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三)求生极乐十二大愿

《往生极乐愿文》 by 大愿法师

2016-7-6 08:58

  底下的长行文字就很长,可以分为十二个部分,都是宗喀巴大师以他文殊的大智慧来抉择、来教导我们怎么发愿的。

  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愿力很重要,因为世间人没有学佛法,他做一切事情是以名利为动力,修行人应该以愿力为动力,所以我们皈依的时候要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知道四弘誓愿就是我们的动力,就是我们生生世世来修学佛法不退转的根本动力,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的具体实践。这个愿力具体到自己怎么发呢?我们如果在凡夫位以自己这种浅的智慧所写的发愿文是很浅、很不圆满的,文殊菩萨怎么发愿呢?我们学习宗大师《极乐愿文》,这个就是很圆满的愿文了。

  1、如往生因缘不具足,愿得七种功德身

  于未证得佛如来位一切生中,愿纯获得于佛圣教,若教若证,清净成办闻思修身。愿彼依身不离天趣七种功德而为庄严。

  这个是宗大师发愿文中教导我们发的第一种求愿。

  于未证得佛如来位一切生中。在我们没有圆满成佛以前,这个“一切生中”,或者说是,因为我们如果真正能够得生净土,我们就永出轮回了,我们一直修到成佛了。但是万一如果是因为种种的因缘条件所限制,我们此生没有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求我们要能够生生世世得到有利于修行的善趣身、暇满身。愿纯获得于佛圣教,若教若证,清净成办闻思修身。愿我生生世世都能够闻到佛陀的正法,佛陀的正法就是,“佛正法有二,教证以为体”,教法和真正的证得圣果之法,能够清净地以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这三慧来修行。

  愿彼依身不离天趣七种功德而为庄严。愿我们生生世世得到的身体都能够成就七种功德,以这七种功德来作庄严。天趣七种功德或者说是上趣七种功德,其实是小乘的一个名相,世亲菩萨在他的一些论典之中就有开示说,其实就是七种有利于修行的条件:

  第一个是家族显赫,转生到很显赫的家族里面来。

  第二个是相貌端严,相好庄严。

  第三个是长寿。

  第四个是健康。

  第五个是有福。

  第六个是不缺乏资财。

  第七个是具有智慧力。

  这七个条件,因为有这七个条件我们才能够好好修行,这个是天趣七种功德。就有类似于我们大乘所说的八有暇十圆满之身,也就好像是帕绷喀大师所造的《值遇三界法王宗喀巴圣教愿文》上面所说的成就大乘四轮身,都是差不多的意思,都是相通的。

  2、愿得宿命通不再迷失

  再看第二个愿:

  亦愿如是一切时处,获得有如随念宿住,忆念本生。

  愿我们一切时一切处都能够成就随念宿住。随念宿住其实就是宿命通。有宿命通,所以我们就能够生生世世回忆前生或者多生以来的事情都能记得。为什么要这样求呢?不是说想满足好奇心,或者炫耀自己的功德,“你看我修行多好,我能够回忆前生,我能够回忆过去五百世”,等等,不是这样的,而是为了能够明白因果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有广大的智慧,他能够知道记得自己的前生所受的种种苦,知道自己在六道轮回里面所受的种种苦,他此生此世就能够真正精进修行。因为什么?因为凡夫众生总是好了疮疤忘了痛,过去生受了种种的轮回苦,但是再转头来不记得了,他又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愿我们能够成就宿命通。

  这个有很多的故事,我们也听过很多,比方说安慧论师。

  安慧论师的前生是一只鸽子,世亲菩萨造了《俱舍论》以后,他每一天早上起来就念诵自己所造的《俱舍论》的偈诵。有一只白鸽就天天飞到屋梁上来听,念完了它就飞走了。

  如是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有一天世亲菩萨突然在念《俱舍论》偈诵的时候不见了那只鸽子,他就马上来观察这鸽子去哪了呢?然后就以神通力知道,原来这只鸽子已经以闻法的善功德力转生到附近的一个人家去,生为一个小男孩。世亲菩萨就耐心地等到这个小孩子长到七岁的时候,他就走到那一家去,专门到那一家去托钵,这个小孩子看到他就很欢喜,缠着他要跟他出家,他的父母也很有善根,就同意了,就是后来的安慧论师。他对于《俱舍论》从小听一遍就能够背诵,因为他前生做鸽子就听过很多遍,而且善巧通达。

  教法次第不同,比如说,我们前一段时间去甘肃夏河拉卜楞,我们听一位法师介绍就说,他们那个教法是根据第一世嘉木样的善巧安排的次第,他们先学因明,先学最难的辩论,再由高到低这么来学。当然三大寺他们一开始可能先学俱舍,先学小乘的,都会有他的道理和善巧的方法。还有比如说我们知道的中国禅宗的五祖,弘忍禅师,他前生是一个栽松道者。

  这个都是说明我们要向宗大师这样发愿,愿我们能够得到随念宿住,成就宿命通。

  3、愿一切生中能清净出家

  第三就是,发愿于未来生中能够出家,能够清净地持好净戒。

  一切生中,愿于三有,观为不实。

  看到这个三界里面的一切显现,我们都能够以智慧力观察它是虚幻的,是不真实的,是无有实法可得的。

  以乐解脱功德意乐而为等起,于佛如来善说法毗奈耶中,而趣出家。

  对于佛陀一切善巧的说法能够通达。修多罗是经藏,毗奈耶是律藏,阿毗昙是论藏,或者说阿毗达磨,这个毘奈耶是讲对于戒律能够善巧,然后能够清净出家。愿出家时,虽极微细损堕罪恶。

  极微小的,对我们戒行有所损害的微细的过失和罪过都能够不犯,“堕”就是让我们堕落的那些恶业罪恶也不会去造。

  亦不染犯,有如不动比丘,依于戒藏至究竟门,得大菩提。

  像不动比丘那样持戒非常清净,依清净持戒而成就大菩提,成就佛道,正如《普贤行愿品》所说的:“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4、愿一切生中,能明心见性,成就闻持陀罗尼,获三摩地,成就五眼六通等种种功德又一切生,愿获如实悟入染净理趣,到究竟分,任持不忘诸法文义,圆满总持。愿获如自所受持者,为他开示无碍清净辩才。

  又一切生,愿当获得若健行等三摩地门,若肉眼等诸眼、若神境通等诸种神通,永不离失。

  这一段就是第四愿,愿我们未来生之中能够开悟,“愿获如实悟入染净理趣”,这个就是开悟,我们对于真实义能够悟入,能够明心见性,“到究竟分”,到圆满成佛,这个就是发愿,愿我们能够迅速地觉悟,然后还要能够成就闻持陀罗尼,让我们闻法都能够忆持不忘。任持不忘诸法文义,圆满总持。像阿难陀尊者一样得到闻持陀罗尼,听一切佛法都能够总持,都能够不忘失。

  然后还要能够成就广大的清净辩才,“如自所受持者,为他开示”,我自己如是的圆满受持,我还能够为他人开示,所以能够成就清净的辩才,有辩才。

  又一切生,愿当获得,若健行等三摩地门。三摩地就是定慧等持,健行三摩地等等一切殊胜的三摩地,愿我都能成就。

  这个是成就辩才,成就三摩地。

  还有成就五眼六通,底下就是讲了要能够成就五眼六通。

  若肉眼等诸眼,若神境通等诸种神通。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都能够成就。还有神境通就是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乃至于漏尽通,五眼六通都能成就。求神通不是为了炫耀,是为了更好地利益有情、利益众生。

  5、愿一切生中成就广大慧、明显慧、速疾慧、甚深慧,成就如文殊一样的智慧第五愿就是,愿我们能够成就智慧,因为“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要真正具足智慧才能真正地解脱,众生在无明之中、在生死轮回的锁链束缚之下,要有智慧的宝剑才能够斩断轮回的锁链,所以第五愿就是求智慧。本来格鲁是讲七种智慧,这里面是讲了主要的四种,广大慧、明显慧、速疾慧、甚深慧。先是看广大慧,我们略分的话,这个是第五愿。

  又一切生,愿获依于自力,善能简择诸取舍之广大慧。

  广大的智慧很重要,我们为什么会烦恼呢?是因为我们的眼光太狭窄了,我们只看到非常非常有限的时空,只看到眼前这么一点点时间和空间,所以就生烦恼、生执著。如果放在广大的时空里面,我们就破掉烦恼和执著了。

  我如果是执著于眼前,那我就会对一些小事情都很执著。比如说,先生忘记自己的生日了,没有来祝贺,心里面生烦恼心了,不高兴,连续几天都不理他,这个其实就是因为什么?因为看到眼前。如果你放在无尽的长河之中,生生世世的六道流转之中,你哪里会在乎你的生日啊?又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上遇到考试就很紧张,都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很有限的时空,没有这种广大的智慧,所以就容易起执著心。而且我们所看到的很有局限性,只是自己的观念所能够理解的那一小部分,其它的都看不到,所以缺乏广大的智慧力。

  组织行为学就讲到,人其实有三种特性:

  第一个就是差异性。

  第二个就是完整性。而且我们往往难以看到它的完整性。完整性比如说一个单位请了一个司机,只是运用这个司机开车的能力。但是他还有其他种种能力。还有比如说,他作为丈夫的身份,会是一种属性,但是人是有无量的社会属性,他在父母面前是儿子,他在儿子面前是父亲,或者他在单位上是司机,打个比方他参加了书法家协会,他天天写书法,那么他又多了一重社会属性,等等。所以任何一个众生我们都看到他一个完整性,看到他所有的社会属性,而不是单单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待他,不是单单从我跟他的关系这个角度来看待他,这样也就少了很多烦恼。佛教里面有一尊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其实就是指一切众生有无限的潜能,或者他有很多很多的社会属性。

  第三个特性就是事出有因,或者说我们要有对人的尊重等等,这个就不展开来说。

  愿获于极微细染净诸分,能如实纯净拣择之明显慧。

  前面是说要放在一个广大的时空里面来看,这是广大慧,我们又在极微细的地方,是染是净等等,都要能够如理取舍,“如实纯净拣择”,这是明显慧。

  愿获于不通达,或邪通达,或疑意乐,生起无间无余能灭之速疾慧。

  这个就是第三种智慧力,就是速疾慧。速疾慧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很有威力,能够迅速地把那些邪知邪见斩断,对于我们对一切法难以通达的障碍能够斩除,能够灭不通达,能够灭邪通达,能够灭疑惑颠倒、疑意乐,都能够“无间无余能灭”。“无间”就是马上能够摧灭那些不通达、邪通达或者疑惑颠倒。“无余”就是斩断无余,对那些愚痴无明能够迅速地斩断无余,这是速疾慧。

  速疾慧当然有修法,其实生活瑜伽里面,早上起来的时候,我们要在舌尖上观,观那个字母,观那个咒轮,然后来念“嗡 阿RA巴扎那谛”,或者念文殊的广咒,增智慧真言,这个都是能够迅速地成就这种速疾慧。

  还有就是有一些是在心轮之中观文殊菩萨的剑轮,文殊菩萨的宝剑,剑轮迅速地旋转,如是观修能速开智慧,但是那个要有禅定力,这个都是能够迅速地摧毁业障的方法,能够迅速地成就速疾慧。这个其实是讲修加行,我们看《菩提道次第略论》讲到格鲁派的十一种加行,十一种加行里面的上师瑜伽就会有讲到这些七种智慧的修法。

  底下就是甚深慧:

  愿获无碍趣入他所难量诸善说中一切文义之甚深慧。以要言之,愿由远离一切恶慧过失之慧,有如至尊妙音,依于善巧方便拣择善说文义之胜慧门,一切菩萨之行,得到究竟。这个是指,愿我们要成就像文殊菩萨一样的甚深智慧。

  第五愿是愿我们成就如文殊菩萨一样的智慧。

  第六愿是愿我们成就如观音菩萨一样的大悲。

  第七愿是愿我们成就如金刚手一样的大雄力、大能力。

  其实五、六、七愿就是三依怙,大智、大悲、大雄力。

  “如至尊妙音”,就是文殊菩萨这样的大智慧。

  愿由如是顺易获得广大、明显、速疾、甚深慧已,获得摄受具缘,调伏邪说,令诸智者生起欢足。

  愿我们能够像文殊菩萨一样地“顺易”,顺利地、容易地成就广大慧、明显慧、速疾慧、甚深慧,成就以后有什么作用呢?三种作用:

  第一个是“摄受具缘”,摄受那些跟我们法缘很深的众生。

  第二个是“调伏邪说”,对一切邪知邪见邪说能够调伏,尤其是现在很多相似的佛法泛滥,要能够调伏邪说。

  第三个就是“令诸智者生起欢足”,让智者看到我们的如理行持生欢喜心。

  底下就是我们成就这样的智慧力以后,就能够成就智者的事业,就是讲、辩、著。

  缘于如来一切善说,若于讲说、若于辩论、若于著作,皆能善巧,得到彼岸。

  能够超出轮回到常乐我净的涅槃彼岸,这个是宗喀巴大师所特别赞叹的智者的三种事业。

  第一种事业是讲说佛法。像宗大师一样,他讲经是先提前闭关。他要讲什么论,他就提前闭关温习一下,然后把它用黄布包起来,讲的时候他不是要翻开经本念一段讲一段,而是自己先背一段经文或者论,再来详细地讲说,乃至于极微细的地方都不会有错漏,都不会有丝毫的错误,这个是非常殊胜的大智慧力。他学习的时候是拿一个钢针,藏文的经典是没有装订的,一页一页的,拿那个钢针一扎下去,扎了多少页这一天就把这多少页都背下来,而且能够通达,这样来修学,来讲说佛法。

  第二种事业就是辩论,破除众生的邪见、破除众生的无明,也消除自己对于法义不能够彻底通达的地方,所以要辩论。我们前面去到有一个寺院叫做查理寺,查理就是因明的意思。

  第三种事业就是著作。撰写解说佛法奥义的论著来弘法。

  6、愿一切生中成就如观音一样的大慈悲

  第六愿就是像观世音菩萨一样,我们看:

  又一切生,愿能破除一切专执自利作意。

  凡夫众生为什么难以解脱呢?因为他从自利的观点来出发。包括他学佛,他都会要向外求,向外求什么?求开悟、求解脱。但是你要知道,如果你只是向外去求,这还是一种自利的心,不过是你追求的对象换了,你原来追求的是名和利,追求的是世间的财富,现在你追求的是解脱、是开悟,那你能够解脱吗?不能。为什么?因为你还是以我爱执为基础。我们上午就说过了,自私是不能自利的,只能自害,如果你一直向外求,以自我为中心,那是不可能成就的,所以要转我爱执为他爱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核心就是“恒顺众生”,就是把以前的以自我为中心,转过来以众生为中心,以利他为中心,所以是要“破除一切专执自利作意”。

  及于广大菩萨之行有其退屈怯弱意乐,

  还要对治的就是,对于利他的菩萨行容易心生退转,容易很怯弱,很退怯,力量不够,很软弱,这样要把它纠正过来。

  有如至尊观自在。

  我们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

  依于善巧方便利他为胜。

  这个利他为胜就是对治自利的,所以为什么说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菩提心?因为菩提心真正无我利他。无我利他的话,不知不觉之中就把人我执法我执断掉了,如果你以自利为基础,不管你修什么法都难以成就,因为这个我执并没有减弱。

  最胜心力到达彼岸,对治退屈怯弱意乐,菩提心门。

  要有最殊胜的心念力,要能够大雄无畏去修无我利他行,这个就是修菩提心的方法,一个是成佛心,第二个就是利他心。成佛心是最胜心力,精进向前,利他心就能够对治自利。

  一切菩萨之行,至于究竟。

  这个是第六愿,就是像观世音菩萨一样。

  7、愿一切生中,成就如金刚手一样的大力量

  第七愿就是像金刚手一样。

  又一切生,愿于现行自他利中,有如至尊秘密主,依于善巧方便,摧伏一切魔怨、异道、他论、大气力门,一切菩萨之行,至于究竟。

  这一段就是讲第七愿,像金刚手一样,秘密主就是金刚手,显教就是大势至菩萨,依于善巧方便来迅速地摧伏一切魔的干扰,摧伏外道的邪论。要知道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和金刚手就是三依怙,三依怙就是我们修行道路上所依靠的三根本——大智慧、大慈悲和大力量。

  底下八、九、十愿,就是向三主佛学习,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向药师佛学习,向阿弥陀佛学习。

  8、愿一切生中,如释迦佛一样勤行精进

  我们看第八,就是向释迦牟尼佛学习:

  又一切生,愿离懈怠而勤精进,毕竟圆满菩提之行,有如无等释迦王佛,从初发心,依于刹那亦不慢缓大精进门,得大菩提。

  这一段就是第八愿,愿我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精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菩萨无量劫以前同时发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已经成佛了,但是弥勒菩萨还没有成佛,为什么?因为释迦牟尼佛是无量地精进、非常地精进。

  9、愿一切生中向药师佛学习

  然后就是向药师佛学习,这个是第九愿。

  又一切生,愿于摧灭修行菩提能作障碍诸身心病,有如善逝药王暂称其名,便能息灭身语意中一切痛苦。

  这是向药师佛学习,向药师佛学习能够消除我们的身心病。

  前面我们讲到了要学习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或者说金刚手。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利他就称为观世音,修习菩萨的五种观。自利称为观自在,我们依四念住来自利得解脱。这个八九十就是学释迦牟尼佛的大精进,学药师佛能够消除身心的障碍,消除种种一切内外秘密的违缘,并且哪怕只是短暂的时间称念药师佛的名号,就能够息灭我们身语意之中的一切痛苦,一切障碍都能消除。

  10、愿一切生中向阿弥陀佛学习

  第十就是学阿弥陀佛。

  又一切生,愿于如其所求寿算,令得圆满,有如无量寿佛,暂称其名,能灭一切非时之死。愿寿障碍将出生时,即便睹见大济拔者无量寿佛,以四事业示现随顺调伏身相,见已无间息灭无余寿命障碍,愿于诸所示现相应调伏身相,便能识别彼即怙主无量寿佛,生无假伪坚牢信心,依此力故,一切生中,永不离失无量寿为正善知识。这个第十,学习阿弥陀佛,无量寿佛。

  如其所求寿算(所求寿命),令得圆满。这个愿文里面,我们就能够很明确地知道了,不是求往生才求阿弥陀佛,你要求长寿也是求阿弥陀佛,不是说求长寿我就求药师佛。这里面就讲得很圆满了,你要所求的寿算都能够令圆满,因为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佛。

  长寿三尊——长寿佛、白度母和尊胜佛母,这长寿佛其实就是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乃至是“暂称其名”,短暂地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够消除一切非时之死。非时之死就是意外的死亡,车祸等等意外的非时之死,或者说被鬼神干扰等等,或者是有魔障,这样的非时死都能够通过念阿弥陀佛消除这些寿命上的障碍。

  并且这些寿障将要出生的时候,愿我马上就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即便睹见大济拔者无量寿佛”来示现,见到阿弥陀佛以后就能够马上消除寿命的违缘和障碍。“见已无间”,无间就是马上,能够息灭无余寿命障碍。

  并且“愿于诸所示现相应调伏身相,便能识别”。无论阿弥陀佛显现何种身相,我都能够马上识别,然后生起信心来。“生无假伪坚牢信心”,能够生起无假的无虚伪的坚牢信心。愿我一切生都能够依阿弥陀佛为自己的大善知识,愿阿弥陀佛能够教导我、接引我。

  这个是第十,学阿弥陀佛。

  这一段其实里面有很多的窍诀,包括阿弥陀佛颇瓦法的窍诀也在其中,我们今天可以略讲一下。但是你不能够这样听了以后就这么去修,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讲他的仪轨和内在的窍诀。如果你原来有清净传承的话,但是你修不相应,你听了这些窍诀能够很快相应,这样的作用是肯定有的。

  这个阿弥陀佛颇瓦法,颇瓦也翻译为颇瓦仲觉,迁识,就把我们的神识迁移,迁到什么地方去呢?起码我把他送到善道去对不对?我知道我这一生寿命要尽了,所以我用一种方法,用一种力量,用一种善巧,把我的神识迅速地送出去,送到哪里去?当然最好是送到佛净土,送到阿弥陀佛的净土了。起码我要把他送到天道或者人道,得到暇满人身,这个就称为迁识,迁移这个神识。我知道我这一生已经寿元到了,所以我在一刹那之中把我的神识迁移到善道,或者净土,这个是很好的一种善巧。

  其实显教里面也有,比方说菩提心迁识法,比方说空性迁识法。菩提心迁识法就是临命终时,他念念不离菩提心、利他心,就在菩提心这种境界之中能够往生,在菩提心这个境界之中走了。

  我们有一位大德,他天天发愿说:我不愿生净土,我愿生生世世能够在苦趣之中去教化众生,去利益众生。其实他就是在菩提心之中,所以当然他能够迅速地成就。有一位大德他经常天天这样如是真实地发菩提誓愿,临命终时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现前。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因为他心里面一丝一毫的黑暗都没有了,纯粹都是光明,光明菩提心,所以净土现前。他如果是愿生净土,当然一刹那之中就会上品上生,如果他有把握要在尘劳之中利益众生也是可以的。

  还有一种就是空性迁识法,就是摄持自己的神识,摄持自己的心,能够安住于空性的净光之中,空性的清净光明之中,智慧光明之中,这样入定而逝世就称为空性迁识法。

  当然如果是在金刚乘的就很多了,阿弥陀佛迁识法,或者阿弥陀佛颇瓦法,四臂观音颇瓦法,还有金刚瑜伽母颇瓦法,或者度母颇瓦法等等,很多很多。

  其实真正要修的话,是要修圆满成就次第。圆满成就次第修行者,因为他是一直在修气脉明点,所以对气脉修得很熟练,对于气脉的作用他了知无余了,所以他自己在没有走之前三天,这个气脉会开始变化和收摄,外表看起来他很健康。你看那些大德要走之前为什么能够预知时至呢?预知时至当然是佛力加持,但是另一个方面是大修行人要走之前,他气脉会收摄,所以他自己能够觉察到。外表看起来他好像都一切正常,但实际上内在他自己知道。

  还有一些更高的是什么?像宗喀巴大师一样,他年纪大了,身体本来是一个衰老相,但是他要走之前三天,突然之间就变成十六岁的文殊童子相。为什么会突然变得年轻?因为他气脉变了,那就是要走了,他以他的那种修行力来摄持。

  还有一种现象是那些修大圆满法的修行者,真正成就的话,我们有些人讲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修行人在没有死亡之前,身体不会缩小?他死亡以后,七天之内你不要动他的身体,他身体会一直缩小,一直缩小,甚至于就化为一道光消失在法界之中,为什么呢?”

  因为他这一期的寿命尽了,走了,他有这个躯壳的时候的那些障碍就没有了,所以他刚刚走的时候,修行的力量比他生前的修行力量要强大得多,修行的能力要高出很多。

  为什么高出很多?因为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眼耳鼻舌身这五根识的障碍了,没有意识的障碍了,他生前那些种种的杂念都消失殆尽了。所以他临终刚刚走这一刹那,开始连续这个几天,都一直安住在那种纯净无垢的大智慧光明境界里面,所以刚刚走以后这几天,他修行的能力是远远地超过生前修行的能力。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明白这个迁识法你就会知道,为什么那些大成就者他要走了,他就会对弟子们说:“你们七天之内不要进来。”确实也是不要干扰,然后他会缩小。

  这个其实就是说什么?说明他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识,控制自己的神识。更高层次的修行者还甚至于可以控制别人的神识,这个就是用颇瓦法,用迁识法去度众生了,可以把亡者的神识钩召过来,然后把他那个神识送到好的道去,转生到好的道。

  这里面有个问题,是不是都可以?不是。如果都可以的话我们都不用修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把我们的神识统统钩召过来,一下子都送到极乐世界了,那这个娑婆世界空掉了,当然那是更好了,我们不要那么辛苦。但当然不是这样的,他肯定还是自己要有一定的基础,跟法师要有很好的缘分,这样才可以。

  所以其实真正能够以颇瓦法来度亡者的法师,其实不是随便都可以,不是说你就这样念一念就好了,修修法、念念仪轨就好,不是。他其实要求很高的,不但要有能够控制自己的心识的能力,还要有能力去牵引亡者的神识,还要有能力能够钩召亡者的神识。其实真正做的时候,念什么仪轨是次要的,关键是他修行的功德和能力。

  传授修阿弥陀佛颇瓦法的四个步骤

  要分作四个部分来修。一个自己要先观为本尊,自成本尊,自己观为本尊。自己修什么本尊都可以,比方说有些人专修度母,有些人专门修大威德,有些人专门修观世音菩萨。无论你什么本尊,但是要自己成为本尊。我们念过莲师《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莲师说“修而成佛法,众皆有,不修而成佛法,我独有”,这个“不修而成佛法”的两个法,一个就是《中有教授》,再一个当然就是指颇瓦。第一是我们自己要先化为本尊;第二是要能够为这个亡者消除障碍,帮助他消除障碍;第三个就是要把亡者的神识勾招过来;第四个就是要把这个亡者的神识迁移到善道,或者乃至于帮助他生净土。

  这样要分为四个步骤,修行者真正有能力也是可以。

  我们在《道次略论》里面也曾经讲过一个真实的公案,就是有两个牧童放牛(放养牦牛的两个牧童),看到一位修行人走过来了,他们故意要戏弄他。其中一个牧童就倒在地上假装死掉了,另外一个同伴就跑到那个法师面前说:“师父啊,我这个同伴刚刚不幸,疾病发作死掉了,请师父来超度他。”

  这个上师因为大悲心嘛,所以马上就说:“好。”然后就随地坐起来修,大喝一声“嘿”,然后很快修了一下说:“好了,你那个同伴走了,把他送到善趣处了。”然后法师就起身走了。

  那个牧童就好笑:“啊,这个法师骗人的,我这个同伴好好的,法师却说把他送走了”。他就跑回到自己同伴身边准备把他叫醒过来,哪里知道一推真的死了。糟糕了,刚刚还是活蹦乱跳的,现在却叫不醒了,这下糟糕了,如果真的死掉了,这个就大件事了。

  牧童马上跑去追上那个法师说:“师父啊,忏悔忏悔,不好意思,前面我们是想戏弄你,哪里知道您修颇瓦法后我的伙伴真的死掉了。”那个上师说:“哦,这样,那也没问题。”然后又坐下来,观修一下,又念“嘎——”然后说:“好了”。再去看的话,他这个同伴又活过来了。

  其实你不要作故事听啊,真实是这样的,这就是一个修行的方法,就是弥陀颇瓦法里面也是有的,每一个颇瓦法都是要这样修的。

  这一类的公案很多,比方说祈竹仁波切,他就讲到他的外祖父是一个在家的瑜伽士,没有出家,但是修行也很高。有一次他们当地一个很富有的人家,老父亲死了,他家里很有钱,有钱有势,所以把很多很多教派的法师都请过来了。

  那些人来了以后,开始修颇瓦法,之后陆陆续续就说:“我跟这个亡者没有缘分。”找一个借口就走掉了,不肯帮他修颇瓦法了。为什么?其实原因就是他外祖父一到以后,就马上把亡者的神识钩招过来,我们不是有个铃杵吗?钩招到那个金刚铃里面,所以其他很多教派的法师们过来或者瑜伽士过来的时候,一直找不到这个亡者的神识,当然就没有办法去修颇瓦法了,所以就面露难色都走掉了,找借口离开了。

  他外祖父就真正地帮这个亡者修颇瓦法,一修的时候,铃子在那个桌子上突然就自动跳起了,然后翻过来,这个神识就好像射箭一样迅速地迁识了。这样是帮助亡者修颇瓦法的成就相。

  另外有一个公案说,有个人家的老母亲走了,因为女人喜欢漂亮,所以她走了以后不舍得漂亮的衣服,她神识就跑到衣柜子里面去了,法师正在修颇瓦法的时候就“砰”一响,衣柜这个门自动打开,因为这个神识弹出来了。

  所以真正的成就相,有一些是肉眼可以看得到的,亡者尸体微微地跳动一下,还有明显的相是亡者头顶的头发会掉下来一点,掉下来一小撮一点点,这个都是真正以迁识法、颇瓦法把他送走了的一个征兆。

  修成颇瓦法的三个条件

  总而言之,要修成就颇瓦法是要有三种工具,要成就三种工具。修的时候也有几个窍诀。工具一个是顶上的阿弥陀佛,第二个就是中脉,要观修中脉,第三个就是心识。怎么修呢?先观修自己的中脉。中脉其实是无形相的,但是为了我们便于修法来观一下,但是并不是真正有一个形相,其实是无形无相的,但是它有作用。

  观我们身体的中央有一条中脉,在头顶上就好像喇叭口一样,略略大一点,中间是空的,然后一直到海底轮,犹如一根管子,越往下面越来越小,到最后就好像蛇的尾巴一样,越来越小。上面就是开口,张开一点,在顶轮,好像喇叭一样,中脉的外面是浅蓝色的,里面是红色的,但是它整个是空心的,这是第一个要观中脉。

  观了中脉以后,要观头顶上有一尊红色的阿弥陀佛,观报身相或者化身相都可以了,观红色的阿弥陀佛。

  然后就观自己的心识,心识是在中脉的心轮之中,心轮中心有小小的一粒,好像绿豆一样,或者比绿豆更小一点,但是它是白色。白色其实也是为了便于观修,其实应该是纯净的好像水晶一样,或者好像水银珠一样,这样观修,这个是三个必要的条件。

  修成颇瓦法的三个窍诀

  因为我们没有传这个仪轨,大家可以听,但不能依此修,有传承可以依此去用,很快能够成就,没有传承就好好听,也是获得加持,将来有因缘求到这个法,依此而修就不会忙修瞎炼,就不会只会照着念。很多人就是这样,他学佛法是没有学到真正的佛法的,只学到佛法的相,买椟还珠,没有学到佛法的精髓,就会学到这个相,拿起一个仪轨念来念去,天天念,当然是有作用,但是如果你以执著心、以我执来修的话,要成就是很困难的。要观修自己整个就消融了,自己就是这个心识,自己就是好像绿豆那么小或者更小的白色的心识,在心轮的中脉中间,这是第一个窍诀。

  然后要对阿弥陀佛生起极大的信心来。自己的心识,从心轮中间这个不坏明点向上看,向上看什么?看阿弥陀佛。因为我们顶轮开口的地方就是坐的阿弥陀佛,就好像我们站在水井的中间,抬头看天上的月亮一样。向上就望,望到我们中脉的顶端,就安住着阿弥陀佛,然后向阿弥陀佛祈祷,这是真正实修的窍诀。

  向阿弥陀佛祈祷就是“极乐世界齐接引,别无希求齐摄受”,就念这两句就好。真正地是愿生极乐世界,祈祷阿弥陀佛接引我,没有任何其他的希求,没有任何其他的留恋,所以祈祷阿弥陀佛摄受我,这样励力地祈祷。然后内心之中真正地生起这样的信愿力来,内心之中真正地转变和感动。

  然后就可以观修阿弥陀佛心轮之中放出一道光来,因为他在我们顶轮的上面,所以这个光就从我们的中脉中间一直垂下来垂下来。大家有没有打过井水?就好像你放到井里面吊水的那根绳子一样。光从我们中脉里面一直垂下来垂下来,垂到哪里?就垂到我们这个心轮,在我们不坏明点这个地方,这个光好像有个钩子一样,就把我们这个心识,把我们这个不坏明点就吸住了,光钩把它吸住了,这是第二个窍诀。

  这个修的窍诀是很关键的。如果你没有这样观修,你就只会去念,只会大声去喊,那样是没有用的。然后要与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

  第三个窍诀是要能够修上提下压。其实就是通过气脉来帮助我们修行。你这样观修清楚以后,阿弥陀佛这个光钩把我们的不坏明点钩住了,我们就通过鼻子柔柔地吸气,不用很快很急速,很柔和很柔和地把气吸进来吸进来,一直吸一直吸,吸得好像满了,然后暂时停一下再吸,还有空间你还能再吸,一直到真正无法再把气吸进来了,就咽一口口水。

  然后就观修把上气往下压,把上面的气往下压,然后就提肛,其实是同时的(最好是修到熟练以后能够同时),你提肛的时候就会把下气往上提,上面的气和下面的气都压过来,压在我们中脉里面脐轮这个地方,同时进行,咽口水的时候也提肛。上气下压、下气上提,全部就把它封闭,封在脐轮这个部位,然后就闭气。

  闭气的时候当然就励力地祈祷阿弥陀佛。这个气闭不住了,真正闭不住的时候,你肯定要呼气,你忍不住要呼气的时候,就要运用这个气的力量,同时你要观修你把它封在脐轮这个地方的气就是你无量劫以来修行的功德之气,你发菩提心的功德之气。

  你要呼气的时候你就大声念一声“嘿!”,事实上你真正修的时候肯定会比我这个声音更大的,如果我真正用这个气来念,肯定有一些老太太会吓晕掉,很多人没有接触过,当然有这个缘分听闻到阿弥陀佛颇瓦法,无论你能否修,起码种下一个种子。

  如果你将来也有这个因缘,能够在我们这里求到阿弥陀佛颇瓦法的修法,那你是很有福报很有智慧了。其实真正有这个传承的话,没有很重的业障一天就可以修成了,业障很重的人七天就可以修成了。但是应该也是不会轻易传,不过是因为有一点特别的因缘大家可以有这么个机缘听闻一下。

  你这样大声地呼一声“嘿”的时候,就好像我们说的火箭的发射原理,有一种动力把它往太空里面推,同样的你从脐轮这个地方有一种气往上冲,那就会把你心轮这个地方的不坏明点推到哪里去?你念第一声的时候就推到喉轮。

  然后又开始重复,又开始吸气,其实是要多次吸气才会真正吸得满,你开始吸一次气你以为吸满了,其实是没有,然后再吸再吸,一直吸到真正无法再吸了,就闭气。第二次再念的时候,就会由喉轮推到眉间轮,第三次再念这个“嘿”字的时候就能够由眉间轮推到顶轮,但是没有出去。然后就再念一声“嘎——”,它就降下来了,就由顶轮降到我们心轮这个地方。

  这样修二十次,第二十一次也是修三次“嘿”,一直有功德之气把它往上推,推到顶轮以后,再念一个“呸”。这个“呸”字就好像射箭一样迅速把这个不坏明点从顶轮送到阿弥陀佛的心间,送到阿弥陀佛心间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就解脱了,我们临命终时这样在阿弥陀佛心间,当然就能够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

  当然我们现在寿命没有尽,所以送到阿弥陀佛心间以后,再念一声“嘎——”,它又从佛的心轮降到我们自己的心轮,然后应该念一下长寿佛心咒,因为不然的话你这个心识不小心它会跑掉,所以要念一下长寿佛心咒,“嗡 阿玛然则地耶梭哈,”或者有一些是“嗡 阿玛尼则温地耶梭哈,”两个都可以,都是格鲁派的传承,然后就可以下座。

  这样修其实就是《极乐愿文》里面阿弥陀佛迁识法一个完整的窍诀、完整的修行方法。

  最后就是一个回向:“即以此善普回向,愿我速成弥陀境,六道众生不余留,咸皆令入彼果位。”这样作一个回向就圆满了。

  所以其实这一段长行文字,它里面包含了宗大师传承的一个阿弥陀佛颇瓦法的窍诀,当然这个仪轨没有传,因为在坐起码有三分之二不是这个根器,不过有一些福报能够听闻。

  还有一些人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他到其他地方去求颇瓦法,也能够插一根吉祥草,从顶轮这个地方插进去,然后他就:“我搞定啦,我将来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了。”错误的。

  这个开顶,你从我们刚刚讲的这些窍诀你就能够明白,它只是一种什么?它只是一种生理现象、物理现象。你用气把你的心识往上推,所以你一直这样用功的话,当然你头顶这边能够开,能够插一根草进去,这个不奇怪。但是它只是气脉运行的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者说物理现象,并不是说你就能够真正地得到了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保证了,不是这样的。

  不过它有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善巧方便,它能够帮助我们将来顺利地从顶上走,“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足底出”。让我们的神识能够比较容易比较顺利地从顶轮走,但是并不一定就是说真正能够保证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这样的,所以要能够真正地具足五力、具足信愿行,往生净土。

  我们之所以没有轻易地传这个弥陀颇瓦法,是由于很多人会误解,以为说这样就能够有往生净土的保证,其实不是。还有一些就是乱修,又没有兼修长寿法,它会成为一种障碍,所以种种因缘,也就没有传承,真正具足因缘的人还是可以得到。

  所以其实主要的是出离心、是愿力、是对于极乐净土和阿弥陀佛的信心,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这个一直是我们所强调的,还一个就是串习力。我们要能够注意这么一些窍诀,将来就能够很自在地往生。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中,乃至于无论在什么恶劣的环境之中,我们都能够生死自在。

  比如说海公上师,能海上师就是这样的,他是在一九六七年元旦那一天走的。当时其实环境很恶劣,他留在五台山,但是那个时候不允许佛教存在的,所以每一天很早就起来要去学习,学习语录。元旦这一天他就跟自己旁边的人说,帮我请下假,我今天早上不舒服,我就不去了。然后用被子把自己包起来,就打起坐来,其他人只是离开了一个小时,但是在一个小时之内他就自在地往生了,其实依这个弥陀颇瓦法就可以生死自在地走啊。

  所以一般情况下是在寿元已尽,观察内在的气脉变化,确实寿元已尽了,所以离开。还一种情况其实是环境的因素,寿元未尽,但是这个大德留在世间没有什么意义了,也不能够利益众生,也不能弘扬佛法,所以他就自己选择走,也是用这个方法,也可以很快。

  这是第十愿。

  11、愿一切生中如理依师

  再接下来就是第十一愿:

  又一切生,愿为世出世间一切德本、具足诸相大乘善知识亲爱随持。愿随持时,于善知识获得不坏坚牢信心,依一切门专令欢悦,其所不悦,虽一刹那亦不复行。这个就是道之根本依师法,愿我们一切生之中都能够在一切功德之本面前来如理地修依师法,能够对善知识获得坚牢的信心,然后令欢悦,这个其实都是讲依师法。

  12、愿获得善知识圆满的教导直至成佛

  第十二就是愿我们能够获得善知识圆满的教导,愿我们生生世世都不值遇恶知识。

  愿善知识,于诸教授及与教诫,无不圆满为我教导。愿由如实悟入其所教导一切义已,能正修行,令其究竟。

  我们前面如理依师,也愿善知识能够欢喜教导我,并且我们前面已经把自己陶冶为堪受正法的法器,所以愿善知识能够圆满地把他所有的教授和教诫之法都来教导我,我得到这些教导以后能够正修行,能够如理思维,清净地、精进地修行,“令其究竟”,乃至于成就究竟的佛果位。愿一刹那亦不随逐不善知识及恶友转。

  我不受那些恶知识或者恶友的干扰。

  愿一切生,若于信解业果之信。

  底下这一段就是愿我们能够业果如理取舍,成就世俗正见。“信解业果之信”就是世俗正见。

  若决出离(要成就出离心),若菩提心。

  要成就坚固的出离心和广大的菩提心。

  若清净见。

  这个就是指空,空性智慧的正见,是指出世的正见。

  既解悟已,不假功用,任运领受,相续趣入。

  宗大师以他文殊菩萨的智慧把一切佛法就归纳为这四个方面,“信解业果之信”是世俗正见,出离心、菩提心、清净见,这个就能够融摄一切的佛法。

  最后一句就是作总结,这个总结最重要,就是我们以所有前面的这十二类的愿,都能够作回向,回向利众、回向成佛。

  愿一切生,由身语意所有所作一切善根,唯一成为利他及与清净菩提之因。

  一切的善根都回向,回向利益众生、回向圆满成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