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二)、正陈所证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by 大愿法师

2016-5-21 13:02

   

   然后就是大势至菩萨正陈所证的念佛圆通,先说法的源流,就是古佛超日月光佛所教导的念佛三昧。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大势至菩萨说:我明记不忘,过去恒河沙数劫前有十二尊佛相继出世,教化众生,第一尊佛名为无量光佛,乃至于最后第十二尊佛名为超日月光佛。

   十二如来这个名号与《无量寿经》里面阿弥陀佛的十二名号相同,但是十二如来是古如来、古佛,不是今现在极乐世界说法的阿弥陀佛。我们也略说一下这个十二如来。

   第一尊是无量光佛。无量光佛是指佛光之中含有真实智慧,日月的光明虽然有亮光,但是没有智慧力。佛放出来的智慧光能够加持众生,能够让众生破除垢障,心地显发光明,所以佛放出来的光充满智慧,佛把他累劫修行所证得的般若智慧用光明播散到十方,众生蒙佛光照耀就能够显发自性本具的光明。日月的光明是物质光明,所以是有限量的,佛开显自性的智慧光明,不是物质光明,而是无穷无尽的自性智慧光明,因此是无限量的,所以称之为无量光佛。

   第二尊是无边光佛。前一尊无量光佛是从侧重于开发本体界的智慧光明来立名的,又称之为实智,又称为如所有智,又称之为根本智的光明。

   这一尊无边光佛是从开发现象界的智慧光明来立名的,所以前一尊是侧重于从本体界立名,后一尊是从现象界来立名,又称之为权智,又称之为尽所有智的光明,也称之为后得智的光明。佛陀已经将自性的智慧圆满开发,无所不知,佛能知的智慧内涵与所知的外延完全符合,现象界无有边际,森罗万象,权智的智慧力也无有边际,所以就称之为无边光佛。

   第三尊是无碍光佛。慈悲无障碍,这尊佛从慈光与乐无障碍立名为无碍光佛。佛光很微妙,不但是能够令我们增长智慧,而且能够让我们欢喜自在,身心柔软,没有障碍。

   第四尊是无等光佛。是从悲光拔苦加持众生殊胜到极处而立名为无等光佛,没有能够与佛的殊胜加持力对等的,所以也称之为无对光佛。

   第五尊是智慧光佛。佛教化众生破除对身体的执著,断思惑;破除对精神的执著,对所知的知识的执著,断见惑;然后以根本智破无明惑,以后得智断尘沙惑,所以立名为智慧光佛。

   第六尊是常照光佛。佛的身光有常光和放光两种,佛光寂而常照就立名为常照光佛,又称之为不断光佛。

   第七尊是清净光佛。佛光能够加持众生舍离贪瞋痴烦恼成就清净心,所以立名为清净光佛。如果从自利这一边来说,佛陀已经证得了离垢妙极法身,离垢清净发光明,名为清净光佛。

   第八尊是欢喜光佛。佛光能够令众生心开意解,得大安乐,生大欢喜,所以名为欢喜光佛。

   第九尊是解脱光佛。佛光加持众生成就心解脱、慧解脱、俱解脱,所以名为解脱光佛。

   第十尊是安稳光佛。佛光能够加持众生离凡夫知见,离生灭妄心,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与不生不灭的真心自性相应,是真正地得大安稳,所以名为安稳光佛。

   第十一尊是不思议光佛。佛光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圆满地包含了不可思议的功德,佛光照耀众生,能够让众生开发智慧,增长慈悲,消除业障,身心安稳,等等具足这些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名为不思议光佛。

   第十二尊是超日月光佛,佛光超越日月的光辉,超过一切物质的光明。太阳的光明,如果我们没有窗子,太阳的光照不进来;但是佛陀的智慧光任何幽暗之处都能照耀,只要对佛有信心相应;而且物质的光明是有限的,而佛光、智慧光是无限的;物质的光明只有亮光,没有智慧力、慈悲力,而佛光是悲智具足的。所以《无量寿经》上说:“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故名为超日月光佛。”

   这古十二佛名字里面都有一个“光”,为什么都名为“光”呢?是因为因中念本觉佛,发明心光;果上成妙觉佛,现起身光,所以光其实包括了心光和身光。因中能够念本觉佛就发明心光,我们能够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教导,能够即念他佛成我自佛来开显本具的如来智慧徳藏,就是发明心光;果上成妙觉佛现起身光。而心光就是指佛的一切种智,遍照法界事理,身光可以分为常光和放光两种。

   是心作佛是无量光,是心是佛是无量寿;是心作佛是始觉,是心是佛是本觉。是心作佛是始觉,就是使我们真心本具的无量智慧光明焕发出来。

   凡夫人看念佛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诸佛菩萨看到念佛人会肃然起敬,因为佛菩萨知道信愿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人很快就能往生成佛,所以诸圣赞叹,龙天拥护。

   一个人能够至诚念佛,自然佛光照耀他,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很多人看到这个经典上面说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烛身,但是他还是不相信,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蕅益大师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劝念豆儿佛序》,里面就讲到一桩公案,是与藕益大师同时代的人所发生的一个故事,蕅益大师亲耳所闻,所以把它记下来了。

   这个公案说,安徽桐城有两个人是好朋友,他们结伴到外面去做生意。其中有一个人突然得重病死在异乡,因为离家乡太远了,所以没有办法运回去,他的同伴就把他就地安葬,然后把他的财产送回家乡。但是亡者的老婆就怀疑这个同伴是谋财害命,所以就说了一些怨言,这个同伴就觉得很委屈,所以他就专程跑到安葬亡者的地方去陈祭,哭诉,就是摆了些供品去供他,然后在他的坟前哭诉,说:“你老婆冤枉我,以为我是谋财害命。”那个亡者已经入鬼道了,这个鬼就跟这个同伴一问一答就如生前,这个鬼就愿意跟这个同伴一起回到家乡去作证。

   中途之中这个同伴越想越觉得难过,觉得委屈,他就心想:这个世界真是苦啊,我好心帮人还遭冤枉,真是阿弥陀佛。心里面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跟在他后面这个鬼突然就大声叫唤:“何放光怖我?”就是你为什么要放大光明来吓我呀?你的身体怎么突然放大光明呢?我不能跟你走,我眼睛都睁不开了。

   这个同伴听了以后就“更速转数念”,他就知道念佛身体会放光的,鬼神看得见,所以他更加多念了几句,这个鬼就很恐惧,很害怕,就说:“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眩我心目,不能复近汝矣,归语我妇,令自来,当为汝雪冤。”

   就是说,你一念佛就放光,所以我没办法靠近你了,我不跟你走了,你回去告诉我老婆,叫她到我坟前来,我会帮你雪冤的。这个同伴因此就醒悟过来了,所以就出家修行,精进念佛为高僧。

   所以一个人至诚念佛就能放光,诸天鬼神都能看到这些光明,而对念佛之人恭敬有加。

   这个是我们讲十二如来。

   更进一步来说,十二如来这个“十二”有什么表法的意义呢?从能念的行者来说,“十二”是表示每日十二时辰都能念念觉醒,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那么无量的自性的智慧光明自然能够焕发出

来。

   念佛,其实我们看这两个字,念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佛就是觉,今心觉就是念佛,当下念念觉醒就是念佛,当下念念都无诸尘劳之相,念真如自性与本觉相应就是念佛,从念佛所证得的果位来说,十二是表示转十二类众生而成十二圣位。

   十二类生就是指众生投生的十二种方式,十二种形态。我们都知道的胎生、卵生、湿生、化生,还有有色、无色、有想,无想,这个就八种了,再加上非有色,非无色,非有想,非无想这十二类生,众生受生的形态无非就是这十二类。所以可见“十二”就表示能够把所有的众生都能够通过修证念佛三昧让他们成佛。

   十二圣位就是指乾慧地、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然后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然后到十地位,然后等觉、妙觉、佛果,总共就是十二,这样分就是十二,称为十二圣位。《首楞严经》上也称之为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是把它分得更细了。

   最初以乾慧地为基础,然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加上四加行位,加上十地就五十四位了,加上等觉就五十五位,所以称为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佛陀说生死与涅槃,烦恼与菩提不过是众生与佛陀的迷悟不同,相依而立的两种名号而已。两者都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我们在迷位的时候,佛陀为了引导我们解脱,所以安立五十五位真菩提路;但是你不要对这五十五位真菩提路起执著心,一起法执你就陷入分别念,就是凡夫了,所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十二类生是众生受生的十二种形态,众生在六道里面轮转,生生世世,生死流转,头出头没,到底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呢?从人道、人类来说,人生有四大根本问题是我们都要思考的:第一个是:我是谁?第二是: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第三是:真的有命运吗?第四个根本问题就是: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第一个是:我是谁?这是千百年来历代的学者、哲学家、有识之士都深入思考的。清朝顺治皇帝曾经作过一个出家偈,其中有两句说:“未生我前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我以人身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呢?我是谁呢?我是这个肉身吗?肉身处在一个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之中一种不断变化的形式,所以并不能够代表真正的我。人们之所以害怕死亡就是因为将这个肉身错误地当做是我,以为身体的败坏就意味着“我”的毁灭,这个是一种错误的设定,称之为身见,萨迦耶见,由此而产生烦恼障。

   肉体不是我,精神是我吗?像西方的哲学家笛卡尔就说:“我思故我在。”他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但什么是我呢?我思故我在,那个能够思考的,能够有感受,有想法的,有观念的,这个是我。但是这个究竟吗?当然也是不究竟的。那个会思考的是我吗?其实那个是精神界的现象,也仍然不是真正的我。

   世界映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对它产生种种的感受,苦乐忧喜舍五受,这个就是受蕴;有了感受以后我们会产生对这个事物的看法和价值判断,这个就是想蕴;有了看法我们就会考虑怎么去做,怎么去应对它、处理它,这个就是行蕴;这些精神现象得以产生依托的是识蕴。这些精神现象之所以得以产生因为它有一个识蕴作为依托,所以受、想、行、识都是精神现象。

   没有开悟的人总是活在自己的观念里面,因此产生种种的执著,因为执著就使生命演变成为监狱和牢笼。凡夫很少去回光反照,很少去反思自己观念的局限性。他总是执著地认为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然后用这个观念去框、去套外在的世界,当然就格格不入了,由此就产生种种的烦恼痛苦。

   没有开悟的人因为不明白我是谁,所以成为色身肉体的奴隶,为了肉体的衣食而一辈子奔忙不休;成为情绪和观念的奴隶,在情绪的喜怒哀乐之中白白地耗尽生命;在情执之中白白地虚耗光阴;在观念的执著之中产生种种的人我是非,爱憎分别。

   可见,那些都是不能够真正明白“我是谁?”都是奴隶,或者是色身肉体的奴隶,或者是情绪和观念的奴隶,只有真正明白我是谁,才能真正成为生命的主人。所以我们都知道佛法说无我,佛法说“无”不是没有,“无”不是否定生命现象本身,而是破除对生命现象执著而产生的错觉,所以其实这个“无”是破掉执著,是不执著,不执著肉体的我,不执著于观念的我、精神的我,这样来安立无我。

   禅宗里面讲无念、无相、无住,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没有尘劳之念,念念与真如自性相应,念念无住,所以破掉对生命现象执著产生的错觉,这样是无我。我们通过参究“我是谁”来将遮蔽内心的妄执层层扫荡,将内心的错误设定层层瓦解,成就生命的自在、解脱。所以其实真正的我是指我们的真如自性,是指我们存在的本源。

   第二个根本问题是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呢?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在广袤浩瀚的太空之中,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的渺小。生命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呢?为什么有一些人会与我们一见如故?为什么每一个人其实都会有他不同的天赋呢?并且我们看这个世间,无论我们付出多少的努力,也无论曾经多么的辉煌,最终都要化为尘土,那么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

   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会跟很多人相遇相识。有一些人我们会一见如故,有一些人我们天天见面却会形同陌路,有一些人我们一见就心生欢喜,还有一些人我们却会毫无理由、毫无由来地心生厌恶,为什么我们会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缘分呢?

   当然如果我们相信轮回、相信佛法的三世因果,我们对缘分就不会感到奇怪了,因为人跟人的关系并不是始于今生,还有许多前生带来的烙印。在过去生之中有一些曾经是我们的亲友,有一些人只是我们宿世曾经有过冤仇的人,当彼此在今生再度相逢相遇的时候,这种烙印就会复苏了,并且驱使我们将往昔的爱恨情仇继续演绎下去。凡夫众生因为心迷不能够转迷成悟,所以就一直在轮回里面流转。而且每一个人会有不同的天赋,也是因为他过去生之中曾经有学习过。有一些东西我们一学就会,而有一些东西我们却毫无兴趣,这个不同的天赋是从哪里来呢?

   有些人以为说是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其实事实上很多人具有的天赋跟父母亲毫无关系。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生命其实有两个系统,其中的物质系统是由父母给予的,而精神系统是来自于过去生兴趣爱好的累积,并且还将继续影响未来的生命,成为下一轮的起跑点。

   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生从何来,生命就是没有根的;我们不了解死往何去,生命就是没有归宿感的;一个找不到根和归宿感的人自然就会缺乏安全感。

   佛陀就开示我们,生命有有限的层面,也有无限的层面。如果从现象界来说,生命是短暂的、渺小的、脆弱的,从本体界来说,生命是永恒的、无限的、弥满法界的。所以我们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能够了悟每一个有限的当下就是无限;真正能够了悟每一个有限的当下就是无限,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见自本性。

   所以我们所念的阿弥陀佛和所求生的极乐净土就是我们永恒的、无限的、弥满法界的本觉。对于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来说,我们深入思考“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就会明白我们往生西方其实就是回家,就路还家,跟生命存在的本源相连接,不再迷失,所以我们就能够真正地死尽凡夫的妄心而念佛。

   比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就把他自己在洛阳的家宅舍出来,改为一个寺院叫做香山寺,并且拿出他做官的俸禄三万钱请一位画师按照《无量寿经》的描绘绘了一幅西方极乐世界图。白居易在图上还题了一首诗,发愿求生西方,诗说:“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净土法门对第二个根本问题的回答非常直截明了。

   第三个根本问题就是人有没有命运呢?如果有,又是谁来决定这一切呢?很多的宗教就会认为命运是由外在的主宰神或者某一种神秘力量来决定的,而佛教认为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福向内求,相由心生。命运其实就是生命发展运作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力量是我们自己的心行。一个贪婪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太多,这种永无满足之时的状态就是饿鬼,这种心态就是饿鬼,永远都没有满足的时候,那么他的生命呈现出来的就是饿鬼状态。当我们行善的时候,乃至于生起一念善心的时候,由此感得的善果未必立即现前,但是由此善心带来的内心喜乐却是当下就能够体会到并且能够得受用的,所以说为善最乐。

   因果除了现象的因果之外更有心灵因果,我们当下起善念就能够激活和增长我们内心之中善的力量,当下我的心就觉得欢喜,就觉得快乐,这种心灵的果是当下就能得到的,当下种因,当下得果,所以心灵因果就在当下。

   第四个根本问题就是人为什么活着?活着的价值是什么?我们通过对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就会明白,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发人人本具的像佛菩萨那样高尚的品质。

   儒家的孟子就说,人人皆可为尧舜。我们人人都能够开发高尚的品质,能够像上古的圣人尧和舜一样。每一个生命都具有潜在的像佛菩萨那样高尚的品质,所以我们活着的意义其实就在于了解并且开发我们自身潜在的高尚品质,完成生命版本的升级,然后给予众生究竟而长久的帮助,也就是佛教所说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所以我们念佛其实就是念念将佛菩萨的高尚品质克隆到我们的身心之中来,可见,念佛法门是念佛成佛非常直截、非常圆顿巧妙的、殊胜的方法,下手非常容易而成就非常迅速的方法。尤其是《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不单单是教我们由持名念佛成就念佛三昧,而且教我们能够见性念佛,当下成就明白的心,这样来念佛决定是万修万人去。

   这是我们解说十二如来的“十二”的表法的意义,对于十二类生和十二圣位在《首楞严经》第七卷和第八卷之中有详细的解说。

   佛陀在《首楞严经》第八卷上说,持清净禁戒的人心中已经没有贪淫的意念,就不会随着外在的六尘境界而转,不会向外追逐放逸,“既不缘尘境”,因为根和尘是相对的,根一直向外去缘尘,现在也不缘尘境了,它失去对待,六根就失去对象,所以六根就反流,向内流,汇归于六根根性,也就是妙真如性。这个时候见、闻、觉、知、尝、嗅这六者都不再起作用,十方国土皎然清净,就如看见琉璃之内高悬明月一般,境相分明。

   憨山大师曾经在五台山修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就体会到这种境界,“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就是描绘这种境界。

   这时身心恬适,洒脱自在,没有任何束缚,没有任何障碍,一切平等,身心一如,得大安稳。

   一切如来密圆净妙,都在他的心量之中显现出来,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这时修行者的欲海已经干枯,爱河已经枯竭,根与境不相对待,六根不再向外攀缘。这个阶段还只是欲爱习气初得干枯,还没有与如来的真如法性水相接,但是已经能够保持心的灵明洞澈,纯是智慧,所以名之为乾慧地。

   再往上修就是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然后要有四加行,也就是煖、顶、忍、世第一位,这个四加行的修行,才进入圣位,圣位有初地一直到十地,等觉位的修行乃至于成佛证得妙觉佛果位,所以“十二如来相继一劫”,通过这句经文我们就可以看到念佛三昧的殊胜。

   过去恒河沙数劫前的十二尊如来是因为修念佛三昧而成佛的,现在也有无量佛因念佛三昧而成佛,像《观佛三昧经》上面释迦牟尼佛就有开示说:“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释迦牟尼佛明确说他与十方如来都是因为念佛三昧力而得成佛,所以我们可见大势至菩萨讲的念佛三昧的修行方法是特别殊胜,我们特别难得能够学习修念佛三昧的方法。我们现在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来修学念佛三昧,未来也能迅速圆满成佛。

   这个是讲“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大势至法王子说,古佛超日月光佛教导我修习念佛三昧。

   印光法师在《念佛三昧摸象记》中说:“若论证念佛三昧之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反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反念自念,反观自观,即念即观,即观即念。故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方能证入念佛三昧。

   这个其实是讲念自他佛的方法,念他佛,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同时即念反观,观自己的真如自性,由念自他佛而迅速地明心见性,这样证入念佛三昧,这个是念自他佛的方法。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其实讲到了三种念佛而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也可以就依靠持名念佛,念他佛而证得念佛三昧;也可以就念自佛而证得念佛三昧;也可以念自他佛而证得念佛三昧。

   以下的经文就先说念佛三昧的修因,然后说证果,修因就先说了两个譬喻:两人喻和母子喻。

   好,我们明天下午继续来学习《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愿大家能够共成佛道,我们念佛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