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转境先转心——随遇而安

《禅与生活艺术》 by 大愿法师

2016-5-19 14:45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都说:“智者修心不修境,愚人修境不修心。”我们遇到任何环境的时候,如果不顺利,有障碍,都要境不转心转。正如德国的文豪歌德所说:“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朝你哭。”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因为看法不一样,所以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比如我们看苏轼这首词《定风波》,这是苏轼被贬到湖北黄冈的时候,有一天路遇风雨所写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个上阙其实是指自己在风雨之中能够从容淡定。

  下阙更加描绘了他超然物外,连风雨之念都没有了,能够从容面对人世间沉浮荣辱的潇洒旷达的人生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他写《定风波》这种词牌的词写了很多。苏轼后来流放岭南又流放到海南,之后又被召回京,然后在翰林院供职。他的一位好友王定国也是从岭南被召回京,两人相见以后,故友重逢都很喜悦,王定国就让他的侍妾,一个叫做柔奴的女子来劝酒。

  苏轼就问柔奴说:“你的家人都在京师,你孤身一人随主人在岭南住了那么久,这些年是够辛苦的吧?”

  柔奴就很安静地回答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了以后觉得非常震撼,一个弱女子却能够有这样潇洒超然的心境,马上提笔就写了一首《定风波》,来表示赞许。

  下阙就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可见,随遇而安就是在任何遭遇里面都能够安祥自在,事实上外在的环境是我们心境的显现,我们的内心是安祥的,外境也不能够伤害我们,不能够干扰我们,反过来如果我们的内心是贪瞋痴,贪婪、愤怒种种情绪,外境也就会伤害我们。

  佛经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小故事、小寓言。

  有一条流浪了很远很远的狗,很疲惫,想找一个地方休息,刚好就看见一个小房子,它就钻进去了,哪里知道进去以后一看,自己周围都是狗,心里面当然很警戒了,所以马上就做出了一个很愤怒的样子,想把那些狗都吓跑,再一看更慌了,所有的狗都很愤怒地对着它,它就想夹着尾巴逃跑,就很慌张,因为很慌张的缘故找不到进来的那个小洞,所以绕着那个小房子一直转一直转,直到累死倒在地上。其实它进去的是一个四面都是玻璃镜子的房子,所以它看到的其实都是自己的影子。所以外在的世界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投射,我们要能够降伏我们的心,能够随遇而安,当然在一切环境之中都能够安祥自在。

  中国禅宗的四祖道信禅师,除了传法给五祖弘忍禅师之外,也有很多旁出的法系。其中重要的一支就是南京牛头山的牛头法融禅师这一系,那个故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

  四祖看到牛头山有紫云盖顶,所以就去寻访这个有道的修行人,就看到法融禅师在打坐,而周围有很多猛虎,道信祖师就做出一个很害怕的样子来,法融就笑,说:“你大修行人还有这个吗?还有害怕吗?”道信禅师就笑一笑,等到法融禅师走进去以后,他就拿起笔来在法融打坐的石头上写一个大大的“佛”字。法融再来看到这个“佛”字就不敢坐上去了,所以道信就再问他,说:“你修行人还有这个吗?”

  后来法融禅师就向四祖请法,四祖就开示说:“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的戒定慧三无漏学,一切的功德,一切的神通、三昧、辩才,都不离我们当下这一念心。佛说三藏十二部都是诠释我们当下现前这一念心。

  “……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瞋,莫怀愁虑,荡荡无碍。”这就是祖师的心法,就是禅的心法,它不是叫你去作一个观想,不是叫你观想佛像、观呼吸,不是这些,它是直截了当的,“莫作观行,亦莫澄心”,不要刻意去澄净你的心,也不要起贪瞋。

  “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是名为佛。”行住坐卧,触目遇缘,你所见所闻、一切能见能闻的本性都是佛,都是本体,都是与佛无二无别啊!所以说“快乐无忧,是名为佛”。

  法融禅师还没有真正悟道,所以他就问:“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你前面说不能够作观行,那种种境界现前的时候,我们的心怎么来对治它,怎么来转化它呢?

  四祖就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一切的境缘都是没有好丑,境是指物质环境,缘是指人事环境,一切的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都没有好和坏,你去分别、去判断那个好和坏的,是你的凡夫的妄心,是你的大脑思维,你一旦用大脑思维,你离你的真心本体就十万八千里了。用大脑思维想要求道,那永远都不会开悟。

  好丑起于心,好丑的分别是起于你的分别妄心。

  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让你的妄心、狂心息灭下来,不用去分别执著外境,那么这个妄情从何起呢?真心就现前了。所以说“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

  “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我(道信祖师)接受了三祖僧璨大师的无上顿教禅的法脉,现在传付给你了。

  这个是指我们要能够在一切境缘之中不起妄心分别,就能够真心现前,真心任遍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