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三)正宗分

《佛说盂兰盆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6 15:20

接下来从“目连大叫”开始就是正宗分了,正宗分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就是目连悲陈苦厄,第二就是如来为救倒悬。

1、目连悲陈苦厄

我们看:

“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

目连尊者在阿罗汉之中是神通第一的。当年,憍萨罗国的国王琉璃王攻打迦毘罗卫国的时候,目连尊者就运用神通,把五百个释迦族的人放在一个钵里面,然后把这五百人藏到大梵天上去了,这个是大神通啊。目犍连尊者又曾经为了探寻释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之一“无见顶相”,用神通去看这个“无见顶相”,到底这个顶在哪儿?边界在哪儿?一直用神通去到无量无边的佛世界,发现佛陀这个“无见顶相”还在,还是找不到边界,这也是神通广大,能够去到无量佛世界。当年有一位人间的名医叫做耆婆,僧团有谁生病,都是这个耆婆来给看好的,以此福德,耆婆就生到天上去了。后来,目连尊者想叫这个耆婆从天上下来看病,但是这个耆婆耽著于天福,原来在人间他看到目连尊者,马上就站在路旁很恭敬来问讯、来顶礼,但是现在这个耆婆天子到了天上以后忙于享乐,看到目连尊者都不下马车了,只在车上点点头,就又匆匆忙忙跑了,目连尊者马上就用神通力一指,耆婆天子的车就不能动弹了,这个也是神通。

但是,神通难敌业力,神通虽然广大,不能敌他母亲业力之深。《地藏本愿经》说“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所以这个业力是不可思议。佛说世间有两种不可思议,一是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二是诸佛菩萨加持力不可思议。目连尊者用尽了他的神通力,也不能够让他的母亲在饿鬼道之中吃上一顿饭。因此,就“悲号涕泣”,马上回到佛前“具陈如此”,详细地把他入饿鬼道中救母,然后钵饭变成火炭的经过向佛陈述禀白,请佛救度。

2、如来为救倒悬分六

第一是母罪深,余力难救;第二是僧德重,圣众能度;第三是教示目连救济之法;第四是众僧受供之仪;第五是孝子依教修供报恩;第六是亡母获益离苦得乐。你看,这六个方面就讲得很清楚了,如来把救倒悬之法讲得很透彻了。我们先看第一个方面。

(1)母罪深,余力难救

“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

释迦牟尼佛就开示说:目连啊,你的母亲过去五百生之中,都是有这个悭贪不舍的习气,因此罪根深结。她熏得久了,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这个力量很大,她一直都是一个悭吝的相、贪婪的相,然后一直熏,就熏成一种习性。如是相、如是性,然后如是体,所以熏得很重了,罪根深结。身口所起的恶业名为罪,而罪业的根就在于心;心中有悭吝贪婪的习气,习气多生多世熏习累积就名为深;习气坚固、胶着难解,就名为结,所以叫罪根深结。以你一个人的六神通之力,难以转化你母亲多生多世的业力。

“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

佛陀说:目连啊,你很孝顺,想报答母亲的恩德,用神通力看到母亲在饿鬼道之中受苦的惨状,悲号涕泣,声动天地。你感动了天神和地神,你这种孝心是声动天地,天神、地神都被你感动了,而且那些邪魔外道鬼神也都因此而很恭敬你。你要知道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带领他们的眷属都很有威神力量,但是他们也是无可奈何,也不能帮你的母亲脱离饿鬼道之苦。因为,这些天神地神还是有漏凡夫,他们的福德也是有漏之福,不是出世无漏正因,不能救你母亲出苦轮。

菩萨戒是以孝为宗,六度万行以孝为首。因此,释迦牟尼佛升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地藏菩萨因地也是曾经作婆罗门女,为了救度母亲而发大悲心、菩提心。你看,目连尊者也是非常有孝顺心的。因为菩萨戒以孝为宗,一切修行以孝为首。我们也说一个例子:

宋代有一个僧人叫做舆恭,舆恭曾经写过一首诗,思念他的母亲。诗名就叫做《思母》,思念母亲。“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就是说,秋天的冰霜打着芦荻花,我的泪水打湿了僧袍,打湿了衣襟。茅屋柴门这个地方,我再也看不到我的老母亲白发苍苍斜倚柴扉的身影。现在母亲已经过世了,所以现在我再也看不到她的身影了。回忆去年五月梅雨季节的时候,家里面断粮了,母亲倚门翘首,盼儿归来。自己是出家人,身无长物,那怎么办呢?只好典当袈裟,然后买米回来奉养老母亲。当时的境况虽然很清苦,但是母亲还健在,因此孝心有托,心很安。但是,现在母亲已经去世了,柴扉冷落,霜打芦花,泪湿衣衫,所以诗人就陷入到深深的悲恸中,这是描述他思念母亲。前两句是写现在的这个情况,三四句就回忆去年黄梅季节母亲还在那个时候的情况。

(2)僧德重,圣众能度。

“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为什么十方众僧威神之力,能够使目连的母亲得解脱呢?你用语言来讲,你讲半天还讲不清楚,不如画个图,马上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看图表5:救拔力量强弱四料简。

[attach]17526[/attach]

一看就明明了了。图表5就能够很清晰地看到盂兰盆供是救度力量最强大的。

我们先看这个图的左下象限,左下象限是凡夫一人之力,希望救拔母亲脱苦轮,这个是力量最小的。

再看右下象限,右下象限是以众天神地神之力,虽然这些众天神地神他们也有神通,有福德之力,但是他们还在三界之中,是有漏的神通,有烦恼的,力量很小的神通,因此也不能够度目连之母。

再看第三个象限,左上象限,目连尊者已经证得阿罗汉圣道了,已经具足六神通,已经证得无漏果位,但是他只有一个人,因此力量还是不够。

第四就是右上象限,这个就表示无漏的圣者很多,结夏三个月已经圆满的僧团里面,成就证果的、修禅定成就的非常非常多,既满足无漏的条件,又满足人数众多的条件,因此力量是最大的。因此,经文说“当须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

再来看我们引申开来,就知道:有禅有净土,功德最殊胜。再看图表6:禅净四料简。

[attach]17527[/attach]

这个禅净四料简是出自于永明延寿大师,我们用这个图表把它表示出来,就能够知道哪一种力量最大、最殊胜。所以,学佛也要擅于用各种工具,很多东西用话来讲,讲半天,绕来绕去绕不清楚,画一个图就一目了然了。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我们的阿弥陀佛圣诞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你知道是谁的生日吗?就是永明延寿大师的圣诞,所以我们知道他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永明延寿大师有一部书《宗镜录》一百卷,是汉传佛教里面最好最好的佛法概论,成佛地图。如果你根器够,什么书都不看,就看《宗镜录》,你对整个佛法全部都了解了。南传佛教里面最好的佛法概论,就是觉音尊者造的《清净道论》。金刚乘里面最好的佛法概论,就是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永明延寿大师还有《万善同归集》《唯心诀》等等。他是禅宗法眼宗的祖师,也是净土宗的祖师,他对天台、唯识、贤首都非常精通,所以才有大智慧,能够写一部最好的佛法概论。

我们先看左下象限: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生命没有觉醒,又不肯老实念佛,糊里糊涂万劫千生都是在轮回受苦,没个依靠。

再看左上象限: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虽然是能够开悟,但是不肯念佛,你要知道除佛之外,九法界众生心体不能离念,只有佛才能够真正到无念,其他的九法界众生心体都不能离念,这个念头而且是受过去的因缘影响的。我们看“十如是”就知道了,我们这个念头不是自己完全能够自主的,它是受过去的因缘所影响的。因此,你不念佛,就会被你过去的业力牵着走,因此说“十人九蹉路”。生命虽然觉醒了,但是没有力量,因此要改变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佛号取代过去的你,用佛号来转化过去业力对当下念头的影响。你要把过去的业力对你当下念头的这个影响和控制转过来,唯有最好的方法就是提起阿弥陀佛,马上心就入佛法界呀。所以,必须以佛号来引生我求生净土的正念,求往生的正念,使我念念不离佛号,这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为香光庄严”。如果有禅无净土,恐怕生死关头,未必能作主。因此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临命终时就“循业流转”。“循业流转”是《首楞严经》里面的一句话,临命终时,随着多生的善业或者恶业而去受生,这个是可惧可畏的。

第三就是右下象限: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生命觉醒了,不必要去求大彻大悟,老实念佛,心就安在法身德上,信愿念佛,必定能够万修万人去。既得往生,亲见阿弥陀佛,听受妙法,一生便能证得阿鞞跋致不退转。所以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第四就是右上象限:这个是最殊胜的修行“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生命觉醒以后,有明心见性的功夫,更能够真信切愿,求生净土,大彻大悟,力如猛虎,彻悟以后,一切世间的尘境,五欲六尘都障不住,就像猛虎一样;再有念佛了生死的把握,这个就是如虎生角,虎本来就很有力量了,再加上它生出坚硬的角来,当然就更有力量了。以自己所悟所修,拿出来教化众生,开众生眼目,做人天师表,因此说“现世为人师”。明心见性之人还能够念佛求往生,临命终时,一定就是上品上生,一弹指顷,花开见佛,就能够证得圆教的初住位。马上生极乐,就是圆教初住位,就能够生到百佛世界,分身作佛,所以说“将来作佛祖”。

(3)教示目连救济之法。

从第六页的第一句“吾今当说救济之法”到第六页的最后一行“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都是第三点教示目连救济之法,可分五小点。

① 第一小点就是许说救法

“吾今当说救济之法,令一切难,皆离忧苦”。

释迦牟尼佛很慈悲地说:目连啊,你想尽孝报恩,我现在为你说救济之法,不但是让你母亲解脱,而且能够令众生过去的父母都能得度,脱离忧苦。忧是指心忧,苦是指身苦。

释迦牟尼佛说八苦,我们都知道:生、老、病、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用现代心理学就可以分析,不是一定要用传统的解说方法。你看,有身体功能变化的“四苦”:生、老、病、死苦;还有处理社会关系而招感的苦,比如说爱别离苦、怨憎会苦,都是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时而产生的苦;还有是处理物我关系的苦,主要是求物质,物我关系,求不得苦,总括为第八苦,就是五阴炽盛苦。这一切苦其实都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生灭变化而产生的苦,叫五阴炽盛苦。这些如果延展开来,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就是怎样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心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学问,就是伦理学。伦理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善和恶,让我们为善去恶。伦理学讲集体内在的文化影响力对每个人的影响,指导我们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能起到一个指导作用。推荐大家看一本书,就是昭慧法师写的一本《佛教伦理学》。

“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尽世甘美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众僧。”

② 第二小点就是指示良时

这段经文有两个内容,一个是指示良时,就是做盂兰盆供最好的时间;第二就是讲孝心设供,分五个要点来领悟。

第一个要点是为什么要选择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来举行盂兰盆供呢?为什么其他时间不做盂兰盆供,单挑在七月十五前后来做呢?有四个原因,必须要选在农历七月十五前后来做盂兰盆供,效果才是最好的。

第一个原因是:冬至一阳生,冬至是最冷的时候,但是这时候一阳生起来了;夏至一阴生,夏至最热的时候,但是一阴也就生起来了。天地之气能够相交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在平和的时候、很平稳的时候,阴平阳秘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指两个时间,是天地之气相交的时候,一个是清明节前后,第二个是中元节前后。你看,今天是八月七号(农历七月十二),正是立秋的节气,所以这个清明节和中元节,两个节气天地之气相交。天地之气相交,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过,其实你如果细心观察,你可以感觉到。惊蛰的时候你去观察一下,你们家那个抽水马桶,你会发现它会有一种气往上冒,而秋天是沉下去的,惊蛰是往上升的,它就是这样子。天地之气相交的时候,就能够震动埋于地下的白骨,那缘起的力量是非常殊胜的。中国古文化为什么是说入土为安呢?其实是因为这个天地的力量在变化,它就会有影响,有作用,当然入殿为尊。其实选在七月十五是巧妙地用好缘起的力量。因此,世间的儒家,他就选择在清明节来祭扫,纪念祖先;而出世间法,佛家就会选择七月十五解夏,做盂兰盆供,正当其时。

这个是第一个原因,巧妙地用好缘起的力量。北宋时候的安乐先生邵雍(邵康节),他曾经作过两首诗。一首是《观易吟》,另一首是《观物吟》来说明这个道理。《观易吟》就说:“聪明正直男子身,洪钧赋予未为贫,须探月窟方知物,未识天根岂识人,亁遇巽时观月窟,地逢雷处识天根,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这一首《观易吟》里面有很深的道理,讲十二辟卦,讲天地运行规律,讲怎样在事物没有发生时能够洞烛天机,首先你要能够认识天根和地窟,或者说月窟。天根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地雷复;月窟是什么呢?就是天风姤,天风姤卦就是月窟。当然时间关系不展开来说了,只是说这个缘起的道理,邵康节用这首诗描述得很清晰、很透彻了。

第二个理由:是为什么会在七月十五来作盂兰盆供呢?因为七月十五是僧众结夏圆满的时候,经过三个月的实修,僧团里面证果位的很多。虽然没有证得果位,但是成就禅定的就更多。有一些证果位的是证得初果须陀洹,预入圣人之流;二果斯陀含,这个时候他是一往来,一往来于天上人间;三果阿那含是不来;四果阿罗汉有三义,时间关系也不展开来说,大家应该有基础也都学过了。次一等是没有证果,但是成就禅定了,证得初禅乃至于四禅。这个时候来供佛斋僧就是护持正法,就是成就出家人修行证果位的功德,这样功德是最殊胜的。

“僧伽”翻译为和合众,也就是理和、事和。理和是同证择灭无为;事和是身、口、意、戒、见、利,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然后是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所以,身、口、意、戒、见、利这六和,这是事和,事相上的和。因此,和合的僧团,证果位的僧团,我们在他们修行圆满的时候来供养,做盂兰盆供,这是最殊胜啊。

第三个理由:为什么要七月十五来献供呢?是因为同共一法身。七月十五这个时候供僧,因为他们学修功德很殊胜,僧团中间已经有人生命觉醒了。僧团和献供的居士群体,以及他们的父母都是同共一法身。有那些法身觉了的僧团来加持、来熏习,就能够使先亡心开意解。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所以能够把祖先那种执著的心结打开。

第四个理由:因为“僧自恣时”,所以来做盂兰盆供也很殊胜。僧自恣什么意思呢?僧团内部通过自恣能够更团结、更和合,能够令正法久住。这个时候供僧当然就功德殊胜。所以,戒律里面有规定,僧人在解夏的时候,要在大众中白言,跟大家说:“大德长老,或见我过,或闻我罪,或疑我犯,恣任所举,哀愍语我,我当忏悔。”就是你看到我的过失了,或者你没看到,但是你听说我有罪过,犯戒了,或者你怀疑我犯了,你都可以说出来。“恣任所举,哀愍语我”,告诉我,提醒我,帮助我,我当忏悔。这样,当然僧团就清净,就和合,就正法久住。

居士们一定要知道四个字“僧事僧断”。这个是对于经常来寺院护法、很清净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不要参与到僧团的事里面去,不然就容易破和合僧。“僧事僧断”,本来僧团事务,出家众是不可以跟居士说的,居士也是不应该参与的,就护持三宝好了,知道“僧事僧断”就对了。这是讲为什么要挑在七月十五来献盂兰盆供。

前面讲的第一个要点就是时节因缘殊胜。接下来,第二个要点就是讲发心殊胜,要发菩提心,不但是为现世的父母,而且为累生累劫的父母来献盂兰盆供。

③ 第三小点就是孝心设供

第三个要点是讲献供的行为殊胜。你看,因为有种种的殊胜,所以这个盂兰盆供才力量大。具钵和罗饭,钵和罗一般称为钵多罗,就是首先用钵来盛饭,我们献盂兰盆供要先用僧人用的这个钵(应量器),献一钵、三钵、七钵,最少献一钵吧,这样盂兰盆供才如法。不然我们老是拿厨房的大碗,摆一大堆大碗小碗,大碗装饭,小碗装菜,摆一大桌子,一个钵都没有,这样就不如法了。最少要有一个钵,也可以有三个钵、七个钵或者更多,都是挺好的,用钵盛饭。《百丈清规》里面有详细讲到,怎样是最如法的做盂兰盆供,要怎样来供饭、供菜;然后要至少供上一瓶荷花,表示出淤泥而不染,表示因果同时,表示和合等等;然后要供清水等等。看《百丈清规证义》可以看得很详细。

具钵和罗饭,百味五果。百味就是种种滋味的蔬菜,“百”是言其多,非定数,不是说一定要摆满一百碗,不是这个了。“五果”是什么呢?五果其实就是指,几乎就把所有的果类都包含了。一个是核果,或者说核(hú )果,核就是这个果里面有一个坚硬的核在,你看像桃子、李子、梅子、杏子,里面都有一个坚硬的果核,这是核果。第二就是肤果,就是指果肉很丰厚的,比如说苹果、梨子。第三就是壳果,就是有一个外壳的。比如说核桃,核桃你把它敲开,才能够把这个核桃肉拿出来,所以用核桃来供养佛、法、僧三宝也是很好,为什么?它表示的是用头目髓脑来献供养,因为你把这个核桃敲出来,这个肉就像人体的大脑脑组织一样。还有像石榴也是有一层壳的。第四种就是糩果,糩果就比如说像松子仁。第五种就是角果,比如说像菱角。你看有核果、有肤果、有壳果、有糩果、有角果,所以百味五果呀,汲灌盆器。这个当然有一些不一定找得到,不过现在物质丰富了,买这个水菱角应该很容易吧。

“汲灌盆器”就是用净水,把这些所有要做盂兰盆供的器皿清洗干净。“香油锭烛”就是供香、供油、供灯、供烛,有脚的就叫做锭,没有脚的就叫做灯。锭烛,这个有一个脚,上面一盏灯,这个就是锭。其实,盂兰盆供就是四事供养都具足,衣服、饮食、卧具、医药都具足。

④ 第四小点就是赞叹胜田

“当此之日,一切圣众或在山间禅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树下经行,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或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在大众中,皆同一心,受钵和罗饭。具清净戒,圣众之道,其德汪洋。”

这段经文就是赞叹来应供的殊胜福田。要知道在盂兰盆供的时候,你请来接受你供养的这些圣众都是殊胜的福田。可以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是赞叹来应供的二乘圣贤殊胜。声闻乘、缘觉乘这些圣贤都来了,“或在山间禅定”是赞叹缘觉乘的圣贤、辟支佛乘的圣贤,他们在山间修禅定,是以自利为主,观十二因缘而证道;“或得四道果”是赞叹声闻乘的圣贤殊胜;前三果就称为果,第四阿罗汉就称为道。我们看《金刚经》,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断见思惑——断八十八使见惑,然后断八十一品思惑,也不展开来说了。

第二个要点是赞叹来应供的菩萨圣贤殊胜。“或六通自在,教化声闻缘觉”这个就是指菩萨成就了六神通,教化二乘。你看,同样是名为六神通,但是他有胜劣之分,比如说天眼通,声闻、缘觉他们用天眼通只能够看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但是菩萨的天眼通可以看到一百个三千大千世界、一千个三千大千世界等等。所以,虽同一个名字,但是神通力量有大小。好像同是语文课,小学的语文课跟高三的语文课内容就相差远了。所以菩萨的六神通就比二乘更殊胜,以此来教导二乘,回小向大,涉俗利生。“或十地菩萨大人”这是特别指别教的登地菩萨,初地乃至十地,超越了三贤位,所以称为大人;超越了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菩萨,所以称为十地菩萨大人。“权现比丘”就是指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的菩萨,表面看起来他就是一个普通的比丘,就是一个声闻,就是一个小乘,但是实际上他是什么呀?他是内秘菩萨行。

第三个要点是三乘圣贤应供殊胜。你看看,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圣贤都来应供了,都和合一味受盂兰盆供,所以功德不可思议。“受钵和罗饭”,钵和罗也称为钵多罗,就翻译为应量器,或者翻译为应法器。有三种应法,首先是体应法,就是它的材质或者是铁钵、或者是瓦钵,食物放在里面不容易馊,其它钵都不对。曾经佛住世的时候,有人供养佛弟子一个玉钵,佛陀马上说不可以,不能用这个;然后是颜色应法,不红不黑那种颜色;第三是量应法,就是跟随他的饭量而制这个钵的大小,所以也称为应量器。

在《十诵律》这个戒律上说“钵是恒沙诸佛标志,不得恶用”;《僧祇律》就讲得更明白了“钵是出家人器,非俗人所宜”。我们受戒的时候,应该也会要念这些偈颂“比丘受具时,衣钵为其缘,诸祖付心印,衣钵为信物。恒沙佛标志,凡圣资身器,如量钵多罗,敬心常奉持”。我们三乘圣贤他们同具三无漏学的功德,同发慈悲救济众生的心,所以说其德汪洋。你看,“具清净戒”是戒无漏学,“山间禅定”是定无漏学,“教化二乘”是慧无漏学,所以三学功德殊胜。

第四个我们在这一段里面要强调的要点,就是一定要注意,不单单是念佛精进修行,还应该要多护持僧团,护持三宝,护持正法的寺院,这样才是如法的修行。我们五台山的百岁高僧梦参老和尚,前一段时间全国各地、世界各地很多人过去给老和尚祝寿,老和尚曾经特别开示过“在家诵经念佛而不护持寺院,等同谤僧”,这个就说得很严厉了。你从来不到寺院去,就以为我在家里关起门来念佛好了,从来不去护持寺院,这个是谤僧,你皈依体都可能没有了,这个很糟糕。

曾经有一个人,因为他的东西流通很广泛,就说过一句有偏差的话。他说:末法时代你不要去寺院,免得惹一肚子烦恼,你还是就在家念佛就好了,不要跑到庙里去了,不要跑到寺院里去了。这样说其实就是有问题,不让人到寺院去了,这种说法是不如法的。因为就等同谤僧,你就只皈依佛,皈依法,没有皈依僧这一说了。所以,心要与佛法相应,身要护持三宝,才能修行相应,一定要有这个正见。你看,我们梦老修行一辈子,显密圆通,他以他几十年的修行经验来开示大家,不要犯谤僧的业。

⑤ 第五小点就是讲父母获益

“其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

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二小点是讲盂兰盆供的时间殊胜,为什么要选七月十五前后;第三小点就讲设供的发心殊胜,行为殊胜;第四小点就是讲来应供的三乘圣贤殊胜;第五小点就讲父母获益殊胜。你看,时间殊胜、发心殊胜、行为殊胜、来应供的三乘圣贤殊胜,然后父母亲、七世父母获益殊胜,具足这个五种殊胜,所以这个盂兰盆供最极殊胜。父母获益殊胜,也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讲今生今世的父母和六亲眷属,如果已经过世了,就会仗盂兰盆供的功德,能够出三恶道,享天乐,衣食自然。“现世父母,六亲眷属”的六亲就是指父母、兄弟、夫妻,眷属就是讲儿女、姻亲。“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仗盂兰盆供的功德,过世的亲人,如果堕入到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中都能够应时解脱,生天道,享受天福,天衣无缝,天食自然。不晓得大家有没有看过天衣,我们如果去昌都,去桑耶寺必定要经过昌都,昌都那边有很殊胜的地方,附近有个雍布拉康 ,另外还有一个昌珠寺,昌珠寺有两件宝贝,一件宝贝就是一件天衣,还有一件宝贝就是一幅文成公主曾经亲自绘的千手观音唐卡,也是非常有加持力,有很多感应的。很多年前,我带领大家朝圣都去过了,现在就没有这个时间了。

第二个要点就是讲今生今世的父母如果活着,就能仗此盂兰盆供的功德,福乐百年,长寿无病。

第三个要点就是“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华光”,这段经文就可以分为浅和深两层解释。浅层来说,就是多生多世的父母仗盂兰盆供都能够脱苦生天,在天上的妙华光明之中,受天人的福报,享受天福,一切现成,一切自然,这是人天乘的说法。从深层来说,“入天华光”,第一义名为天,能够证悟第一义谛,这才是性天;然后菩萨万行称为华,般若名为光,三德秘藏是住宅,这个才是真正的“入天华光”。

好,我们把如来为救倒悬开示的六点法已经讲过了,就是第三点“教示目连救济之法”。

(4)众僧受供之仪。

“时佛敕十方众僧,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初受食时,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众僧咒愿竟,便自受食。”

这一段就讲僧众接受盂兰盆供的仪轨,可以分为三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佛陀对那些还没有证得道果的凡夫比丘,他们要接受供养,要受供时候的仪轨是什么呢,就是食存五观。所以,我们的斋堂也叫五观堂。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就是你看这一钵饭,农夫要辛勤耕耘,厨工要辛勤炊煮,费工良多。“量彼来处”,就是这些斋食从哪里来呢,它是施主、护法居士们舍心所施。所以,无德何能消受,要有修行的德行。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就是揣度、思量、思考,思考思量自己的德行,如果德行全,当然可以受供养。所谓“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这个是法海,是裴度的儿子出家以后他的师父说的。缺则成债,如果德行有缺失,就变成你借的债了,当来披毛戴角还。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看到食物不要起分别心,是防心离过。见美食不要贪,见不好的食物不要起瞋心,见不美不恶的食物不要愚痴。要保持觉知,正念正知来受供养。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如果你不吃就身形枯槁,不能用功。

五、“为成道业,方受此食”。还有《华严经》的《净行品》我们也学过了,也是我们中级班的教材。上面也讲到受供,看到钵要善巧发愿“若见空钵,当愿众生,究竟清净,空无烦恼”,看到空钵就提醒自己要证性空智慧,“若见满钵,当愿众生,具足盛满,一切善法”。

第二个要点,前面是对于未证道果的比丘说的受供仪轨。这里面,盂兰盆供来受供的很多是已经证得道果的,他们能够为世间作福田的,他们要怎么受供呢?仪轨是什么呢?佛陀就开示说,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点是发心,第二点是行禅定意。

首先就是要发心。受供之前要有利他的发心“皆先为施主家咒愿,愿七世父母”,就是为来设供报恩的施主、居士群体,为他们来咒愿,愿他们的七世父母都能够承斯善利,俱得超生善道;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这是发愿发心,然后受供。

还要“行禅定意,然后受食”。要为施主的七世父母,以禅定三昧来作加持。为什么呀?因为佛教说有四种食,乃至于九种食。我们不展开说,就略说四种食。巴利圣典讲到四种食,就是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段食其实是指因,你看我们现在是段食,一天吃两顿,或者有些一天吃三顿,一段一段地吃就是段食,这是最通俗的解说。如果细说,段食包含四类色法,一是业生色;二是心生色;三是时生色,这个时就是时节因缘时节生色;还有食物生色。就是滋养色身,这个色身的能量来自于哪里?有四个能量来源,色、心、时、食,或者说业、心、时、食。业所生色,你看这个鬼道众生他们那么久没有食物,他为什么能维持,因为他有业;还有心生色、时节因缘生色和食物生色。然后是触食,触食就是以接触为食,思与识相应的触心所。然后是思食,就是指五蕴里面的这个行蕴,有思心所才会造成果报。然后识食,其实就是指凡夫的业识。

巴利语三藏之中,佛陀专门有说一部经,叫《食经》。药师法门,饮食是秘密禅,内容非常深广。看起来吃饭很简单,但是什么时节吃,怎么吃,吃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个中间有很多奥秘。在修行过程之中,在哪个阶段要怎么吃,哪些修行的时候有哪些不能吃,等等,都是很有要求。比如说,修拙火定的人,如果是居士,他也没有吃全素,有一点就要讲究,就是不可以吃鱼,在这个修行期间是不可以的,就是三净肉也不可以,等等。时间关系我们也不展开来说了。

为什么要先行禅定意然后受食呢?因为鬼道众生主要的是什么食?主要的就是识食,就是业识这个识,他几乎就没有段食,也没有触食,思食当然也是没有的。所以,他这个识食,你怎么可以帮他呢?禅定跟识食本质是一样的,本质是不二的,所以禅定功夫好的人,他为施主咒愿的时候,功德就不可思议。为什么呀?真能够帮到,他这边一入禅定,那边就得到识食了。他是一个业识,这个业把他的这个(食物)封闭掉了,所以怎么着他都得不到食物。但是,当你入禅定的时候,因为禅定跟识食本质不二,所以马上那边就能得到,不可思议。“入禅定意”以后,还要念一个偈子,心里默念也可以,就是“定业不可转,三昧加持力,无始诸障碍,一切皆消灭。”

第三个要点就是受供以前,一定要先供佛。“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然后才可受食。

(5)孝子依教,修供报恩

如来讲盂兰盆供的救济的方法,总共讲六个方面,第四个方面我们刚刚也讲了,第五个方面就是孝子依教,修供报恩。

“时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目连悲啼泣声,释然除灭。”

这一段是讲目连依教奉行,来修供报恩,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目连听了盂兰盆供的妙法以后,与诸大菩萨都皆大欢喜。很多人以为说,哦,这《盂兰盆经》就是个小乘经嘛。你有没有看到,与诸大菩萨皆大欢喜,大菩萨众皆大欢喜,她其实是通于大小乘,通于世出世间,通于人天乘与菩萨乘,不可思议的经典。那么目连也转悲为喜。

第二个要点,就是目连如法修盂兰盆供,不但是今生的亲恩可报,而且累世父母都能得度。

第三个要点就是要特别注意,对我们来说,不能够只是等到父母已经过世了以后,才准备来做盂兰盆供;更重要的是父母在生的时候,要善巧方便,要劝导两位老人家都来受持三皈五戒,才是报父母深恩。

《大藏经》里面有一部经,经名叫《佛说孝子经》。《孝子经》上说“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尽孝养,犹为不孝。能令二亲,去恶修善。奉持五戒,执三自归。朝奉而暮终者,是报重恩”。这就很明了了,说如果你只是尽孝养呢,还是不孝,不是究竟的孝;要令二亲能够受持三皈依,奉行五戒,哪怕是早上刚刚受了五戒,他到晚上就已经命终了,这个都是你报了深恩了,报父母的重恩。

第四个要点就是对于我们来说,不能够只在父母长辈和亲友临命终时,你才组织一帮居士去给他助念,念佛。其实你更重要的是什么?应该是在他已经病重的时候,就一定要开始给他作灵性辅导,这个更重要。你不能够说医生说不行了,判了他死刑了,然后你看他已经有出气无进气,进气无多了,真的是差不多完全没有救了,然后你才匆匆忙忙找几个居士去助念一下,这个不够。你应该在他病重的时候,就应该开始劝导他,帮助他照亮心,帮助他知道生命就是价值,帮助他作灵性辅导,这个是更重要的。所以希望我们的灵泉寺、目连寺,还有我们的灵泉寺普济会等等,各个方面都能够组织一批人来学好佛教心理学,学好佛教伦理学和佛教临终关怀学,然后来帮助众生打开心结。你在他神识还清醒的时候,让他辛劳一辈子了,有很多心结没有打开,不要带着这个心结走,带着走的话,去恶道的机会比较大。帮他把心结打开,作广义的临终关怀,这样哪怕他不皈依,他一下接受不了,但是能够把心结打开,也是能够让他生人天善道,安祥地走。

我也建议大家看一本书,书名叫做《僧侣与哲学家——父子对谈生命意义》,这本书很好看。为什么呢?它不是长篇大论,一直给你说道理,它是父子两个谈话。父子最亲,所以,父子两个在一个修行的山上,推心置腹谈了一个月,父子两个把他们这个谈话记录整理好,把那些重复的话去掉,然后就成了一部非常精彩的书。而且,你要知道哦,这不是普通的父子,父子两个的学问都很高。儿子叫李卡德,是法国的分子生物学博士,他考取博士学位以后,还写过一本这方面的书,之后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就到印度去随佛出家,而且在那边以比丘的身份修行,修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之后,才展开了这场对话,他已经是四、五十岁了。他的父亲是叫作何维尔,何维尔是一位哲学家,而且是法兰西学院的院士,所以地位和学问都很高.父子两个关于生命意义的对话是精彩纷呈,因为父子之间都说真话了,不说套话了,有些问题也提得很尖锐,答得也很坦诚,而且把很多对生命意义方面的深入思考讲得非常透彻。所以,我会建议大家网上来看一看也好,买一本书看看也好,这书出了很久了。

我们前面讲了你的心是幸福的,你才能够把幸福带给其他人。你要去做临终关怀,你自己的心都是冷冰冰的,怎么做呀?不是你去念念阿弥陀佛就好。如果他没有了解的话,他不晓得你念阿弥陀佛干吗呀,那么你要先温暖自己,所以自己先要把生命意义领悟到很透彻。其实,佛教做临终关怀已经很迟了。西方天主教会做了很多很多,在西方的每一个医院都专门有一个机构,就是临终关怀中心,而且在西方的每一座医院都有常住的牧师来做临终关怀。每一个病人不管你有没有信仰,不管你信仰什么,这些牧师都愿意来给你做临终关怀,让你在临命终时、最恐惧的时候、最彷徨无依的时候来帮助你,来鼓励你,安慰你。所以,这一类的牧师称为“院牧”,常住医院的牧师叫院牧。

从前年开始,前年、去年到现在,香港有一位比丘尼叫衍阳法师,也是圣一老和尚的弟子,衍阳法师也开始做佛教的临终关怀,做得非常好。你看这么短短的时间,她已经在香港的六个医院里面都安排了法师,在里面专门有法师常住在医院做临终关怀,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你是当然更好,她会给你做心理辅导,做临终关怀;不是呢,你只要请她,她也一定去帮你做。而且,也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院侍”,专门在医院里面给众生做侍者,帮助他们能够生善道、能够生极乐。为什么她会愿意做呢?一方面她是看到其他宗教都做得很好,另一方面是她自己的原因,她自己大悲心很好,而且她是十多年前就得了肝癌了,也做过很多次手术,但是三宝加持,多次都是大难不死,因此她特别地感同身受,所以在香港的每一间医院都会有设立临终关怀机构。

(6)慈母获益,离苦得乐

“时目连母,即于是日,得脱一劫饿鬼之苦。”

这是第四行。目连修盂兰盆供之日,他的母亲就业消报尽,脱一劫饿鬼之苦,本来还有一劫之中在饿鬼道里面去受苦,现在就仗这个力量能够超生善道。好,正宗分讲到这里就讲说圆满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