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四、正释经文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5:20

(一)初叙礼白仪

我们看经文: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

这句就是说请法的礼仪,是大势至菩萨说《念佛圆通章》的请法的礼仪,后面也讲到了念佛三昧的传承,是从古十二如来得到传承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佛教界历来流传一句话叫做:“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读到《大佛顶首楞严经》能够让我们迅速地明心见性、开悟。心灵的自由就是解脱,烦恼的止息就是涅,生命的觉醒就是开悟,福德智慧的圆满就是成佛。

而《大佛顶首楞严经》就是这样一部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地断人我执、断法我执、断尘沙惑、无明惑,悟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殊胜法宝;更为殊胜难得的是《大佛顶首楞严经》将修证的心要和盘托出,包括修行心理的分析,修行方法以及需要具足的条件的介绍,包括修证现象的指点,修行过程之中圣境与魔境的揭晓等等都一览无余,都和盘托出,是我们抱本修炼的指路明灯。

在首楞严法会上,阿难尊者请求释迦如来指示一个入三摩地的殊胜方法,释迦牟尼佛就让当时在会的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都站起来将他们自己最初怎样来成阿罗汉,怎样来成菩萨,最初发心证入圆通、入三摩地的方法和修行的心要和盘托出,然后让阿难尊者以及与会的大众来选择。当时法会上报告证道心要的共有25位大菩萨、大阿罗汉,这个也就是《首楞严经》之中著名的二十五圣修证圆通。

大势至法王子是第二十四个报告他的修行心得的,观世音菩萨是第二十五位报告他修证心得的。二十五圣证圆通其实就是从十八界和七大来悟入,十八界和七大悟入圆通就能够把释迦如来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包含在其中。首楞严法会上十方微尘数如来开示阿难:使你轮回六道生死的症结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除此之外别无他物;而能够令你速证解脱、开显寂静妙常本觉真心的也是六根,除此之外别无他物。所以修行是在当下的身心起修,一定要在当下的六根上用工夫,在当下的身心上用功夫。

释迦牟尼佛进一步开示说:为什么要说根不说尘呢?为什么要说舍识用根呢?来特意强调都摄六根而不说尘呢?是因为根尘同源,我们在凡夫的迷位执相以求的时候,好像有内外之分,六根属于内身,属于有情,六尘属于外境,属于无情,但是如果追本穷源,根尘本是一体,因为根尘同源,所以如果束缚那就同受束缚,如果解脱时,那么就同得解脱。六根解脱了当然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因此说根的时候,尘自然就在其中。

为什么不说六识呢?因为识性无源,六根对六尘,因为凡夫心迷了,所以妄分根尘。按唯识的观点就是以见分来缘相分,这样就有了种种的差别相。因此六识其实只是对前尘的虚妄相想,并且来说,根托尘立,尘因根显。因为有六尘的境界相,才能够彰显六根了知的功能,这是根托尘立;因为有六根了知的功能才有六尘境界相的了别显现,这个是尘因根显。所以我们的妙真如性,我们的真心是透过眼根来看,称为见性;我们的真心透过耳根来听闻,称为闻性;真心透过身根来觉,透过意根来知,称为觉性和知性。所以见闻觉知的本源,见闻觉知之性就是我们真心的妙用。

文殊菩萨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上说:“声无即无灭,声有亦非生;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没有声音的时候,我们的闻性并没有灭;声音有的时候,声音起的时候,闻性也并没有新生出来;因为闻性是真常的,没有生灭的,我们的六根原是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精明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所以临济义玄禅师就开示说:“有一无位真人,在汝等六根门头放光动地。”这个无位真人指的就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如果把六根都收摄起来,不向外攀缘,不向外攀的话,当然根尘是相对的,尘既不缘,根就返流归一,六用不行,惟余一觉,一觉就是显出净念来了,也就是《念佛圆通章》上所说的净念相继,净念就是清净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