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宁是安心,静是定心,致远是慧心

《心·宁静致远》 by 大愿法师

2016-5-19 10:38

  ① 我们先说宁。就是先要让心能够安定下来。

  怎样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呢?其实就是三随:在物质世界随遇而安;在精神世界随缘自在;在灵性世界随处做主。如果能够做到这个三随,我们就能够安心。

  大家很多人看过佛法,都会知道达摩祖师对二祖慧可说:“将心来,于汝安”。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下手,怎么样能够安心。

  不管我是贫穷也好,富贵也好;不管我是地位崇高也好,还是地位很低也好;不管我是健康也好,还是生病也好;我的心都能安。心安的时候就不会有烦恼。怎样能够安心,其实就是这个三随。对物质世界不要贪求,能够随遇而安;在精神世界不要执著,应该要随缘自在。

尤其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就是夫妻关系。往往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他为什么后面的婚姻会出现危机,原因是因为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一开始,他的方向就错了。尤其是女子,本来原来我们看到过很多,就是大家来问一些事业的困惑,情感的困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她,原来她是一个很自信的人,也很有主见的人,但是她一旦陷入一场感情里面的时候,她就变得没有自信了,她也没有主见了。如果她的男朋友赞叹说:“你今天很漂亮。”她就高兴得不得了。如果她的男朋友说:“你怎么这么胖,怎么这么蠢。”等等,她就像霜打的一朵花一样,马上就萎谢下来了。这个其实是很糟糕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完整的主体。当你失去你的主体的时候,你完全依附在别人那里的时候,以别人为重心。那么这个时候,你必然就会担心失去,所以你总想控制他,你的感情就变成占有欲和控制欲了,对方觉得透不过气来,就一定想逃跑。所以其实要随缘自在,这个是处理精神世界的。

  在灵性世界,就是要能够随处做主。在一切时处,我们都要能够知道生命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那么这样,我们的心就能安。

  宋朝时候的苏东坡,他有一个朋友叫做王定国。王定国曾经被贬,贬到当时远离京师,远离开封的岭南广东这一带。当时是瘴疠横行,大家都觉得是蛮荒之地,是很荒凉的地方。

  他有一个歌女叫做柔奴,世代都居住在京师。但是她毫无怨言,愿意跟随王定国到岭南去生活,这一去就十多年了。之后又被赦免了,就召他继续回京。

  有一次苏东坡去看望他的朋友王定国,就刚好遇到了柔奴,就问她说:“你在岭南生活十多年一定很不习惯,原来世代都居住在京师,一定各方面条件都很优渥。”

  这个柔奴就马上回答了他一句话,八个字:“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心安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就是我的家乡。那就表示她的心很自在,她很安心。苏东坡听了以后觉得这个女子很有智慧,就专门作了一首词来称赞她,下阕说: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所以在物质的世界,我们要能够随遇而安。我们当然就可以实现“宁”。如果我们一直营营苟苟,一直过分地去追求外在的享受,或者有变化的时候,我们不能接受的时候,我们的心,烦恼就起来了,所以宁是安心。

  ② 接下来就是静,是定心。

  正如《首楞严经》所说的“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

  清朝时候有一个金缨,他也编过一本书《格言联璧》。原来传统的社会里面,有两部书都是很受重视的。一部就是《五部遗规》,遗传那个遗。此书里面讲到对女子、讲到女人规等等。曾国藩他就曾经明确的要求,曾氏家族的所有子弟,都必须要熟读《五部遗规》。还有一部就是这个《格言联璧》了。很多为人处事,修心的一些要诀都在其中。《格言联璧》上说“闹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

  就是在热闹场合要修炼自己的心,要觉照自己的心。静处要养心,独坐要收摄心猿意马,要守心。行动的时候要验心,检验自己的心还能够保持觉知吗?还能保持正念吗?还是心跟随外境在转呢?言语的时候要反省内心。动态中要能够制心,定心。

  宁静的心才能够感知到宁静的世界。大家都一定很熟悉王维的一首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大家也都认为这个描写的意境,描写的境界很幽静很美,觉得读的时候都很有享受。但是其实更深的是要看到,这一首诗不单单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更是诗人他内心的写照。诗人他自己已经修炼达到了一颗宁静智慧的内心,所以他的内心能够感知到感受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才能够写出这样美好的诗句,就体现了禅境跟禅心的完美结合。现在的人大部分都是只顾匆匆赶路,不能安心,不能定心。每一天都活得疲惫不堪。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内心幸福。“清风明月何处无知”,我们缺乏的只是一颗能够感知的心。所以随处做主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要过度地被外在的物质世界物化我们的心。所以在有禅智慧的人眼中、心中,生活处处是享受;在失去了宁静的人眼中,生活处处是忍受。

  祝愿大家能够听闻到这个“心·宁静致远”,从此能够将这种忍受转化为享受。不要再处处活在忍受和煎熬里面,而能够时时处处都是享受,体会到世界的美好,体会到人心的美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的美好。

  这个是我们讲静是定心,致远就是慧心,智慧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