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一、人生的四种状态

《禅与幸福人生》 by 大愿法师

2016-5-25 10:45

  幸福是什么呢?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本-沙哈尔把幸福定义为“快乐和意义的结合”。由此我们来探讨人的四种人生状态,你看我们这个地球已经有了70亿人,70亿人有多少种人生状态呢?无非是四种人生状态。

  图表4是幸福的定义。

幸 福

(斜箭头) (斜箭头)

快乐(当前利益) 意义(未来利益)

幸福是什么呢?幸福应该是快乐的,同时应该具有人生价值,是有意义的,这个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就是幸福。快乐代表了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现在利益。意义是来自于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是未来利益。

  人生可以分为自然人生和文化人生。快乐是自然人生的幸福,是当前生理和心理的满足;意义是文化人生的幸福,我们人活着,不单单是满足那些动物性的本能,吃好穿好,更应该是使人生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所以意义是人生境界的提升。可见幸福是快乐的,同时也能体现人生价值,是最有意义的。

  图表5:四种人生观。

│未

│来

② 忙碌奔波型 │利 ① 幸福型人生

   人生 │益

   │ 财力大小

───────┼─────────→

   │

   ③ 虚无主义型 │ ④ 享乐主义型

  人生 │ 人生

我们看这个横轴,横轴代表了现在利益,向右表示越来越快乐,向左表示越来越痛苦。纵轴是代表未来利益,代表人生境界的提升,向上表示人生境界越来越高,越来越升华,向下表示人生境界越来越堕落,越来越沉沦。

  我们先看右上象限幸福型人生,这是最好的人生状态了。既有现在的幸福又有未来的幸福,都是正向的。既有过程幸福又有结果幸福,当然我们现在每一刹那都是过程幸福,未来的利益是结果幸福。既有物质幸福又有精神幸福。

  再看左上象限忙碌奔波型人生。这是次一等的人生状态,为了未来的成功和幸福,牺牲了当下的幸福,当下过得很苦,关注结果幸福,牺牲了、忽略了过程幸福。在过程之中很苦,追求的是结果幸福。比如说,有一个广为流传的错误观念,叫做“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很开心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学习满足我们人类本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该是一个很快乐、很幸福的事情,为什么要“苦作舟”呢?关键错误就是过分注重外部驱动力而忽略了内部驱动力。外部驱动力是父母的期望,是老师的要求,我们一味地关注这个,所以我们就觉得很有压力,就“学海无涯苦作舟”了。内部驱动力是什么?是我们本具的好奇心,满足我们的求知欲,满足以后当然很快乐、很幸福呀。但是如果你忽略了这个内部驱动力,你就会很苦了。

  右下象限享乐主义型人生。只顾当前醉生梦死,只图享乐而不再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那和动物有什么不同呢?

  左下象限虚无主义人生。他(她)们被过去的阴影所缠绕,是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觉得忙碌奔波型太痛苦了,未来也不见得会成功。而享乐型主义人生只会带来空虚,感官刺激之后只剩下空虚和无聊,只会带来欲望之后的无聊,因此他们就陷入虚无主义型人生了。这是最糟糕的一种人生观。

  再看图表6 人生的智慧

↑幸

│福

│的

② 从黑暗走向光明 │智 ① 从光明走向光明

   │慧

   │ 幸福的状态

──────────┼───────────→

   │

   ④ 从黑暗走向黑暗 │ ③ 从光明走向黑暗

  │

图表7 四种人生状态。

↑幸

│福

│的

② 从不幸走向幸福 │智 ① 从幸福走向幸福

   │慧

   │ 幸福的状态

──────────┼───────────→

   │

   ④ 从不幸走向不幸 │ ③ 从幸福走向不幸

  │

我们看图表6和图表7,这两个图表就将幸福人生探讨的范围进一步拓展了,拓展到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不单说今生今世。

  图表6是人生的智慧,右上象限是过去世修善业,因此今生福报很好,今生又继续追寻人生的意义,在觉悟与奉献之中去实践人生,因此将来会更幸福。这是从光明走向光明,从幸福走向幸福。

  左上象限是从黑暗走向光明。过去世集烦恼、造恶业,就招感到今生的不如意啊。今生没有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却生在一个相对比较困苦的家庭,所以早年是吃了很多苦头的。但是今生能够因痛苦而醒悟,由苦而入道。诸佛以八苦为八师,由苦入道,这是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不幸走向幸福。

  再看右下象限是从光明走向黑暗。过去世修了善业,招感到今生很大福报,但是今生只沉溺于享乐,不断地堕落。这是从光明走向黑暗,从幸福走向不幸。有一点福报就盛气凌人,侮辱别人的人必定会自取其辱啊。

  我们说一个富婆、乞丐和狗的小故事吧。大家看这个图就可以明白了,有一个女子手里抱着一条宠物狗,而乞丐就跪在地上讨钱。这个小故事说什么呢?说有一个富婆抱着一条小狗在遛弯,路上遇到一个乞丐向她讨钱,她就想捉弄这个乞丐来取乐说:“你叫我这条小狗一声‘爸爸’,我就给你一百块。”然后乞丐就问:“那我叫十声爸爸,是不是你给我一千块钱啊?”这富婆说:“是。”因为是在街上嘛,越来越多的人过来围观,现在的人很喜欢围观的,无论是虚拟世界围观还是现实世界围观,越来越多人就围过来看热闹。这个乞丐果然就对这个小狗叫:“爸爸、爸爸、爸爸……”连续叫了十声。因为围观的人很多,所以这个富婆当然就不敢反悔了,马上就从坤包里面拿一千块钱出来给了这个乞丐。乞丐拿起钱一边跑一边就喊:“谢谢妈妈……谢谢妈妈……”在众人的哄堂大笑之中,这个女人无地自容。所以如果你想捉弄人家,可能往往就是自取其辱了。

  这种人往往是从光明走向黑暗,从幸福走向不幸,她内在的精神境界没有提升,虽然过去有种善根,今生有点福报,但是福报耗尽了,很快也就有糟糕的境遇了。

  左下象限是过去生集烦恼、造恶业,今生就感苦果。而今生感得苦果以后,他不知道照亮内心的盲点,仍然还是把这个不幸的遭遇归结为外在的因素,今生是怨天尤人。这是从黑暗走向黑暗,从不幸走向不幸,从苦入苦啊,这是最不幸的人生。

  综合来看图表4幸福的定义,图表5四种人生观,图表6人生的智慧,图表7四种人生状态,综合来看这四张图表就能给我们四点启示:

  第一点启示,幸福的智慧可以归纳为三个字:“不执著”。我们看图表5 四种人生观就可以知道,忙碌奔波型人生是执著于未来的成功和幸福,因此当下是痛苦的。享乐主义型人生是执著于现在的享乐与福报,而欲望满足之后是空虚、无聊、堕落,未来是痛苦啊。虚无主义人生是执著于过去的阴影啊,这种人过去也努力过,但是失败了,及时行乐又觉得空虚、无聊,因此悲观啊,心理学称之为“习得性无助”,往往就选择放弃,甚至于感到人生很绝望,以至于有忧郁症、抑郁症。可见,忙碌奔波型人生是执著于未来;而享乐主义型人生是执著于现在;而虚无主义型人生是执著于过去啊,所以只要你有执著就会不幸福,执著于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真正的幸福啊。

  所以幸福型人生就正如《金刚经》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才是真正的幸福型人生。不要被过去的我绊倒,不要执著于过去成功的经验;不要被不要被现在的我累倒,不要太执著,太看重当下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要被未来的我所吓倒,所以三心不可得。不要被过去的我所绊倒,不因过去的失败而坐困愁城,成为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也不因过去的成功而刻舟求剑招致失败。不被现在的成功和享受所迷倒,也不被现在的挫折所累倒;不要被未来的我所吓倒,不要一味地只看重未来的成与败,而应该关注当下的每一个刹那的过程幸福。所以第一个要点第一个启示就是幸福的智慧就是三个字:“不执著”。

  第二个启示,幸福的修炼可以归纳为两个字:“转型”。

  由忙碌奔波型人生提升到幸福人生,就是要由结果幸福转型为过程幸福。你看我们现在的“体验经济”的兴起和“慢生活”的风靡,其实就是表示人们已经觉醒了,已经开始超越结果,更多地关注过程幸福的一种表现。这一转型符合幸福最大化原则,因为追求过程幸福比追求结果幸福更有利于人生幸福最大化和社会幸福最大化。因为在一个社会之中,有人成功就有人失败,对不对?大家都关注过程幸福,那大家都幸福;如果你只是关注结果幸福,那么成功的那一小部分可能有一刹那的幸福,绝大部分人是不幸福的。过程也不幸福,结果更不幸福,那就是苦哈哈的人生了。可见真正的成功,不是从不幸福的状态走向成功,而是从幸福走向成功。真正的修行不是一定要很苦很苦地去修,而应该是快乐修行,是从幸福走向觉醒,做快乐的修行人。成功很重要,幸福更重要。

  再看,由享乐主义型人生提升到幸福型人生,就要由物质幸福转型到精神幸福,享乐主义型人生只是关注物质享受、物质幸福,怎样才能够提升到幸福型人生呢?由关注物质幸福到关注精神幸福啊。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著作《论自由》(也有翻译为中文,应该有出过好几个版本了。)这本书里面引用了纳凯的一段话说:“假如一定要我在以下两种人中选择一种,那么我宁愿选择后者,第一种人获得了物质生活上的快乐,像田野里的羊群一样饱食美草;第二种生活悲惨,但是在其生活中却到处呈现出永恒真理的光芒。”当然第二种人生是精神幸福。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其实都有三种根本追求,第一种当然是最基本的填饱肚皮的追求;第二种是关爱他人,关注社会进步发展的追求;第三种是断尽烦恼的解脱追求。我们从物质幸福转型到精神幸福,就是不断地提升我们人生追求的境界。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代表作《动机与人格》这本书里面,也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三个层次七大需要。第一是低级需要,比如说物质需要,包括了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第二个层次是中级需要,也就是社会性动机,包括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第三就是高级需要了,这是超越性动机,包括了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所以这三个层次七大需要就其实就代表了人生境界的提升、幸福的提升。

  当今世界已经有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丰富的精神文明,因此具备了转型的现实条件。当代生产力高度发达,使人类能够普遍地获得物质幸福成为可能。只要不开展军备竞赛,我们生产的物质足以让整个人类都物质幸福,人类追求精神幸福就有更多的时间资源。并且追求精神幸福比追求物质幸福更能有效地提升幸福感,是内在的幸福,持久的幸福。物质幸福是短暂的,是有限的;精神幸福是持久的,是无限的。并且来说一切物质资源都是有限的,都是高成本的,唯有文化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幸福是向内开发我们内在的幸福感。这是第二个转型,由享乐主义型人生提升到幸福型人生。

  第三个转型是什么?第三个转型就是由虚无主义型人生提升到幸福型人生,那就是要由生活幸福提升到生命幸福。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就说过一番话:“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欲望满足了就无聊,所以人生就像一个钟摆,就在无聊和痛苦之间摆来摆去。”不满足你就痛苦,而等到满足了就无聊,反正人生这一辈子就是一个钟摆,在无聊和痛苦中摆来摆去,摇摆啊。因此叔本华的结论就是:人生根本不存在幸福这么一回事。

  其实我们用禅的智慧来透视,就可以知道叔本华的问题出在哪呢,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就在于他只停留在生活幸福层面,只停留在生活欲望的层面上。

  我们用禅的智慧来看,就是要看到什么?要更深层次地看到欲望的背后是什么?是生命的活力。生命的活力,你无明地用就是欲望,你有智慧地觉醒就是智慧,就是明心见性,就是开悟。其实生命本具的活力,她是没有善和恶呀,关键是你用无明覆盖就变成欲望了,所以开发出生命本具的内在的活力,就能够由生活幸福提升到生命觉醒的幸福啊。

  第三个启示,幸福的行动包含四要素:物质、感受、分享、创造,也就是福、慧、愿、行。

对于没有学佛的人,他怎样来分析幸福的行动。我们要实现幸福,我们要真正得到幸福,我们幸福的行动一定包含了四要素。个体外在是什么呀?是物质幸福。你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你才能感受到幸福,不是空对空;个体内在就是精神感受到幸福;集体内在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从伦理幸福角度,你要愿意跟大家分享,愿意把你的幸福、把你的种种美好和快乐都与大家分享啊;集体外在就是创造,我们的社会制度设计、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根本社会制度设计是要保障,有利于激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不是凭官二代,也不是凭富二代,而是凭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力,把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力都能激活出来,这样整个社会都可以实现幸福啊,这个社会会更加地繁荣富强,更加地幸福。所以可见幸福行动,无非也就是物质幸福、感受幸福、分享幸福、创造幸福。

  我们学过佛的人一看,就明白这四种幸福的含义,你怎么得到物质幸福?要有福德对不对?要有福报对不对?你怎样能够感受到幸福?你要有智慧,对不对?个体外在和内在就是福和慧。你怎样愿意分享幸福?你要有愿力,愿一切众生都成就,都成佛啊,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你愿大家都成佛,当然你也愿意跟大家分享幸福,所以愿很重要啊。怎样可以创造幸福?要有菩萨行。菩萨行激活生命本具的活力和智慧,而且从制度层面保障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利于发挥他的创造力,这样就对了,所以这就是普贤行,所以我们这样子可以看到,其实也就是福、慧、愿、行幸福行动的四要素。

当然物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物质的背后是福报,福报的背后是自利利他的慈悲心。

  其次幸福是主观的感受,是一种满足的深刻的快乐。幸福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状态,更是一种能够感知这种状态的感受能力,能够感知到这种状态而生发出内心最深刻的心灵快乐呀,感受的背后是生命的智慧。

  从集体内在来说幸福是分享的动机,分享的背后是自利利他的愿力。从集体外在来说幸福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灵性财富的行动力,所以这个行动力,我们称之为行——普贤行。

  因此可见,完整的幸福一定包含了幸福的生活品质、幸福的感受、幸福的分享、幸福的创造这四要素。可见幸福的完整内涵、本质内涵就是悲、智、愿、行,或者说福、慧、愿、行。

  从福这个背后来说是要有大悲心才能有福报,所以就是悲。大悲,谁表示大悲?大悲是观世音菩萨。智慧,大智是文殊师利菩萨。“愿”,大愿是地藏菩萨。然后“行”,大行当然是普贤菩萨。因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学佛就是为了实现幸福人生。学佛就是学习实现完整幸福的方法,修佛就是实践幸福的道路。这才是真正学佛、信佛、修佛。有了禅的智慧,我们再来看西方的积极心理学,我们就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觉得积极心理学简直就是弱爆了,很肤浅。

  第四个启示,幸福的本质规律就是因果律、无我律。图表6讲人生的智慧,是侧重于讲本体界的无我律。图表7讲四种人生状态,是侧重于讲现象界的因果律。

  任何一件事情要做成功,怎么样才能成功?一定离不开三个阶段。首先你观念要正确,观念不正确,不管你怎么努力,你都得不到成功,所以观点决定终点。见地很重要,你首先要有幸福的人生观,你才能实现人生的幸福,所以观念要正确。其次是做事的方法要正确,不是说你有了幸福的人生观就去盲冲,然后就得到幸福人生了。你还要有最优化的方法,就是实现人生幸福的方法要正确。有了方法后行动要正确,那就是幸福的行动啊。然后才会有成功地幸福结果。佛法称之为见、修、行、果。

  同样的,为什么很多人忙碌一辈子去追求幸福?每一天都是披星戴月从早上鸡叫忙到晚上鬼叫,但是他得来的却是痛苦不幸的人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观念错误、方法错误、行动错误。你说他怎么可能得到幸福人生呢?

  第一点启示要有幸福的智慧——不执著过去的痛苦,不执著现在的物质享受,不执著未来的成功。就是让我们能够有正确的、全面深刻的幸福人生观、幸福观。

  第二点启示要有幸福的修炼方法——是由结果幸福转型到过程幸福,由物质幸福转型到精神幸福,由生活幸福转型到生命幸福,就是让我们有实现幸福的正确方法。所以有没有看到?幸福的智慧就是三个字:不执著。你执著于未来就是盲目奔波型人生,执著于未来的幸福。你执著于现在的幸福就是享乐主义型人生,其实你还是不幸福的。最糟糕的是执著于过去的阴影,那么你是虚无主义型人生,这都是错误的幸福人生观。所以你怎么能实现幸福人生呢?归结起来,你首先要有幸福的人生观,那么也就是——智慧是什么?不执著,过、现、未来都不执著,你就可以实现幸福型人生。

  就是我们要由享乐主义型人生提升到幸福型人生。关键是“转型”两个字,要由物质幸福转型为精神幸福。我们要由忙碌奔波型人生提升为幸福型人生,关键就是要由一味地关注结果幸福转型为关注过程幸福。我们要由虚无主义型人生提升到幸福人生,就要由生活幸福提升到生命幸福。关键是“转型”两个字,这个就是正确的幸福方法,正确实现幸福的方法。我们有了实现幸福的正确方法,就能够从低层次有限的幸福提升到高层次无限的幸福。

  第三点启示就是具足幸福的行动要有四要素,也就是悲、智、愿、行。你当下能够具足悲、智、愿、行,当下就是幸福人生的状态。所以很多人问:“我学了禅,也参加过禅文化大学堂、大讲堂了,但是我还是不知道怎样是活在当下呀。”很简单,怎样是活在当下呢?活在当下一定是幸福的状态啊,活在当下一定具足悲、智、愿、行幸福行动四要素,这是实现幸福人生的有效途径啊。

  推荐大家看有关实现幸福心理方面的五本好书。第一本就是《幸福的方法》,第二本就是《幸福超越完美》,原来汪洋没有上去做国务院副总理在广东做省委书记的时候,好像面向广东全省都推荐过这两本书。这两本书都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泰勒·本-沙哈尔写的。泰勒博士在哈佛被称为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

  《幸福的方法》分为三篇,第一篇幸福是什么?第二篇如何实现幸福?第三篇是有关幸福的冥想。

《幸福超越完美》讲要接受失败,要享受成功。如果我们不允许自己体验痛苦情绪,反而会限制我们感受幸福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要能够有能力去接受失败,然后我们才会更幸福呢?因为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是流过同一条情绪通道啊。当我们阻止痛苦情绪的时候,其实就是在间接阻止快乐的情绪。因为就只有这么一条情绪的通道,痛苦的情绪堵住了,快乐的情绪也会堵住啊。《幸福超越完美》这本书的特色就体现在有十个幸福的冥想。

  第三本书就是《真实的幸福》,是美国马丁﹒塞利格曼所写的。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之父。这本书包含了三部分。第一部分什么是幸福。第二部分幸福在哪里。第三部分用幸福斟满人生,是讲用幸福的美酒斟满人生的每一个旅途。这本书的特色是非常实用。

  第四本书就是《幸福有方法》,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索尼娅所写的。索尼娅经过很长的研究认为,人类50℅的幸福是由基因决定的,有一些人就是乐天派,10℅的幸福是由生活环境决定的。可见物质条件并不是实现幸福的很重要的因素,它只占10℅啊。那么剩下的40℅则由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决定,而幸福的秘密就在于这40℅。所以你要有幸福的思惟、你要有幸福的方法、你要有幸福的行动。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如何获得真正持久的幸福。第二部分幸福行动。这部分讲了十二项可行性极强的幸福行动。第三部分是持久幸福的秘密。讲拥有持久幸福的五大方法。我读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十二项幸福行动的第八项,就是增加心流体验。我每天在禅修打坐的时候,在看书的时候,常常就能够进入到这种心流体验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中,一个标志之一就是你会忘记时间。能一直打坐,你根本上不知道这一坐打了多久,在下座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几个小时过去了,之后你就会体验到像大海一样深广的喜悦。

第五本书就是《心情疗愈书》,是台湾的一个心理医生游乾桂写的。游乾桂是台湾著名的临床心理医师,他的著作介绍到大陆来的还有《用心疗心》、《用佛疗心》等等。这五本书其实都可以归入幸福心理学的范畴。我们第一部分的第一方面就讲圆满了。接下来我们讲第一部分的第二方面,幸福人生的状态。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