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四、遵循现象界的因果律——慈善,播洒无量的财富种子

《禅与慈善》 by 大愿法师

2016-5-22 10:30

  这个世间有两种根本规律我们一定要知道,即因果律、无我律。

  因果律是讲现象的规律,世间有些人生得很漂亮,有些人就还差一点点;有些人很有智慧,有些人反应就慢一点。为什么?这一切的一切都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一切现象背后的规律就是因果律。那么本体的规律是什么?本体的规律是无我律。那我们怎样才是真正遵循这些因果律呢?做慈善。生缘慈,法缘慈,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或者说生缘悲,法缘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悲。所以大富靠德行,要遵循因果规律。

  世间人最想追求的首先当然是财富。有了财富还需要有智慧,脑袋木木的,有很多钱,有什么快乐呢?所以第二是要有智慧。你有了财富和智慧,但没有寿命一切都等于零,所以还要长寿,所以财富、智慧和长寿是世间所有的人都追求的。那怎么可以得到呢?要布施。以财布施来做善事,感得富贵的果报;法布施来做善事,感得智慧的果报;无畏布施,众生恐惧的时候我们帮助他、安慰他,让他心安定下来,就能感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中国古书《尚书·洪范篇》上说到五福,中国人祝福也喜欢说五福临门,五福是哪五福?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好德就是时常行善,并且广积阴德。善终即能够预知到自己的死期,临到这一期生命将要结束的时候,没有飞来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没有挂碍,安祥自在离开人间,这叫善终。所以我们要能够成就,就一定要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

  我说一个最浅的例子。上海一直在办世博,世博有一个主题日是周庄日。江苏有的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是周庄,风景秀丽,周庄有个景点就是沈万三的一个宅院。

  明朝初年,周庄这个地方出了一个大富翁沈万三,据说朱元璋定都南京以后,他整个国库的资金加起来才只能够修一半的城墙,另外一半城墙的费用没有着落,沈万三就自告奋勇说我出。他承担了修一半南京城城墙的费用,可想而知他有多少资财,这个沈万三是如何发家的呢?

  据说有一天沈万三经过菜市场看到一个档口正在卖青蛙肉,谁向这个档主买青蛙,他当场就宰杀青蛙,把青蛙开肠破肚,把青蛙肉弄好了,再给你拿回去。沈万三看见以后就生起怜悯心,他就把五百多只青蛙全部都买下来,然后放在周庄的一个大池塘里面。

  过了几天他无意之中又经过那个大池塘,突然听到很多的青蛙鸣叫,并且很多的青蛙聚在一起,一边鸣叫一边推着一个瓦盆子向着沈万三游过来,沈万三觉得很奇怪,心想:这些青蛙可能想送我一个瓦盆子,他也就顺手把这个瓦盆子拿回家去。第二天早上他就用那个瓦盆子来装水洗脸,因为匆忙出门,他手上戴着的那个银戒指一不小心就掉在那个盆子里面,他也不记得了。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一打开门他就惊呆了,因为整个瓦盆里都是银戒指,那些青蛙报恩给他送的不是一个普通的瓦盆子,是一个聚宝盆,他因此开始发家,开始腾飞。

  当然,我们如何来修慈善,如何来遵循因果律呢?有修善法的三殊胜,也就是事前要发利众的菩提心,事中要安住于无我的空性,事后要能够善巧回向。能够有这三种殊胜:发菩提心、安住空性、善巧回向,就能够让我们的能量无限地增值、让我们的功德无限地增值、让我们的财富无限增值。

  慈悲无障碍,中国古人说:“仁者无敌。”慈悲是什么?佛教说:“慈能予乐,悲能拔苦。”即慈予众生乐,悲拔众生苦。这又可以分为三种:生缘悲,法缘悲,无缘大悲。

  生缘悲是看到众生的痛苦而生起同情心,帮助他们消除痛苦。比方说,这次六祖普济会纪会长带领大家就在广宁为204例相对比较贫困的白内障患者帮他们免费做了手术,是由普济会提供资助的。这就是看到众生的痛苦自己感同身受,愿意帮助他们消除痛苦,这是生缘悲,这个是修慈悲,做慈善。

  法缘悲是什么?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上说:“众生犹如动水月,见其摇动与性空。”这两句就是讲法缘悲和无缘大悲。

  菩萨通达了一切法缘起无自性空,通达了一切法都是性空的,所以他用智慧来观察,只是看到因缘在刹那生灭,并没有真实存在的众生。但是凡夫众生迷惑颠倒,在无我之中执著有我而起我执;因为起我执,而迷惑了;迷惑了就造恶业;造恶业就召感苦果而流转生死。菩萨因为看到了众生的这种愚痴无明,所以要帮助他们,教化他们,又因为见到了法而生起大悲心,这是法缘悲。

  同时,虽然本体界是性空,但是在现象界又是因果宛然,所以菩萨仍然还会度众生不疲不厌、累劫来救度和教化众生,善知方便度众生,巧把尘劳为佛事,这就称之为无缘大悲。

  更通俗地说,法缘悲不但是帮助个体的众生脱离痛苦,而且更进一步从根源上去消除痛苦之因,从根源上去改善制度,从根源上去推动全社会的进步,从制度上来保证贫困的人越来越少,这样也可以说就是法缘悲,这是更高的慈悲。

  生缘悲是我看到一个个体的众生他很痛苦,我帮助他,但更高的慈悲是什么?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贫困呢?我们能不能够从制度上着眼,能不能够有一种更好的制度能帮助他们都激发出生命的活力,发挥出自己的创新能力,然后都能够脱贫致富,都能够消除痛苦。从这样一个层面,我们也可以更通俗地说,这个也可以说是法缘悲。

  我们说个例子好了,比如二十年以前,世界十大管理大师之一彼得·圣吉,相信很多人看过他的书《第五项修炼》,这部书在国内20多年前就已经出版,而且曾经在各地都掀起了热潮。创建学习型组织,创建学习型公司等等,其实都是来自于这本书。而这位彼得·圣吉是学禅宗的,他曾经跟随南怀瑾很多年,还向很多的禅宗大德学习禅法,在禅里汲取智慧的养分,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倡导要自我超越,要提升心智模式,要建立共同愿景,要团队学习,要系统思考,这是所谓的五项修炼。

  二0 0九年八月,彼得·圣吉又推出了一本新书《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

  彼得·圣吉非常敏锐地认识到工业时代已经终结了。过去往上推人类历史两百年之间是工业革命最发达时候的模式已经终结了,过去曾经主导发达国家的那种攫取资源,然后制造,用户用了后就废弃,这样的思惟模式正在走向破裂,要发展再生型经济。

  我们所面对的危机已经迫在眉睫,未来二十年我们需要把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百分之八十,我们还需要大幅度地降低水的消耗水平,降低能量的消耗水平,并且我们不能够再认为问题都应该由别人来负责。今天,在这个相互联系的世界里,在这个地球村里,就像一艘大船一样,无论船的哪一个地方出现了漏洞都没有差别,都会导致这艘大船的沉没。也就是全球任何一个点,任何一个国家出现了漏洞,都会导致到整个地球的毁灭,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成为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力量。所以我们要能够正视危机,要能够引导人类文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更高层面的慈善。

  比如说去年哥本哈根的气候会议。气候的危机,自然资源的枯竭,消费主义泛滥的副作用,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看到,人类的幸福几乎不可能从征服自然的外向途径达成,不可能从不断地占有物质而达成,所以我们要向内开发自己心的能量,向内来增长我们的幸福指数,要慈悲济世,所以这是我们说要修慈善的目标。

  而要慈悲济世,我们自身也要有一定的标准,我们自身要具有儒家所说的三达德,也就是孝、智、勇。要有孝顺心,智慧和勇敢。在佛教来说就称为三根本:大慈悲、大智慧、大雄力,这是开发我们心能极限的三根本。

  大孝顺心,大悲心是产生开悟的种子,大智慧是斩断生死锁链的宝剑,大能量使我们愿望变成现实。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