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2. 腊八节我们要称之为感恩节

《腊八节开示》 by 大愿法师

2016-5-21 11:01

  第二个方面,我想腊八节我们要称之为“感恩节”。西方有感恩节,西方像基督教、天主教他们也有领用圣餐,何况我们,我想我们这个吃腊八粥,也应该把它推崇到像天主教、基督教这样来领用圣餐,这么一种广泛传播的层面,我们何教授既是佛法很精深又是做基督教研究的,所以我们其实可以从这个层面来感恩。

  那么如何感恩呢?前面主持人说过了,我们忆佛陀苦行那个时候所吃的苦,来思甜,来思我们现在在这么一个太平盛世里面我们能够念佛恩,报佛恩。能够一切因缘具足,来清净修行,来求解脱,来闻思佛法的智慧,当然我们要感恩,所以作为感恩节我想是非常好的。

  当然我们佛教历来都强调知恩报恩,我们要能够生为众生而生,死为众生而死,念念不忘国土恩,念念不忘三宝恩,念念不忘父母恩,念念不忘众生恩。

  那么,我们如何来报四恩?如何通过报恩来提升自己的福德智慧,这个是我们在举办腊八节的时候,我们要深思的,我们要学修的。所以我们也可以把它称之为我们佛教徒的,或者说影响到中国普遍的民众的中国文化的感恩节。

  从感恩这个层面来说的话,我想也可以展开一点来说。我们除了从情感层面来说忆苦思甜,忆佛陀修行道路上的那种,经过了艰难困苦,乃至于什么?削骨为笔,以血为墨,来抄写偈语。经过了这么累生累劫的三大阿僧祇劫的勤苦修行,终于能够成佛,终于让我们能够很顺利地、很容易地得到正法的甘露,所以从这种层面我们内心深处要生起非常深的感恩的心。

  像我们义净三藏法师也曾经作过一首诗来描述他求法的艰辛,“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意思是说去西行求法,去印度求法的人可能上百位,回来的有几个?在这个中间很多人死在沙漠的流沙里面,死在雪山的冰洞里面等等,所以其实这个是非常值得我们去感恩的。因为有佛陀,有历代祖师,有菩萨,他们这样累劫勤苦修行,所以让我们能够容易地得到正法的甘露,我们要感恩。

  还有,其实我们要从更深入的一个层面来讲感恩。事实上佛教很多的宗派你看都会强调感恩。比如说南传的《法句经》、《吉祥经》,都有这样的偈颂来讲要感恩。比如说《吉祥经》上面就有一首偈子说:“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什么最吉祥?知足的人最吉祥,感恩的人最吉祥,及时闻教法的人最吉祥,能够对一切都保持恭敬心的人最吉祥,能够顺从真理,顺从自己的天性、佛性而心与法相应的人最吉祥。所以我们感念佛恩更重要的是要依教奉行,不是尝一碗腊八粥就好了。腊八粥再香甜都是很有限的,我们以腊八粥来滋养我们肉身的生命,让它更健康。同样的,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用佛的法来滋养我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愿我们常相忆念,忆念佛陀教导的《吉祥经》,“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家族血脉传承:

  我们可以延展一点来说,事实上我们要感恩什么?感恩传承。我们得到这么一个人身,我们这个肉体从哪里来?从父母来,父母从哪里来?父母从祖父母来,外祖父母来。那么这样的时候,从肉身来说,我们这个遗传基因是家族血脉传承。

  中国是一个很重视孝道文化的,很注重伦理的,以伦理作为整个儒家文化基础,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的这么一个社会,这么一种文化。所以我们要有孝心,有孝心的话,当然可以说孝也是中国文化之本。中国的儒家文化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归纳,也就是: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孝以心为本。你看,中国的《孝经》上面就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我们的成语“天经地义”就从这里来。当然我们不用展开得太远,这样其实就把握住了一个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源,我们饮水思源的话,我们要从源头上来悟。

  灵性智慧传承:

  另外就是什么?除了家族血脉传承之外,还有灵性智慧传承。灵性智慧传承当然源头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以就像我们的灯怎么会亮?从发电厂来这个电线就没有断过,所以我们一打开关它会亮起来,同样的,我们修证佛法怎样才会成就?一定是从释迦如来代代相传这个法的源流是很清净的,是很完整的,没有断过。不是像法轮功邪教一样自己东抄西抄然后来骗人,也不是他们搞气功的,自己编个什么功法,不是这样。而是一定要不颠倒、不错漏地完整地得到佛法的清净传承,而且依之修学。这样我们就深信不疑。我们一定能够解脱,一定也能够成佛。因为我们沿着历代圣贤的足迹在解脱道路上成就,这个是最稳妥的。

  所以要修证全圆道的佛法,我们需要得到法的传承,我想这个是我们要说感恩的更深入的一层意思,就是我们要感恩家族血脉传承,感恩灵性智慧传承。由此我们归根溯源追溯到释迦如来这里,那我们跟释迦如来这样,这个法流代代相传,历代传的时候都没有去掺杂任何东西。这也是有些人,有一些大德会反对去做会集佛经一个根源,因为大家都会集佛经的时候,到后面这个佛法就变味了,就串味了,就走样了,渐渐地法就变成影子佛法了。你看《无量寿经》,原来王龙舒居士作过,也受到很多大德的一些不同意见,包括我们现在的会集本等等。当然我没有心思去评判谁,佛法本来就不需要评判,但只是说我们为了保护正法,令法流清净的缘故,我们最好是她原本是什么样子我们完整地传下去,这样是比较如法、比较理智的一个方法。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