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忆佛念佛有哪些方法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5:20

第三就是忆佛念佛有哪些方法?

方法当然很多,有一些大德把她归纳为四种念佛,这个是我们所熟悉的,也就是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智者大师说有五门念佛:

第一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

行人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心必愿生彼国土,即是称名往生念佛三昧门,这个其实就是指持名念佛。

第二观想灭罪念佛三昧门。

行者想佛身,专注不已,遂得见佛,光明赫奕,照触行者,尔时所有罪障皆悉消灭,即是观想灭罪念佛三昧门。这个其实就是观想念佛。

第三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

观此佛从自心起,无别境界,即是诸境唯心念佛三昧门。

第四心境俱离念佛三昧门。又观此心,亦无自相可得。

第五就是性起圆通念佛三昧门。

这是天台宗三祖智者大师所开示的五种忆佛念佛的方法。

贤首宗四祖清凉澄观国师也开示了五种念佛方法:

第一是缘想境界念佛门。一心观念阿弥陀佛。这是忆想外境念佛,将来能够生到变化土。

第二是摄境唯心念佛门。是心作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能够这样来念,当来生劣受用土。

第三是心境无碍念佛门。观念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是心境互融念佛法门,当来能够生到胜受用土,殊胜的受用土。

第四是心境俱泯念佛门,就是是心是佛。佛相泯绝,心和境都泯灭了来念佛,将来能够生到法性土。我们能念的心、所念的境、所念的佛号都能够俱泯,所以能够惟是一心,悟入我们的真如妙心,能够生到法性土。

第五是重重无尽念佛门。诸佛如来是法界心,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将来能够归到法界无障碍土。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了,无论是天台宗还是贤首宗的祖师都非常重视念佛法门,可见这个法门的殊胜,当然最简捷、摄机最广的是持名念佛,我们乃至于只是散心念佛都会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力。《净土圣贤录》上也说了一则往生的故事。

有一位女居士深信净土法门,天天都念阿弥陀佛名号,礼拜阿弥陀佛,她也很想劝她的丈夫、度化她的丈夫能够念佛,但是她的丈夫不相信,然后说:“我没有你那个闲工夫,你去念吧。”怎么劝他都不肯念。

这个女居士后来想了一个方法,就让她丈夫能够念佛。想了一个什么方法呢?她有一天偶然就看到邻居的小孩子在玩铜铃铛,她就心生一计,在自家的大门口挂了一个铜铃铛,等到她先生回来的时候就说:“夫君啊,最近这段时间社会治安非常不好,小偷也多、恶人也多,我不敢随便开门,你不在家的时候我就不开门,我平时把门关起来,如果你回来就请你摇一下这个门楣上挂的铃铛,同时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以这个作为暗号,我就知道是你回来了,不然我就不开门。”

她丈夫就想:是呀,你这个方法好,并且你一个人在家里面我也不放心。所以她丈夫就说:“可以,以后我回来就摇一下铃铛,然后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赶快来给我开门。”夫妻两个就配合得非常默契。

三年以后丈夫生病死了,但是虽然死了,没有气了,但是胸口还是热的,所以就不敢下葬。五天以后她丈夫就复活过来了,悲欣交集,一边哭一边就跟他老婆说,他死以后去到镬汤地狱,非常痛苦,在镬汤地狱的油锅之中非常痛苦的时候他突然就回忆起三年以来每天都在摇铃念佛,他就不知不觉高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时油锅里面充满莲花,热油变成清凉池。

阎罗王觉得很奇怪了,然后就知道他也曾经有念佛号,所以就说:“那好,你回去好好念佛。”就放他回来了。

我们看看随口散心念佛尚且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力、加持力,何况是我们能够深信切愿来念佛名号呢?何况是我们能够至诚恳切、万缘放下来念佛名号呢?当然是能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了。更何况是我们现在学了大势至菩萨教导的见性念佛的法门,大势至菩萨教我们的迅速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我们将来临命终时决定能够上品上生。

q益大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释》上面就有开示,把忆佛念佛的方法归纳为三种,也就是念他佛、念自佛、自他俱念,就是念自他佛这三种,并且他还将这三种念佛方法与首楞严会上其他的二十四圣修证圆通来作了一个比较,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

q益大师说:“若惟念自佛,则与二十四种圆通是同,惟须一重能所,所谓:以六根为所观,以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为能观……如此赅摄一切诸教,一切禅宗直指法门,罄无不尽也。”

念自佛就是念我们的真如自性,念我们的法身天真佛。念自佛而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我们前面已经介绍了,就是先把眼、鼻、舌、身四根收摄,然后再来收摄耳根,不听外面声音而反闻闻自性,反闻我们这个能闻的自性,那就会听到如幻妙音。

如幻妙音怎么体会?大家听到头脑里面嗡嗡嗡这样的声音,或者你用手插到耳朵里面,就会听到里面嗡嗡这样的声音,但是当然这个是虚劳相,不是自性音,但是你可以体会在你身心世界都消陨的时候,唯有灵明不昧的觉知明明了了的时候,会听到似有似无的声音,妙音,好像夏天的虫鸣、好像夜空的天籁、好像海潮音,这个就是自性妙音。

这样去反闻闻自性,这个非有非无不是藉缘而起的妙音,这样去反闻闻自性的时候就能够收摄耳根;眼、耳、鼻、舌、身都收摄了,五俱意识不起了,当然独头意识也不能现起,六根都收摄了;六根一收摄,第六意识的分别、向外攀缘就转过来转为妙观察智了,所以这个法门是非常迅速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方法。这个法门其实就是跟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是同一个方法,所以说《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其实就可以包含《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所以她非常殊胜。这是念自佛而证三昧的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闻如幻妙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

q益大师又说:“若惟念他佛,则与二十四种圆通有别。”

前面讲了,如果惟念自佛,就跟其他的二十四圣修证圆通是相同,但是她非常殊胜,因为她不需要去观六尘、六根、六识,只需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个法门就把一切禅宗的直指法门都包含在其中了,所以说念自佛而证圆通就是一切禅宗直指法门,罄无不尽,全部包含了,这是念自佛。

念他佛,如果由念他佛、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证圆通,证得念佛三昧,就跟其他的二十四圣圆通所修证的圆通是有差别,差别在哪里?因为念他佛就会有两重能所,前面的只有一重能所,就是以六根为所观,以妙观察智相应心品为能观――一定首先把第六意识转为妙观察智,然后以妙观察智相应心品来作为能观,这样的修行才是真修,如果不是这样修,都是以生灭心修,都是盲修瞎炼。

所以现在如果念他佛来证念佛三昧就是要有两重能所。

“须知两重能所。所谓:妙观察智为能观,六根为所观;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由第六识夹持六根,专注佛境,俾眼所见无非佛色,耳所闻无非佛声,鼻所嗅无非佛香,舌所宣无非佛号,身所对无非佛境,意所缘无非佛法。此则赅摄弥陀、药师、上生等经,及莲社事想法门,罄无不尽也。”

这一段开示就告诉我们怎样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来证念佛三昧。也是都摄六根,但是它有两重能所,还有一重能所就是以第六识来夹持六根,就是我们眼根所见,唯见阿弥陀佛,我们不止一个念佛堂,开眼闭眼所见到的都是阿弥陀佛、都是西方三圣、都是极乐依正庄严,不见其他的色法,这个是开始收摄眼根的方法。

耳所闻都是自己所念的佛号――阿弥陀佛名号;鼻所嗅都是供佛的妙香;舌所宣,舌根都是在念阿弥陀佛;身就专礼阿弥陀佛;意专缘佛号,也是收摄身语意,也是收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这样依靠两重能所来证念佛三昧。

所以q益大师说,念他佛而证念佛三昧的方法就能够包含《佛说阿弥陀经》、《药师经》、《佛说弥勒上生经》等等这些经典上面所开示的修行方法都包含在其中了。这个就是都摄六根,专注于佛境,持名念佛,净念相继,证得念佛三昧的方法,就圆满含摄了很多的大乘经典,《佛说阿弥陀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观弥勒下生经》,这些经典修法的精粹都包含在观他佛而证念佛三昧的方法之中。

q益大师又说:“若自他俱念,则与二十四圣圆通同而复别,先须开圆顿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乃托他佛以显本性……此则开圆解处与诸圣同;托他佛处与诸圣异。《十六观经》所谓‘胜异方便’,今文所谓‘不假方便,自得心开’,由其方便最为胜异,故更不假余方便也。”

这一段开示就是讲念自他佛的念佛法门,通过念自他佛来证念佛三昧。其他的二十四圣证圆通都要去观察六根、六尘、六识而证圆通,或者由观察地、水、火、风、空、识六大而证圆通。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不需要依托其他的那些方便,而是都摄六根念佛,由念他佛,成我自佛,以念他佛作为证圆通的方便,以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作为证圆通的方便,“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就以念佛作为胜异方便,所以《观无量寿经》上面称之为胜异方便,殊胜特异的方便。为什么是殊胜特异?因为她具足了自力和他力,其他的二十四圣修证圆通都只有自力,这里面具足了自力和他力,所以是胜异方便。

我们通过这三方面就把“若众生心,忆佛念佛”这句经文解说圆满了。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一句经文也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现前见佛可以分为哪几种?

第二,当来见佛可以分为哪几种?

第三,佛有三身,我们必定见佛,到底是见法身佛,还是见报身佛,还是见化身佛呢?并且我们见佛的时候到底是真正的阿弥陀佛来现身加持,还是其他的天魔外道变化作佛的形象来干扰我们呢?这个都很重要,不然的话,是其他的天魔外道变现为阿弥陀佛的形象,我们还以为是真佛,我们就会被他所干扰而走火入魔而着魔。

所以这三个要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先说第一个要点,现前见佛有哪几种呢?可以分为见自佛和见他佛。

见自佛就是亲见本觉法身,现前见自佛就是亲证、亲见本觉法身,实际上就是见真心自性,就是开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按照天台宗的教义,属于圆教的初住位。

现前见他佛可以分为定中见和梦中见。定中见佛比如说《华严经》第四十六卷上面说:“若有众生,专心忆念,则现其前。”《华严经》第六十二卷说:“住自在心念佛门,随自心乐,现其像故。住一切境念佛门,普于诸境,见佛现故。”

这个都是讲定中见佛,在禅定之中现前见他佛。《观无量寿佛经》上说:“无量寿佛,相好光明,遍十方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这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力。可见,我们在禅观之中现前能够得见他佛,能够见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有这样的愿力,遍十方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比如说东晋时候庐山慧远大师,这个我们都知道,是中国净土宗的初祖。他就会集大众在庐山六时念佛求生西方,结了一个白莲社,非常殊胜。

他在扩建东林寺的过程之中有很多感应故事。比如说在当时没有什么施主,没有什么护法,要想造更大的大殿没有人护持,神运木啊。突然有一天狂风暴雨,等到雨停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大木头漂浮到寺院前面来了,所以当地的刺史就很赞叹,称为神运木,造的那个殿称为神运殿。

他在庐山三十多年,“虽帝诏亦不出”,就是皇帝有诏书来请他去说法他都不出去,就在庐山东林寺带领大众专心念佛;并且他曾经在禅观之中三次见阿弥陀佛和西方圣境都默然不言,到他八十三岁的时候又见到阿弥陀佛和百千圣众现前接引,那个时候他才告诉大众,他其实之前都三次见到西方圣境,然后念佛端坐入灭。

慧远法师所结的白莲社123人全部都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非常殊胜的。

其中白莲社还有一位居士叫做刘遗民,他原来也是一个名士,后来看破放下,住在东林寺跟慧远法师一起结社念佛。有一天他正在想念佛次,在禅观之中忆佛念佛,见佛现身,刘念曰:“安得如来手摩我头乎?”看到佛现身以后,刘遗民就起了一个念头,能不能够请阿弥陀佛用手来加持我,摩我的头呢?佛即手摩其头。复念曰:“安得如来衣覆我体乎?”佛即以衣覆其体。动一个念头,阿弥陀佛能够用他的佛衣来加持我,披在我身上能够来加被我吗?佛就以衣来覆其体。所以可见佛对于众生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真的是大慈悲父母,你动一个念头,佛就会满足我们的求愿。

我们修学净土就能够更加深信净土法门,佛既然能满一切众生的愿,当然也一定会满我所愿。我具足信愿行,一定能够生西方,只要信真愿切念佛,必定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指现前禅观之中见他佛。

还有现前在梦中见佛。比如《妙法莲华经》上说:“若于梦中,见诸如来,坐狮子座,围绕说法。”这个就是第一个要点,现前见佛可以分为见自佛、见他佛。见他佛又可以分为定中见和梦中见。

第二个要点就是当来见佛,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可以分为临终见佛和莲花中见佛。

临终见佛可以分为两种:第一个是《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上面所说的中阴身阶段有五方佛等等寂怒百尊显现,还有是专修净土的行者临终得佛接引。

比如《称扬诸佛功德经》上说:“若有得闻弥陀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住其人前。”

《鼓音王经》上说:“若有受持彼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住其人前,令其得见。”这都是临终见佛。

还有当来见佛的莲花中见佛,比如说《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中生的经文上面就是莲花中见佛。我们知道《观无量寿佛经》主要讲净土十六观,而后面的十四、十五、十六这三观其实就是指九品往生了,第十四观是上辈三品;第十五观是中辈三品;第十六观是下辈三品。

上品上生的人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乃至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马上就莲花开,然后闻佛说法,“闻已即悟无生法忍”。

可见上品上生的念佛人,以凡夫身份一生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能够花开见佛,闻佛说法,证无生法忍,马上就是七地、八地、九地的大菩萨,因为无生法忍最低,下品无生法忍都已经是七地菩萨。

得到中品中生的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这是上品中生,阿弥陀佛跟无量眷属围绕,而且与“一千化佛”,一千位化身阿弥陀佛一时来授手迎接。

得到上品下生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眷属,持金莲花,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

这是第十四观说上辈三品。

再看第十五观就是中辈三品的往生。

得到中品上生的念佛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

中品中生的念佛人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花,至行者前”,在宝池中七日莲花乃开,闻法证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果,“经半劫已,成阿罗汉”,经过半劫的修行成阿罗汉。

中品下生的行者,“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经七日已,遇观世音及大势至,闻法欢喜,得须陀洹,过一小劫,成阿罗汉。”

可见,中品下生以及以下的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这四品往生的念佛人,他临终的时候没有什么瑞相,所以我们看念佛人是否是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能够用瑞相来判断。你不能够说,这个人到底是不是往生了,我也没有听到天乐鸣空,我也没有闻到异香,我也没有见到阿弥陀佛和西方圣众住在虚空,这个人是不是往生了呢?不能够以这个作为判断。因为中品下生以下的这些没有什么瑞相,看不到什么瑞相,当然了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判断他是否往生。要中品中生以上当然就现前大众都能够见到很多的瑞相。

这是我们讲第十五观,中辈三品往生。

第十六观是下辈三品往生。

下品上生者临命终时,“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这个来迎接的就是化身阿弥陀佛了。

下品中生者临命终时,“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经于六劫,莲华乃敷”。下品中生临命终的时候看到的是地狱猛火转化为清凉风,然后吹诸天花,花上有化佛菩萨来迎接,所以下品中生是莲花中见佛。

下品下生者临命终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

这是我们讲第二个要点,当来见佛可以分为临终见和莲花中见。

第三个要点就是佛有三身。我们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到底是见法身佛,还是见报身佛,还是见化身佛呢?并且见佛的时候是真正的佛来加持,还是其他天魔幻现为佛来干扰呢?

我们如果是见自佛,现前当来见自佛,当然就是亲见本觉法身,就是见法身佛。

往生极乐世界以后,我们所见的阿弥陀佛按照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上面所说的是报身佛,我们到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见到阿弥陀佛所见的是报身佛。

善导大师特别倡导凡夫入报土论,他在《观经四帖疏》特别地倡导凡夫也能够入佛的报土,入报身佛的净土,并且认为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是报土,他依据的主要是两点:

第一个是按照《大乘同性经》所说,净土得道者为报身,浊土得道者为化身。阿弥陀佛是净土得道之佛,所以阿弥陀佛是报身佛。

第二点理由是按照《无量寿经》所说,法藏比丘于因地中发四十八大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就显现了他的愿力都成就了,这个佛身就是酬因之报身,他是酬自己因地的愿力而感得的报身。

《观经四帖疏》上面就设有问答,问:“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乘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善道大师自己设了一个问答,先设问说,如果说阿弥陀佛是报身佛,极乐净土是报身土,报法很高妙,这些垢障凡夫怎么可以生到报土呢?

善道大师又自答说:“若论众生垢阶,实难欣趣,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就是说如果依靠自己的修行力量当然是很难生到报土了,正是因为依托了、仗承了阿弥陀佛宏深的愿力来作为强大的增上缘,所以五乘皆能往生极乐世界。

因此善道大师就倡导《观经》九品往生全是对于凡夫往生而说的,与圣人全无关系。《观经》等等净土法门是为了五浊恶世的凡夫特设的方便法门,胜异方便之门。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有信心往生极乐,更加不会自卑,说我到底能不能够生极乐呢?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净土念佛人的信心和欣求往生西方的愿力。

但是当然现在净土法门还是有一些说得比较偏离的,比方说日本的净土真宗所讲的本愿念佛法门。后来台湾星云法师有一个弟子叫慧净法师也跑去日本学了,他又带了一个徒弟,就是中国安徽宣城敬亭山,叫做净宗法师,他们所说的就是纯粹强调他力没有讲自力,这就是比较偏离的了。

现在有一些人,就是刚刚前面所提的那些人,歪曲了善导大师的原意,还说他们是学习善导大师的法门,其实是歪曲了善导大师的教导。片面地去强调他力,如果只讲他力,完全不讲自力、不讲持戒、不讲要修清净心,纯粹地强调他力,佛法就会衰落。那样去强调的话,阿弥陀佛跟基督教所讲的上帝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这是比较错误的。

就算是《观无量寿经》上所讲的五逆十恶之人都能够下品下生极乐世界。五逆十恶,造了恶业重罪的人都能够下品下生,也是需要条件的,他临命终时遇到了善知识来教他念佛,然后能够具足十念,称念阿弥陀佛就得往生极乐世界;那当然了,这个首要的是仗承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愿力加持,但是也需要行者的自力,行者临命终时头脑要清醒、神识要清明,这个不容易。你造了五逆十恶,临命终时头脑能够清醒的很难得,遇到善知识教导还能够信受,能够不怀疑、不排斥,这就很难得,当下就能够转过去造五逆十恶的恶心行为极善的心行,以这个极善的心行来恳切念阿弥陀佛名号,当然就能够感生到极乐世界。

所以净土宗历代祖师所倡导的求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的殊胜是自力和他力结合,以彼果觉,作我因心,是果教,不是因教,自力他力相结合来求生极乐世界,不是片面强调他力。

民国时候有一位大德就是创办金陵刻经处的杨仁山居士,他就针对日本净土真宗所倡导的纯他力论有一个一针见血的破斥:“信心者,自心所起也;他力者,自心所见之他力也。”

你纯粹地强调信心,但是你要知道,信心也是你自心所起的,所以并没有离开自力。“他力者,自心所见之他力也”,你纯粹强调他力,但是他力也是自心所见的他力,也没有离开自力,所以纯粹片面地强调纯他力论是不恰当的。

杨仁山居士又说:“用凡夫臆想捏造一法,以凌驾于佛经之上,罪过弥天。”

这个破斥就非常有力了,这个本愿法门用凡夫的这种臆想的东西来歪曲善导大师的原意,凌驾于佛经之上,是非常错误的。如果完全不讲自力,纯讲他力,就把阿弥陀佛等同于西方基督教的上帝,这是非常错误的。所以我们也有要这样的正信、正见、正行,当然就能够身心清净,自他二力具足,一定得生净土。

这是我们讲“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的是什么身?如果是现前见自佛当然就是见法身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后花开见佛,就是见报身阿弥陀佛。

实际上西方极乐世界有五方面超胜于十方一切诸佛国土,十方无量诸佛都有净土,为什么我们要倡导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因为极乐净土在五个方面超胜于一切佛土:

第一种超胜是凡夫得入报土,一生一切生。

往生的时候,行者因为带业的不同,修行功夫的深浅不同,所以在临往生的时候,刚刚往生西方往生世界的时候有三辈九品的差别,但是得往生以后,花开见佛,一切根性的众生都能够平等证入报土,能够都见报身阿弥陀佛,一生一切生。乃至于生到凡圣同居净土,即是圆生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和常寂光净土,所以一生一切生,这个是第一种超胜,其他任何佛世界都很难实现的。

第二种超胜是阿弥陀佛是三身一体。

娑婆世界这个法身、报身、化身就不是三身一体。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佛,凡夫在娑婆世界就见不到报身佛,所谓“有耳不闻圆顿教,有眼不见舍那身。”有眼也看不见报身卢舍那佛的妙好庄严的身体、佛身。凡夫和小乘都难以见到,一定要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才能见、能闻报身佛卢舍那佛说法,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是报身佛、法身佛、化身佛三身一体,所以这是非常超胜的。

第三种超胜是化身阿弥陀佛的超胜。

化身佛阿弥陀佛的光明寿量超过诸佛,因为从法身和报身来说是佛佛道同的,法身阿弥陀佛、报身阿弥陀佛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法身和报身都是佛佛道同的,光明寿量都是相同的。极乐世界的超胜就在于化身阿弥陀佛的光明寿量超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化身。比如说娑婆世界的化身佛释迦牟尼佛,他示现的寿量很短暂,只有八十岁,而化身阿弥陀佛寿命是无量寿,当然这个化身阿弥陀佛的无量寿是有量的无量。其他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化身佛,化身佛的光明都是有范围的,或者是圆光一由旬,乃至于百千由旬,而化身阿弥陀佛的光明是无量光明,所以这是特别超胜的地方,化身阿弥陀佛特别超胜。

第四种超胜是度众生的方法特别超胜,信愿持名念佛就能够成就,就能够顿出轮回,横超三界。

第五种超胜是众生得往生后的果位非常超胜,皆是阿@跋致,都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毕竟不退、一生补处、候补成佛。

所以祖师就赞叹说:“万劫难逢无上宝,现前灭罪除烦恼。他年功满到莲池,与佛长生同不老。”这是赞叹净土法门的殊胜。

好,这样我们就能够明白我们所见的佛到底是法身、报身、化身。

还有我们见佛的时候,到底是真正的佛来加持,还是其他的呢?如果行者没有具足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他也没有求生极乐世界,在禅观之中突然就出现了佛来接引,这个除了临命终时现佛是真正的佛来接引之外,如果他本来没有净土的信愿行,但是禅观之中见佛来接引,这个往往是遭受干扰,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有定力。如果行者具足信愿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现身接引就必定是感应道交,是真正的阿弥陀佛来接引。

我们看九品往生也有报身来接引,到底下的那些也有遣化身佛,你看下品上生者临命终时,“尔时彼佛,即遣化佛,化观世音,化大势至,至行者前”,这个就是化身佛来接引了。一定是真正的佛来接引,所以不要有疑虑,临命终时,我们在生精进,具足信愿行念佛,临命终时见佛来迎,一定是真佛来接引。但是如果你本来就是修禅的,从来没有净土的信愿行,突然见佛接引,那就是干扰。

我们也说一个公案好了。

有一个老禅师在茅庵里面修行几十年,有一对母女对他非常有信心,就以清净的信心供养护持他几十年。

有一天这个禅师就想,我修了几十年还是没有明心见性,还是没有开悟,不能够再这样拖下去了,我一定要外出参学,去求见明眼善知识,得到他们的教导。所以等到有一天母女两个来礼佛的时候,禅师就告诉她们准备要离开茅棚到外面参学去了。

母女两个就说:“师父啊,您老人家外出就很辛苦了,请您老人家多等一天,我们给您准备一点盘缠,然后您再上路吧。”禅师答应了。

隔了一天,母女两个就为禅师送来一套僧装的棉衣(怕他外出参学,风寒露宿很辛苦,所以做了比较厚的棉衣),然后给他四锭元宝。

当天晚上,这位禅师在禅观之中就见到阿弥陀佛现身空中,天乐鸣空,有一个青衣童子手捧一个莲花台来对禅师说:“请师上莲台。”这个禅师就想:我平常都是参禅都没有念佛,奇怪了,我也没有发过求生西方的愿,为什么会现接引相呢?所以他就犹豫不决。这个童子就在旁边不停地催促:“禅师啊,你快点上莲台呀!”这个禅师给他催急了,就随手把身边的引磬放在莲台上,这个音乐就渐渐远了,童子和那个虚空的相就消失,渐渐离开了。

隔天早上一清早母女两个就来敲门,而且拿着一只引磬(引磬上面带有一些血迹、血丝)来见禅师,然后向禅师报告说:“我们家里面养的母马,昨天晚上产了一匹小马驹,很奇怪,一生下来就死掉了。我们就刨开这个小马驹的肚子就发现一只引磬,真是奇怪,为什么师父您的引磬会跑到小马驹的肚子里面去呢?我们来拜佛拜多了,知道您这个引磬有什么特征了,一看就认识是师父的引磬,但是怎么跑到那个小马驹肚子里去了呢?”

这个禅师听了以后惊出一身冷汗,说了一首偈子:“一袭衲衣一张皮,四锭元宝四个蹄。”四个元宝就像马的四个蹄。“不是老僧定力深,险与汝家作马骑。”不是我有定力,随上了青衣童子的这个莲台,就肯定是生到马肚子里去了。

可见“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此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如果我们不能够得解脱的话果报就很重,所以我们要能够专修净业,按照《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的修法来成就念佛三昧,并且引导一切大众都能够求生净土,这个是最殊胜的解脱法门。

好了,我们今天到此地,愿大家同生极乐。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