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四)流通分

《佛说盂兰盆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6 15:25

流通分分五个方面:第一是申请快慰,第二是普令修供,第三是愿益存亡,第四是常忆报恩,第五是劝持奉行。

1.申请快慰

“目连复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宝功德之力,众僧威神之力故。若未来世,一切佛弟子,亦应奉盂兰盆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可尔否,佛言,大善,快问,我正欲说,汝今复问。”

这一段经文就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目连尊者说:弟子很感恩佛陀教了这么一个妙法。现在,弟子已经修了盂兰盆供,已经蒙三宝功德力,蒙僧众的威神加持之力,我的母亲已经得脱饿鬼苦了,所以弟子很感恩。弟子又想到,如果以后一切的在家出家的佛弟子们,他们是不是也可以依法来做盂兰盆供,来救度现在的父母和累劫的父母呢,他们也可以这样做吗?这个就是尊者发菩提心。可见,目连尊者其实是菩萨,是大权示现为小乘的阿罗汉,外现声闻相,内秘菩萨行。

第二个要点就是佛说:“大善,快问。”释迦牟尼佛是以孝顺至道之法而成佛的,因此目连为了未来的众生修孝顺报恩之法来提问,佛就很称赞说“大善”。就是一个是发菩提心的问;第二是因为说正合佛意;而且第三,是因为这个盂兰盆供法确实能够利益到未来一切众生累生累劫的父母,得脱恶道,所以赞为大善。这个“快问”的“快”呢,不是快慢的“快”,而是快乐、欣慰的意思。佛说,我对你的提问感到很欣慰、很高兴。“我正欲说”,我正准备说呢,你刚好就来问了。

2.普令修供

“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万民庶人,行慈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

这段经文也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释迦牟尼佛列举了三类人都应该来修盂兰盆供。第一类就是出家众,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当然应该要修盂兰盆供,应该要做人天师表,为大众作表率;第二类就是说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这些有大力量的人,也应该要率先垂范修盂兰盆供;第三类就是普通人,万民庶人,普通老百姓也要修盂兰盆供。

第二个要点就是,要从感恩父母开始,感恩一切。一切的众生除了湿生和化生之外,那些胎生、卵生,父母都很辛苦。因此,我们看动物界,小乌鸦会反哺老乌鸦,老乌鸦年纪大飞不动了,小乌鸦找食物来喂父母;小羊在喝奶的时候,一定会跪下来感谢母亲的恩德,何况是人伦呢?更加要能够知恩报恩,要学会感恩一切。感恩的心才会得到全宇宙的祝福。

我们从脉轮的能量来看,感恩是让我们得以打开顶轮的重要因素。我们的顶轮要开,顶轮是人类开向宇宙的天窗,是人类灵性觉醒的必经之处。你的生命觉醒了,你的顶轮就会开,然后整个法界的能量都能够进来,都能够跟你作交换,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怎样可以把这个顶轮打开呢?首先就是要感恩,让我们的整个存在都是变成对宇宙的感恩,对众生的感恩。我们的内在世界会创造我们的外在实相,我们的心也就会创造外在的一切。所以,其实一切都是你的心创造出来的。当我们活在感恩里的时候,我们就消除二元分别心了,我们的人我对立、分别、执著自然就消融了。

以前的时候,我们的能量一直在流失,为什么流失?因为我们有人我对立,我们有分裂感,它就消耗了我们巨大的能量。我们的能量不停地流失,就像什么呀?原来农村是自己打稻米,用一个米筛子,把那些碎米筛掉。同样地,当我们有二元对立的时候,有人我分别的时候,我们的能量也是不断地像这个筛子一样,把能量漏掉了。现在,通过活在感恩里,就消除了人我对立,所以我爱执就瓦解了。我爱执瓦解以后,能量就被释放出来了。

你要知道,我们的身心里面,它有内在的堤坝,就像河水的堤坝一样,就像什么呀?就像,你看我们这个八月三日昆明地震,马上形成了这个壅塞湖,这个泥石流挡住了,然后水流不出去,就挡成一个湖。

同样地,我们的执著,我们的分别,也在我们身体里面有形成一个壅塞湖,把能量堵在里面了。当我爱执瓦解的时候,身心内在的堤坝就被打开了,身心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所以,首先是你内在的能量强大,内在的巨大的能量,高振频的能量要能够释放出来;然后外来诸佛菩萨这个强大的能量你才能接收。不然怎么样?外面的力量太大,里面太空,一冲就出问题了。所以,你一定要平衡,你如果自己修到这一步就可以体会到这些。生命觉醒以后,通过活在感恩里面,就能够把这个身心内在的更精微、更高能量级的能量释放出来。这个释放能量的过程,也是可以建议大家看书,因为讲不了那么多,有一些书还真是很好的,那是真正的过来人写的;有一些是瞎拼凑的了,所以要擅于选啊。

我推荐大家看阿迪亚香提的书。阿迪亚香提是一个美国人,也是一个禅修导师,他翻译为中文的书,我看到的已经有五本了。这里面推荐大家看两本,特别好,也特别容易看的,一本是《觉醒之后》,描述见性以后,身心怎么变化,很细,不是过来人说不出来的。第二本就是《在生命盛放处》这个书就可深可浅了,你根器不够,很浅,也可以得到法益;很深,你可以看到很深的东西。第三本就是《空性之舞》;第四本就是《真正的修行》;第五本就是《活在恩典中》,其实就是活在感恩中,活在你对整个法界的感恩,对一切众生的感恩之中。为什么要一直推荐大家看书呢?因为有智慧的人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能够帮助我们激发内在的智慧和领悟。

越有智慧的人越爱学习,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越是富有的人越是勤奋,因为优秀的人总能够看到比自己更好更优秀的。越努力,就越幸运;越担当,就越成长;越感恩,就越有福报;越付出,就越得到。从法相上来说,就是要不断地照亮自己的心,也就是八个字“跟别人学,跟自己比”,不断地去修炼自己,完善自己,你内在就一直不断地被照亮,不断地开启智慧。

3.愿益存亡

“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生人天中,福乐无极。”

前面是讲要修盂兰盆供是行,有行无愿那是不够的。有行无愿就是慈孝之心不切,就难以与三宝感应道交。所以,接下来要教发愿,愿使现在父母,愿他们无一切的苦恼;累劫的父母有苦的要皆愿救度,这是拔苦;不但愿他们生人天之中,更愿他们精进学佛生极乐,这是真正地与乐,福乐无极。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中国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他的前生是四祖座下的一个栽松道者,这个故事很长,我们讲《华严经 普贤行愿品》也详细讲过。这个栽松道者去见四祖道信说:师父啊,弟子这么老了,还能不能够向师父来学禅呐?师父说,你太老了,你来生再来吧。这个栽松道者就说:好,那我再去找个身体,我再来。他就下山了。

下山以后,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在河边洗衣服,他就去跟这个女子说:天色已经黑了,我从四祖寺这边下来,然后没有地方住宿,看能不能到你家里借住一晚,可以吗?这个女子就很老实说“问取父兄”,就是我做不了主,你要在我家里去借宿一晚,要去我家里问我父亲,问我哥哥,他们答应了就可以了。但是这个老人家不是要到她家里住一晚,所以老人家就说,哎呀,不用你父亲同意,也不用你哥哥同意,我就在你家里住一晚,只要你同意就可以了。这女子就不知不觉点一下头,这就表示答应了。其实,这个栽松道者不是要到她家里去住一晚,是要借这个女子的肚子用一次。看到她点了头了,栽松道者很高兴就走了。然后他的神识就进入到这个女子的肚子里面,这个女子从来没有不净的行为,但是很奇怪,肚子就大起来了。

你看那个时代,当然是名节很重要,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很生气,把周姓女子就赶出家门,认为是她败坏门风。然后好不容易,她就在一个很破烂的土地庙,把这个儿子生下来了,为了把这个儿子带大,受尽了白眼和辛酸。

后来,这个小孩子就去见四祖,也要求跟四祖出家。四祖说:哎呀,你跟我出家,好是好,不过太小了。这小孩子马上就大声抗议“师父您怎么搞的,我老来您嫌我老,我小来您嫌我小,你到底要怎么样?”然后师父说:哦,想起来了,原来他的前生就是那个栽松道者。四祖就给他剃度,让他做一个小侍者,从小带大,后来继承祖师衣钵,见性了,就是五祖弘忍。

这个周氏女子很有骨气,她把这个小孩子送到寺院,跟随四祖道信出家以后,她自己没有赖在寺院里面,她就在外面去给人家帮工、打零工,这样维持生活。一直到很老了,然后五祖就把他母亲接回来。但是,接回来,也不是让她就坐在这里什么都不干,就吃现成的,他也叫她每一天来为大众僧服务,洗衣服、缝补衣服等等,让她消业培福,还要求她每天要念多少佛号。有一个说法是,每念一句佛号就放一粒米,念了多少粒米,今天就吃这么多了。这样说,到底是不是,不知道,反正是要让她一直念佛了,然后他母亲往生以后,也没有厚葬。那很多僧人就认为,哎呀,这祖师怎么对母亲这么冷淡,是不是有点不孝啊!你看看,生前母亲跟着他也没有享过什么大福,还要天天去干活,还要念佛,现在走了以后也没有厚葬。他们都不知道祖师的密意,其实是帮助母亲消业培福,生净土。因此,他们就心里有意见了,他们准备在祖师的母亲火化以后,就收拾衣单走人。但是,很奇特的就是在火化的时候,祖师的母亲就在荼毗场这个现场空中现身出来,然后就告诫那些心里面动摇了的出家人,就说“诸师不必退道心,吾儿为我了前因,三世罪业从此了,菩提依旧证全身”,这些出家众当然也就醒悟过来,就忏悔,然后精进学修,安心学修。至今,我们去五祖寺都可以看到有一个圣母殿,就是纪念五祖的母亲周氏女子。

4.常忆报恩

“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当以孝慈,忆所生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这一段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就是要念念中常忆父母。就把这个法作了一个总结,作了一个画龙点睛。你看,一条龙画出来了,最后,你在这个龙眼睛上一点,这个龙就飞掉了。据说,张僧繇就是这样。有个寺院建设很苦、很困难,住持心里面很煎熬,这寺院又筹不到钱,这么大一块地方怎么建呢?想不出办法来。这个张僧繇就自告奋勇说,这样好了,你不是建了一栋新房子嘛,我给你墙壁上画一幅画,然后你分两段让人来。先去告诉大家,在没有画好,画得差不多了,每个人来看一眼要交五百文钱;等到最后我那一笔画下去,让那批人来,就每个人要交三千文钱,这样你的钱就够了。因为张僧繇名气很大,果然人头涌涌,大家都赶过来看他画的这幅画。前面看的人发现一条龙栩栩如生,活灵活现,那批人都络绎不绝,搞了三天都走了,看完了也没有人再来了。然后,张僧繇最后说,好,在第二阶段可以了,把那些愿意交三千文的人都叫过来。然后大家都来了,满屋子都站满了,他拿起画笔来,最后在龙眼睛上一点,突然之间就狂风暴雨,这个龙就脱壁而出飞掉了。因为只能够看一眼就没有了,所以就是要收三千文钱。这个故事其实也是个比方,就是说,我们最后这一段,你不要以为是流通分不重要,其实很重要,画龙点睛的修法就在这里。

第一个要点就是要念念中常忆父母,念父母犹如忆佛念佛一样。我们看佛开示,佛开示说:佛弟子啊,要念念中常忆父母恩德。你看这些话不是随便说,佛的这种最圆满、最究竟的智慧“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什么要念念中常忆父母的恩德,就像忆佛念佛一样呢?念念中常忆父母,就把《盂兰盆经》里面的孝顺报恩法门,提到了一个非常非常高的高度。常忆父母生成之德,养育之恩,乃至七世父母,于我皆有恩德,所以年年七月十五前后,要常以孝顺心、慈悲心忆念父母,修盂兰盆供。父母爱子女是念念不离心,孝子报亲恩,也要年年不绝供,以报父母恩。所以,年年七月十五做盂兰盆供,报父母恩。

第二个要点就是以慈成孝。你看经里面多次提到慈孝、孝慈这两个字。为什么?表达的意思就是以慈成孝,这是最究竟的报父母恩。请大家看最后一个图表。

这个图表要看清楚,我们七个图表中最后这个表就把整部经都包含起来了,整部经的深义都在其中,这个就是画龙点睛了。看到了,你就受益了,没看到它就飞掉了。“以慈成孝,孝顺报恩的深义”,我们看图表7,总共有七栏。

[attach]17528[/attach]

图表7 以慈成孝,孝顺报恩的深义

第一栏就是讲三身父母——法身父母、报身父母、化身父母。

法身父母就是指众生同共一法身,这个是从真心本体上来说。之所以世出世间一切修行方法,一切文化都要以孝道为修行根本。为什么呀?是因为,从缘起来说,父母与子女是最亲密的、缘分最深的,因此,建立世间伦理要依靠孝。由此,更进一步向内深入,要成就解脱、要成佛,也要依靠孝。为什么?因为自本体,父母亲有一个肉身,但是你不单单是看到这个肉身,这个是化身父母或者说肉身父母,你更要看到他的本质是什么,是跟你一样,都是法身父母——我们的法身德,父亲母亲也有法身德,我们也有法身德,你要看到这个才是一切文化的出发点,一切文化的源头。所以古今中外,一切文化都会从法身父母这里作为一个总源头——最深最究竟的源头。我们可以把他描述为生命力,可以把他描述为生命的真相,生命最内核的本然纯净状态,生命力就是这种状态所显发出来的智慧的用。

报身父母是指生命觉醒以后,“方便以为父,智度以为母”。你看,第一个要点是要念念中常忆父母,那是事念,事相上来念。这里面是理念,理念是什么?就是念智慧、念理体。方便是权智,权巧方便的智慧,你有权巧方便的智慧,才能够成就世间和出世间的种种事业,所以称为父,就像父亲在外面打拼,成就一番事业来赚钱养家一样,所以方便以为父。般若以为母,智度以为母,般若是实智,权实二智,所以般若是实智,能够出生诸佛。你看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上说“佛为众生父,般若能生佛,是故为一切,众生之祖母”。般若就是我们的母亲,般若也是诸佛的母亲,她能够出生诸佛。你看,说般若是我们的母亲,其实就是把我们看作是未来佛,当要成佛。

化身父母不但是指我今生今世的父母,而且是指生生世世的父母,都对我有深重的恩德。这是第一栏,总共七栏。

第二栏就是以慈成孝。

我们要先从底下一栏说起,不然上面就理解不了。生缘慈,法缘慈,无缘大慈,什么是以慈成孝呢?先从最底下的生缘慈说起,就是观一切众生如父母想,这个是真正地行孝道。《梵网经》上释迦牟尼佛也开示“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所以《梵网经》上说要放生,也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这是生缘慈,这就是报恩法门——看一切众生都如父母想。

接下来,就是法缘慈,就是观一切法皆从缘生。我与今生父母的关系也是从缘而生。我与我的父母,也是缘分,善缘、恶缘,我们现在要把它转成法缘。善缘恶缘,无缘不来,无缘不聚,我与生生世世的父母都是缘生,这样你就可以见到法了,见到法你就开般若智慧了,这个叫法缘慈。所以《梵网经》上也说“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所以你要把《盂兰盆经》搞懂了,再来看《梵网经》,你就豁然大悟,就豁然明白了,不然你不晓得为什么要这么说“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其实就是说法缘慈。

然后是说无缘大慈。“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法界一相,真实平等”,因此念念报父母恩,而能够不住众生相,不住法相。前面生缘慈,观一切众生如父母想,还有众生相;后面法缘慈,观一切法皆从缘生,还有法相;现在修到无缘大慈,就能够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不住众生相,也不住法相,这样你的报恩才是真正地圆满了。所以,你看以慈成孝,慈就是报恩,报恩圆满才是真正的孝顺圆满。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孝顺是个法门,报恩又是一个法门。

第三栏就是念父母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就是念三宝。

念法身父母就是念自性佛,念人人本具的自性天真佛,这样来念念中常忆父母。你能说你的父母没有法身德,当然有啊!所以,你念父母就是念佛,念自性法身佛,我们通过念法身父母而生命觉醒。

然后是念报身父母,就是念智慧,权智和实智。这个是念法宝,念八正道。

然后是念化身父母,那也就是从孝顺今生今世的肉身父母出发,帮助父母觉醒,帮助父母离尘垢,“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同时自己也就觉醒了。你看看,这个法是不是很妙,你在念念常忆父母,帮助父母觉醒的过程之中,自己不知不觉也就觉醒了。你看,都能解脱,都能觉醒。你看,父母也觉醒,自己也觉醒,这个就叫做“和合一味”。僧伽耶就是和合众,事合理合。同证“择灭无为”,这是理合,现在父母和儿女就同证“择灭无为”。所以说,念父母就是念僧宝,也是没错,也是很正确。因为就是“和合一味”,都实现了生命觉醒。

第四栏就是自性三宝。我们要知道念念常忆父母,其实就是念自性三宝,修证自性三宝,开显自性三宝。

佛者,觉也,孝顺父母不单是孝养父母之身,这个肉身不管你怎么去保护她、爱护她、关心她,她都是生灭无常的。因此,使心觉悟这个才是真心的妙用,这个才是念自性佛。佛者,觉也,念自性佛宝。

法者,正也。在行动中,儿女与父母一起去行八正道。

僧者,净也。常作清净观,观父母就是佛。你想一想,如果你连你最亲的父母都不能够看作是佛,那请问:你能够把谁看成是佛呢?僧者,净也,我们念父母就是成就清净心。

然后,再用观音菩萨的菩萨五种观来说。观音菩萨说“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我们念念常忆父母,就能够修观音菩萨这个菩萨五观。你看,孝顺父母,看父母的生命本质,这个就是念法身父母,就是观音五观里面的真观;然后你念肉身父母,他们也就是佛,这个就是你在修清净观,以成就清净心;然后你念报身父母,那个是修广大智慧观。由此而能够修菩萨行,去利益众生,慈能与乐,悲能拔苦,那也就是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

第五栏,再来看盂兰盆供,众僧受供仪轨。

你看,我们经上说,僧众怎样去接受盂兰盆供呢?他的受供仪式是什么呢?这个其实也就是在念念常忆父母之中就具足了。你看,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这个就是念佛,这个就是念法身父母,帮父母亲法身觉了;然后再看咒愿,先为施主家咒愿,然后行禅定意,这个是念法,是帮父母开启智慧,豁破无明;最后是“便自受食”,最后才来如法受食,众多的贤圣僧宝来应供,有菩萨乘、有缘觉乘、有声闻乘,三乘贤圣僧都来接受盂兰盆供养。这个是非常殊胜的,能够使父母培大福德,脱苦生天道,这个就是念僧。

第六栏就是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

念念中常忆父母,修六度万行,这个是成就解脱德,成就佛的化身。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样,你就知道了,你怎样可以在人间示现八相成道,像释迦牟尼佛一样来成佛。心要是什么?心要就是离相修善。你看,无我人四相,就是离相;修一切善法就是修善,离相修善即证菩提;也就是念念常忆父母,就能够修六度万行,你就能够成就解脱,成就解脱在显现上就是化身佛。

念念常忆父母,同时你能够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这个就是般若德。在你念念常忆父母的时候,自己也就成就般若德,也帮助父母能够开启般若德了,也就成就佛的报身。这样就能够了知,念念常忆父母啊,也就是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其实都是幻现的,开启这种般若智慧。

然后最上面一栏,念念常忆父母就能够开启法身德,念父母的本质就是法身德。

第七栏就是修行心要。

如来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是修心。第一步是要安心,安心之法,禅是最胜妙的;然后就让心强大,定慧双运,这个就是由般若德而来的;然后就是让心觉醒,让生命解脱,明心见性。我们有没有看到,一切法门其实都是这个三步:安心、让心强大、让心觉醒。所以,这个在我们念念常忆父母之中都可以成就,都可以证得。图表7是一个总结性质的,它是画龙点睛的,把《盂兰盆经》的孝顺、报恩法门的深义、究竟义和盘托出。用本经的话来说,就是“念念常忆父母,以慈成孝”,所以本经的心要用这一句话就可以归纳。大家念佛、修净土,净土宗里面《观无量寿佛经》也可以用一句话把《佛说盂兰盆经》的深义也概括起来,念念常忆父母的深义也概括起来。我们知道,念念常忆父母,就是要像忆佛念佛一样,忆念佛法僧三宝一样,《观经》上面说“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所以,我们念念常忆父母,就能够把诸佛正遍知海都开发出来。

5.劝持奉行

“若一切佛弟子,应常奉持是法。时目连比丘、四辈弟子,欢喜奉行”。

佛最后就总结勉励说:一切的佛弟子们都应当要信受奉行这个殊胜的盂兰盆法门。信力就是受,接受;念力就是持,行持。要心里面先接受,行动上才会有行持。目连尊者和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辈弟子都欢喜奉行,以欢喜心来依教奉行。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了,《梵网经》说“孝顺是至道之法”,但是没有说得很细,你看《盂兰盆经》就说得很细了,确实就是至道之法,报恩是分内之事。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