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四、觉照人与自心的关系,成就永恒幸福的灵性生活

《禅与生活艺术》 by 大愿法师

2016-5-19 14:45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也无非就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性生活。怎样得到生活的幸福呢?处理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当然就能成就幸福的物质生活;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能够有智慧、有慈悲,当然就能够以智慧成就幸福的高度,以慈悲成就幸福的深度,而成就幸福的精神生活;更进一步就是觉照人与自心的关系,人类的一切文明无非就是处理人与大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心的关系,都是为了回答这三方面的基本问题。我们能够用禅的智慧来觉照人与自心的关系,就能成就永恒幸福的灵性生活。

  但是其实以凡夫的心智是无法真正地确知本体的,因为用凡夫的大脑思维、凡夫的心智,没有办法真正地确知我们存在的本源,因为心智只拥有对本体的想象,因为本体是超越凡夫心智的,本体不是在凡夫的心智的次元里面。

  因此《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看到的那个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的佛,不过是本体的化现。本体是法身佛,法身佛以大悲心怜悯众生而化现的化身佛不是本体,所以,若以色见我,不能见如来。

  “若以音声求我”,你听到化身佛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美妙的六十种音韵,美妙的音声,佛的音声,那个是不是佛的本体呢?那也不是佛的本体啊!

  所以说如果你执著于外相,执著于见的色相、闻的声尘,你起这样的执著,“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不能见如来”是法身如来,就是不能见本体,不能真正地见我们人人本具的真心本体,不能见我们人人本具的这个佛性。

  所以,凡夫的心智是无法确知本体的。“确知”很重要,禅的修持特别强调“确知”,“确知”就是说你有体验,而不是从知识层面去理解。如果从知识层面理解,就变成大脑思维、第六意识的分析推理,而不是内心的这种体验的智慧了,所以“确知”很重要。

  佛法说,我们“信仰”佛法,如果只是把她作为一种精神寄托,那不是真正的信仰,而是你经过实践之后,你真正地确知了、体验了,这样才是真正的信仰。所以要由“仰信”到达“正信”, 有这种确知的体验是很关键的。有了这种确知的体验,无论别人怎么说,无论外在怎么变,你的信仰都是如如不动,都有胜解了。

  同样的,你有了切身的体验以后,我们身体里面的记忆才能消除,不然你从大脑思维理解了,你净化的只是你的心的表层,你的心的深处不能净化,为什么?因为你身体的记忆没有消除,那个能量结还在,它会一次又一次地干扰你,这也是我们很多人来学佛、参禅、学禅久了之后觉得很无力、很无助的原因,因为他没有真实地用功,没有这种确知的体验,所以确知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凡夫的心智是无法确知本体的,他种种的描述都只是对本体的想象,一定要当下明心见性才是真正地确知本体。

  但是对于开悟的大德来说,其实横说竖说都是没有挂碍的。

  比如说径山智策禅师围绕《金刚经》这个偈子另外作了一首偈:“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

  “识得金针”就是指他见性。自从明心见性以后,就能够不住、不离世间的万缘,不住、不离世间的万相,无论是色相、声尘相,无论任何相,都能够不住著而又不离。就如《维摩诘经》上所说的,对一切法“但除其病,不除其法”。这样就能真正做到脱俗而不避俗,在任何时候他都能够超尘脱俗,但是他不会逃避这个世俗的世界,所以说,不离世间觉,随缘而不染缘,也就如六祖大师说的:“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我们来说一个马祖度化汾州无业禅师的公案。

  无业闻马大师禅门鼎盛,特往瞻礼。

  祖睹其状貌奇伟,语音如钟,乃曰:“巍巍佛堂,其中无佛。”

  师礼跪而问曰:“三乘文学,粗穷其旨,常闻禅门‘即心是佛’,实未能了。”

  祖曰:“只未了底心即是,更无别物。”

  师曰:“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

  祖曰:“大德正闹在,且去,别时来。”

  师才出,祖召曰:“大德!”

  师回首。

  祖曰:“是什么?”

  师便领悟,乃礼拜。

  祖曰:“这钝汉,礼拜作么?”

  禅宗如果根器够,当下就能顿悟,是非常直截痛快的。无业禅师听马祖几句话一点拨,就开悟了。

  一开始,无业禅师进去顶礼马祖道一禅师,马祖就启发他:“巍巍佛堂,其中无佛。”这么庄严的一座佛堂,可惜里面没有佛,其实意思也就是说无业禅师没有明心见性。

  无业禅师就很谦虚来请问:“到底什么是‘即心是佛’呢?禅门的宗旨是什么呢?”

  马祖就启发他说:“只你这个没有了悟‘即心是佛’的心就是。”你能够知道你还没有真正领悟禅门“即心是佛”的这个本体就是,“更无别物”。

  但是这时候无业禅师还没有真正醒悟,还是处在大脑思维的局限里面,他还问:“如何是祖师西来密传心印?”

  禅一定是注重于当下的,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都是虚幻的,他注重于当下这一念。所以如果你在想“什么祖师西来意”等等,那都是过去心,都是妄尘,都是大脑思维。

  马祖道一禅师是大德,机锋凌厉,马上就切断他,说:“大德正闹在!”就是说,你的心还正在闹腾,你一直到现在还没有醒悟过来,还是用凡夫的妄心、大脑思维,正在起分别。所以马祖马上就切断他,说:“且去,别时来。”你现在还是用大脑思维,你暂时先走吧。

  师才出,祖召曰:“大德!”

  无业禅师当然就退下了,刚走到门口,马祖就启发他了,叫他一句:“大德!”一叫,当然他马上就回头。一回头,其实这个电光石火之中,他是没有大脑思维的,所以在这没有大脑思维的一刹那马上就启发他:“是什么?”无业禅师马上就悟了。所以电光石火悟禅机,因缘具足,这个明心见性,当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是很快捷的。

  正如黄檗禅师所说的:“本心不属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见闻觉知的性、本体就是我们的真心。

  当然,无业禅师这个公案所讲的这个层面其实还只是刚刚开始,还只是识得本心,还没有起用,还需要进一步任运起用,悟后起修,水边林下,长养圣胎。

  禅宗里面“任运起用”的法要非常多,往往是秘而不宣,每个宗派都不相同。比方说,临济宗就有“三玄三要”、“四料简”;曹洞宗就有“五位君臣”、“宝镜三昧”等等。这个都是需要禅门的大德,在弟子有个入处以后,小参的时候,根据每个人的根器,每个人的状态,来给他点拨,然后让他能够“任运起用”。

  虽然禅宗的每个宗派的法要都是秘而不宣的,事实上整体来说,都是不离四种抉择,即是:阿赖耶与法身的抉择,心与智慧的抉择,世俗谛与胜义谛的抉择,勤修正念与无修自然安住的抉择。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