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从用上来说,念佛名号有三种妙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5:20

第一种妙用是阿弥陀佛名号能够灭重罪。在《观无量寿佛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声,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忆佛念佛能够除灭种种烦恼,灭种种重罪,所以又称之为宝王三昧。念佛三昧跟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所讲的金刚三昧其实都是属于首楞严三昧,都是属于首楞严定,都是自性定,自性本自具足的。

第二种妙用是阿弥陀佛名号能够救拔地狱众生。《观无量寿佛经》上说,如果有人造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无量苦,但是他临命终时能够得遇善知识,教称“南无阿弥陀佛”,如是至心,念声不绝,具足十念,便得往生安乐国土。

一个从来没有听闻过佛名的人,而且他造了五逆十恶的重罪,本来是要堕地狱长劫受苦,但是他临终能够头脑清醒,能够值遇善知识教诲而生起信心,十念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可见,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犹如活命神丹,入口即活,能够救拔临入地狱的众生。

第三种妙用是阿弥陀佛名号能够开发智慧。忆佛念佛就是全体摄阿弥陀佛的智慧德能为自己的智慧德能,就是以彼果觉做我因心,转生灭妄心为无生智,就能由有念而入无念,暗合道妙,因往生而证无生,巧入无生法忍,所以要能够忆佛念佛。

第三个理由就是为了速证菩提而忆佛念佛。我们已经深信净土妙理,就更加要厌离娑婆求生极乐,因为净土成佛道、证菩提容易,而在五浊恶世之中要证菩提、成佛道很困难,所以为了速证菩提而忆佛念佛,求生净土。慈云忏主作了一本《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便蒙钞》,上面就以十种比较来说明在娑婆世界成佛难,在极乐世界成佛易,从十个方面来比较为什么净土成菩提容易,而娑婆世界成佛道很困难。

第一个是净土常见佛,故易;娑婆五浊恶世不常见佛,故难。

第二净土常闻法,故易;浊世不常闻法,故难。

第三净土诸善俱会,故易;浊世恶友牵缠,故难。

这三条就是说,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常得亲近佛法僧三宝,常能见佛闻法,所以易证菩提;而我们在娑婆世界要见佛是不容易,像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也只有八十年,已经涅了,而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以人间的世间来计算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会下生成佛,所以处在佛前佛后难中,见佛为难,也难闻正法。

第四是净土无有魔事,故易;浊世群魔扰乱,故难。

第五净土不受轮回,故易;浊世轮回不息,故难。

第六净土无三恶道,故易;浊世恶趣难逃,故难。

西方极乐净土修学环境非常好,没有魔障干扰,而且寿命永劫,不受轮回之苦,也没有三恶道,所以容易成佛。

第七净土胜缘助道,故易;浊世尘缘障道,故难。

西方极乐净土之中听到一切音声都是启发我们的真如自性。听闻到阿弥陀佛所变现的那些白鹤、孔雀、鹦鹉、迦陵频伽共命之鸟都是在演说佛法,念佛、念法、念僧;听到风吹树动的声音,听到水流的声音都是在引导我们忆佛念佛;极乐世界的七宝莲池八功德水,水从摩尼宝珠之中流出来分为十四支,十四支也是表法的,这就可见各种殊胜因缘能够帮助我们迅速地明心见性成佛道。

第八净土寿命无量,故易;浊世寿命短促,故难。

第九净土圆证不退,故易;浊世修行多退,故难。

第十净土一生成佛,故易;浊世多劫难成,故难。

这是从十个方面来比较,我们就能够知道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能够速证菩提,所以要忆佛念佛。

第四个理由是为了报恩而忆佛念佛。我们为了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最好的报恩方法就是忆佛、念佛、成佛,也引导一切众生都忆佛、念佛求生极乐。

第二个问题就是怎样忆佛念佛才能相应呢?甚至于我们扩大一点说,我们要修行成就,修任何法门都好,怎样才能够心与法相应呢?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如来就开示得非常透彻,如来说,在修行道路上有两个重要问题一定先要理清,也就是二种根本和二决定义。明白了二种根本和二决定义,修行的因地才会真,才不会果招迂曲,才能够速证菩提。

在《首楞严经》第一卷上,佛陀开示了两种根本,佛说:“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成饭,纵经尘劫,终不能得。”

就是说这两种根本很重要,如果不懂得两种根本就是错乱修习,就是盲修瞎炼。就好像你放很多沙子想去把它煮成饭那永远不可能。

“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

“缘所遗者”很重要,以这个“缘所遗者”也就是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才是本修因。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错认妄心为自性,我们错认第六意识的攀缘心为我。

我们学了《心经》上面讲到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要照见五蕴皆空。色蕴当然是指物质,我们这个肉体,照见色蕴空,这个肉身不是我,后面的四蕴都是指精神,这个也不是真正的我,要照见皆空。

我们接触外在的世界有种种的感受,这个就是受蕴;然后对感受有种种的价值判断,有种种的想法,这就是想蕴;有了想法以后就会考虑怎么取舍,怎么去采取行动,这些就是行蕴。

还有受、想、行这三蕴能够生起,它依托的就是识蕴。识蕴有八识:前五识;然后有意识,意识又可以分为五俱意识和独头意识;第七末那识是我执识;第八阿赖耶识是含藏识。如果以识心认为这个就是我,就是以生灭心来修行,就是错误的,因地就错了,下手就错了。有一句俗话就是说从初一错到十五,一开始错了,后面就步步都错了,所以开始修行这个本修因就不能够用生灭心来修。

无始菩提涅的根本是真心本觉,我们的真如自性,要与真心本觉相应来念阿弥陀佛,来忆佛、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的修行窍诀就告诉我们:怎样来以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作为本修因来忆佛念佛?那就是八个字: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以这八个字很重要,要证得念佛三昧一定要能够实践这八个字。

下手的功夫就是先把妄想歇下来,不要动念,这个是我们先讲念自佛的方法,后讲念他佛的方法。

念自佛来证念佛三昧的方法是先把自己的妄心、妄想全歇下来,不要动念,眼睛闭上不看外境,鼻子也不嗅味,口不开,身不动,眼、鼻、舌、身四根就都收摄了,再收摄耳根。

收摄耳根是不听外面的声音,反闻闻自性――不是用耳根的浮尘根去闻,也不是用耳根的胜义根去闻,而是用耳根的闻性,不生不灭的能闻的自性去闻。文殊菩萨说,听到声音的时候并不是心生起,因为闻性本来就在那里,就没有心生起;声音没有的时候也不代表闻性消失了,因为闻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我们这样向内反闻的时候,渐渐就会感觉到我们的身心都空了,身体不存在,世界也空了,只有这个明明了了的觉知还是灵明不昧的。这个时候就会听到妙音,这个妙音就好像夏夜的虫鸣,也好像夜空的天籁一样,非有声,非无声,经上面称之为如幻妙音,“妙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

如幻妙音是非有非无的,非有声非无声,它不是依托缘而起的,是如幻的音声。这个时候眼、耳、鼻、舌、身五根就都收摄了,因为五根收摄了,所以跟这个五根随起的五俱意识也就不生起了;五俱意识不生起以后,独头意识也因为失去了所依之处,也不得现起,渐渐地它也不能现起了,这样意根也收摄了;更进一步就能够转识成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

所以我们看六祖大师有个开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第六意识和第七末那识是在修行的因中就转过来了,转第六意识的分别为妙观察智,转第七末那识的执著为平等性智,所以说六七因中转。我们念自佛来证念佛三昧就是这样来修,这个就是都摄六根。

六用不行,惟余一觉。因为他的用不再去起作用了,所以惟余一觉,六根都收摄了,这时候惟余一觉。一觉就是我们的清净心,这个就是显出净念来了,这个净念就是《首楞严经》上所说的“缘所遗者”,就是我们所说的清净心,就是无始菩提涅元清净体。

“都摄六根”以后为什么要继续修“净念相继”呢?因为都摄六根以后虽然一时显出清净来了,但是不能够恒清净,因为六根里面的习气随时会攀缘生起,这样的话净念就会被染污,所以要用第六意识收摄以后所转过来的妙观察智来觉照,使净念相继;净念相继、相续不断就能够证入念佛三昧,所以念自佛证念佛三昧的次第就是这样修行的,就是这样修证的。

而净念相继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保、任、住。保持阶段、任持阶段和安住阶段。

首先是妄念一起就用妙观察智的观照般若来照住,妄念自然消失,这个就是保持阶段;功夫纯熟以后能够任由净念发生而相续不断,这个是任持阶段;任持阶段成熟以后,进一步就是安住在依本觉不生不灭的理体而起始觉回光返照的观智,用绵密的观照来融合不生不灭如幻妙音的状态,就由此而证入三摩地,就是在念佛三昧之中,这个是保、任、住来使我们净念相继。

这样我们就能够领悟佛在《首楞严经》第四卷所说的修行上的第二个问题(二决定义):要依不生不灭之性来作为本修因。在《首楞严经》第四卷,佛说:“汝等决定发心,于妙三摩地不生疲倦,应当先明发觉初心二决定义。第一义,尔等若欲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就是说我们如果在因地以生灭心作为本修因来求证得不生不灭的佛果那是不可能的。

“佛告阿难,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然后圆成果地修证。”以无生灭性,就是不生不灭的真性作为因地心才能够圆成佛道,这个是我们修行的二决定义里面的第一决定义。

第二决定义就是,前面已经教了我们以不生不灭的真心本性为本修因,也就是涅的根本,这里面就是教导我们要能够审观烦恼根本。

佛说:“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审观烦恼根本。众生迷惑颠倒是由于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因为有根本无明,所以妄起见分和相分,能所对立,引生六根;因为有枝末无明,所以六根取六尘,引生六识,分别取舍,就烦恼现起了。所以要懂得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要懂得烦恼现起的根本是什么,这样来修持,我们就能够懂得修行路上的两个重要问题,就是二种根本和二决定义。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