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方面就是怎样修行才能归于净土呢?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5:20

我们都众所周知了,就是要具足信愿行三资粮。q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由持名之深浅。”信包含了六信: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深信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依报正报庄严都是阿弥陀佛愿行之所成就,一切种智之所化现。从众生边来说,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是念佛人净业所感,唯识所变,所以说“全理成事,全事即理,全性起修,全修在性。”

举法界体,成六字洪名是全理成事,这个就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度化十方佛世界一切众生的无上方便,这是从佛这边来说,是全理成事。

从众生这边来说是全事即理,我们还没有证入理体,但是也有善巧方便,但能称念六字洪名以这个善巧方便就能够合法界体,就能够与一真法界相应,就是全事即理,就是众生信愿持名所得的真实利益,这是指信。

愿是要愿离娑婆,愿生极乐,愿当来回入尘劳广度众生,愿以念佛心归于净土,愿求无上道度化众生。我们要有求生西方极乐净土的强大愿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你愿力强一定可以往生极乐。

《净土圣贤录》上也说了一个公案。

北宋的时候,河南开封大相国寺是一个很大的丛林。当时客堂里面有一个小照客,很是乖巧伶俐,年纪也很小,客人来了端茶送水,礼貌都非常周到,大众也都很喜欢他。

有一天寺院里面正在举行大法会,所以就来了很多的法师、居士和香客。有一个卖花的人也赶着人多来做生意,他挑了一担鲜花来卖,卖完花以后手上有泥巴很脏,就跑到客堂里面去借一个盆子来洗手。这个小照客看了挺脏就很不情愿拿了一个盆子给他,哪里知道这个卖花人大摇大摆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己倒水拿盆子来洗,洗得满盆都是黑水,洗了以后他又不问自取,在客堂里面拿一条新毛巾,把雪白的毛巾擦得黑黑的,就随手一扔。

小照客(小孩子小嘛)就很生气,无明火起,拿起卖花人的扁担就照着他的头敲下去,本来是想教训他一下,哪里知道这一下下手太重,把那个卖花人打死了。糟糕了,这小沙弥很害怕,马上慌了手脚,也不敢去找师父,也不敢跟谁商量,看到一下子把那个人敲得没气了,就很害怕,马上卷起包袱就跑了。

一路跑到五台山去了(由河南跑到山西),跑到五台山就隐姓埋名到寺院里面修行,就住在总持寺,修行修了二十年。但是他很精进,因为他内心里面一直很惭愧,他曾经过失杀人,想我此生不了道,将来一定是堕落,所以一刻都不敢懈怠,非常精进,因为精进用功的缘故开悟了,后来他就做了总持寺的方丈。

二十年以后的一天,他突然之间就吩咐鸣椎集众到法堂(那个时候禅师很多,方丈和尚要上堂说法都到法堂去)。维那师就很奇怪,跑来问说:“大和尚,今天并没有谁来请法,您老人家为什么要集众上堂说法呢?”这个方丈就说:“今天请大众来看老僧了却二十年前一段公案。”大众马上就云集到法堂来。

那个时候宋朝有一个大将叫张浚,他的部队也正是驻扎在五台山,有一部分官兵就来游览五台山,刚好有一些就走到总持寺来了。一个十八岁左右的士兵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就闯到法堂里面来,而且一闯入法堂,看到坐在法座上这个老和尚,他就突然之间莫名其妙很生气,然后弯弓搭箭要准备射死他。

这个方丈和尚端坐在法座上就说:“请你射我。”士兵大吃一惊,本来是想射死他,听到这么一说反而就犹豫不决了。他就很奇怪地问,说:“老和尚,我们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我第一次见你,为什么一看到你就生气,就想杀死你呢?”

人跟人的缘分很奇怪,有时候看到一个人莫名其妙就很欢喜,有时候看到另外一个人莫名其妙就不高兴,这当然是因为宿世的缘。老和尚就把二十年前那段公案说了:“你现在十八岁,但是其实你的前生是曾经到开封相国寺卖花的那个人,我失手把你打死了,所以你现在一看到我就生气”。

士兵听了这个公案以后就恍然大悟,他站在法堂里面就说了一个偈子:“冤冤相报何时了,历劫相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而今立地上西天。”历劫相缠岂偶然啊,相互之间因因果果、冤冤相报都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宿世的因果,所以现在“不若与师俱解释”,我愿意跟你解怨释结,“而今立地上西天”。说完以后他就高声念阿弥陀佛,大概也就念了十来句,他手里还拿着弓箭,就站在那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这个方丈和尚也坐在法座上面念佛圆寂,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你看两个人都很快,尤其是那个士兵很殊胜。他原来也没有怎么去拜佛念佛,但是他有这种强大的愿力,他觉得在这个人世间冤冤相报、纠缠不休没意思,所以高声念阿弥陀佛念了十来句就往生了,这个是强大的愿力,因此成就了,两人前生的账也都消除,同生极乐了。

住持和尚因为已经开悟,当然他要生极乐是很容易了,见性念佛一定是上品上生,所以可见求生西方的这种强大愿力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说信愿行的行持法门。

我们念佛行的方法可以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四种。《念佛圆通章》其实也就包含了实相念佛、观想念佛、持名念佛,也可以归纳为事持和理持。q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上面说:“不论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见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

事持就是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句句分明,念念相续,行住坐卧唯此一念,更无二念,即以一念而除众念,万缘放下,单提佛号,以一念代万念,达到一心不乱,称为事一心不乱。

理持就是了知能念心之外,无有佛为我所念,所念佛之外,无有心能念于佛,能所双亡,心佛一体,名为理持。

事一心不乱其实也是有浅有深的,最浅的就是念佛成片,伏住了见惑、思惑,虽然没有断,但是见惑思惑不起现行了,它不会干扰我们了,天台宗的判教就把它判为圆教五品位。

再往上修就到了圆教的初信位,到了初信位就能够断见惑思惑的烦恼了。到了初信位就能够断尽见惑的烦恼了,实际上断见惑就相当于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果;然后再由圆教的二信位,乃至于七信位,这个阶段把思惑也断了,这也就是见思先尽,实际上见惑思惑都断了,在小乘来说就是阿罗汉。

见思先尽,这个时候就称之为事一心不乱;再往上由圆教的八信位、九信位、十信位,到圆教的初住位,到初住位就能够明心见性,能够念念开显如来藏心,能够见本性佛称之为理一心不乱。

所以说事一心不乱,不为见思所乱,就是不被见惑思惑所乱,人我执消除了;理一心不乱,是不为二边所乱――没有生死涅的二边见对立,没有烦恼菩提的二边见对立,双舍空有二边,全归中道,断法我执,这样是称之为理一心不乱,全归中道。

通俗地说,修持念佛法门其实就是要具足四个字:真、善、美、慧:我们以至诚恳切的心来忆佛念佛,这个就是真;所念的是一真法界,这个就是至善,是超越善恶相对的、是绝待圆融的自性善,是一切众生存在的本源,所以称之为至善;具有真和善自然就显现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个就是大美。

《观无量寿佛经》上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就是大美。有了真善美的性德显发,就会开启自性本具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像阿弥陀佛一样遍知法界的深广智慧就会从忆佛念佛心中涌现出来,就能够花开见佛悟无生。

q益大师在《阿弥陀佛像赞》上面有作一些偈子来赞叹:“如来法界藏身,遍入众生心想。譬如月印千江,一切有目共仰。若欲离此觅真,何异舍声索响。”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以我们忆佛念佛必定能够花开见佛,内心般若花开见天真佛。

“诸佛正遍知海,不离众生心想。是故眼见耳闻,尽是弥陀声像。”

第三个方面就是归于净土,有哪几种品位,有哪几种净土。

归于净土有三辈九品往生,q益大师在《阿弥陀经要解》上面说四途都有九品,说得很细。修到事一心不乱是不为见惑思惑所乱,见化身阿弥陀佛,临命终时感得化身阿弥陀佛以及化诸圣众现前,往生凡圣同居净土、方便有余净土两种极乐世界。

修到理一心不乱就是不为二边见所乱,见报身阿弥陀佛,感得受用身佛以及诸圣众现前,受用身佛就是报身佛,报身佛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所以就感得他受用报身佛来现前、来迎接。

心不复起,生死涅二见颠倒,没有二边见,没有对立见,没有生死与涅的相对见,没有烦恼与菩提的相对见,断二边见,往生实报庄严净土、常寂光净土两种极乐世界。

这个归纳就很简洁明了,成就了事一心不乱,当然事一心不乱最浅的就是念佛成片,他将来能够往生两种净土,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成就了理一心不乱,将来往生的就是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