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禅与企业管理》 by 大愿法师

2017-5-6 11:00

第三个内容,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素质?从佛教里面的角度来说就是——智慧、慈悲、大力量。我们《三宝歌》上面称赞佛陀是什么?大雄、大力、大慈悲,大智、大悲、大雄力,大智慧、大慈悲、大力量。

儒家也是这么说,你看孔子他说作为君子的标准是仁、智、勇。仁者无忧,智者无惑,勇者无惧。仁者他没有忧虑,为什么?仁者无敌,我们说仁山智水,中国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是仁和智的境界。什么是仁呢?

我们看《论语》,不要认为它很神圣,它其实讲的都是一些非常朴实的,非常温暖的,非常实用的一些道理,一些待人处世的道理。所以梁漱溟说儒学是人生实践之学,道教是人生修身之学,佛法是人生治心之学。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学通《论语》,那我们应该是能够成就一个完美的人生。你看那个赵匡胤的宰相赵普就说,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我没什么文化,我读了半部《论语》就能够做宰相,能够治理好天下。你看这个很了不起了。而且《论语》是语录式的,都是很简短的,一条一条的,很精辟,都是古圣先贤他的智慧、他的经验,他对我们的启迪。

孔子怎么解释仁和智?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众生,这个就是仁。智者知人,你能够知道他的长处、他的缺点,知人善用,这个就是有智慧。然后知耻近乎勇,知道羞耻,近乎勇。

都是相通的,仁、智、勇和我们说慈悲、智慧、大雄力都一样。那我们分开来说好了,事实上我们如果能够具备这个三种素质的时候,那我们办企业肯定就比较顺利。

现在经常看到那些成功学的书,讲一些皮毛。我翻一翻他们那个书,说什么核心竞争力,专门写一本书。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说不用讲那么多了。

我就知道深圳有一个企业家,他是这里的居士,很相信这个成功学。然后我跟他说,“你不要一直照本宣科,这样子一句句去套,没有什么用的。你企业不是很大,你不需要这样子去搞,搞什么策划,搞什么点子,你脚踏实地去做好了。”

你用很多时间去学,然后拿回一大堆的书,其实你的业绩还下降了。因为你的精力摆在学习成功学那个上面去了,真实的机遇你抓不到了。不需要这样。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家个人素质的提升

其实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民营企业家他自己个人素质的提升,这个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外在的东西,你的素质提升了,你这个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你是灵魂人物,你是核心人物。你的素质没有提高,怎么可能有核心竞争力呢?

大智慧——自知、知人、知势

首先我们说智。大智慧,哪些智呢?我们要有自知之明,要有知人之明,这个都是大智慧。首先是我们要能够有自知之明,然后要知人,自知和知势,知道这个潮流。

以前香港有个文人张立,张立在香港的电视上曾经有做过一个节目叫做“平常谈”,每一天晚上讲五分钟。我略略看了几集,我觉得还可以,那个人也懂一点佛法。他就曾经有说过,“一个人可以不信邪,但是不能不信势。”

你不可以不信势,但是你可以不信邪。因为你不信邪没关系,邪它是个别现象。而势是天下大势,是潮流,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如果你没有这种智慧,你不能够了解整个社会发展的潮流,不管你怎么努力,也是很难成功的。

把握潮流很重要,你能够把握潮流,你顺着这个潮流走在前面,那肯定成功,你不需要怎么费力都成功。我们世间人有一句话,成功是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但是如果从知势的这个角度来说,我说要反过来,成功是99%的天才加1%的汗水。可以明白我说什么吗?你把握这个势,你不需要怎么努力就成功了;你把握不住势,你再努力也白搭,很辛苦。所以要知势,要知道社会发展的潮流,要有敏锐的眼光,这个是最重要的。

怎么去知势?一个是知道我们社会发展潮流;再一个是知道我的长处在哪里,我适合于做什么工作,你不要迷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郞。其实也是有道理,如果你入错行就很难发挥你的才能,很难发挥你的天赋;如果你选对你的位置,选准你能够做的事情,契合你的天赋,那你就能够扬长避短,就能成就。所以你欢喜做什么,你应该看你有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有的话努力去做,这样子就好了。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你一直努力地去做,在这个领域成为专家,这样子的时候肯定有成功的机会,所以要能够审时度势。

我们去成都武侯祠,看到一个对联是称赞诸葛亮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诸葛亮他治理蜀国,为什么要七擒孟获?对于少数民族的首领为什么要那么优待,抓住他又放掉他?因为要攻心。你征讨他,你去一次只有一次,但是他要反对你,他随时可以。如果你不能攻心就后患无穷,怎么可能太平?所以——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人治蜀要深思

不能够审时度势,你宽也不对,严也不对,都会误事,所以后来治理蜀国的人要深思熟虑。事实上就是说我们要攻心,我们要审时度势。

这个是我们说要知势的一个基本点,我们要有智慧,首先也要知势。

第二个要自知,有自知之明。首先应该要有大志向,一个人要成大气候,一定要有大志向,不管你世间、出世间都是如此。

我们说刘邦和项羽好了。表面看起来,刘邦的能力跟项羽没法比,这个刘邦是地痞无赖,做一个小小的亭长,等于现在的乡长,一点本事都没有,又贪杯,又好色。但是项羽看起来他的个人优势很大,又是楚国贵族的后代,然后自己的力量也很大,生得很魁梧,力气很大,力能扛鼎,又读过兵书,学过万人敌,打起仗来很厉害。但是你看秦朝灭亡以后,后来主要是两个人争天下了,为什么刘邦他个人来比,比不上项羽,他反而成功了,项羽个人那么优秀,反而失败了?原因是什么?刘邦这个人很厉害,他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是他有很多优点,有很多优势是项羽没有的,项羽无法比的。所以仅仅用了八年时间,刘邦就重新得到天下了。

当然两个人都有优点,是什么?首先一个共同的优点是两个人都有大志向。曾经有一次,秦始皇东巡,到达会稽山(浙江绍兴附近)的时候,项梁就带着项羽去看热闹。看到秦始皇的排场,这个气势、气派,那时候项羽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小孩,他马上就冲口而出说,“彼可取而代也”,我是可以代替他的,我也能够做皇帝。这个志向,这个气势,从世间来说就很大的。

刘邦也是如此。他做一个小小的亭长,后来因为出公差,就去到首都咸阳,看到秦始皇出来的排场,他就感叹地说,“大丈夫当如是也”,做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是这个样子。

两个人都有大志向,虽然两个人都不怎么读书。但是中国古人有一首诗,最后的两句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为实行愚民政策,这个天下就太平了,没有人会起来造反了。但是“坑灰未冷山东乱”,因为刘邦、项羽本来就不读书,“刘项原来不读书”。但是他们有志向,刘邦说过一句话很精辟,他说,你可以不识字,但是你不可以不识人;你可以不看书,但是你不可以不看人。所以他能够得天下,因为他知人善任。所以这个应该是关键,这是志向。

然后要有自知之明,要知道我们有哪一些缺点。我们分析一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他有哪一些缺点,韩信后来就有讲过。韩信本来是在项羽这边的,后来他跑过去了,项羽不重用他,看不起他,让他做一个卫兵,守在帐蓬,营帐前面拿一个武器作为一个卫士,当然不得意了,他就跑到刘邦那边去了。

韩信这个人也还是有知人之明,但是没有自知之明。他一进去就单刀直入跟刘邦说,“大王,你想一想,你的能力跟项王的能力比起来哪个能力强?”

刘邦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很老实说,“我的能力比不上他。”

既然是刘邦的能力比不上项羽,为什么这个韩信还要离开项羽来投奔刘邦呢?韩信就分析了项羽的两个致命的弱点,然后说,“得天下者一定是刘邦。”

哪两个弱点?第一个是匹夫之勇,第二个是妇人之仁。

匹夫之勇,你作为一个领导,一个统帅,不可以单单搞个人英雄主义,单单逞自己的这种匹夫之勇。你看公元前207年,那是与秦朝的军队斗争最艰苦的时候,当时秦军已经围困了赵王的军队,然后很多的诸侯国的军队都很害怕秦军的威势,不敢出来打仗,作壁上观。而项羽还是很有勇气,很有勇力,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打败了秦军。先后就厮杀九次,那些诸侯的军队听到他们厮杀的喊叫声都吓得发抖。所以项羽自己的勇力还是很可以的。

但是他作为一个统帅的能力就不够,他很喜欢打起仗来身先士卒。这个肯定错了,你不能够把握全局,自己跑去打仗去了,就好像我们做一个合唱队,你本来应该做指挥的,却跑去做演员去了,怎么唱得好呢?他很喜欢自己去身先士卒去打,所以这个是他的匹夫之勇。乃至于后来离心离德,很多的部下、忠臣都跑了。最后在安徽这个垓下之战,最后一战的时候,已经差不多要走到尽头了。这个时候项羽他想的不是怎么去转败为胜,他后来就说,“我从江东起兵八年以来,身经七十余战,战必胜,攻必克。现在这一次恐怕是天要亡我了。你们看看,看到底是天亡我,还是我自己力量不够?”

他又冲出去跟汉军打起来了,也杀掉很多的汉军将领。但是这个没有用,是匹夫之勇。他没有去考虑怎样转败为胜,也没有考虑怎样暂时避开,东山再起。

你看刘邦他就能够屡败屡战。而项羽是每次都胜,最后一次失败他就受不了了。一次失败他就受不了,其实这个人心理素质还是不行的,心理素质还不是非常成熟的。你看他没有想这些,想的全部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我的宝马怎么办呢,虞姬怎么办呢,他最后那个偈子就是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种整个就是一个悲剧性格,自己不知道怎样去把握这个大势和大局。这个是他的弱点,匹夫之勇。

第二个是妇人之仁。你看当时的会稽太守叫他一起起兵,后来他就把会稽太守杀掉了,实际上这个还是很残忍的。然后那个楚王立起来,本来是一个放羊的小孩子,他也不放心把楚王杀掉了,这个都是很残忍的,让他失去人心。但是在鸿门宴上他又有妇人之仁,又不忍心杀掉刘邦,他那个时候如果是杀掉了,哪里是一个樊哙可以阻止得了的?但是他放跑了,这是妇人之仁。气得当时他身边的谋士范增就说,“竖子不足与谋也。”哎呀,这小子,不值得跟他共事,不值得跟他做事。这些其实都是他的弱点,我们要能够知道自己的弱点。

再一个是要有知人之明,知人谓之智,我们要能够知道人的才能,要知人善用。刘邦后来得天下以后,也曾经与他的大臣们一起探讨,说为什么我能够得天下,项羽为什么会失败?他就说,“关键就在于一个能不能够用人”,刘邦就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天下最优秀的三个人才都给我用上了,都能够为我所用,我当然成功了。”

而项羽很多人都从他那边跑掉了,韩信也从他那边跑掉了,就剩下一个范增,唯一的一个智囊,一个谋士他都不能用,你说他怎么会不失败呢?项羽这个人有时候确实也很没有头脑,刘邦略施小计,离间计,就让他把范增逼跑了。

有一次项羽派一个使者到刘邦这里来,刘邦预先就摆好很丰盛的酒席,看到项羽的使者以后,就故意装作很慌张的样子说,“哎呀,我不知道是项王的使者,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

亚父,就是项羽那个时候很尊重范增,叫他做亚父,就是干爹,或者说是叔叔,干爹这么一种性质。

然后马上把丰盛的酒席撤掉,换上很差的酒席。那个使者回去马上就转告项羽,项羽很生气,就怀疑范增肯定跟刘邦串通起来了。你想想范增是何等聪明的人,他立马就说,“天下已大定也,大王自为之。”拂袖而去,中途这个背上的疮发起来就死掉了。

所以事实上,这个都是启发我们要有知人之明。一个企业要成功,一定要能够运用大众的智慧。你看项羽是个人英雄主义,而刘邦能够调动和运用集体的智慧,所以他自己虽然一无所能,但是可以说他又是无所不能。

所以企业管理者应该是能够让一切有智慧的人都为我所用,而又能够安心,这样用人的智慧是大智慧。这个世间最有智慧的,不说出世间,说世间,最有智慧的不是科学家。为什么?科学家还是要给人打工,要么给政府打工,要么给企业家打工,对吗?肯定是这样的。所以最有智慧的应该是懂得用人的人,有这种智慧,这个是最有智慧。当然出世间的智慧我们不能比,那不用讲了。从世间来说必然如此,所以要有这种智慧,这个是要有知人之明。

第二类是要能够知人善用,而且所用的人要比自己高明。

中国有一个《反经》,是李白的老师赵蕤曾经教过他的。那上面就有说过,怎么用人呢?“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你用的都是你的老师,智慧比你高明,样样都是给你学习,那你能够王天下,能够统一天下,能够内圣外王,这个是儒家的理想。

再次一等,你用的是你的朋友,跟你智慧相当,旗鼓相当的,你也用朋友的礼节来对待他,你不会限制他,而是调动他的积极性,那怎么样?能够霸天下,能够成就霸业。你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他们用的那些谋士,那些大臣都是很有能力的,用友者霸。

用徒者亡,如果你好像武大郎开店一样,用的人一个比一个都比自己要矮的话,你说你怎么搞得好呢?不可能。如果说我们用的人都只是那些唯唯诺诺,只会听话,你推他一下,他动一下,他根本上没有主观能动性,也没有智慧去处理事情。他要去推销一个产品,件件事情都不能够随机应变,打电话回来向你请示,你说你累死了、忙死了,你怎么会做得好?不可能做得好的,用徒者亡。所以这个是一个方面。

还有一个方面是我们要有容人之量,哪怕是敌人,只要他有才能,我们都要能够用。这样子的典范很多,那些有成就世间事业的人,好多都是如此。你看齐桓公、曹操,他们都曾经把是敌方阵营的人为我所用。

齐国本来有几位公子,大公子后来继位就做齐襄公,齐襄公无道,荒淫好色,所以就给国人赶跑,国家起内乱。另外有两个公子,一个是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一个是公子纠。当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叔牙两个是分别辅佐这两个公子,管仲他就辅佐公子纠,鲍叔牙就辅佐后来的齐桓公,就是当时的公子小白。

后来齐襄公死了,两位公子都马上就跑回来,哪个先到首都,肯定哪个就先做国君。当时两个公子在路中途就相遇了,当然各为其主,所以管仲就张弓搭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公子小白还是很机灵,他马上就倒在车上,大叫一声,他就故意装死,其实是没有受伤,就射中衣带而已。这个公子纠就放松警惕,就跑得比较慢。

当然公子小白和鲍叔牙就星夜兼程赶到首都,首先继位,就是齐桓公。继位以后,当然这个公子纠就没戏了,两个人又跑回鲁国去。鲁国是个小国家,齐国是个大国。马上新继位的国君齐桓公就派鲍叔牙去跟那个鲁国的国君传令,说,“我们现在新的国君跟公子纠恐怕是不能相处了,但是两个又是兄弟,我们齐国不好处理,还是请你鲁国自己处理好吧。”

鲁国的国君马上就把公子纠杀掉了。

但是鲍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他就知道管仲才能很好,他就对鲁国的国君说,“管仲我们要提回齐国去审讯。”用囚车把他押回来。

鲍叔牙这个人很大公无私,朋友之间相处,他没有妒贤嫉能的思想,好像我们佛教里面所说的随喜功德一样。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管仲,他就主动向齐桓公推荐,说,“管仲虽然曾经有射过你,但是其实他是很有才能的,你应该用他。”

一开始齐桓公他没有反应过来,不同意。他说:“那不行,他的动机是要杀我,我怎么可能用他呢?”

然后鲍叔牙就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说,“如果大王你不想成就霸业,那就可以不用他;如果你要成就霸业,你非用他不可。因为举国都没有超过他的人,我的才能也比不上他。”

齐桓公也确实是气度不凡,马上就醒悟过来了,下令赦免管仲,然后拜他为大臣,而且拜他做宰相。他们就有过一次很精彩的谈话。

首先是齐桓公他有自知之明,他说,“我有三个缺点,你看看值不值得你辅佐我?能不能够做国君?”

管仲他当然知道。他就故意说,“臣未之闻也。”我没有听说过。

这个哪里没听说过,肯定知道了,不过是说一个冠冕堂皇的表面话,让这个齐桓公好下台。

然后齐桓公就说,“我有哪三个缺点呢?第一个缺点是我很喜欢打猎,有时候我会连续几天都跑去打猎,不管什么国家大事,什么诸侯使节,我统统不理他,这是我的第一大缺点。第二个缺点是我很贪杯,我喜欢喝酒,逢喝就必醉,有时候喝得醉熏熏,几天都没醒过来,所以国家大事也处理不了。第三个缺点是我很好色,家族里面那个长辈的,好像阿姑那一辈,平辈的姐妹这一辈,有好一些都曾经为我所污,然后她们不能出嫁。你看看,我这样子有没有资格做国君,值不值得你辅佐我?”

然后管仲就说,“这一些作为国君来说都还不是根本致命的弱点。做一个国君要成就事业,根本致命的弱点是两条——优及不敏。如果你有这两个缺点,你不能成就,不能做好国君,你自己有一些其他的小才能,小聪明都没用。”

“优”是优柔寡断。“不敏”是反应迟钝。

优柔寡断,所以你不能够知人善任。你就明明知道他是个人才,你都不能够马上去拍板用他,发挥他的才能,不能用人。

“不敏”,那就反应很迟钝,所以不能够及时拍板。

你缺乏这两个才能肯定做不好。

“但是国君你这两个缺点都没有,所以你能够做好。”

毛泽东后来读《史记》,读到这一段他就总结,他说,“做领导人其实只要做两件事就好了——一个是用人,第二个是拍板。”

很痛快,就是四个字——用人拍板,就是领导要做的事情。

做企业家也是如此,你不能够用人,你累死也是干不好的。企业小的时候,企业家的能耐本领有多大,企业就有多大;企业壮大发展起来以后,企业家的心胸气势有多大,企业就有多大。为什么?你心胸大,你能够运用天下一切人的智慧,大家齐心合力来成就事业,当然肯定成就,肯定成功。

所以这个是不能优柔寡断,不能不敏,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素质,最优秀的素质,最基本的素质。

果然齐桓公就在管仲的辅佐之下取得了很大事业的成功。书上说是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当时周天子已经很衰弱了,他能够让大家都去向周天子进贡,让天下统一;然后九合诸侯,九次把诸侯召来会盟,有这个魄力,所以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这个就可见知人善用的重要性。

这个是作为企业家、领导者、管理者的基本素质,要有知人善用的本事,要有知人之明,要有识人之明。我们有没有?现在我们读了那么多书有没有学会?可能没有,学也没有学过。

你看曾国藩,他所谓的十三套学问,有一套学问就是能够看人。他看某一个人,看他的骨相,看他的神态就知道这个有没有成功的机会,将来会不会是善终,还是战死,寿夭穷通都看得出来,这个本事有了。你稍微读过一点书应该都会。但是我们现在好像不太会了。

其实是皮毛,如果你学过我们佛教里面的《药师经》看得更准。眉毛是一个人早年的运,胡须是一个人晚年的运,当然有很多具体的方法。然后男众最重要的是看鼻子;女众最重要的是看耳朵;小孩子最重要的是看牙齿,都可以看到了。当然神情气势就更不用讲了。

以前的人很厉害,你看《左传》上面讲,那些读书人好厉害,他看一个人一眼就知道,这个人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他都能够看得很准。他不是盲目地去推测,他是有依据的。看一个人怎么走路,看一个人怎么说话都知道了。不要说读书人,普通人都知道。

我们说个简单的,有一次管仲跟齐桓公商量,要攻打卫国,在这个朝堂之上商量好了。然后退朝以后,齐桓公回到内宫,他有一个卫姬,就是他有一个妃子是卫国过来的。这个卫姬看着他,马上就跪下去拜,然后说,“君王,我代卫君向您请罪!”

齐桓公很莫名其妙,“怎么回事?你无缘无故请什么罪?你为什么要请罪?”

卫姬就说,“我知道大王已经起心要攻打卫国了,那是我的祖国,所以我要代卫君请罪,请求国君您不要去攻打卫国。”

齐桓公很奇怪,说,“你怎么知道?”

然后卫姬就说,“我看大王刚刚走进来的时候,志得意满,雄赳赳,气昂昂,就是一个要攻打人家这么一个气势。但是一看到我之后马上脸色就变了,所以我知道你肯定要打我的祖国了。”

是不是很厉害,一个女人,她看一眼就知道了。我们现在是什么都不知道,没有知人之明。这就是说我们中国传统的一些学问,我们其实是有必要学一学,为什么?相由心生,相随心变。你懂得的话,事实上对自己也好,看人也好,很多人苦于找不到人帮忙,找到人以后也对他不放心,不知道他品质怎么样,为什么?就说明这个企业家没有知人之明。你看不准人,不知道他是对你忠心的,还是假的,你当然就很麻烦了。

第二天早上一上朝的时候,管仲马上又直截了当就来问齐桓公了,说,“大王,您老人家是不是已经取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了?”

这么厉害,你看,人家没开口,他就知道了。

齐桓公说,“你怎么又知道了?”

管仲就说,“我当然知道了。国君您走出来的时候态度很谦逊,动作很柔和。然后一看到我的眼睛好像马上又要避开,有惭愧心一样。所以我知道您这个心里面的想法,念头已经打消,不想打卫国了,肯定是听了卫姬的话。”

那个时候的人是不是很厉害?看一个人的神情就知道他想什么。

这个很多了,这个是皮毛的皮毛。我们不要说懂佛法,你随便懂一点儒家的典籍都知道。当然如果你懂得佛教的《药师经》,更加看得准。

这个是我们说要有知人之明。

在知他人方面还有一点,我们刚刚说到的要有容人之量。以前的仇敌都要能够为我所用,然后有一些小节的错误不要太计较。

有这么一个事情,有一次楚王大宴群臣,就让许姬和夏姬两位妃子出来劝酒,给每一位大臣倒酒,那时候烛光很昏暗。这个许姬敬完酒以后,跑回来就跟楚王告状了,说:“刚刚有一位武将,趁我给他倒酒的时候,他就调戏我。武将戴那个盔甲,我把他帽子上的帽缨摘下来抓在手里了。大王你只要马上命令人把灯烛点多一点,然后让整个殿堂都大亮起来。看哪一个人帽子上面没有红缨子,这个人你就可以处罚他了。”

楚王没有听她的,楚王怎么说呢?他说,“我今天好不容易来宴请众卿家,所以我们今天要一醉方休,大家把帽子通通取下来,不要拘礼数,大家痛饮方休。”

然后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又隔了几年,楚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出师不利,给郑国的军队围困,有生命危险,这时候有一位武将奋不顾身挺身而出,杀开一条血路,把楚王救出来。然后楚王说要赏赐他,他马上就跪下去说,“我只要求大王饶恕我就可以了,我不需要求什么赏赐。”

然后他就坦白说,他就是原来曾经调戏许姬的那个武将。像楚王一样能够有这样子的一种宽容大度心的时候,肯定其他人会知恩图报的。

这个是我们说智慧,智慧方面,我们要知势、自知、知人。

大慈悲心

第二个是要有慈悲,有大慈悲心。不是单单为了我自己赚钱,而是要回报社会。我办好这个公司也好,办好这个厂也好,我的目标是希望用我的能力来回报社会,来造福社会,然后让所有的员工都能够衣食无忧,让他们和他们的家属都有安全感、安定感。这样子的发心就对了,这样子的发心是有慈悲心,就能够广结善缘,善缘好运。

我们说个例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盟军的统帅是艾森豪威尔。艾森豪威尔他在盟军已经攻占法国的首都巴黎以后,他有一次坐军用吉普去参加一个紧急的军事会议。

那时候也是数九寒天,隆冬时节,大雪纷飞。他在路上突然就发现有一辆车停在路边,车子坏掉了。开车和坐车的就是一对老夫妇,很老了,70多岁了。这么冷的天,也没有人出来,也找不到人帮忙,也找不到人修车,站在那个雪地里面发抖。

艾森豪威尔他就很有善心,马上就下令司机停车。然后侍从就跟他说,“我们要赶时间,需要去开会,不可以停留。”

然后艾森豪威尔还是执意要求停车。停车以后,他就问清楚情况。主动请那一对老夫妇上他的车,问他们去哪里,目的地是哪里。虽然跟他去开会的那个路线不相同,他宁愿绕一个大圈子,先送那对老夫妇回去。然后再赶去开会。

你看是不是很有善心?也因此善心他就逃过一劫了。为什么?因为德国的军队已经知道他要参加这个会议,在他必经的路上已经安排了狙击手,埋伏在路边上,就等他的车过来。但是他因为好心救人、帮人,而绕了一个圈。原来那条必经之路,那条直线他没有走,绕了个大圈才绕过去了。后来情报部门把德军的狙击手抓住了才知道。

你看,逃过一劫了。所以你要有善心就能够逢凶化吉,要有慈悲心肯定就可以消灾免难;帮助其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很真实的。

乃至于后来战争打完了,1952年艾森豪威尔竞选总统成功,我看都应该跟他这个阴德有关系,阴骘有关系,有一个善心。

说了外国的,说一个中国的好了。能够广结善缘的话,肯定有很多贵人帮你,善缘好运就是这样子。

我们以前讲过一个朱元璋的故事,朱元璋他是很困苦的人家出身,后来出家做一个小沙弥,然后又起兵,做皇帝,所以他很能够体察民间疾苦。

有一次,他就率领几个随从,轻装简从,到民间去微服私访。经过一个山区,周围都没有什么人烟,又饥又渴了,中午烈日当头,又热。好不容易看到有一个破的山神庙,马上进去歇一歇。但是周围找不到水。

这时候有一个农民,吃完午饭正准备下地劳动。他也路过这个山神庙,想去拜拜。一进来看到几个陌生人好像很饥渴的样子,他就主动把自己水壶里面的水给朱元璋喝了。渴时一滴水,胜过甘露琼浆,朱元璋喝了以后很开心,就记下他的名字,住在什么地方。然后立马就下令赏赐他做一个知县,弄个县长当一当。平步青云,由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民马上就做了县令。

然后当地有个秀才他知道这个事情了,心里面不服气。他就跑到那个山神庙去,就题了两句歪诗:

十载寒窗下,不如一杯茶。

你看我十年寒窗苦读,还比不上那个农民。你看,就给朱元璋献了一杯茶就平步青云,我读了十年书,还是一文不名,还是一个穷秀才,他就送了一杯茶,你看,运气那么好,马上就做一个县令。

后来朱元璋绕了一圈,微服私访绕了一圈以后又回到这个山神庙来了。看到墙上题了两句诗,“十载寒窗下,不如一杯茶。”他就知道肯定又是哪个穷酸秀才发牢骚了,拿起毛笔来给他续了两句话——

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其实你要知道这个好命从哪里来呀,好命从慈悲心来,好命从善心来。你遇到任何人都能够结善缘的时候,你当然就贵人多,你要做企业家,你办事情肯定帮助你的人多了,你肯帮人,人家肯定帮你了。要有这样子的一种善心,更进一步提升到慈悲心——不单单是帮助众生物质无缺乏,精神安乐,还要帮助他们超出生死轮回。这个才是我们为佛弟子,或者说做一个按照佛陀的智慧来办好企业的一个企业家的本怀。这样子的时候自然就无往而不利,这个应该就是慈悲心。

第二种素质,也是儒家所说的仁,仁者爱人,而且只有透过这么一种仁,这么一种慈悲心,你才能够赢得员工和周围的人对你的忠心耿耿。

唐朝的诗人王维,我们昨天也讲过他写的那首诗《息夫人怨》。这个典故从哪里来呢?有一次,唐朝的一个诸侯王叫做宁王,这个宁王偶然到外面出巡,就看中一个卖饼的女子,觉得她很美貌。但是后来了解到她已经结婚了,但是宁王还是很留恋她,所以就拿了一大笔钱赏赐给她的丈夫,然后把这个卖饼的女子就收进宫里去,给她取一个名叫做息夫人。

隔了一年以后,宁王有一天和息夫人闲聊的时候,突然就问她,“你还想你原来的丈夫吗?”

息夫人默不做声。当然这个宁王就知道,心里面不痛快了。他就马上命令人把息夫人前面的丈夫叫进来,让他们夫妻两个见面。然后息夫人见到她丈夫以后,马上就流泪了。

当时王维刚好也在宁王府,他立马就提起毛笔来写了一首诗叫做《息夫人怨》:

不因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看花泪满眼,不共楚王言。

当然这个“不共楚王言”是一个典故。这个写出来以后,宁王看了以后就很惭愧,马上就让息夫人跟随她丈夫回去,让他们破镜重圆。

那么她为什么能够这样子忠心耿耿?肯定还是因为他们有一种感情基础。人跟人交往的一种基本的一种基础,而不是一种物质的契约关系。

所以说企业家应该是如此,我们要让所有的人都能够拥护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要真诚无私地关心对方。

春秋时候有一个军事家吴起,他很会用兵,为什么?他能够攻人的心,很关心士卒。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士兵脚上生一个疮,马上就蹲下去,主动用口把那个疮里面的脓血吸出来。这个士兵就感动得泪流满面。

然后这个士兵的母亲知道了,就哭起来了,母亲哭不是因为感动哭,而是因为伤心而哭。母亲说,“哎呀,糟糕了,看样子我这个儿子又死定了。为什么呢?因为原来我的丈夫也是参军,也是跟我们吴起将军,后来也是生病,我们吴起将军亲自去照料他。所以后来打仗的时候,我的丈夫为了报吴起将军的恩,所以就一个人冲在最前面,最勇猛,然后给打死了。所以我儿子肯定要死定了。”

你怎样能够让人家奋不顾身地去为你做事你知道吗?可以知道了。(众笑)我们要有慈悲心,要主动地关心和爱护他人,不要只想到自己。孟子说 “君视民如草芥,民视君如寇仇”,你草菅人命,你看不起老百姓,你不尊重他的生命,不当他一回事,当然老百姓看你是仇敌,不会看你是君王。

做君主是如此,做企业家也是如此,做任何团体的领导者都是如此,应该是这样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一回事,中国人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你治理一个国家跟治理我们的身体差不多的道理,你把握基本的原则,你治理一个大国家都很容易了,就好像是锅里面煎一条鱼那么容易了。很简单的几条原则,是不是?你能够调动大家的智慧,你肯定成功,自知、知人、知势,有慈悲心。

大雄力

第三个素质条件是什么?要有大雄力。你看我们寺院供奉释迦牟尼佛的那个大殿叫什么?大雄宝殿。要有勇猛无畏的大雄力,这个也很重要。就是我们的心态,我们的这种勇敢,勇力,这种往前冲的力量,这个很重要。

但是一般的读书人他如果只是死读书,他没有这种大雄力。那种人太聪明了,就聪明反被聪明误,老是要思前顾后,所以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能够造反都是些落第的秀才,你看黄巢,但是他造反以后还是没有成功,没有做皇帝。

有一个历史学家他分析很有味道,他说中国人能够当皇帝的只有两类人:一个是大家族里面的人,你看隋文帝杨坚,唐太祖李渊,他们都是世姓大族,背景很雄厚,李渊也好,杨坚也好,都是如此。还有一种什么人能够做皇帝?流氓地痞,然后又很有眼光,很有魄力。但是个人素质不怎么样,你比方说刘邦;他还说了一个例子,比方说朱元璋,朱元璋也是很多劣迹。

读书人肯定当不了皇帝,原因是他老是思前想后,他没有这种大雄力,他不知道勇猛无畏往前冲,然后失去很多机会了。你想得越多,你的障碍就越多;你想得越多你就越害怕,就越不敢做,那个执行力没有了。

这个大雄力很重要,我们说个小故事。一个人的心态,往前冲的这个力量很重要,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影响到、不会破坏到我这种大雄力。

这个故事说有一个秀才进京去赶考,因为很穷,就在寺院里面借住。他去参加殿试,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他就很忧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连续三个晚上都做了三个梦,想想不明白什么意思,他去找个看相的去给他算一算到底怎么回事。然后那个相士问他做了什么梦。

他说:“我第一个晚上做个梦,我就梦到我在一个很高高的围墙上面,我去在那个墙上面种白菜去了。第二天晚上我又做个梦,是下雨天,我戴着斗笠,然后又打把伞。第三个晚上,我就梦到我跟我表妹睡在一个床上,但是两个人是背靠背的。我不知道什么意思。”

相士一听,马上就说,“哎呀,你没戏了,你不要考了,你赶快回去吧。算了,你肯定今科无望了。”

然后相士给他分析,“你看你三个梦什么意思,在高高的围墙上面种白菜,这个叫白费力,白费劲了。然后你戴个斗笠又打把雨伞,这个叫多此一举,你都不用考了,考也是多此一举。你跟你表妹睡在床上,但却是背靠背的,就说明你都不用考了,没戏了。”

然后这个人一听,垂头丧气,真的没戏了,跑回寺院去马上就收拾包袱,打包裹准备走。

禅师看到他,“哎呀,你不是来考试的吗?怎么现在就收拾行李,怎么跑路了呢?还没考呢。”

然后他垂头丧气地说,“哎呀,糟糕了,我没有这个力量,没有这个精神去考。因为我连续做了三个恶梦。”

禅师就问他,“你做了什么恶梦啊?”

然后他又把前面的话说一遍。

禅师就鼓励他,说,“哎呀,恭喜你,你今科肯定高中啊。为什么呢?你在高高的围墙上种白菜,这个叫高中。你戴个斗笠又打把伞,这个叫做有备无患,双重准备,双重保险,肯定中的。第三个,跟你表妹睡在床上,但是背靠背,这个表示你翻身的机会到了,你可以平步青云。”

这么一说,这个秀才想想有道理,对哦。然后马上又有力量了,又很淡定去参加殿试,取得了探花。状元、榜眼、探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第三名。你看,那个时候如果他自己没有这个大雄力,灰溜溜地跑掉了,糟糕了,机会错掉了。

所以其实企业管理也是这个样子,我们要有大雄力,要有执行力。有好的想法,不单单是坐而论道,还要起而行之。

所以说大智慧、大慈悲、大雄力,这是我们做为企业家应该要具备的基本的素质。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