亮我们的心,我们的心像这一轮圆月,这个世界也就被我们照亮了。又比如宋朝时候道济禅师有一首诗说:

  五月西湖凉似秋,

  新荷吐蕊暗香浮。

  明年花落人何在?

  把酒问花花点头。

  在一切时候看到的都是美景,都是生命的良辰美景。

  前面是侧重于从个人的角度来看行为怎么变革,那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行为变革应该包括四个方面:也就是内部组织架构的变革、外部营销模式的变革,第三就是管理的变革,第四就是员工工作行为的变革。

  我们也举个例子好了。

  比如说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它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呢?其实它的企业文化是不断不断地在变革,比如说它就提出了创建“无边界组织”。日本的管理学家大前研一也有这方面的著作,就是从董事长到现场的管理者,原来他们这个管理层有九个,变革以后就变成只有四到五个;组织架构就由这种垂直型变革为并列的各种事业部,然后每个事业部的负责人直接向公司的CEO和他的副手汇报,这样就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作为一个企业,它要创造利润,它的行为一定会受到它组织架构的影响,所以你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改变内部的组织架构。越是大公司,它就会越来越显得臃肿,人浮于事,不单单不能产生力量,还会产生障碍,所以这是首先需要的变革。管理上面他就强调“不去管理”,这个不去管理其实就是强调不要陷入过度的管理之中。在通用电气公司里面有两种人必须离开,一是违反道德原则的人,这是底线;二是控制欲很强,保守和压制别人并且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人。这两种人必须离开之外,其他的人基本上不会过多地去管理他们,都是让大家发挥自己生命的活力。因此“不去管理”的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就为公司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充满活力的、能够运用生命智慧的人才。

  还有,很多人会误认为一个企业有好的企业文化是大家思想统一,是吗?不是,如果大家都是单一的思想,那就是僵化了,所以企业文化并不是表现在统一思想,而是表现在统一行为,统一行动。一个有活力的文化一定能够包容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甚至于很尖锐的对立的观点都能包容,都能充分地表达出来,碰撞,然后才能够产生智慧。文化其实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企业员工大家都认同以后,每一个个体都有一致的统一的行为习惯。

  其实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之中,佛教的组织行为其实也是需要变革的。如果从物质文化这个层面来说的话,我们要从侧重于心灵净化的内省式的佛教,变革成以慈善实践来为社会服务的佛教;从制度文化的层面来说,我们要成为在推动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实践之中来促进社会进步的佛教;从人文文化的层面来说的话,我们要从由出世的、自修为主的山林佛教变革成入世的、倡导觉醒的生活方式的佛教,实际上禅的本质就是倡导一种觉醒的生活方式;从灵性文化的层面来说,我们要成为在人类文明的第二轴心时代中推动人心解放的佛教。

  众所周知,发源于欧洲意大利的第一次的文艺复兴运动将人们从神权的笼罩之中解放出来了,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导致了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科技的日新月异,促进了理性思维的发展和文化的大繁荣,艺术的大繁荣。这是第一次文艺复兴运动,它对人类有深刻巨大深远的影响。那么现在,在我们这个过度地追求物质享乐主义的时代,我们很有必要来推动第二次文艺复兴,将人们从机器的笼罩之中解放出来。我们知道第一次的文艺复兴推动了生产力的解放,第二次的文艺复兴应当是推动人心的解放;第一次的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和理性思维的张扬,导致了工业革命;现在我们事实上是需要推动内心的革命、内心的觉醒。

  第三点启示就是果位。公案之中王常侍后来成为沩山灵佑禅师正式的嗣法弟子,王常侍王敬初正式接了灵佑禅师的禅法、法卷、法脉;而且他很有悲心,还引导了一个叫米和尚的僧人开悟,而且正式把法传给了这个米和尚,米和尚之后还传了三代。王常侍也就成为禅宗的《传灯录》里面记载的唯一的一位以居士身份传法给出家人的开悟的大德,他度米和尚那个公案也是挺有意思的,不过时间关系我们不要展开来说了。

  可见,禅是人人可修的,在一切文化背景之中,在一切国家、在一切民族之中,禅都是能够修的。为什么?因为她本质就是超越我们观念的惰性和行为的惰性,让我们更有智慧、更觉醒,活得更快乐、更自在、更自信,所以禅是人人可修的。正如释迦如来传法时候所说的:“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教外别传,不立文字。”这样殊胜的妙法付嘱摩诃迦叶,所以禅其实就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并非只有那些在佛教氛围之中的人才能学禅,而是在一切文化氛围之中的人都能学禅。所以现在有那种在基督教文明之中倡导的禅——基督禅,还有把存在主义结合起来叫存在禅等等,因此说禅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所以不懂中文或者不读佛经的人也可以修禅。直指人心就是直接观心,心只有自己才能观得到,与心外之物毫不相干,所以在一切环境之中,在一切文化的氛围之中我们都可以修禅。“见性成佛”,所以任何人只要见到自己的心性,当下就是佛。“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前念你迷在你的观念惰性里面,思维惰性里面,你就是众生;后念你能够把这个思维惰性转过来,这一念你就是佛,所以六祖大师说得非常透彻。

  可见,与任何的身份背景都无关,见性成佛,人人都能够修禅,都能够实践觉悟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实践觉悟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活得真正地有自信,真正地快乐,获得真正的自在,这个自在是指超越了环境的束缚、超越了观念的局限、超越了行为的惰性,所以有自在、有自由,获得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幸福。

  企业等等的团体能够修禅就可能开发出能够影响世界、能够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创新产品。像苹果教父乔布斯一样,他的那些开发不断不断地推出苹果系列产品来,迅速地改变人类的沟通方式,迅速地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这种智慧从哪里来?从修禅里面来,所以我们今天之所以讲“禅与中国文化”,不是要灌输很多知识,没有用,大家可以自己找书或者上网,知识有大把,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激活当下生命的智慧。

  物质成果的背后其实都是蕴藏着巨大的精神能量。我们中国为什么没有那种大的、能够影响世界的跨国公司?因为我们的国人还没有真正开启禅的智慧,来以产品作为载体,以创新的产品、能够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产品来作为载体来影响世界。真正开发出来,那当然我们一定会有跨国公司,我们有十家以上影响全球的跨国公司,我们的国家真正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完成了现代化的崛起,我们的文化才是真正地完成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可见,企业真正的存在并非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也并非是规模的扩大,那些都是不堪一击的,真正的存在是企业文化精神的存在。

  张维为先生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上面就讲了文明型国家的八大特征,也就是四超、四特,以及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原创者是他的智慧,我们重复地来用就是知识了。其实就可见说,禅的智慧能够促进中国文化顺利实现现代化转型,使中华文明更加大放异彩。中国只要改变自己就能改变世界,而中国的改变一定从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当下的思维方式的革新,行为方式的提升做起,超越了我们这种文化烙印所产生的观念的惰性和行为的惰性,那我们国家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