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幸福经济学

《禅与幸福人生》 by 大愿法师

2016-5-25 10:45

  我们先看图表1:幸福禅与幸福学。这个图表的右上象限是幸福经济学。过往的经济学本质上是财富经济学,以财富增长为目标,如果过分极致化以后就导致了金融危机和生态危机。你看,人类贪婪地榨取这个地球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是我们一直在片面地追求GDP,所以本质上她是不幸福经济学。她导致了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那么我们有必要能够转型提升到幸福经济学,以民生幸福为目标,而不是以GDP增长为目标,能够更加地关注民生,用幸福指数来衡量发展水平,使中国的发展模式能够进行幸福转型。

  推荐大家看四本能够让我们物质幸福,或者说运用幸福经济学的好书。

  第一本书就是瑞士——弗雷和斯塔特勒合著的《幸福与经济学:经济和制度对人类福祉的影响》,是2006年北大出版社出版的。

  第二本书是英国的莱亚德著的《不幸福的经济学》,他就对我们过往的这个财富经济学有很深入、很系统的反思。

  第三本是傅红春等合著的《满足与幸福的经济学》。

  第四本就是刘正山著的《幸福经济学》,是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

  时间关系,我希望我的每一堂课都能够编成一个完整的课件,所以很多内容就不会展开来说了,只起个头,希望尽可能地文化含金量高一点,成为智慧的浓缩丸,所以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找来看看怎样实现幸福经济学。

  经济学的创立是以英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为标志,经济学才真正作为一门学科被创立起来了,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后,人类研究发展,经济学家们研究发展出了很多很多经济学流派。比如说凯恩斯主义,比如说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还有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等等。虽然流派众多,但是总的来说都可以归纳为财富经济学。当然在物质匮乏的年代,财富经济学对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对人类幸福感的增长作出过重大贡献。但是在物质丰裕的当代,如果我们还是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长,使经济发展越来越丧失了对人类幸福的终极关怀,那就必然导致“不幸福经济”,或者说是“幸福悖论”等等现象的产生。因此我们有必要回归到原点,回归到人类的一切学问都是为人类幸福服务这么一个原点。回归到经济学为人类幸福服务的出发点,所以由财富经济学提升到幸福经济学。

  我们再来看这个左上象限,左上象限是幸福心理学。正如图表2中人的五种存在所显示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五种存在。我们的肉体、行为、语言都属于个体外在,我的感受、情绪、思想、想法、念头都属于个体内在;个体外在是属于物质生活,个体内在是属于精神生活。

集体外在是指社会生活、社会制度、法律对人的影响,当然她带有强制性;集体内在本质上是指文化对人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种民族文化之中,现在对我们有影响的就是三种文化:一个当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第二当然就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文化;第三就是西方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她会以核心价值观作为体现,影响的是人的伦理生活,指导我们人与人交往的原则。这是属于集体内在,是属于伦理生活,是民族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能够指导我们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的那些伦理原则。

那么个体外在、个体内在、集体外在、集体内在,这四种存在的背后的动力是什么呢?动力的源泉就是人的生命力,就是我们的生命本源。

  可见个体外在是侧重于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在这个中间实现物质幸福。个体内在是处理人与自心的关系,在这个中间实现精神幸福。集体外在是侧重于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其中实现全社会的幸福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幸福。集体内在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内在文化影响力和伦理原则,当然她实现的是伦理幸福。那这一切的背后她展现的是我们灵性的勃勃生机呀,是我们每个人本具的生命力呀。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