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十八天 修心七义之二

《掌中解脱》下 by 第一世帕绷喀仁波切

2016-7-29 21:30

  (嘉杰·帕绷喀仁波切先引用法王宗喀巴大师的言教,即“四瀑流冲难遮止”等(1),为我们简示前行改正动机之法。在回顾了以前已讲的各科之后,大师将修菩提心法类中的“七因果”重新讲了一遍。“正明修心”一科的第二部分有五节,即“自他平等”、“由众多门思惟我爱执过患”、“由众多门思惟他爱执利益”、“正修自他相换”与“依此修取舍法”。帕绷喀大师将前三节复讲了一遍。)

  

  辛四、正修自他相换

  

  在观察思惟了我爱执的过患与他爱执的功德之后,当如《供养上师仪轨》中“观我爱执如重病”等四个偈颂所言(2),由见功过之门,将我爱执之心与抛弃他人之心互换,以此来修自他相换。这并非将他人想成是自己、将自己想成是他人,而是将以前因我爱执而抛弃他人的心颠倒过来,也就是将我爱执转移到别人身上,名为“相换”。当思:“以前如何抛弃别人,今后就如何抛弃自己;以前如何珍爱自己,今后就如何珍爱他人。”以这样的方式来修心,等修习纯熟之后,便能做到自他相换;就像从此山转移到对面的山上,而对对面的山生起“此山”的感觉。

  

  辛五、依此修取舍法

  

  修“取”是着重于“悲心”所缘;修“舍”是着重于“慈心”所缘。根本文中说:

  “取舍间杂修”

  这一修法能增长先前所讲的慈心与悲心。

  虽然在许多引导文中,将“舍”放在“取”之前修。但是按轨矩应先修“取”,或是不修“舍”单修“取”也可以。因为若不先取苦,舍乐并无大益。所以,先侧重悲心的所缘,发起悲心令一切有情远离痛苦。然后,观想众生所有痛苦如刀断发,成黑光相,融入自己心间我爱执中。如果想要广修,可观想热地狱中的炎热之苦与烈火热乎乎地进入心间、融入我爱执魔的身中。同样的,我们亦可将寒地狱、饿鬼、畜生、非天、人、天等,直至十地菩萨的一切苦与罪障等取到自己身上,然后,信解一切有情远离痛苦、罪障清净,并发愿其痛苦、罪障皆成熟于自身。

  修“取”时,对上师与诸佛两者无苦可取。

  由于补特伽罗的心量有高有低,某些初业行者无法接受取舍的修法,对这些人来讲,如所谓:

  “先从自身取”

  亦即上午取下午的苦来修,今日取明天的苦,同理依次取下月、明年、此生、后世一切生的苦、以及父母、亲友、中庸、仇敌等一切有情的苦。前者修习熟练之后,再以后者为对象,如此便能将别人的苦、罪障等取到自己身上,应依此次序来修习。

  通常一开始很难萌生取仇敌苦的心,所以,要从自己开始修。有时候从地狱修到十地菩萨,有时候从山沟头往下修,有时候从山沟尾往上修,修习到最后,连狗被石头击打的痛苦也能取受过来。

  取的时候,不是让苦消失、或是将苦搁置一边,而是确实的取到自己心里,那时若能生起恐惧的感受,是好的现象。

  若能这样思惟,纵然不能真的取他人之苦,也能圆满广大福德资粮。娴熟之后,甚至能真实取苦,如慈瑜伽师的故事(3)。

  至于着重于“慈心”所缘的“舍”,即:

  “为利诸有情,转成如意身。”(4)。

  以及《华严经》、《金刚幢经》等所说的施舍身体、受用等。观自身变化成其他有情所需的东西,施予情器世间:先是为热地狱中的有情变化出甘霖、解除他们的痛苦,变化出暇满身,设法使他们获得。其次变化出悦意的处所、楼房,让他们愉快地享受;变化出丰盛的饮食,让他们得到饱足;变化出衣服,让他们穿着,变化出善知识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接近佛位。

  然后为寒冷地狱中的有情,变化出日光与衣服等;为饿鬼变化出饮食等;为畜生施予辨法慧;为非天变化出兵器;为天神变化出五欲乐;因为人的欲望最重,所以凡是人所想要的都变化来施予,并为这些有情施舍受用与善根等。

  观想自身变化出供养云,献与上师、诸佛,上师的寿量、事业因而增长。

  三世善根均可施舍,身与受用两者中现世与来世的可舍,已过去的则不可。

  如前已述,修舍时,当思惟众有情匮乏安乐的情形,以生起“慈心”;我们应将这一修心所缘作为修持的中心。

  又如(根本文)所说:

  “于彼策念故,威仪尽诵持。”

  为了提醒我们修“取舍”,应在任何场合念诵与“取舍”有关的文句。虽然《金光明经》中有一些这样的文句,如果大家不清楚,亦可念“惟愿大悲师加持”等(5),有些祖师就是用此一颂文来计数修持。

  不仅如此,我们也应将一切威仪转成增长菩提心的方便。有关这些内容,可参阅《华严经》与《净行经》等。想要将菩提心作为修持重点的人,应效仿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师的行持,对《华严经》多多闻思。

  当我们对“取舍”所缘较为熟悉的时候,即按照(根本文)所说:

  “复令乘风息”

  呼气时配合修“舍”,吸气时配合修“取”。此乘风息法一开始较难掌握,经过不断练习而能自然运用后,因为风心同转的关系,就成为自他平等相换菩提心顺易生起的极大助缘。此法与密法中所说的“金刚诵”有些类似。克珠杰曾赞叹宗喀巴大师说:

  “怙主师尊鼻中息,亦成治疗众生因。”(6)

  道理也在于此。这里面虽然还有其他教授,但不宜为非以此法为定课的人讲。

  

  (三)转恶缘为菩提道

  

  这一教授对浊世时代的修行者极有帮助。在修法障难众多又难以排除的情况下,必须设法将逆缘转变成顺缘,否则,善妙或恶劣外缘的出现都会使修法的心消退。有的修行人因荣登高位,心生骄慢而退心,有的人因为有了钱,忙于经营而退心;有的人因为遇到不幸,心灰意冷而退心。在这些情况下,修法是很困难的。如果连平时少得可怜的法也退失不修,必然每下愈况,因此,我们要设法使任何恶缘都转变成不妨害修法之道。

  这里分为“以意乐转变”与“以加行转变”两种方法。

  以意乐转变中,又分“以行转变”与“以见转变”两种。

  第一,即如《供养上师仪轨》中所说的“情器充满诸恶果”等(7),以及《修心根本文》中所说的:

  “罪满情器时,恶缘转觉道”

  往常出现患病、怨敌、魔祟等不如意的事时,我们总是将责任归咎于他人,不明白所有疾病都是由业所生,却归因于饮食、邪魔等,然而探究它的根本或起因,则如先前下士道业果一节中所说,一切不如意之事都是我们的业所造成的,而业又是从我爱执产生的,因此,我爱执才是祸根所在!遭盗贼偷窃时,不应指责小偷,而应埋怨自己的恶业以及发起恶业的我爱执。所以,在出现患病、苦恼等恶缘的时候,应当想成是获得菩提的助伴:所谓“病扫罪障帚”(8),若能把病苦等任何恶缘的出现,想成是往昔所造必定受生恶趣的恶业罪障,在此身中成熟而消尽了,从而感到高兴。不仅如此,我们也应高兴地想到:“以前修取舍时,就是要把有情的苦取到自己身上,现在这个目的终于达到了!”。又发愿有情剩余的痛苦也成熟于自身,以此代替众生受一切痛苦,这样来作观修,心想:“此次能有机会实际取受有情痛苦,真是太好了!”能彻底放下,病痛就不会成为障难,反而能增长善行。例如,以前离俗修行者扎坚巴有个弟子身患麻疯病,到机摩杂逞后病就好了(9)。

  又如所谓:“恶缘劝修善”,如果不想受苦,就需断恶!将苦看成是提醒我们积福净罪的信息而勤修积净之法。未出现恶缘时,我们常松懈下来而不念及修法;遭受不幸、灾祸、疾病等恶缘时,却反而能激发出离心、消除懒惰懈怠而趣入善行。

  有道是:“魔鬼佛神变”,“苦为法性显”(10)。当出现王魔、厉鬼等损害时,应当用以下的想法来观修:“我以前不念正法,受了世间法的欺骗,现在它们来劝我修法,对我有恩!”如果懂得如何转念,痛苦也会变成证悟法性的助缘。疾病是由我爱执所产生的,生病时应当想:“病魔来帮助我降伏自己无法降伏的我爱执怨敌,恩德深重。”

  遭到恶缘的时候,通常会将平时的修持弃置一旁,以后不要再如此。就像行人在通过险关时,需加倍小心;在疾病恶缘等出现时,也应特别谨慎,继续修持不松懈,努力修习“取舍”等法,这才是最重要的。

  《入行论》中说:

  “苦有诸功德:厌离除骄慢,

  悲愍轮回者,羞恶而喜善。”

  有苦的时候,我们会心生厌离而消除我慢,因自身之苦而对他人心生悲愍,并且希望断除苦因等。

  我们往往将快乐视为好事,而将痛苦视为坏事,然而这并不正确,有道是:

“乐不可喜苦可喜,乐则昔集福德尽,苦则恶业罪障净。”(11)

  身居高位的人,像是独自遭受软禁一样,想去的地方都不能去,那些大活佛和大官们不正是如此? 珠却·洛桑南结也说:“高者如软禁”、“卑下乃佛座”(12),过去所有的智者、成就师,都是身居卑下而获得佛位的。我们应效法仲仁波切向香·章嘎贝穹顶礼那样的谦卑,能自处卑位,只有流水比自己卑微的人,与朋友也能和睦相处。

  “赞不可喜谤可喜,谤则自过全彰显。”(13)

  听到别人的赞叹,我慢会变得愈来愈重,这会贻祸于现、后两世也发现不了自己的过失。若受到毁谤,虽然一时间感觉不太顺耳,却能使我们以后检点自己的行为、谨慎取舍。所谓“咒骂如天馔”,毁谤好像是天的悉地一样。在身陷他人交相谤辱等恶缘时,应当如此思惟。

  享受快乐的时候,应当想到这是善业的结果,因而对修菩提心发起更大的勇悍。

  第二,以见转变,根本文中所说的,“乱境观四身”等(14),这是古人的讲法,如果照这个方式观察,稍有不便。此句意为:当痛苦现前时,观其自性,其中本来不生是为“法身”等,但这种说法意义不大。简言之,当自身出现苦乐与妙劣外缘时,应观察其各自本性:除因缘缘起聚合而有“妙缘”、“恶缘”、“苦”、“乐”等名言现前显现、不可否认之外,实际上,它们都是无自性的。而且应观察“自”、“他”无谛实的道理,破除忧愁与贪着等,这样思惟即可。如果不了解正见,则应思惟:“在我死时,目前自己所有的一切苦乐,都像南柯一梦那样,只能成为回忆中的事件。所以,在这短暂的生命中生贪起嗔是毫无意义的!”

  

  

注 释:

  

(1)引自《三主要道》,全颂为“四瀑流冲难遮止,业力绳索紧系缚,投入我执铁笼中,无明黑暗笼罩之。无边有中生又生,三苦逼迫常无断,如是现状母处境,思已发起殊胜心。”

(2)第一颂见本书“第十七天”,第29条注,第二颂见第32条注,第三颂见第二册,第四颂为:“我爱执即众苦门,爱护众母为德本,故于自他相换行,修为心要愿加持。”

(3)《道次第传承上师传》中记载道:“某日上师讲法,旁人以杖击犬,师大声叫痛跌到地上。众人见犬无恙,以为上师欺诳。师示以背,犬遭击处杖痕显然,众乃信服”

(4)引自《入行论》第五品。

(5)出自《供养上师仪轨》:“惟愿大悲师加持,凡母众生罪障苦,今皆成熟于我身,凡我所修诸乐善,悉施众生令享乐。”配合此颂修“取舍”之法,详见本书附录二。

(6)引自克珠杰所造《吉祥三界颂》,全颂为“怙主师尊鼻中息,亦成治疗众生因,余二资行何需言,三界众友我启请。”

(7)全颂为:“情器充满诸恶果,非爱众苦降如雨,当观此净恶业里,恶缘转道愿加持。”

(8)出自金洲上师所造之《调伏边地法》,全颂为“恶缘善劝请,魔鬼佛神变,病扫罪障帚,苦为法性显。”

(9)详情待查。

(10)见本章第八条注。

(11)作者为扬贡巴·坚赞贝(幢贤,1213-1258),竹巴噶举派上师。

(12)洛桑南结的故事详见本书第一册。

(13)出处未详。

(14)许多《修心七义》根本文版本中,有“乱境观四身,空为无上护”这两句。出于见地上的考虑,帕绷喀仁波切在其校订本中作了删除。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