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三讲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5:20

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

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

散众妙花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诸位大德善知识,首先让我们共同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自他一切如母有情速速从六道轮回的生死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念佛、见佛、成佛,所以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昨天我们已经讲到了修证念佛三昧的方法,接下来就是说证果了,前面是成就念佛三昧的修因,修因必定证果,我们看经文: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这个就是我们修念佛三昧所成就的果位,念佛就能够见佛,而且果位还是“去佛不远”,也就是说念佛之人不但能够得见佛,而且修证功德也“去佛不远”,能够成就不退菩提,皆是阿(革+卑)跋致。

三句经文我们先说第一句:去佛不远。实际上就是指证果,也可以说现前见佛证果和当来见佛证果。现前见自佛,则先证得分证觉佛,后证得究竟觉佛。天台宗讲六即佛,我们现前见自佛,明心见性是先证得分证觉佛,乃至于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现前见他佛则先见色身相佛,后证得法身真佛;现前我们在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是先见色身相佛,然后证得法身真佛。

当来见佛证果中,当来见他佛则先临终时见化身佛来迎,然后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中花开见佛,花开见佛所见到的就是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我们当来见佛证果就是当来在临命终时是先见化身阿弥陀佛来接引、来迎接,然后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七宝莲池八功德水中,莲花开后见佛就是见报身阿弥陀佛。

当然也有人一生之中就念佛,他在生的时候就已经成就了理一心不乱,他临命终时见到的是报身佛来迎,所以一去到西方极乐世界,迅速就莲花开,见佛也是见报身阿弥陀佛,闻法成就无生法忍。

也就是在当来见佛、见他佛,有临终时候见报身佛的,也有见化身佛的。没有生极乐之前,这个品位不同,但是生极乐以后,莲花开后见佛都是见报身佛。当来见自佛,则先悟本觉佛,后证妙觉佛,所以说是“去佛不远”。

《大般若经》六百卷把我们修行成佛要经历的三大阿僧o劫称为远波罗蜜、近波罗蜜和大波罗蜜。我们大乘三贤位的修行,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要经历第一大阿僧o劫,称之为远波罗蜜,这个时候去佛尚远;初地到七地又要经过一大阿僧o劫,是第二大阿僧o劫,称为近波罗蜜;从八地到十地要经历一大阿僧o劫,称之为大波罗蜜。

净土法门的妙处就是,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念佛、见佛、成佛,非常直截,顿证菩提,一超直入如来地,所以非常快速、非常圆顿,因此称之为“去佛不远”,一生西方极乐净土就寿命永劫,圆生四土,圆证不退。

去佛不远有生四种净土,q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上面说:“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

如果我们信愿持名,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伏住了见惑、思惑,见惑思惑不起现行了,但是还没有断,这个时候天台宗叫做圆五品位。我们智者大师临入涅的时候,弟子们问他说:“师父啊,您老人家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那您现在是什么位呢?”

智者大师就说,我因为领众过早,所以“为他损己”,为了众生,为众生说法,弘扬天台宗,过早地领众,为他损己,所以是圆五品位。圆五品位其实就是伏住了见惑、思惑,还没有断见思惑,念佛成片,可以生到凡圣同居净土,当然一生一切生,也能够圆生上三土。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持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净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

再说去佛不远,成就不退菩提的四重含义:

“不退”有四重含义,就是念不退、行不退、位不退、毕竟不退。

念不退是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分证常寂光净土,这个是法身大士,念念入真如性海。

第二是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就是见思惑已经断尽了,尘沙惑也破了,度生之行精进,所以名为行不退。

位不退是带业往生,生在凡圣同居净土,莲花托质,永离退缘,不会再退转了。

第四是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弥陀名号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乃至于散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佛号一经其耳,永为道种,将来因缘成熟,乃至于百千劫后都会因这个种子而超出轮回。乃至于仅仅是伏住了见思惑,只是生到凡圣同居净土证得位不退的念佛人都与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在一起,寿命永劫,所以也能够一生必补,必补佛位,候补成佛。

可见忆佛、念佛、见佛得生净土就是证得不退菩提,一生补处,所以说“去佛不远”。念佛、见佛、成佛,所以是非常圆顿的修法,是了义中的究竟了义,圆顿中的至极圆顿,方便中的第一方便法门。

再说“不假方便”。不假方便从念自佛的角度来说,念佛就是念心,心佛不二,所以不需要依靠其他方便。正如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是从念自佛的角度来说。

不假方便就是不需要依靠其他的方便,不需要依靠去观六根、六尘、六识、六大,不需要去选择任何一根、一尘、一大,不需要依靠那些方便,也不需要依靠另外的其他的帮助,而是就以念佛而明心见性,就以念佛而成就三昧,而超出轮回。

从念自佛的角度来说,他这个念佛是以念法身天真佛、以念自身本具的佛性为方便,所以念佛就是念心。

从念他佛的角度来说,是以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为方便,都摄六根,持名念佛,久久功成,证得念佛三昧,自然豁破无明,见法身佛。

从念自他佛的角度来说,就是不需要像首楞严会上其他的二十四圣证圆通,要以六根的某一根,或者六尘的某一尘,或者六识的某一识为方便,或者以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某一大为方便来开显本觉心地,而是以佛名为胜异方便。当念佛时即念反观,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从而明心见性,这就是不假其余方便,以佛名为开悟的最胜方便,所以说“不假方便”。

第三句就是“自得心开”。心开就是内心般若智慧花开,就是花开见佛悟无生;心开就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所以这个法门其实非常妙。《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如果是念自佛,这个修法就跟禅宗一样,就是当下顿悟成佛的方法,当下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如果是念他佛,是渐修的方法,也能够明心见性;还有念自他佛,就是即念反观,是胜异方便。

一颗开悟的心就能够摆脱对色身的执著,摆脱对于精神、观念、想法的执著,虽然在生死之中,而生死不能拘;虽然在六尘之中,而六尘不能染,就像《金刚经》所说的:“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断了见惑了,所以他不被六尘所染,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和解放,所以称之为“自得心开”。

底下的经文就进一步以比喻来说明。

【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香是比喻诸佛的果德,我们学了《随念三宝经》就知道,佛有智德、断德、悲德。染香人身有香气就是比喻揽果成因,以阿弥陀佛的果地觉作为我的因地心,作为本修因。

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上面说:“如世间衣服,实无于香,若人以香而薰习故,则有香气。无明染法,实无净业,但以真如而熏习故,则有净用。”

我们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可成佛,但是我们因为无量劫以来无明的杂染非常重,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增上缘,才能够让我们本有的佛性种子开显出来。这个强有力的增上缘就是修行的方便法门,要用最善巧方便的法门作为强有力的增上缘,才能够让我们本有的佛性种子开显出来。

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就是让我们当下念佛、见佛、成佛的殊胜的增上缘,阿弥陀佛把他果地的五分法身香和一切种智智慧光凝聚和浓缩在阿弥陀佛这个万德洪名之中,以佛号作为强有力的增上缘来开显我们的佛性。

我们都知道色法要成就需要两个缘,也就是亲因缘和增上缘;而心法要成就就需要四缘――亲因缘、增上缘、所缘缘、等无间缘,要有这四个缘,心法才会成就。我们执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最殊胜的增上缘,能够激发我们本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个亲因缘,以及激发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所缘缘,然后我们能够万缘放下、单提佛号、执持不断就是等无间缘,不间断、不夹杂、执持万德洪名就是等无间缘。

可见,持名念佛修证念佛三昧的法门非常妙,当下就具足四缘,所以心法必定成就,必定能够往生西方,因为它四缘具足,所以可见念佛就是当下开佛知见,具足四缘,以真如熏无明,无明纷纷断,真如纷纷显,迅速明心见性,念佛成佛的妙法。所以说这个就称之为“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就是以真如来熏无明,开佛知见、具足四缘,必定念佛成佛。

此则名曰香光庄严。也就是以如来的五分法身香和一切种智智慧光称之为香光,来庄严我们自心的本觉如来、我们的自性天真佛。以如来果地的香、光,五分法身香和一切种智智慧光来庄严我们当下的一念心,庄严自心的本觉如来。香当然是指佛果地所具备的五种功德,以香来比喻,称为五分法身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和解脱知见香。

戒香就是指如来身语意三业远离一切过非而成戒法身;定香是指如来真心寂静,自性不动,如如不动,不取于相,离一切妄念,称之为定法身;慧香是指如来真心体明,观达法性,具足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称之为慧法身;解脱香就是如来解脱了一切的系缚,称之为解脱法身;解脱知见香是指如来正知,正知自己已经真实解脱,自体本来无染,所以称之为解脱知见香。

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就是直截以佛果地的无量的五分法身香和般若智慧光,因地称之为般若,果地就称之为萨婆若海,就是一切种智海,以这种一切种智的智慧光来加持我们的心相续,因此称之为香光庄严。

到这里为止,前面这一长段都是大势至菩萨追忆超日月光佛在恒河沙劫前教导他修证念佛三昧的经过,修因证果,开示他念佛三昧的修证方法。

接下来就是大势至菩萨略叙自己的修行,描述自己的修行,先说自力,侧重于自力有三句经文: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

然后再说利他,也有三句经文:

【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先说大势至菩萨修证念佛圆通的见、行、果,见地、行持、果位,这样就可以把我们修行的心要全部概括在其中。见地是悟门,行持是修门,一切佛法不出悟修二门。修行成就必定证果位,所以说见、行、果可以归纳修行的次第。

“我本因地”是大势至菩萨的见地;“以念佛心”是讲他的行持;“归于净土”是讲果位。

先说“我本因地”,这是大势至菩萨说他修证念佛三昧的见地,不是以生灭心来念佛,不是用分别意识妄心来念佛,而是都摄六根,六用不行,惟余一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起作用了,向内反闻闻自性,向内收摄,六根都不起功用,所以说六用不行,惟余一觉。这个时候当下明明了了这种灵明不昧就是一觉,就是清净心,就是净念。禅宗里面也是如此,所以修行其实开始要用真心来修,听起来好像很难,实际上很容易,但是一定开始因地就要真,就要正确。

宗门底下六祖大师在黄梅得衣钵以后,师兄弟们都不服气,说他还是一个行者,还没有剃度,而且来的时间只有八个月,又没有文化,怎么可能得祖师衣钵呢?不服气,所以来追赶他。有一个惠明禅师出家以前是武将,跑得最快,跑到大庾岭这个地方已经追上他(惠能)了,惠能大师把衣钵放在石头上,自己隐藏在附近的草丛中,而惠明去提衣钵就提不起来,拿不动。然后他就说:“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我是为了向您求法,向您请教怎么修行而来,不是为了抢您的衣钵来的。

惠能大师才走出来,教他怎么修行,就说,你打坐,不思善,不思恶。不要起善的念头,也不要起恶的念头,而当下这个灵明不昧、明明了了,达到这种状态的时候,惠能大师马上提醒他:“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在这个灵明不昧的时候,就是直接给你直指,这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就是我们修行的本修因。我们就以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所显现的状态来作为本修因,这个也就是《念佛圆通章》上所讲的都摄六根以后净念现前的状态,以这个来修。惠明禅师当下大悟,豁然大悟,真正懂得修行的方法。

所以《念佛圆通章》其实是把所有的法门都归纳在其中,把修行的精要归纳在其中,同时又能够彰显念佛法门,尤其是持名念佛的妙处。

我们在这样的一种净念现前的时候来念佛,以清净心来念佛,当然有念自佛、念他佛、念自他佛。大势至菩萨以不生不灭的真心为本修因,也就是以《首楞严经》上所说的“如来密因”为本修因,依本觉不生不灭的理体起始觉回光返照的智慧来念佛,真如自性起念还念真如自性来修证念佛三昧。

《首楞严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如果在因地中以生灭心为本修因,那么这个心就是第六意识的攀缘心,以攀缘心来求不生不灭的佛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要以六用不行、惟余一觉的不生灭心来作为本修因,这个就是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这是讲见地。

再说行持,就是“以念佛心”。“以念佛心”就是指修持念佛三昧的方法,“以念佛心”四个字用三种不同的断句方法就可以概括三种修法。

我们看第一种就是“以念、佛心”。在第二个字后面断开,以念、佛心,这样来断句就是指由念自佛而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佛心就是觉悟的心,以念觉悟的心,以念我们的真心来成就念佛三昧,所以说“以念、佛心”。

都摄六根以后,我们攀缘心止歇了,“狂心若歇,歇即菩提”。狂心就是意识攀缘心,狂心若歇,止息下来了,都摄六根,六用不行。歇即菩提,就是当下显现这个灵明不昧的、明明了了的状态,惟余一觉的灵明不昧之中,依本觉的不生不灭的理体来起始觉回光返照的观智,绵密观照,二六时中,一念不生,融合如幻妙音,耳根反闻闻自性,闻如幻妙音。不假功用,无有造作,任运自在,我们向内反闻的时候,闻这个如幻妙音,它是无有造作的,是不假功用的。

正如《首楞严经》中阿难明心见性以后说:“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o获法身。”法身本有,法身是人人本具的真心本性,我们活在无明错觉系统里面的时候,被无量亿劫以来的颠倒妄想所覆盖,但能一念回光返照,向内去照亮自己的心,超越思维的局限性,就能够亲见本来面目,就能够不需要经历三大阿僧o劫的苦修而证入无生法忍。

正如南岳怀让祖师度化马祖道一禅师那个公案所启示的,磨砖不能成镜。如果你没有去开启真心,打坐不能成佛,只是去约束你的身体去打坐,你没有开启真心的智慧,是难以成就的。同样的,如果我们不在心地上下功夫,只是表相地勤苦修行,是难以成就的。

念自佛就是实相念佛,念法身佛,正如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上所说的:“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与如来合。”念佛的目的就在于见佛成佛,所以我们念自佛就是实相念佛,实相念佛就是念我们自性中人人本具的佛陀品质,人人本具的佛陀体性,当下就能体证佛心,当来往生极乐,上品上生,具足信愿行而又能够见性,以明心见性的这种明觉心来念佛,当然必定上品上生,这是第一种断句方法。

第二种断句方法就是,“以、念佛心”。就是在第一个字后面断开,这个就是指念他佛而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就是指由持名念佛而证入念佛三昧的方法。

我们的眼根是专注于阿弥陀佛的圣像;耳根是专闻自己念佛的音声;鼻嗅供佛的妙香;舌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身专礼阿弥陀佛;意系念于一句佛号,历历分明、明明了了。久久功深就能够成就定力,断见惑、思惑,达到事一心不乱,更进一步就能够由事念而入理念,心佛不二,湛寂灵明,断二边见,见本性佛,达到理一心不乱。

可见,念自佛是顿悟以后、明心见性以后来成就念佛三昧的方法。你看莲池大师(莲宗八祖)就说:“悟后不念佛,敢保老兄未悟。”就是说禅宗里面明心见性了,你不肯念佛求生净土,你那个悟是不彻底、不究竟的。所以念自佛是顿悟,当下就念真心,见性念佛的方法,成就念佛三昧的方法;念他佛是渐修入念佛三昧的方法。

修实相念佛要对人人本具佛性有大信心。比如说宗门下有一位百丈怀海禅师,他在才几岁孩童时候,第一次到寺院去,第一次见到佛像他就说:“形容与人无异,我后亦当作佛。”那么小的小孩子就能够有这样的智慧,第一次看到佛像就说“形容与人无异”,看佛像的形容也是与人没有什么差异,所以说“我后亦当作佛”,要有这样的大信心。

修持持名念佛要能够由有念而入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由能所宛然,有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号,然后修到能所不二。一开始持名念佛的时候,有能念的心,有所念的佛,我和佛是有距离的,之后修行相应就能够能所不二,就能够我佛融为一体,就没有什么差异,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这样菩提性宛然,从与佛分离到不分彼此成为一体,“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还共如来合”,就是实相念佛。

《莲庄集》上面说了一个念佛往生的故事。

清朝初年的时候,有一个姓吴的杭州人,清朝顺治初年,清兵包围了杭州城,在战乱之中,这个吴生与父母亲失散了,那个时候他刚刚年仅十三岁,所以就被抓到军中去服兵役。他很有善根,就在佛前立誓(他自己随身带了一尊小小的阿弥陀佛),虽然在清兵的兵营之中,他立了一个誓言,要每一天利用闲暇时间来诵一部《金刚经》,然后持斋念佛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样念了三年,到他十六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忽然就告诉大众说他将要往生西方。他的长官,一个姓张的将军张将官不相信,就“呵为妖言”,呵斥他是妖言惑众,然后就派士兵来查看他到底要干什么。

就看到他“西向三拜,端坐说偈”。向西方拜了三拜,然后盘起腿来打坐,说了一个偈子:“身在营中心出家,身披铠甲是袈裟。”虽然我的身体是在兵营之中,但是我的心是出家,“身披铠甲是袈裟”。“刀刀亲见弥陀佛,箭箭射开白莲花。”

“遂自吐火焚其躯。”就是说他说了这个偈子以后自己吐出火来焚化自己的身体。有这样的禅定力和成就,一定能够具足信愿行,往生西方。

“合营官长,皆遥望罗拜。”因此就把他那个军营的那些众生都度化念佛。

第三种断句的方法就是在第二个字、第三个字后面都分别断开,“以念、佛、心”,这种断句方法就是指,由念自他佛来成就念佛三昧的方法,也就是说,以念、佛、心,就是念佛、念心,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唤醒本具的法身天真佛,念自他佛就是《观经》上所说的胜异方便,就是《念佛圆通章》所说的“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当下念阿弥陀佛,然后即念返观,反观我们人人本具与阿弥陀佛一样的本觉,这样即念返观来成就念佛三昧。

当然也可以细分为顿悟根基和渐修根基两种人来说。对于顿悟根基的人来说,念心就是念佛,念佛就是念心,一切现成,本自具足,不需要其他的方便,不需要另外去参话头等等,当下就是禅净双修,禅净不二,也就是净土宗六祖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对于渐修根基的人来说,念佛渐悟念心。我们都摄六根来念佛,渐渐地就能够念佛成片,乃至于事一心不乱,乃至于断二边见,成就理一心不乱,悟本性佛,这样就能够渐悟;由事持而达理持,由有念而入无念,能所双亡,心佛一如,也不需要其他的方便,就以持名念佛作为明心见性的最殊胜的方便。正如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q益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上面说了很妙的一个比喻:“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

这个就非常妙。有目者,就是说眼睛很明亮的人站在太阳底下,当然对一切都一览无余,就不需要另外去点一个火把、点一盏灯,那是多此一举;而眼睛本来就看不见的人,在太阳下到处去找灯有什么用呢?你要先治好你的眼睛,眼睛就是比喻见地。修行要成就,关键是见地与行持,见地要明,行持要精进,好像我们去一个地方眼睛要明亮,看着目标走才不会走弯路,脚要有力才能走得到,所以见地与行持就像一个人明亮的眼睛和有力的腿一样,才能够达到目的地,修行才能够成就。

如果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就是比喻见地未明。见地未明你不去开发你的心地,你到外面到处去找各种法门,就好像一个眼睛看不见的人在太阳底下到处去找灯、去找蜡烛、去找火把,那有什么用呢?,所以这个比喻是非常妙的。

有些人跑到禅堂里面去了,看到到处都贴着“参念佛是谁”,然后“狗子无佛性”,以为这个参话头就很高明、很高妙,然后这里跑跑,那里跑跑,但是我们看q益大师的开示就能够明白,关键是要开发心地。q益大师说:对于有目者,对于顿悟根基的人来说,念心就是念佛,念佛就是念心,不需要其他方便,当下都摄六根净念现前,然后净念相继,这样就是念法身佛,不需要其他方便。

譬如眼睛明亮的人在灿烂的阳光下,当然一切都一览无余;如果在大太阳下还要再去点灯,那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心地透亮、见地高远的人在见性智慧的太阳光下当然自性功德宝藏一览无余,任运自在,就以念佛三昧作为胜异方便,念佛三昧就是般若三昧,念佛三昧就是文殊一行三昧,就是三昧中王,这样来顿悟成就。

对于眼盲之人,眼睛看不见的人,也不必要在太阳底下苦苦去寻觅灯烛。他自己眼睛看不见,太阳再灿烂也没有用,你就找到灯、找到火把、找到蜡烛也没有用,所以关键是首先要让自己的眼睛明亮起来,而不是向外面到处去找蜡烛,你就找到那有什么用呢?

同样的,一个心地未明的人,一个不懂得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行的人,他不知道依靠信愿持名这个殊胜特异的方便来成就明白心,反而到处到外面去求,去学参话头、去寻求灌顶、去念种种的仪轨,虽然是天天念,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又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真正懂得《念佛圆通章》就知道,原来这个信愿念佛、信愿持名就是能够让我们当下成就明白心,能够用迅速成就明白心的方法来修行,这是最妙的,哪里还需要到处去学参话头、去寻求灌顶呢?

所以真正能够学懂《念佛圆通章》就一定会对释迦如来救世的悲心感喟不已,五体投地,就一定会深信q益大师所说的,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即是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之中所证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所以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也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这是我们来讲解“以念佛心”,可以三种断句:以念、佛心;以、念佛心;以念、佛、心。事实上这三种断句,这四个字就把三藏十二部一切修行方法都归纳在其中了。

再说果,“入无生忍”。

前面以念佛心是行,修行必定有果,“入无生忍”就是成就的果位。《仁王护国般若经》上面说有五种忍。前面的四种忍各有下品、中品、上品,所以三四十二,再加上第五种忍有两种,总共有十四忍,所以极乐世界的摩尼宝珠流出水来有十四股水流,就是表示十四忍。无生法忍属于《仁王护国般若经》里面讲的五种忍其中的第四种忍,下品无生法忍是七地菩萨,中品无生法忍是八地菩萨,上品无生法忍是九地菩萨,可见修证念佛三昧成就的果位是非常殊胜。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