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二、禅宗智慧与企业发展的目的

《禅宗智慧与企业发展》 by 大愿法师

2017-5-6 10:34

我们先说一个磨镜台的公案好了,这个众所周知了。

马祖道一禅师从四川来到湖南南岳结庵而居,终日打坐,很精进。福严寺的怀让祖师观察他,知道他是堪受正法的法器,是这种能够明心见性、广度众生的根器,所以就来启发他。

有一天他又看到道一在庵前打坐,怀让祖师就取一块砖在庵前的石头上去磨。

久了以后道一就忍不住问:“大德,你磨砖作什么呢?”

怀让祖师就反问:“那么请问你打坐作什么呢?”

道一就回答说:“打坐求成佛。”

怀让祖师就回答:“我磨砖要作镜。”以前是用铜镜子,打磨铜来作镜子。

道一就觉得奇怪:“磨砖岂能成镜呢?”

怀让祖师就启发他:“你坐禅又岂能成佛呢?”

这一下子让道一心里面起了一个巨大的疑问。他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心里面有一个盲区,以为说:“我打坐就一定会成佛呀!”突然给他这么一反问:“坐禅又岂能成佛呢?”心里面生起一个很巨大的疑问,然后豁然省悟,猛醒回头。

他就很真诚地向怀让祖师求法了:“到底怎样才能成佛呢?”怀让祖师趁机就进一步启发他说:“比方像一辆牛车,它陷在沼泽里面,陷在淤泥里面不能出来的时候,你拿鞭子是打牛呢?还是打车呢?”这个都很简单了,我们都知道对不对?

道一当然马上就回答了:“那当然是打牛了,打车有什么用呢?打牛的话,让牛奋力向前才能够冲出淤泥,冲出沼泽。”

怀让祖师就开示他:“修行也是同样如此,要开悟要成佛,不是约束你的身体,而是要修心。”

约束你的身体,你打坐不懂得修心,并不会成就解脱。心灵的自由是解脱,我们能够修心,能够有正见,不会再错误地去执著肉身是我。破除了萨迦耶见、破除了身见,不会为了保护这个肉身而起贪婪、愤怒、愚痴等种种的负面情绪了,能够从人我执和烦恼障之中解脱出来,这个就是心解脱。

还有一种是慧解脱,我们不再错误地执著于我的精神。有些人说,这个肉身不是我了,但是我的精神是不是我呢?你看,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禅的智慧来说,这个是没有究竟,比那个执著肉身好一点点。他转过来执著于我的感受、我的观念、我的想法是我,执著于种种的精神现象是我。但是这个是法我执。

如果我们能够不错误地去执著这些精神现象,就不会在喜怒哀乐之中白白地耗尽生命,就能够从法我执和所知障之中解脱出来,这个就是慧解脱。所以心灵的自由就是解脱,烦恼的平息、烦恼的止息就是涅槃,生命的觉醒就是开悟,智慧和慈悲圆满就是成佛。

听了这个开示以后,道一禅师言下大悟,真正明心见性,开悟了。后来他又到江西的南昌等地弘法,就开创了影响力非常巨大的洪州禅。道一禅师后来表述自己的悟境时说:“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何为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那么“平常心是道”就从道一禅师这段开示来,他讲了五无: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圣,这样来修禅。

第二点我们就看这个公案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打坐岂能成佛?”企业家办企业的目的不能提升是阻碍企业发展的根本瓶颈。

其实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一开始办企业的时候并没有很高远的目标。最初投身商海来办企业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多赚一些钱,然后让自己和亲人能够活得更好,物质享受更丰富,时间更自由,精神更快乐,这个是最初的动机。

但是跟随企业的发展壮大,它必然要求企业家能够从自我需求的满足出发,到达对社会负责的彼岸。因为它规模大了,所牵涉到的人多了,这个企业的员工成千上万,当然这成千上万人的福祉、快乐都跟这个企业息息相关,所以企业家必然就要承担社会责任了。

当你还是一个小老板的时候,你可能感觉不到手中财富的社会价值,以及它带给你的社会责任。这个时候财富对你来说可能只是意味着给自己和家人创造优越的生活,这个时候你更多感受到的是财富的私有性而不是社会性。

因此很多人的感觉就是有钱真好,有钱能够买车、能够买房、能够送儿女出国留学。我们实现财务自由以后,能够做很多以前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其实这只是因为有限的财富。

你在规模还很小的时候你拥有的是有限的财富,它对社会的影响还不够大,它的存在和消失对你个人的命运、对你个人的生存和生活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无所谓呀,没有多少人会因为你的财富的变化而沉浮。

所以很多的企业家也正是因为在企业初创阶段规模很小的时候,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之下形成了对财富或者对资本的一种狭窄的、狭隘的看法。到后来企业规模大了,他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认为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资本就一定是自己能够完全掌控的,并且百分之百是为自己服务的。

这种狭隘的看法正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性瓶颈。正如只打坐,不修心,不能成佛,同样的,企业家如果不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在企业规模发展壮大以后,还是看重资本的私有性,没有自觉地顺从资本的社会性,不愿意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感,那么他创办的企业就难以成为基业常青的卓越的企业。

第二点启示就是“打牛还是打车?”

其实也就是告诉我们,突破企业发展的瓶颈最关键的是要向内修心。正如牛车陷进去了,我们要打牛,同样的,我们企业发展遇到瓶颈了,根本的还是要向内看我的大脑之中有哪些盲点?看我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局限性?这个是要突破的。

企业家从满足自己和家人的需求出发,一路前行,在拥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的同时,就要承担起越来越大的社会责任。随着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家拥有的资本增加,与资本相关的人,与他的企业相关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财富的增长对你个人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多一些少一些都改变不了你的生活状态。但是对他人、对社会的影响力却是越来越大,这个时候企业家不但是为自己和亲人活着,而且是要为别人活着,要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为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和前途都与自己相关,自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群体的管理者、领导者。这种身份既不是谁任命的,也不是谁选举的,而是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的原则形成的。社会通过优胜劣汰的原则把资源寄托在那些最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的名下,以此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值,这个是一种规律。

所以,我们要看清财富的本质是它的社会性,财富的本质是不断地创造财富和价值的能力,所以我们要真正认识到,拥有财富是为回报社会服务的,为创造社会价值服务的。办企业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如果不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不能够顺应资本的社会性,企业发展就一定会受制约,就一定会摔跟头。

比如有一些企业家觉得很困惑:为什么我的企业留不住优秀人才?我那么真心真意对待他们,给他们丰厚的报酬,甚至于给他们股份,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为什么每一批培养出来不久以后,他们都会去叛变,另起炉灶、另立门户回过头来跟自己竞争呢?

很多人觉得很困惑,其实问题的根源是在于企业家自己内心的局限性。他将资本所营造的企业空间当作是自己的私人空间,而不是一个社会平台。

那么没有这个社会平台,当然优秀的人才就会认为这个企业内部空间只是老板的私人空间,我们来干活其实就只是来为他人卖命了,为别人打工了,而不是有一个大家都可以发挥的公共空间。如果他看到企业内部空间不是公共空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充分发展的空间,一有机会他就会跳槽或者自己创业。

可见,资本的本质是创造财富和价值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厂房、设备、材料、资金,不仅仅是这些。当一个企业没有形成公共空间的时候,人才就不能够很好地和资本结合去创造财富,这种资本就变成死的资本。如果优秀人才不断地吸引进来,跟资本完美地结合,不断不断地去创造财富,这种资本就是活的资本。

比如说,我们看很多的国有企业,甚至于国有大企业,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它也拥有成片的厂房,也有很多的大型设备,但是为什么到后来不得不倒闭呢?原因就是在这里。

所以当企业家将企业资本看做是社会资源来进行股权改造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留住精英人才。将企业资本看做是社会资源的时候,企业家才会内心里面有一个警醒、有一个警觉:我是受社会委托,这个是社会资本、社会资源,所以我不可以随意决策,不可以说这是我私人财产,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有这样一种警醒就能减少企业家决策时候的随意性以及赌博的心理。

正如牛车陷入淤泥的时候,要打牛而不是打车,才能够让牛车迅速地冲出沼泽。同样的,当企业发展遇到瓶颈,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要盲目地向外去找原因,也不要盲目地去追求、寻求增加资本。根本的办法是企业家本人要能够运用禅的智慧,开启内在的觉醒,照亮内心的盲点,突破自己思维的局限性,这个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

第三点启迪就是,心灵自由就是解脱。

企业怎样发展才能够使大家、使企业家、管理层和所有的员工都能够既快乐又成功呢?事实上人类一切文明的出发点都是追求幸福,幸福无非就是既快乐又成功。怎样让我们的企业成为所有人都能够实现既快乐又成功的一个地方呢?我们就要由外在的动机转化为内在的动机。

我们也说个寓言好了,这样比较容易领悟。

有一个老人新搬房子,他对房子很满意,因为房子是独栋的别墅,前面有很广阔的绿茵茵的草地,草地中央有一棵大树,他觉得这个环境很自在,与大自然亲近。但是很快他的这种喜悦就被打破了,因为有一群小孩子跑过来玩耍了,追打嬉闹。这个老人忍受了几天,终于忍不住了。

有一天他就走出来了,把小孩子召集过来说:“我新搬到这个地方来,我年纪老了,但是我看到你们这么活泼在玩耍,我都感觉到年轻了好几岁,所以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感谢,我给你们每一位都派50美分。”那小孩子当然高兴了,能够玩耍,还能有钱赚,很高兴,兴高采烈回去了。

第二天早上大家更加积极踊跃,又来玩耍。到黄昏的时候,老人又出来了,这时候,他给每个小孩子派15美分,然后解释说:“我年纪大了,退休了,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所以不好意思,只能减少一点了。”有些小孩子就不高兴了。

第三天大家又来了,这个时候到黄昏的时候老人出来了,给每个小孩子发5美分。所有的小孩子都闹起来了,觉得:你怎么可以这样呀?你知不知道我们在这里一天多辛苦呀?我们发誓,以后永远不到这里来为你玩耍了。

老人当然就获得清净了。老人为什么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因为他已经很巧妙地把小孩子玩耍的内在动机转换为外在动机,所以他能够掌控。以前他没有发美分的时候,小孩子来玩耍是内在的动机,大家为了快乐、为了内心的高兴而来玩耍;等到老人一发钱,这个就变成外部动机了。外部动机是老人可以掌控的,他可以发多、可以发少,因为外部动机的变化而导致到小孩子们生烦恼。

我们想一想这个寓言说明什么?如果我们的企业的管理层、我们企业的员工是为了外部动机,希望多赚一点钱,那他永远会生烦恼,对不对?因为这个是波动的,所以他永远都会生烦恼心。如果企业的管理层、员工是被外部动机驱动的时候,他就容易波动,容易烦恼。

所以说,需求只能被创造,不能被满足。我们要创造需求,那就是什么?开启他的内在动机。一个企业如果能够使管理层和员工不是为了外在的赚钱和名利地位等等这些外部动机而工作,而是为了内在的提升工作能力、自我实现等等内部动机而工作,当然大家就都很欢喜。

企业家本人也是如此,如果他不是为了个人利益的增长等等外部动机而工作,而是为了成就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去推动企业的发展,就能够将行业内的精英都聚集在一起,就能够把所有业内的精英都吸引过来。

因为他有一种高的愿景,他有一种内部动机。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行业要成功,根本因素都是要聚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才能够使人才和资本完美结合,财富才能够不断增值。当然企业也就能够成为行业的领军者、领跑者。企业家如果能够有这样广阔的胸怀,精英人才才能够放弃自我,谋求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所以当企业家完全视资本为私人空间的时候,企业的内部空间就非常狭小,就容不下多少有才能的人。有才华的人也会认为反正归根到底还是为老板卖命,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他就不可能全身心地去追随企业家,当然企业的凝聚力就很脆弱,向心力就很小。

能够正常实现利润的时候还能维持,一旦没有什么利润的时候,员工和管理层觉得我的投入跟我得到的报酬不成比例的时候,他就会要走,那这个企业就坍塌了,所以那样的企业是非常脆弱的。这样的企业,不管外在的规模有多大,它内在的空间都是很狭小的,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分崩离析。

所以企业不但是要扩展外部的规模空间,更重要的是要开拓内在的空间,正如禅宗里面有一首禅诗,大家都耳熟能详的: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个是用插秧来作比方。事实上“六根清净方为道”是指什么?就是我们要由追求扩展外在的企业发展空间,转过来拓宽内在的空间,就能够“六根清净”。

第四点启迪就是,慈悲和智慧圆满就是成佛。也就是启迪我们企业家要由领导提升为精神领袖:生缘慈、法缘慈、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企业家能够受到禅宗公案的启迪,受到我们怀让祖师度化马祖道一的禅公案的启迪,能够开启内在的觉醒,能够彻悟禅的智慧,就能够成就人生的大视野,事业的大格局,生命的大智慧和大慈悲。

曾经有一段很热的(电视剧)《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曾经说过:“如果你拥有一县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拥有一省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一省的生意;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能够做天下的生意。”所以我们这种视野的开阔、心胸的宽广,自觉地顺应资本的社会性,这是我们成就广大事业的根本。所以只有这样的企业家才能够由企业的领导提升为精神领袖。

领导当然是组织赋予的,甚至于是资本带来的,它是企业控制力的来源,是由物质基础作保证,并且靠组织运作来实现的。你投资一个企业,当然你就是管理层的最高端,自然地就是最高领导了,但是这个是资本带来的,它所实现的是控制力,它的凝聚力很脆弱。

而领袖不同,领袖是有凝聚力,不需要一个外在的资本,领袖是一种精神象征。一个人可以没有任何的社会职务,但是他能够成为万众敬仰的人物。他以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他广阔的视野能够给众生带来启迪和智慧,所以能够成为万众敬仰的人物。一个人也可以不带给其他人任何的物质利益,但是却能够拥有万千忠实的追随者,这个就是领袖。

所以领导拥有控制力,而领袖是凝聚力的来源。一个企业家能够真正成长为领袖,他的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个根本条件是,首先他一定要有一种信念能够让大家追随他,他有一种广阔的心胸和智慧;再一个追随者要能够超越于物质层面,不是一种交换,不是说我来帮你打工,你能够给我报酬,不是这样一种交换,已经超越了交换的层面,而是全身心的追随。有这两个条件,企业家才能够成长为领袖,有领袖的企业就能够形成卓越的核心团队,这样的企业成为伟大的企业,那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所以企业家要能够有广阔的心胸、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心怀天下、兼济天下的信念和愿景,并且使团队的成员都觉得与他们自己的信念相一致,并且比他们的信念更远大,团队成员就会超越物质利益而来追随他。追随者将自己的前途、事业,甚至于一生都托付给了他们的领袖,能够有这样的核心团队,当然遇到任何的挫折和障碍企业都能够无往而不利。有这样胸怀的企业家一定会有三个层面的慈悲,也就是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生缘慈就是企业家办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回报员工,回报和帮助那些受苦难的众生。他看到众生有种种的苦,尤其是那些低层的弱势群体有种种的生活上的困境,为了更有能力帮助他们而努力办好企业,这个是生缘慈。

企业家,他不是看到众生苦难才生起这种慈悲心,而是更进一步提升,他已经自动自觉地认识到了资本的社会性,能够自动自觉地来承担社会责任,是为了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家的繁荣兴盛,这样来缔造一个义利兼顾的百年企业,这个是法缘慈。

更往上,他连法缘慈的观念的执著和痕迹都没有了,他能够行菩萨道,不必刻意起心帮助众生,而能够任运地帮助一切众生。犹如阳光普照大地一样,不是说我要照谁不照谁,它无心但是能够普照万物。这样的慈悲、这样的胸怀是无缘大慈。

他体悟大道了,已经彻悟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我,这个是真正的法身真我。因此一切众生都是我心内的众生,任运地拔一切众生苦,这个是同体大悲。

可见,企业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战略决策和精神导向,成为企业的精神领袖、灵魂人物,成为企业的首席企业文化设计师,成为企业的心灵牧师、心灵禅师,这是我们能够从这个公案之中得到的启迪。

所以透过这个公案我们可以明白,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什么呢?当然要脱离单单为了自己的需求这个层面,而是自觉自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发展是为了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大的、更好的价值,这个是我们企业发展和成长的目的。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