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六讲

《佛说优婆塞五戒相经》 by 大愿法师

2016-7-1 18:18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虽得闲暇而乏真实法,虽入佛门而耽非法行。

  我与如我愚痴诸有情,获得暇满实义祈加持。

  诸位善知识,首先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来闻法。我们刚刚所念诵的这个偈颂非常重要,一个是皈依发心偈,再一个就是说我们已经得到了八有暇十圆满的宝贵人身,胜过摩尼宝,但是我们没有用她来求解脱,而是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或者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佛门,已经皈依三宝,已经受持五戒了,但是以前只是名字皈依,以前也只是从名相上面知道什么是五戒,但是如何去守持呢?她的意义是什么?不太清楚,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法,所以现在我们要回转过来祈求三宝加持,不忘无常,精进修法,要祈求三宝加持我们能够通达如来真实义,让我们这个八有暇十圆满的胜过摩尼宝的宝贵人身非常有意义地度过,所以我们祈请加持。

  今天上午继续讲妄语戒第四。昨天讲到了最后一句:“若狂若心乱,不觉语者无犯。”这个是指妄语戒的开缘。事实上不妄语戒对于修行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守持也是很难成就。

  《首楞严经》第六卷上面说:“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如果我们有犯大妄语,就可能会入爱见魔。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说自己证阿罗汉道,乃至于证菩萨果位,说这些种种都是为了“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其实目的是希望那些信众能够向自己礼拜、求忏,然后贪名闻利养。“一颠迦”,就是极恶,极恶之人,是如来所呵斥。

  “我灭度后”,我(释迦如来)入涅槃以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释迦牟尼佛说:“我灭度以后,预先会付嘱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让他们来久住世间,来以种种的应化身到末法之中去救度众生,或者示现作沙门,作出家人;示现作白衣居士;示现作国王,作宰官,作种种的职业。”这个中间可见都有菩萨、阿罗汉的化现。化现是为了教化众生,不是为了贪其名闻利养,而是为了教化众生,帮助众生得解脱。

  “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度化众生,但是他不会说:“我是某某菩萨的化身,我是某某阿罗汉的化身。”不会这样子地去宣扬自己。“惟除命终,阴有遗付……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除了一种情况,就是这一期度众生的缘尽了,有时候为了启发众生,临走之前会显示自己的身份。但是绝对不会宣示自己的身份,然后还会去久住,基本上都是临入涅槃之前显示。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打妄语就好像一个老百姓他自己说:“我是帝王。”这个是自取诛灭,是自不量力,何况是法王之位呢?哪里可以打这个大妄语来破坏正法呢?所以这个果报就非常重。

  五代十国的时候,吴越国的国王很敬仰佛法。我们透过这个公案可以知道,为什么现在以这个十一月十七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就与这个公案有关联。

  有一年,吴越王请问国师永明延寿大师说:“听说如果能够供一堂千僧斋,一定会有圣者来应供,这是真的吗?”

  永明延寿大师就说:“这个是真的。”

  吴越王听了以后就很欢喜,马上就吩咐手下要备办千僧斋。举办供斋这一天是农历的十一月十七,这一天刚好也是永明延寿大师的寿诞。吴越王办好斋以后,就虚其上座,把正中间这个上座位子留出来,意思就是说,这个位子是请圣僧应供的。来应供的一千多位法师,大家都互相谦让,不肯坐上去。

  正在大家互相谦让的时候,突然就来了一位其貌不扬,衣衫非常破破烂烂的出家人,他的特征就是耳朵很大、很长。他就不管不顾,大摇大摆地直接走上座的正中间,就坐下来了。知客师就很不高兴,“这是哪里冒出来的一个和尚?”抓住他的耳朵,把他拉下来。拉下来以后,很怪了,他手一松,那位法师又坐上去了。

  永明延寿大师就跟知客师说:“不要,不要再去干扰他。”

  这位大耳法师就大摇大摆坐在中间应供,然后就走了。供完斋以后,吴越王就来请问国师:“国师说如果办千僧斋,一定会有圣人应供,请问今天哪一位是圣人?”

  国师就告诉他:“你知道吗?耳朵大大的那位法师是定光古佛的化现。”

  国王听了以后很有欢喜心,很有信心,马上就去挂单房找那位法师。那位法师刚好也坐在里面,然后国王就很欢喜去顶礼那位法师。

  法师就问他:“是谁叫你来的?”

  吴越王就说:“是我们的国师让我来请您开示的,因为国师说您是定光古佛的化现。”

  这位法师就说:“弥陀饶舌。”阿弥陀佛说废话。“你的师父,你的国师就是阿弥陀佛的化现,化身,你不去找他开示,你找我干什么?”说完以后马上就涅槃了。

  然后吴越王回头就去方丈室找他的国师。刚刚走到门口,就听到侍者宣布国师刚刚往生。

  从此以后,大家就以永明延寿大师的寿诞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所以我们在十一月十七作为阿弥陀佛的圣诞来庆祝。

  这个也就说明什么?你看佛陀在《首楞严经》上面已经悬记过了,真正的佛菩萨再来,一般是不会说露自己的身份,而是以同事摄来教化众生,说露自己身份以后就会立刻圆寂,立刻入涅槃。

  我们看寒山、拾得也是如此,在天台山国清寺的时候,包括丰干禅师,他们是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化现,然后身份一暴露,马上就入涅槃了。所以一般都是这样子的,除非是佛陀预先在经典之中有授记,或者大家都非常公认的。否则的话,如果说自己是什么佛,什么菩萨的化身,基本上很多都是自吹自擂的,都是为了贪图名闻利养来打大妄语的,这样子是非常错误。

  还有一类是虽然没有说自己是什么什么化身,但是会去说其他佛弟子的过失,在五戒里面虽然没有结重罪,没有结不可忏罪,但是仍然还要非常谨慎,因为这是基础戒,居士五戒。更往上在《梵网经菩萨戒》和《优婆塞戒经》的居士菩萨戒里面,都有一个说四众过。《梵网经》里面所讲的十重四十八轻,《优婆塞戒经》所讲的六重二十八轻。六重里面除了这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因为是居士菩萨戒,不妄语,还有一个是不卖酒,在居士菩萨戒里面卖酒的罪是重罪,自己饮酒的罪是轻罪,因为卖酒的话,伤害很多众生;第六个就是说四众过戒,这个也是重戒。如果口说在家、出家的菩萨,乃至于比丘、比丘尼他们的罪,说他们的过失是重罪。不管你说的是不是事实都犯,为什么呢?如果你说的是事实,是犯恶口;如果你所说的是虚妄的话,就是犯妄语了。

  是不是说我们看了人家过失不可以说呢?也不是。比丘见到四众的过失,比丘见到另外一个比丘的过失,应该是以慈悲心、以护法的心来规劝他,让他迅速改过来,这样子是没有什么过失。如果确实不听,也应该是以好心来诉之于僧团,然后帮助他改正过来。这样子就比较如法。

  还有一些,如果是在家的信众,千万不要说出家人的过失,不要说他这样那样,这样子是会破坏其他人对于三宝的信心,然后断其他人的法身慧命,这样子过失就比较重。当然如果你确实见到他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如法,你也可以私下地去以慈悲心、以护法心来善巧方便地规劝。总而言之看你的发心,看你的动机。

  还有一个就是法师不可以对在家信众说另外法师的过失,僧事僧断,僧事僧了。你不可以说:“哎呀,某某人他犯戒了,他这样那样。”对在家人去说。这个样子是重罪,所以要非常地小心防护。

  还有一种是表面上称赞他,其实是吹捧自己,这样子是犯中品可悔罪。“若为利养故,种种赞他,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成就,而密以自美,犯中品可悔方便罪。”表面上说某某人这样功德,那样不错,实际上是为了吹捧自己,说人家说一长篇大论,最后说一句:“其实他还赶不上我。”这是为了自吹自擂,这样子也是有比较大的过失。

  还有一种是为了贪图利养的缘故,故意诈现威仪。禅坐,经行,乃至于言语,这些在人前就举止安祥,诈现一个得成就、得道的相,心里面就希望人家都知道,都来称赞他,事实上他没有成就。这样子也是犯中品可悔方便罪。

  我们昨天也提过了,四种情况下面是开缘。

  一、向人说证果等法,不言自证。

  二、误说,说漏了。有一些人说得很快,本来他想说:“我这个人脾气不好,是阿修罗。”他本来是想批评自己,但是他说得很快,阿修罗没有说,说是阿罗汉,这样子说漏了、说误了,这是没有什么关系。

  三、还有一种是戏笑说,故意开玩笑,对方也知道他是开玩笑。但是道宣律师就说:“戏笑说等,虽不犯重,而犯轻罪,以非言说之仪轨故也。”乃至于戏笑说,也是有一些轻的过失。

  四、狂乱坏心,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样子的状况之下是开缘。

  一般来说,我们普通的佛弟子是不会犯那些大妄语,小妄语会有,说一些小小的欺骗人家的话,但是也有开缘。

  

  小妄语开缘

  

  在《五戒表解》上面就说,小妄语的开缘是为救护众生剧苦及性命,或为佛法而自无恶心,这样子的是一种开缘,是没有什么问题。比方说你在山上经行,有一个猎人打猎,他追赶一只野兔子,然后猎人过来询问你这个野兔跑到哪个方向去了,你故意指错一个方向,是为了救这个野兔子,这样子是菩萨发心。

  

  绮语开缘

  

  绮语的开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为止息他人重大悲伤、忧愁、恼怒故。明明知道那个话是不真实的,但是因为对方很难过,对方很恐惧,很忧愁,所以我就方便说。第二是为了摄护他人,令信入佛法故。

  民国时候有一位法师,在湖南南岳住过,在全国都有一些名气,这法师的名字与古时候的法师名字相同,也叫做道安法师。后来到台湾去了,住在台北的善导寺。他也在岐山仁瑞寺住过,也讲过法。他住世的时候,就说过一则他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因为守持不妄语戒而免难的公案。

  民国十七年,就是公元1928年的时候,南岳祝圣寺的方丈老和尚因缘和合,应一些在家信众的请求,为在家的弟子开示五戒的意义,守持五戒的利益功德,说得很圆满,很善巧。

  大家听了以后都非常地法喜充满,就纷纷请求要受五戒,很多人报名。刚好有个小偷也混在其中,看到大家都报名,他也去凑热闹,他一念善心萌发起来,他也想报名,当时他就想:“你看,受戒好是好,但是我到底能够受哪一条呢?杀、盗、邪淫,这个三条看样子我都无法受持了,我又喜欢喝酒,看来只有这个不妄语我可以勉强受持。”他就报了一个名,受一条戒,受一分五戒。受了戒以后他就很开心,然后就回家去。

  也是无巧不成书,刚刚这一天,有一个家乡是南岳附近的团长,带了十个兵,挑着十担银子(是军饷),就路过家乡,想到家里面去看一看,住一晚上。给这个小偷的同伙知道了,就跑过来邀他,来叫他一起去,今天晚上一班人去偷那个军饷。

  刚刚黄昏的时候,他们一班同伙就一起出发,他也是利欲熏心,也就跟着跑去。因为他没有受这个不偷盗戒,所以他也觉得好像问心无愧一样。

  刚刚在半路上面就遇到他的叔叔,他叔叔就问他: “你这么晚了到哪里去?”

  如果是以前,他就肯定打妄语了,编一个谎言就骗过去了,但是他今天白天刚刚受过不妄语戒,就支支吾吾不敢说。他叔叔就起疑心了:肯定没好事——这么晚了,一大班人跑出去。就大声骂他、呵斥他,然后就把他带回家去了,不准他出去。其他同伙就继续去作案去了。

  第二天早上,小偷就听到一个消息,他那些去盗饷银的同伙通通给团长的兵抓到,给团长枪毙掉了。他就因为受持了这个不妄语戒,乃至于一日一夜,就非常侥幸捡回一条命了。所以受持戒的话,应该说可以消灾免难,可以培植无量的福德智慧,这些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看《阿弥陀经》上面所说的薄拘罗尊者,他也就是因为因地的时候受持一条不杀生戒,所以就感得九十一个劫,非常漫长的时间,都是无病无痛,并且长寿。就在释迦牟尼佛出现于世的这一生,他都是寿高一百六十岁,证得阿罗汉道。所以我们要能够如法地受持五戒。

  

  五戒间的相互关系

  

  五戒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呢?

  我们要知道,第一个方面,你犯一条的时候,可能就会同时犯其他的戒。并且你犯这一条,以这一条作为突破口,可能会把其他的戒通通都破掉,所以一定对于每一条戒都要很谨慎地护持,受戒以后要持戒。

  打个比方,我们现在学这个不妄语戒,如果你犯了不妄语戒,可能也会犯第一条不杀生戒。最严重的,比方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希特勒就以妄语来欺骗德国人,说日尔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最优秀的人种,犹太人是最低贱、最劣等的民族。就是他这个妄语,当时就出现一些排斥犹太人,杀害犹太人的事件。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他就没办法了,就移民到美国去。然后当时几百万的犹太人都是丧生在毒气罐里面,或者丧命在集中营里面。

  同时,如果犯这个不妄语的时候,也可能会包含犯这个不偷盗戒。比方说做产品推销的,他就会故意地只讲这个产品的优点,甚至还夸大其词,但是从来就不讲它的缺点或不足的地方,因为要骗取客户来买他的产品。这个推销员有时候也想不说谎,但是如果说出来这个产品的缺点,他的产品就没有人要了,所以犯第四条也可能犯第二条。很多人事实上都有差不多相同的困境。

  犯不妄语戒的同时也可能犯这个不邪淫戒。当有一个人花言巧语去对另外一个说,哎呀,你怎么怎么样,我非常喜欢你。他是在说谎,是在犯妄语。其实只是为了赢得对方的欢心,所以故意地虚情假意来说的,来骗她欢心的,事实上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跟对方上床而已。这样子事实上两条戒同时都犯了。

  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这个丈夫在外面有外遇的时候,他就同时要犯不妄语,他就总是用种种的花言巧语,种种的言辞来搪塞,来欺骗他的太太。所以事实上犯一条的时候,可能会犯另一条,或者乃至于全犯掉。

  犯妄语的同时,有可能也会犯这个不饮酒戒。比方说你如果预先约定一个人什么时候来会谈,当你按照预先的约定来请他会谈的时候,他可能会说: “哎呀,对不起,我今天很忙碌。”实际上他可能一点都不忙,他可能只是因为刚刚喝醉酒了,没办法跟你谈。所以事实上犯一条的时候可能会犯另一条。

  并且五戒是一个整体,只要你犯其中一条就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突破口,会把其他的戒都破掉。在律本上面有记载一个公案,过去佛迦叶佛时候,有一位受持五戒的男居士,他一向都持戒很清净。但是有一天,他从外面回来的时候,非常口渴,看到桌上面有一碗很透明的白酒,以为是水,因为很渴的缘故,一仰脖子把这一碗全部都喝下去了。这个酒性发作就失去理智,迷迷糊糊了,所以连续把其他戒都破掉了。

  刚好看到邻居一只鸡跑过来,他马上就抓住杀掉它,然后就煮了,作为下酒菜,继续喝酒。这样子就杀和盗都犯了。

  之后,邻居的女主人过来寻找丢失的鸡,他就说:“我没看见。”然后就犯了一个不妄语戒了。

  因为醉酒的缘故失去理智,所以起淫欲念。看到邻居的妇女非常貌美,所以就犯这个不邪淫戒。

  就是因为他误喝一碗酒,连续地把这个戒通通都犯掉,所以要非常谨慎。如果不谨慎,犯其中一条,可能会连带地把其他的都会破坏掉,所以我们要能够诚信,不妄语。

  事实上不妄语戒是佛陀为在家佛弟子制定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我们怎样子跟人交往呢?基本的准则就是要不妄语。要尊重真理,要诚信,要不妄语。

  并且来说,现在的人造妄语业都很普遍了,大人、小孩,不管什么阶层的人都可能犯这个妄语,虽然不是犯大妄语,但是小妄语是层出不穷。古时候因为资讯工具不发达,所以妄语的传播只是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之内,所以受骗的人也不致于太多。今天不同了,今天的人类有很多的媒体:报纸,电视,电话,传真,乃至于有因特网,互联网,所以以这个作为工具,你要是打一句妄语可以欺骗全世界的人,所以这个结罪就比以前更重了。

  

  制戒因缘

  

  这个不妄语戒的制戒因缘是怎样的呢?《十诵律》上面说,佛陀成道以后第六年的时候(这个说法不同,我们昨天已经说过了,有一些说法是佛陀成道以后十二年中),弟子们都很清净;有一些说法是佛陀成道以后五年之内,弟子们很清净。这个里面就是采那个五年之内,弟子们很清净。

  成道以后第六年的时候,有五百位比丘跟随释迦佛到毗舍离城去做结夏安居。但是不巧,那一年就发生大饥荒,很多人饿死掉了,白骨遍地,所以佛陀就集合比丘大众说:“现在如果我们集中起来托钵,来结夏安居,可能会很有困难,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就分散去安居好了。一个方面是让居士们能够减轻负担,另一个方面,各位修行也不致于挨饿,所以三个月以后我们再集中,再来解夏,解夏自恣,这样子就好了。”所以大众就分散了。

  三个月期满,众比丘又回到毗舍离来解夏自恣的时候,大多数的比丘都是因为缺少食物的缘故,都面黄肌瘦,衣衫破烂,破旧。但是有少数的比丘不同,不单单是没有瘦,还胖了,容光焕发。佛陀就一一地询问他们安居的情况,那些面黄肌瘦的比丘就回答说: “哎呀,正是值遇饥荒的时候,居士们自己都没得吃,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粮食来分给我们呢?我们个个都得不到充分的食物,所以都很瘦。”

  但是那些容光焕发的比丘就洋洋得意地说:“我们一开始也是得不到供养,得不到食物,后来我们为了获得信众的供养,得到好的食品,我们就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好办法,其实是犯戒的。“我们在信众面前互相地赞叹,互相地吹捧,说上人法。这个说:‘哎呀,你看,他是已经成就初果、二果、三果了。’对方又说:‘哎呀,你看,那个人是已经成就阿罗汉道了。’或者‘他已经是得到四禅八定了。’互相吹捧。那些信众知道以后,心里面就想:‘哎呀,好不容易能够遇到这些证得圣果的比丘来到我们村里面,以前那些没有证果的凡夫僧就见多了,这些证圣果的比丘我们很难见到,如果我们供养他们能够获得无量的福报。’”所以就把他珍藏很久的、仅有的一点食物全部都拿出来给这些比丘吃。平时不单单是不给自己的父母、亲友,自己也是一直都舍不得吃,一直放在那里面,现在都毫不吝啬拿出来供养这些自称已经证果的比丘。其实都是凡夫僧,所以他们都吃得很肥胖。

  佛陀就呵斥他们说:“你们这些愚痴的比丘,竟然把佛法当做骗取衣食的工具,为了利养的缘故,竟然谎称自己的修行如何地高妙,境界如何地好。你们这些都是盗人饮食的贼,是世上最可恶、最可厌的盗贼。”所以佛陀就给比丘们制定了这个不妄语戒,这是制戒的因缘。

  

  犯妄语的种类

  

  犯妄语戒的种类,依轻重来说也可以分为三大类:(一)、大妄语;(二)、小妄语;(三)、心妄语,没有说出来,心里面已经想打妄语,想欺骗人家了。

  最严重的是大妄语,这个大妄语是不通忏悔,罪很重,因为它坏灭正法,它令众生退失对三宝的信心。

  (一)、大妄语又可以分为三类,1、大妄语逆罪;2、大妄语重罪;3、大妄语轻罪。

  1、破正法——大妄语逆罪

  大妄语逆罪,就是破正法,将正法毁灭。当然了,这个正法是真理,是常恒如此的,是常住不变迁的,是不会被毁灭的,但是,这个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为什么也说它可以破坏呢?虽然正法是真理常恒如是,但是没有佛陀出现于世来给我们开示,我们是不明白的,我们是迷迷糊糊的,现在你让众生退失对三宝的信心,这样子的话,大家对于佛陀的开示就不信受了,所以就难以解脱了,从这个层面来说破正法。所以打大妄语的结果就是直接地破坏正法,这个罪业所以是极重的,称为大妄语逆罪,五逆之罪一样,非常非常重。

  这种大妄语逆罪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有两种是教内自己犯的,有一种是外道所犯的。

  a、教内自己犯的,第一种是在《佛说法灭尽经》上面说,末法时期,有人就混进佛门,穿僧衣、吃佛门饭,但是身在佛门心在俗,他们对于学习教理、参禅打坐、念佛用功毫无兴趣,但是会去爱慕追求荣华富贵,会热衷于世间的名与利。这个都还不是最可怕,这个只是他自己感恶报,堕地狱而已。

  更可怕的是什么?他们为了名闻利养的缘故,会破坏佛陀的正法。这种人他自己是没有什么学习,也不会去依据圣言量去说法,而是依据自己的意思,凡夫的妄想心来随意地开口乱说佛法,曲解佛意。这个就是直接地破坏正法,所以罪业最重。因为在家的信众刚刚接触佛法,他分不清楚哪个是正法,哪个是乱说的,所以听到他那么讲,想想以为是真的,先入为主,然后这样子就直接破坏正法了。所以在《杂阿含经》里面佛陀就呵斥说,这种人外形上面是比丘,实际上是佛门的第一大贼,称为“贼住比丘”。

  经典上面有记载,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的时候,魔王波旬就跑到佛面前来,洋洋得意地对佛说:“世尊,您老人家住世的时候,我们斗不过您,但是佛陀示现入涅槃以后,尤其是在末法时期,我就要穿佛的衣、吃佛的饭,破坏佛的法。”所以释迦牟尼佛当时就忧愁落泪。在《正法灭尽经》上面也有这个说法。所以这种状况是属于大妄语逆罪,这个是教内自己所犯的。

  b、还有一种就是说四众过罪,一个比丘见到另一个比丘犯了过失,他不是以慈悲心去劝他迅速改过来,而是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不分对象,逢人便说。这样子的话,让其他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正知、正见、正信,然后就诽谤僧团,诽谤三宝,轻慢三宝,轻慢出家人,这样子就很糟糕了。

  当然了,也并不是说就完全有过失不可以规劝,不是这个意思。比丘见到另一个比丘犯过失,应该以慈悲心劝他迅速改过来。如果劝谏还没有改,应该是以好心来诉诸僧团帮助他,这样子是可以。

  如果是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见人就说其他出家人的过失,表面上看起来他是为了自赞毁他,实际上就是破坏世俗之人、尤其是那些不信佛法的人对三宝的信心,会让他们诽谤整个的僧团,会让他们对出家人都轻慢起来,会让他们对三宝失去恭敬心。事实上就会堵塞那些人得解脱的路,本来他们如果没有遇到这种违缘,可能会发心学佛,求解脱,会走向解脱之道,会恭敬三宝种福田,但是因为有这一些恶人犯大妄语的缘故,就断灭掉那些世俗人的慧命了。这个就称为瞎人天眼目,极恶无比了,所以这个结罪自然就非常大。

  所以《梵网经古迹记》上面甚至说,如果是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以烦恼心来说出家人的过失,这个罪比出佛身血的罪还要严重。因为“出佛身血,不能障道。说僧过者,坏多人信,生彼烦恼,障圣道故”。你出佛身血,佛陀已经成就了,你不能够障道,但是你要是说僧人的过失,很多人听了你说以后,无论是真是假,他们都会退失掉。因为他不知道整个的三宝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佛陀的开示是多么地智慧无量,能够转烦恼为菩提。他一开始没有了解,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听你那么说,从此以后他就不信三宝,甚至于诽谤三宝了,所以生起烦恼心来,障碍圣道,障碍他们得解脱的路。这样子的话,这个过失是由这个不分场合,以烦恼心来说僧过失的人引起的,所以这个罪就是非常重。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上面就说:“不向未受具人说比丘罪恶。若说过罪则破法身故。”也就是说比丘不应该向居士说另外出家人的过失,如果说的话,就是破法身。我们看前面说过,佛说:“我有二身:一者生身,二者戒身。”你要坏生身的舍利塔,过失当然很重,但是更重的是坏佛的戒身,戒身就是法身。如果是向白衣说比丘的过失,那么会让白衣对佛法没有信敬心,这样子过失很重。

  事实上这个就包括几个方面了:一个方面是比丘不可以向白衣说其他比丘的过失,应该以慈悲心去规劝当事人,所谓的僧事僧断,僧事僧了。我也希望我们的在家信众不要去打听法师们之间的事情,不要去传话,说这个法师这样,那个法师那样,讲来讲去,自己造了大恶业还不知道。如果是居士,或者是因为见到,或者是因为听到,或者是因为怀疑,怀疑某一个出家人有什么过失,可以以一个善的心,以一个护持三宝的心,以一个维护整个三宝形象,这样子的一个心来私下地去婉转规劝;或者以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场合和时间向僧团提一些善意的建议,这样子就不会破坏大众、世俗人对三宝的信心。这个样子是比较如法了。

  所以这两类都是教内打大妄语,而破坏正法。所以你不要认为这个五戒,好像念一念不妄语就行了。事实上有时候犯了你还不知道,这个就很严重。

  所以教内如果自己打大妄语来破坏正法,对佛教的打击是最大的。为什么?最怕的是从自身内部腐烂起来,内部起斗诤,这个就很糟糕了。所以祖师大德就称呼这两类人是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

  c、教外的那些附佛的外道,颠倒教义,自造经论,自吹自擂,根本上不会佛法,乱说一气来蛊惑人。法说非法,非法说法,迷惑大众,来达到他或者是敛财,或者是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这样子也是大妄语逆罪。

  附佛外道很多了。你看,原来那个法轮功李洪志是邪教,当时也是迷惑了很多人,据说有几千万人,这个就很糟糕。一开始出来说他是气功师,后面说他是阿罗汉,然后又是菩萨,又是佛陀,然后比释迦牟尼佛还要高明,这个就很糟糕了。当时还有极少数的佛弟子都没有正知正见,放弃学佛法,修正法,跑去学什么法轮功,这个就是非常愚痴,没有智慧。

  还有比方说美国的卢胜彦,也是附佛外道。

  原来台湾一个比丘尼叫做清海无,自称为清海无上师。本来是个越南比丘尼,到台湾农禅寺跟圣严法师学过禅法,也没有什么成就。后来她就跑到喜马拉雅山附近的一个小国家,锡克国,学锡克教。学锡克教以后,她又说见到光,又听到声音,然后又回台湾来骗人。到处写书,什么即刻开悟的钥匙,很能够迷惑人,“哎呀,你看,她说即刻开悟了。”这个就很糟糕。而且她确实有一点邪法,你要跟她坐在一起,她跟你面对面印心,她的眼睛看到你的眼睛,然后她这个魔力就透过你的眼睛进入到你的心里面,从此以后你就被她迷惑,没有正知正见了。这个很糟糕了,我所知道大陆都有人修她的法。

  台湾有个宋七力就是这样子的。是个在家人,也是打大妄语,他根本就不懂佛法,乱说。然后另外找一个跟他差不多相像的人,两个人演双簧戏,在外面自吹自擂,说他有分身法,后来警方把两个人都抓起来,就知道原来是两个人演双簧戏。这个很糟糕了,破坏佛法。这一类还比较容易识破,但是教内这个就很难搞,很难识破了。

  还有一个台湾的萧平实,这个我们已经破斥过多次了,也是附佛外道。

  还有印度有一个叫做奥修的人,那个人也是有一点小聪明,是印度大学里面的教授,他什么都会一点,然后乱说,也说佛法,也说道教,也说印度教。

  这一类法说非法,非法说法,都是犯了大妄语的逆罪,过失是最重最重。

  2、说过人法——大妄语重罪

  犯大妄语的第二类是说过人法,也就是说上人法,大妄语的重罪。《十诵律》上面说:“比丘未得道,自说言得道。”比丘本来没有得道,没有成就圣贤果位,自己自吹自擂说:“我成就了。”“天人中大贼,极恶破戒人,是痴人身坏,当堕地狱中。”极恶破戒人,破这个不妄语戒,这个是未证言证。

  还有一些情况是说,虽然没有说自己,但是就好像制戒因缘一样,互相标榜,互相吹捧,几个人在一起,故意互相来吹捧。明明知道都是假的,甲就说乙已经证得圣果了,已经证得果位了,是初果、二果、三果,乃至于四果了,乙又说甲是圣人,为了求得那些信众,或者其他人的恭敬供养,实际上都不是圣贤,这个也是犯大妄语的重罪。

  3、欺世盗名——大妄语轻罪

  第三类是欺世盗名,这是大妄语的轻罪。因为沽名钓誉的缘故而去欺世盗名,这属于大妄语的轻罪。比方说,初学佛的人,他稍微有一点进步,自己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他在一个虚荣心的驱使之下,见人他就夸耀:“哎呀,我持戒很清净,已经能够得禅定了,已经是通达三藏,我念佛就见到阿弥陀佛了,我看到佛放光,我已经到达一心不乱了。”实际上都没有做到,他自己沽名钓誉的缘故,这样子来说。自我就开始膨胀起来,一分就夸大作十分,夸大自己的进步,故作神秘,装模作样,装腔作势,装神弄鬼。这样子都是没有正知正见。

  所以这个三类,无论是犯了破坏正法的大妄语逆罪,还是犯了说过人法这个大妄语的重罪。说过人法就是说上人法,说过人法就是超过普通人能力的这些圣贤法。有一些律上面是说上人法:“上”就是断除的意思;“人”就是凡夫;“法”就是欲界的五盖:掉悔、昏沉,掉悔盖、昏沉盖就障定学,因为掉悔、因为昏沉,不能得禅定;因为贪盖、嗔恚盖就障碍戒学,让他持戒不能清净;因为疑法的盖,盖覆,障碍慧学,不能开发智慧。这些自己说自己已经断除了凡夫的五盖,已经成就圣贤果位,所以这个是说上人法。乃至于犯了欺世盗名的大妄语的轻罪。

  无论是大妄语逆罪、重罪,还是轻罪,罪业都是比较重。但是逆罪是最重,因为这个三类对众生的危害性非常大。

  危害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a、导致众生对佛法的功用产生错误的知见。

  我们知道佛法的功用是什么?最根本的不是那些神通,放光动地,而是让我们显发本有的智慧。有智慧就没有烦恼,有慈悲就没有冤家。用佛法的智慧来转化内心深处的烦恼,让自己欢喜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间,如优波罗花,世出世间都很圆满,在世间不会造恶业,在出世间能够得解脱。这样子是要运用佛法的智慧,所以这个就可见怎么样?要学智慧是最关键的,不是为了去求一个什么外在的东西,或者去求一个什么神通。所以可见修行方法可以从师父那里学得来,但是解脱的路还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

  但是那些打大妄语的人,他就利用有一些人的那种贪欲心,急功近利的心,投机取巧、想走捷径的心,然后故意以妄语来诱惑他说,我有什么超人的能力,能够帮你干什么干什么,让人家神魂颠倒,让人家迷惑。这样子就扰乱了社会秩序,可以说是祸国殃民,并且会让人家退失对三宝的信心,所以这样子过失很大。

  b、曲解佛法,就造成世间人对佛法的误解。他根本就不懂佛法,坐上去乱说一气,那些没有正知正见的人就给他骗了。正如一个高明的医生开出药方来,吃下去就能够医好病一样。同样的,我们真正地学习正法,能够治我们的烦恼病,能够得解脱,如果你遇到的是那些庸医,他不学无术,根本上不懂,他给你乱开药方,就会伤害众生的生命。

  同样的,有一些人不懂佛法,篡改佛法,法说非法,非法说法,惑乱真理,就会让听的那些人,如果没有正知正见,就得不到正确的修行方法——他们所听到的不是纯正的佛法,而是影子佛法,影子一样,没有真实义,而是他自己改头换面的假佛法。这样子就很糟糕,是严重地障碍了众生得解脱的路,断送了很多众生的法身慧命,让他们的法身慧命显发不出来。

  c、打大妄语的人被揭穿以后,自己身败名裂,这个不在话下了。更严重的是那些被欺骗的人,他们知道真相以后,大多数都会产生一种心态就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草绳”,所以从此以后就会远离正法,甚至于诽谤正法。断人的法身慧命,直接威胁到正法久住,所以说是祸患无穷,是过失极重,苦报无边。

  

  犯缘

  

  怎样子是犯这些大妄语呢?犯的缘有共同的五通缘,还有不共同的四种别缘。四种别缘也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基、发心、加行、究竟。

  一、基:就是可以分为所缘境和所说义。

  (一)、所缘境:所缘境就是你打这个大妄语,你是对什么人说的,说给什么人听的。犯根本罪有三个条件。

  1、明五聚:

  a、你说的对象是人,是男人,是女人。对境是人,其它条件都具备,就可能会犯根本罪。如果对境是非人,天龙、鬼神,旁生,这样子的话得支分罪。

  b、人,口还能言,能够正常地有说话的能力。如果你跟他说,但是对方是个哑巴,或者是个婴儿,生下没多久,这样子是得支分罪。

  c、是知所说义,对方听了你说以后,明白你在说什么,能够领会你的意思,这样子是犯根本。如果你说你已经成就什么四禅八定,已经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人家都不知道你说什么,从来没有接触过佛法,那样子是得支分罪。

  d、神智正常,对方他头脑很清醒,并不是迷乱的。这样子会成为犯根本罪的缘之一。如果你所说的对象是一个不正常的,或者是因为痴狂而心乱的人,你跟他说是得支分罪。

  e、非黄门,黄门就是男根已经损坏的人,不是黄门。《四分律》里面就没有列入这一类,但是《戒律根本论》就指出,那些黄门心态是不稳定的,如果你要对他说是造支分罪。

  这个是明五聚,第一个条件。

  2、为凡夫身,非为化身。就是普通的凡夫身体,你跟他说,听闻的人是凡人,凡夫的身体。如果听闻的是那些身体隐而不现的,或者就是非人的化身,比方说一个龙王变化作一个人的身体,你跟这个化身来说,得的是支分罪。

  3、是他(她)人。也就是另外的人,不是自己自言自语,是对他人说的。如果是在空旷无人的地方去说上人法,因为他所说的是没有意义的绮语,所以是得支分罪。

  这个是所缘境。

  (二)、所说义

  还有所说义,所说的意思,就是所说的是圣贤法,是遣除五盖,得到世出世间的功德,这一些法。

  1、所断的方面:已经断了五盖,断贪欲盖、断嗔恚盖、断掉举盖、断昏沉盖、断疑法盖。这些盖,盖障,五盖都断了,你自吹自擂说你已经断了,或者你说你已经断烦恼障、断所知障,并且断了二障的习气,这样子所说的话。

  2、修证体性方面:比方说是自己成就四禅,成就了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和舍念清净地定,这些四禅你都成就了。这个四禅也包括了有漏的色界的四禅和圣者的无漏的四禅。还有你说自己得到了四无色定:空无边处地定、识无边处地定、无所有处地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地定,这些你都说得到了。乃至于你说你已经得到三明六通,得到八解脱,得到八胜处,得到十遍处。乃至于你说你已经是大乘的菩萨、因位菩萨、果位菩萨。乃至于你说你已经是成就了等觉位的大菩萨,你是大菩萨的化身,所说这样子的话,这个过失就是极重,是犯根本罪。

  3、功德差别方面:因为按照印度的习俗,就是那些信众供养僧宝的时候,会有一些花色的垫子,也比较庄严的,比较精美的,那个是有果位的圣贤所坐的,其它的是凡夫僧所坐的。

  如果是那些信众,他去请那些比丘僧应供的时候,他就邀请你坐到阿罗汉的那个有花色的垫子上去的时候,如果这个凡夫僧的比丘自己也说:“我是阿罗汉。”然后坐在花色垫子上,就是犯根本了。如果口里面没有答应,不说话,但是行动上做了,身体坐到那个花色垫子上去了,这样子是犯支分罪。

  4、果位方面:比方说自吹自擂,说自己禅定功夫很好,因为禅定的缘故,以这个为因,所产生的果就是听到了天人所说的话,看到了天人,这些都是犯了。

  以前有一本书叫做《西方极乐世界游记》,很多人看了,其实那本书不是真实的。但是是不是说那位法师打大妄语呢?这一点就不好判断,为什么?有可能那位法师不是为了……那位法师也是一个老比丘了,是福建人,他不是有心要欺骗大家。但是他可能入了某一种定之中,自己一个增上慢,以为自己是去了极乐世界,以为看到什么什么,其实他所说的那些就与《无量寿经》所开示的不同,凭这个就可以判断他所说的不是真实的。后面宣化上人也都呵斥,说这个不是的。

  5、依身体而产生的差别方面:比方说妄称自己是活佛,是空行,是瑜伽师。这样子就有问题了。

  “活佛”,拉萨话就是朱古。事实上是翻译上不准确,它本来的意思就是化身,或者是转世尊者。他能够自主转世,并不是说他就真的是圆证佛果了,不是这个意思。这里面有佛的化身,有菩萨的化身,也有声闻、缘觉的化身,并不是说就真的都是修行非常非常高。所以我们就要特别谨慎,如果你要是向其他人介绍一位新到的活佛,或者一位上师的功德的时候,你要特别地慎重,要按照他所表述的那样子去说就没有过失。但是你事前最好也观察一下,你不能够以自己的想像力去编造,兴致一来随口就说:“哎呀,这位活佛是文殊菩萨化身,是观世音菩萨化身。”你有那个本事知道他是什么化身吗?

  观世音菩萨、文殊师利菩萨,事实上都是已经早就圆成佛道了,而是倒驾慈航来度众生的,示现为等觉位的大菩萨。那些等觉位大菩萨的化身,只有佛陀才能了知,你是佛陀吗?信口开河,乱说一气了,就已经造下了说上人法的支分罪。虽然你是说其他人,不是说你自己,但是也已经造下了一个说上人法的支分罪。因为很可能让那些众生期望值过高,之后他就会产生一个观过失、看过失这么一个心,然后就起疑惑了。疑惑从哪里来的?这个疑惑从你那里得来的,所以这样子就很糟糕。

  这个是说基,第一个别缘,所缘境和所说义。

  二、发心:想和发心两类。

  (一)、想:就是对于这个基,对于所缘境,所说义,自己都明白无误,并不是自己不知道说什么,而是自己对于自己想说什么,明白无误地知道。

  (二)、发心:以欺诳他人,为自己谋利益为目的,明知自己没有那些过人的功德,没有那些超胜的功德,偏偏要妄说。并且你这个发心是从加行一直到究竟都不间断,从你准备说那些,一直到人家听到了,并且明白了,这个都没有间断。所以这样子的话,发心,以这样子的心就是容易犯根本。如果是妄说他人,也有犯支分罪。

  还有一种是增上慢的缘故而说的。戒本上面有说,一个比丘本来不是阿罗汉,但是他只是修行有一点境界了,他以为他成就了,事后才发觉没有成就,他不是为了骗取名闻利养,而是自己一个贡高我慢,一个增上慢心来说的。以这个增上慢来说的是不犯根本,但是也有过失。

  三、加行:具五条件。

  (一)、自己说。

  (二)、自己口说。

  (三)、与自己相关的语言。打个比方,说:“哎呀,这个讲堂里面有阿罗汉。”你自己不知道乱说,这个犯支分罪了。更进一步,你如果再说一句,你说:“这个阿罗汉就是我。”那糟糕了,你这个是犯根本罪了。

  (四)、无错说。心里面想的,口里面说的是一致的,这个是犯根本罪。你心里面想的,你想来向大家表明你是阿罗汉,而从你口里面说出来,你说是阿那含,或者是斯陀含,没有完全顺你的心,这样子是犯支分。

  (五)、言语明显,有义显了,这个是加行。

  四、究竟:如果五通缘,四别缘都有了,基、发心、加行和究竟都有了,你就犯根本。究竟就是说,听你说的那个人,或者那些人,他们明白你在说什么,这样子就犯根本了。

  

  九缘成重罪

  我们讲了这么多,归纳起来说好了,犯大妄语戒要具备九个条件就成为重罪。犯大妄语戒,结成重罪就是不可悔了,就是波罗夷罪,他胜罪,你为烦恼所胜,最重的罪。

  一、对境是人,你要说的对象是人。如果你对天人说上人法,天人他理解了,你就犯中可悔罪;如果天人不理解就犯下罪可悔。如果向非人,向畜生说大妄语是下罪可悔,犯的下罪。

  二、众生想。认定对方是人,你明白对方是人。

  三、境虚。就是所说的内容是非常虚假的。

  四、自知境虚。自己也知道所说的内容虚假,但是为了贪图名闻利养来说,这样子成重罪。如果内容本来是虚假的,但是说的人不是故意的,而是因为无知,他根本上不明白阿罗汉是什么意思,或者因为增上慢的的缘故,犯中罪可悔。

  五、起诳心,起欺骗众生的心。

  六、说过人法,说超过常人能力的圣贤法。

  七、自言已证入。

  八、言明瞭,语言表达得很清楚。

  九、前人解,听你说的那个人他理解了。

  这样子就九缘成重罪。这个是比较细地展开来说的。也有一些是说妄语戒是五缘成犯,那个是比较粗略地说。

  

  小妄语

  

  大妄语戒,一般来说我们是很少犯,只有那些无惭无愧,贡高我慢,并且有蓄意地,恶意地去破坏佛法,那样子的人会犯大妄语。一般的常人,一般的佛弟子,乃至于在家的居士,他容易犯的是小妄语。小妄语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这个四类就比较容易犯。

  一、妄言

  妄言就是说谎的意思,说假话。知道的说不知道,不知道的说知道,有的说没有,没有的说有。

  现在这个社会基本上都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业社会了,所以说谎的普遍程度是令人很震惊。大大小小,说一些谎话,有一些是伤害人的,有一些是不怎么伤害人的。各种人都可能会说谎话,小孩子会说谎话,青少年会说谎话,年青人会说谎话,成年人会说谎话,老年人也会说谎话,什么人都可能说。什么阶层,什么职位的人都可能说谎话。

  《大智度论》上面说了一个故事,说释迦牟尼佛没有出家以前的儿子罗睺罗,刚刚出家做小沙弥,很小,几岁,也是喜欢戏弄人家,他不是要害人,而是故意要戏弄人家一下,他也是喜欢说谎话。

  罗睺罗小时候,刚刚剃度做个小沙弥,很活泼,天真可爱,所以大家一开始都很喜欢他。但是他很调皮,因为有些人喜欢他,就摸他一下,或者逗他一下,所以他也就故意戏弄人家,跟人家开玩笑。有一些时候佛陀明明不在精舍,但是那些国王、大臣、信众来了,要拜见佛陀,在门口见到罗睺罗了,就请问他:“佛陀在不在?”他故意说:“佛陀在”。然后让人家去扑一个空,他在旁边就看笑话,哈哈大笑。

  后来给佛陀知道了,佛陀特意去教化他,就去到罗睺罗修行的那个处所,然后就叫罗睺罗:“你盛点水来,给佛陀洗脚。”印度人不穿鞋子,天气热,在尘土上面走,所以要洗脚。说法之前,乃至于吃饭之前都要洗洗脚。罗睺罗就很恭敬捧一盆水来给佛陀洗脚。

  洗完脚以后,佛陀指着洗脚水问他:“这水可以喝吗?”

  罗睺罗说:“哎呀,这个水佛陀刚刚洗完脚,很多尘土,很污秽,不能喝。”

  佛陀就说了:“你看看,你现在就像这个水一样,水本来是很清净的,但是后来被染污了。你本来也是很清净的,你是王孙,已经远离了世间虚假的荣华富贵,来从佛出家,修行用功,但是你不能够守口慎言,不能够清净自己的身心,所以自己的心相续就染污了,好像这个洗脚水一样。”呵斥他。

  罗睺罗就很惭愧,低着头不敢说话。

  佛陀就叫他:“你把洗脚水倒掉”。

  罗睺罗把水倒掉了,倒掉以后把盆子拿回来。

  佛陀指着盆子问他:“这个盆子你可以拿来装饭吃吗?”

  罗睺罗说:“不可以,这个盆子是洗脚盆子,怎么可以拿来装饭吃呢?”

  佛陀说:“你呀,就像这个洗脚盆子一样,不知道清净自己的身语意业,不知道精进地修戒定慧,所以修行的资粮,大道的资粮,解脱的资粮,不能够装到你的心相续之中。”

  罗睺罗听了以后就更惭愧了,头就低得更低了,恨不得地上有个缝能够钻下去了。佛陀说完以后就拿脚轻轻地把盆子一踢,这个盆子就咕噜咕噜跑到很远的地方,罗睺罗就很害怕。

  佛陀就问他:“你是怕这个盆子被踢坏吗?”

  罗睺罗说:“不是,这个盆子是一个很粗的用品,坏了也不要紧。”

  佛陀说:“你呀,不可惜这个盆子,正等于大家不爱护你一样。你现在不注重威仪,戏弄妄言,这个行为的结果是大家都不爱护你,都不喜欢你了。”罗睺罗虽然是小孩子,他也就很惭愧,然后遍身流汗。

  从此以后,一改以往的这个调皮的习气,能够严持戒律。阿罗汉里面罗睺罗是密行第一,他内心有很深密的修证。我们看岐山仁瑞寺,那里有一个阿罗汉,把自己的胸一拉开,里面有一尊佛。那个阿罗汉是谁?密行第一罗睺罗。罗睺罗心中常持佛念,常有正念,密行第一,外表也好像看不出他有什么很殊胜的功德,其实内证已经非常高了。就因为佛陀这一次的呵斥,他从此以后痛改前非,精进修行了。

  这个是小孩子时候说妄言,说谎话。

  青少年时候做学生,也有可能很多都会说谎。不小心做错了事情,就会用谎言来逃避惩罚。其实作为父母一开始就要教育他们,做错了事情不可怕,怕就怕在没有勇气去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失,做错了事情其实不重要,做事是可以错,做人就不要错。做人的基本道德一定要有,一定要诚实,不要说谎,不要妄言,要敢于承担,就能够得到父母师长的原谅。

  我们看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他小时候就有这么一个事情。他少年的时候在院子里面玩,拿一把刀去砍那些树枝来玩,一不小心就把他父亲最喜爱的一棵小樱桃树砍断了。就很怕父亲回来责备他,心里面就挣扎了很久,最后他还是决定要承担,所以坦然地向父亲承认错误。他父亲也就原谅他,而且跟他说,永远都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但是现在这些学生,有一部分都会说一些谎话来欺骗家长,来欺骗老师了。《光明日报》上面有一个报导说,校园里面撒谎的现象已经很普遍了,令人咋舌。有一个学生在班里面很调皮,不听话,屡教不改,班主任就跟他说:“明天你要叫家长来,我要跟家长谈话,不然你就不要来上学,不要来读书了。”

  第二天,果然这个学生就带了一个家长过来,其实这个家长是这个学生想一个诡计找来的假家长。老师不知道,没见过家长嘛。班主任请家长到办公室,就跟他谈了很久,说你这个儿子怎么了,怎么了,这样那样,你在家里要好好地教育他。这个家长就点头:“噢,好!好!好!”其实不是他的家长。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学生的真家长,他真的父亲来了,到学校里面来找班主任,说要了解我这个儿子在学校里面表现怎么样啊?

  老师很奇怪,因为久了,不记得了:“你以前不是来过了吗?”

  他说:“没有,我第一次到学校来,我什么时候来过了?”

  然后才知道,原来是怎么回事呢?是那个学生花钱在农贸市场里面找一个小餐馆的老板,给他二十块钱说:“明天你跟我到学校去假装我的家长,这个钱就是你的。”

  现在的学生跟老师、跟家长斗智斗勇,专门想这些歪主意。虽然是小过失,但是不可以让他这样子搞,将来就很麻烦,他不敢面对,用这个谎言来欺骗。

  还有一个学生,老是要请假,其实请假跑出去上网,去玩电子游戏,去溜旱冰。请多了吧,老师就不同意。他就故意说一些家里面有重大的事故来骗老师。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就起了一个警觉心,班主任就专门拿个本子把它记起来,看到底他请假的事由是什么:“你说你要请假,你事由是什么?”然后一年之内就发现他家里面是“连遭不幸”,其实都是说谎话。遭一些什么不幸呢?他就到学校里去骗老师,说他先后有四个亲人都是“命丧黄泉”。

  这个确实很糟糕,这个小孩子说话,一般学生小小的,这个鬼点子很多。他就先说他的外公过世了,所以要请三天假。隔了一段时间又说他姨妈过世了,然后又是他姑妈过世了,又说他舅妈过世了。

  一年以后,这个学生的父亲就到学校里面来找班主任,了解这个学生的情况。因为班主任觉得很奇怪嘛,把它记下来了,某月某日某生请假,是因为什么事由,因为说家里某某人过世了。然后就问他:“你的儿子,他说他的外公死了、姨妈死了、姑妈死了、舅妈死了,是不是四个人都死了,怎么这么不幸啊?”这个父亲说:“没有,哪里有那回事,他们四个好好的,感冒都很少。”(众笑)

  小孩子说谎话,大人也是说谎话,还更严重,我们不要笑这个小孩子说谎话。

  报纸上面说,有一个女学生成绩很差,很怕面对父母亲,因为父母亲期望值又很高,没有及格,回去就要打、要骂,所以就很怕,她后来想个什么办法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跑到小小的一个打字店说:“你帮我打一张成绩单出来,班里面的50个学生的名字通通打上去。”某个学生多少分,全部她自己手写上去,自己是90分。这个家长看到成绩单很高兴说:“哦,我这个女儿以前是四五十分,一下子跳到九十分,这么厉害,要到学校感谢老师去。”买一些东西来看老师,拉着班主任说,哎呀…千多谢,万感谢。

  搞得班主任莫名其妙,说:“你感谢什么?”

  “哎呀,你们老师费了心血,我的女儿成绩很差,这个学期进步这么快。”

  老师说:“没有啊,她成绩差不多也是50多分。”

  这个家长眼睛都大了,把成绩单拿出来,“这个不是你们学校里面发的成绩单吗?还是打字打印出来的呢。”后来才知道学生自己跑去打的,搞得这个家长哭笑不得。

  所以父母亲教育子女,这个不妄语戒也是很重要的。青少年阶段正是一个身心成长的阶段,可塑性也是非常大,如果发现他有说谎,要及时地导正他,如果父母亲不能够及时地去纠正他,放任自流,他说谎说多了,就会习惯成自然,遇到什么他都会去说谎,让大家都不相信他,你说他以后在社会上怎么立足呢?这也是一个误入歧途的开端。

  我们学习了这个不妄语戒,一定要注意教育子女,无论成绩怎么样,无论学习怎么样,无论智慧怎么样,能力有大小,但是做人不能做错,一定要有基本的人格,要有基本的品德,要诚实,要敢于担当。做错了的话,不怕,无心的错误,承认好了,敢于担当。这个是说小孩子说谎。

  成年人照样说谎,《青年导报》上面就有一个报导,说老师为了名利的缘故教学生说谎。河南有一个小学,本来这个学期收的学杂费、电脑费120元一个学期,学费也是120元,这个明明就超过了规定,乱收学杂费了。然后记者去调查,哪里知道每个学生说话都一致,都说:“没有,没有,我们每个人交的学杂费、电脑费是37元,学费是21元,一分都没有多收。”后来才了解到是老师预先在课堂上面跟学生打了招呼:“你们都要这样子说,不能够乱说,不能够说真话。”

  你看,这个是很糟糕了,老师也叫学生打妄语。老师在名利面前毫无尊严可言,忘记自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妄语应该还算是小的妄语,很小的说谎话。

  还有一些说得更大,你看,有一些高等院校也是这样子的,卖文凭。以前是社会上的那些人做假文凭,后面教育部就专门搞一个人才网,你在什么时候,在哪个学校毕业的,什么学号,什么学位,上网一查就知道了,所以那个漏洞就堵住了。

  现在有一个什么新的漏洞呢?文凭是高校发出来,是真的,但是这些学生没有去读,其实就是一个买卖关系,这个学生交了很多钱给学校里面。高等院校里面,你看有一些开什么MBA,工商管理,什么硕士班,博士班,而且是面向社会公开招收的。其实高校是为了敛财,去读的人是为了贪名,所以高校就犯偷盗戒,这个去学的人犯妄语。一个是要钱,一个是要文凭,做买卖去了,很糟糕。

  有一些什么公司的总裁,一出就出十万,十几万,二十万,然后去参加一年的学习,其实他中间从来就不去,开学典礼去一下,结业典礼去一下,拿一个文凭。实在要他去了,就派一个秘书去听一下,要写论文,就找一个枪手帮他写一写,然后拿一个文凭就完事了。所以这个也是很糟糕。你卖文凭,那些学生不是有权就是有钱,这个就大多了。所以什么阶层的人都有犯这个不妄语戒的人。

  犯妄语的缘故,就造成人与人之间互相都不信任,都互相欺骗,都互相防范。你看,男女之间也是这样子的妄言,虚情假意。因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学习佛法,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社会是一个所谓的物欲横流。

  佛经上面说是五浊恶世,众生的贪嗔痴比以前更重了。你不要以为物质条件好了,众生的贪嗔痴少了,其实没有少,还更多了。你不要以为智慧更高明了,其实是鬼点子更多了,造业造得更重了,这样子很糟糕。乃至于人跟人交往都没有真情,真情都成为一个奢侈品了。

  男女之间都是各怀鬼胎,互相地打妄语,说假话,花言巧语。有一些是有家室的男子,如果是有外遇,更加说得多了。但是也有一些是妻子比较爱慕虚荣,所以就逼她的丈夫要有什么名,要有什么利,这个丈夫也是一肚子的真话不敢跟他的妻子去说,这样子也是会有了。

  这些其实都是个人的谎话,危险还小一点。更危险的是那些有权力的,在高位的人,他如果说谎言,这个伤害就很大了。我们前面所说的希特勒,一句谎言,说犹太人是低等民族,然后就让几百万人丧失性命。你看这个危害多大?

  还有一些,我们中国历史上很多,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这个也是打妄语了。赤壁大战以后,周瑜就乘胜追击,把曹操赶跑了,占领了荆州。周瑜占领荆州以后,刘备心里很想得到荆州,但是他没办法,打不过周瑜,诸葛亮就明白他的意思,就故意当着刘备的面向鲁肃说:“我们主公刘皇叔本来想攻打四川,但是现在中间就隔了一个荆州,如果要打起来,要动干戈的话,就伤了孙、刘两家的和气,我们两家刚刚联合抗曹,现在我们马上要打起来,就伤和气了,所以也不想打。”刘备听了以后,他马上就哭起来了。

  鲁肃见到以后心肠就很软了,他就问:“我怎么能够帮刘备呢?”

  这一句话正中诸葛亮的下怀,诸葛亮说:“其实我们只是想暂时借用一下荆州,等到我们夺取四川以后,一定会归还荆州,还给东吴。”

  当时还写了一个借据,暂借荆州,以后归还,写些空话。其实哪里有还?我们都知道没有还,以后他们打到四川去,占领四川了,荆州一点都没有还,并且刘备还派他最厉害的武功高强的二弟关羽来据守荆州。关羽也是很厉害,曹操的军队打过来的时候,就水淹曹军。但是最后关羽大意失荆州。

  事实上也是属于成年人之间的妄言。刘备那个哭,应该来说也是一种虚情假意的哭。现在很多人都有他这一招,遇到什么事情不顺心,要去向人家要求,他就用这个策略。遇到什么困难的事情了,就跑人家那里去哭,去闹,然后无病呻吟搞一场,人家心一软就答应他,算了,算了,他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了。这样子其实都是用一种妄言。

  还有现在这个因特网是比较流行,所以网上聊天,这些都很多。聊天的时候,互相交往,交朋友,说自己的情况都是说得天花乱坠,都是乱说的,骗取他人的信任,这个也是妄言。

  还有那些做生意的人,也其实靠说谎来发财致富的,这些人也是有的,妄言。自己的商品本来有缺陷,然后说它这样好,那样好。这个还是小的,还有一些是做权钱交易,故意邀那些有权的人过来,晚上打打麻将,打打扑克,然后打一点有输赢的,赌钱的,故意大家一起输钱给他。一个晚上下来,那个领导就很过瘾了,一下子能够赢个十万、八万的,就很有成就感,以为真的是他赢到的。然后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人家来查也没有什么把柄。

  这样子都是属于犯偷盗,犯妄语。赢钱这个人其实是盗取,故意输给他的人事实上也是妄语。并且他妄语以后,又更加能够偷盗,偷盗国有资产,赢钱的这个领导就故意把什么订单给他,把建筑工程给他,然后他就得到更大的实惠,一赚就能够赚个几十万,一百万,多少百万。这个都是在互相地欺骗,互相地利用,都是轻重不同地有犯偷盗,犯妄言,犯妄语。

  有很多的广告都是言过其实,靠这些言过其实的谎言来招揽生意,来做宣传攻势,这些都是妄言。

  还有一些是有职位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保住权力,也是会犯妄言。在统计数字上面去作假,在场面上作秀,种种,种种都是欺骗,都是妄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样子地做很多手脚。你看以前那个“放卫星”,亩产一万斤,不可能的事情,都是打妄语。

  这些妄言很多很多,有一个周幽王就是因为妄言失去了自己的性命,差一点亡国了。我们应该知道,“烽火戏诸侯。”他有个妃子很难得一笑,他为了博这个妃子一笑,不惜任何手段,很名贵的布料就拿来撕,一开始听到撕的声音,这个妃子会笑一笑,撕多了她也不笑了。

  他又想到什么办法呢?因为其他的小诸候一定要保卫周王,所以周王有难的时候,就下令在烽火台里点一堆火,如果是白天就点一堆烟,那个烟很远看得到,晚上就举火,烧一大堆火,然后周边的诸候看到周王有难都来救他。有一天,其实他没有难,为了博这个妃子一笑,就故意点起烽火。这些诸侯看到周王有难都很急,率领兵马,心急火燎地赶过来,来到这个城下,周王故意说:“哎呀,有劳众位卿家,这里其实没有难,我是跟大家开开玩笑。”然后这个妃子哈哈大笑。

  那些诸侯给人戏弄了,都怒气冲冲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了。下一次,等到北方的少数民族来进攻的时候,再去点起烽火,真的有难了,诸侯都不来了,以为又是戏弄他们,又是欺骗他们。

  你看这个就是因为打妄语失去自己的性命,周幽王也给少数民族俘虏了,这个都是说妄言。虽然是小妄语,不是说自己是证什么圣人果位,没有破正法,但是小妄语,有些说这个自性罪也很大。为什么?有时候伤害众生很大。

  二、两舌——离间语

  第二类就是两舌。妄言、两舌、恶口、绮语,这个四类都是凡夫比较容易犯的。两舌就是挑拨离间,两边说,离间语。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战国时候,楚国的楚怀王很贪爱女色,他有一个很宠幸的妃子叫做郑袖。郑袖这个人比较美貌,但是她嫉妒心很重。魏王为了讨好楚怀王,就送了一个美女过来,然后楚怀王就给新到的魏国的女子迷住了,就天天跟这个女子在一起,冷落了郑袖,郑袖就怀恨在心。

  但是这个女人就很有心计,她表面上一点都不流露出来。她就很嫉妒,她用了一个心计,故意趁楚怀王不在的时候,就拿一些食品,拿一些东西去看望魏国来的女子,一口一声妹妹,叫得很甜蜜,故意跟她套近乎。那个女子就很相信她,以为她是真的关心她。

  有一天,郑袖就有意无意故意跟那个女子说:“我们的君王很宠爱你,特别喜欢你,但是对你的形象有一个地方不太满意,不太高兴。”

  这个女子就很着急了,她马上就很急迫地问:“到底是楚王对我哪个地方不满意呢?”

  郑袖就说:“楚王认为你鼻子高了一点点。以后你见到楚王,你就把鼻子掩起来,然后君王就一定会很长久地宠幸你了。”

  这个女子也没什么脑袋,她就以为郑袖是真的很关心她,对她感激涕零,很高兴,很感谢她,然后就照计行事。下一次楚王来的时候,这个女子就故意手把鼻子掩起来。久了,这个楚王觉得很奇怪,前面以为她要打喷嚏,后面像没什么事,老是掩着鼻子干什么,他也不明白什么意思,就问这个女子说:“你怎么回事啊?”这个女子就笑一笑,也不说,她故意又不说,这个就给郑袖有个可乘之机。

  有一天,刚好是楚怀王跟郑袖在一起,在后花园里面散步的时候。楚王就突然想起来,问郑袖说:“这个新到的女子见到我以后,经常用手把鼻子掩起来,不知道她是什么原因,奇怪。”

  郑袖故意说:“哎呀,我不敢说。”

  这个就更加激起楚怀王的好奇心了,一定要她说。

  郑袖说:“如果大王可以赦免我不死之罪,我就照直而说。”

  楚王就说:“我决定免你死罪,决定不会责怪你,你照直说,原原本本地照她的话来说。”

  郑袖就瞎编故事了,两舌嘛,挑拨离间。她就说:“哎呀,我去看过她了,那个人心头很高傲,虽然她已经是楚王的人,但是她觉得很不喜欢君王你那个口臭,所以见到你就把鼻子掩起来了。”楚王很生气。

  郑袖私下故意吩咐一个宫女:“马上去叫魏国来的女子过来,说楚王要见你。”

  其实没有,故意叫她来。然后那个女子听说楚王要召见她,以为有什么好事了,马上就跑过来。哪里知道,不看还好,楚怀王刚刚听到郑袖的蛊惑嘛,一看到这个女子就火冒三丈,不由分说就吩咐那个武士把她拖下去,鼻子割掉。

  所以你看看这个郑袖居心叵测,非常险恶,以两舌伤人,一句话就让人家身体被伤害了。唐朝时候的白居易就有一首诗,来说这个人心险恶: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人的心如果险恶起来,你是防不胜防。他用两舌挑拨离间,很容易害你的。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有一些人花言巧语,巧舌如簧。

  劝君掩鼻君莫掩,使君夫妻为参商。

  参和商,古人很喜欢用这两个字,天上的星宿,一个是参星,一个是商星,它们出现在天空的时间是刚刚相反的,不能同时出现,也就是比喻不能见面。曹植有一篇文章就说:“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我们分别很久了,一直没有见面,意思就是这样说。

  所以这个人世间,这些人的劣根性就是这样子。真话,实话实说就少人听,谣言反而多人信,所谓的好事不出门,丑事传千里。这些劣根性就是这样子的,喜欢听这些乱七八糟的,人家的那些八卦消息,小道消息,这个是人性的弱点。很多的政治家,很多的生意人都是用这个弱点来使用离间计,轻就使人损失财产,重就使人败家亡国。所以你不要小看这个犯两舌,你看,郑袖一句两舌,就让那个女子把鼻子失去了。

  项羽也是这样子,很多,你看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那些使用离间计,使用计谋,很多都是犯妄言、两舌这些。项羽个人来说是很英雄的,力能扛鼎,号为西楚霸王。当时他的实力最强,但是他有勇无谋,最终就给刘邦打败了。

  我们看《史记·项羽本纪》就可以知道,项羽有勇无谋,听信那些流言,就不重视当时一个谋士叫做陈平。陈平这个人很擅长于谋略,他本来是帮项羽,在项羽这一边,但是项羽不重视他,所以他就跑掉了。项羽很可惜,你看,韩信本来也是他这一边的,给他做卫士,看帐篷的门,他也不重视他,让他白白跑掉,跑到刘邦那边去了。

  陈平也是如此,后来陈平跑到刘邦那边就很为刘邦所重用,他就给刘邦献了一个反间计,来离间,来瓦解项羽的力量。因为项羽最重要的一个谋士叫做范增,范增年纪也比较大了,项羽称他为亚父,好像叔父一样,像父亲一样来尊重他。所以陈平就用了个反间计来离间他们,然后就让范增不被项羽所信任,范增一怒之下就气走了。所以项羽身边越来越没有智囊,最后就被逼在乌江边自杀了。你看他自杀以前说: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就是有勇无谋,这个很糟糕。你看,他要临死了,失败了,他不知道去想东山再起,还是在感叹。也没有想江山,也没有想社稷,什么都没想,也没有想江东的父老,他就想:“哎呀,我时候不利,时运不济,我很倒霉,但是我的宝马又不肯离开我,宝马不肯离开我都算了,这个虞妃(虞姬)也不肯离开,所以我拿你怎么办呢?”意思就是这样子。

  项王唱的时候,虞姬就舞剑,然后泪下千行,虞姬就自杀了。我们看《霸王别姬》那些剧可以知道。然后项羽就把自己的宝马赠送给乌江亭长,本来乌江亭长劝他渡过,因为整个乌江上面只有他一艘船,如果项羽坐他的船过去,可以东山再起。但是项羽这个人心力已经衰弱,他只能胜利,不能失败,败一次他就经受不起,心理承受能力很弱,所以心力已经垮了,说:“八千江东子弟随我起兵,现在所剩无几,我无颜见江东父老。”他就不肯渡江。这个其实很愚蠢。他就把宝马送出去,自己步行,拿着刀剑,都还非常勇敢,最后就身亡了。

  其实这个只能怪项羽这个人有勇无谋,很多次都中了人家的离间计,所以才能够使刘邦在短短的八年之内夺取天下,得到成功。我们看《史记》就很清晰。

  你看宋朝时候李清照有一首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这是站在一个欣赏和赞叹的角度,也可怜了,他是个英雄,然后失败了,这样子的一种心,普通凡夫都是这个心。其实项羽这个人也确实有勇无谋,咎由自取。

  相比较而言,曹操也曾经中过离间计,也因为人家的两舌,离间计,他也中计了。但是他比项羽要幸运一点,没有失去生命,但是他丧失了一统天下的良机。

  在东汉汉献帝建安13年,也就是公元208年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北方了。那时候他力量最强,所以他就率领83万大军南下,号称为100万,就攻打东吴的孙权。孙权没有什么力量,他就联合刘备,组成孙刘联军来抵抗曹操。曹操因为他的军队是北方人,马上作战就很厉害,水上就不习惯,一上船就头晕,所以他就找了两个降将,打到荆州以后的两个降将,一个叫蔡瑁,一个叫张允,这两个人就很熟悉水战,让他们来训练这个水兵。

  周瑜看到曹操的这些军队在水上训练很有章法,心中大惊,很害怕打不过,就使了一个离间计。刚好就有一个机会,曹操那边有一个谋士叫做蒋干,小时候跟周瑜两个是同窗同学,所以他就自告奋勇去周瑜那边去劝降。因为孙、刘加起来军队都很少,所以就去劝周瑜投降。曹操也很爱惜周瑜的才华,所以也就派他去了。

  周瑜一看到蒋干,他就想起一个反间计来,他就故意很热情地款待蒋干,并且跟他说:“我们老同学见面,今天只谈友情,不谈公事。”不准他说公事,然后邀请很多的部下,那些将领都过来劝酒,炫耀他的武力,然后把他灌醉。灌醉以后,就故意跟他说:“我们老同学好多年没见面了,今天晚上还是一起睡吧。”就睡在同一张床上,其实就是想利用他。

  睡到半夜,周瑜假装睡得很熟,就打呼噜。蒋干哪里睡得着呢?以为周瑜睡着了,马上就悄悄爬起来。看到周瑜书案上面有一封信,就偷偷地把它拿起来一看,其实是伪造的,一看就是蔡瑁和张允写过来邀请周瑜联合来打曹操的一封信,故意在信上写着:我们两个也是假意地投降曹操,所以请周瑜(周都督)能够联合我们,一起里应外合来打败曹操。哎呀,蒋干看了以后大惊,马上就把这个信自己私藏起来。周瑜就故意说梦话,然后翻一个身,吓得蒋干马上爬上床,又去装睡了。

  隔了一阵以后,又有一个部下来叫周瑜,说有事商量。周瑜又假装醒来了,然后又假装起床开门见那个部下,两个人要谈话。然后故意叫他先不要说,回头看一看蒋干睡着没有,蒋干也就装作熟睡的样子。周瑜跟那个部下故意假装小声地商量事情,声音很小,其它的都听不到,就听到两个在说什么什么蔡瑁、张允,什么什么事情,就听到这一点,蒋干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第二天一早上,他马上就告辞回到曹操那一边,就把这个信,他所看到,所听到的,全部告诉曹操。曹操本来还有一点聪明,但是这一下他也是怒气冲冲就中计了,杀掉蔡瑁和张允。杀掉以后才后悔,中了离间计,之后他的军队不熟悉水战,因此赤壁之战就大败而逃。

  所以可见世间的人,如果他有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力,他要造一个什么两舌是很容易伤害人的。另外,如果人有劣根性,相信人家两舌的话,也是很容易中这个离间计的。

  三、恶口——粗恶语

  第三类就是恶口。这也是凡夫容易犯的,就是说很粗鲁的话,粗恶的话。这个恶口的业也有好几种,细分来说:

  a、恨铁不成钢式的恶口。比方说父母亲看到儿女学习成绩不好,也很调皮,不求上进,就很生气,当着儿女的面说:“哎呀,你这个逆子,我真是不知道上辈子造了什么孽,生下你这个死冤家,死对头。”这样子地来骂这个小孩子。

  如果是大事也骂,小事也骂,小孩子慢慢地他就缺乏自信,就给小孩子内心深处,这个心灵里面就留下一个阴影,留下一个伤痕。以后他面对大众的时候都没有什么自信心,都总是担心人家责备他,这样子就很糟糕。所以教育子女的方法,一定要记得佛陀的开示:给人关心,给人关怀,给人希望,以关心代替批评,以希望、以期望来代替指责。这样子就是比较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禅宗里面有一位仙崖禅师就用这个方法。这个禅师带了一百多个徒弟,有几个徒弟很调皮,晚上就翻墙出去,到外面去玩,玩到深更半夜又再翻墙回来,到房里睡觉,然后睡得很晚,所以早上又不起来上殿,不做早课。

  仙崖禅师有次在巡寮,在围墙边发现一个凳子,那个围墙很高,要踩一个凳子才能翻出去,仙崖禅师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他也没有批评这个徒弟。

  第二天晚上他又去看,又放了一个凳子在那里面,然后他把那个凳子就悄悄地拿走了。仙崖禅师就站在那里面,一直等到半夜的时候,露水已经很重了,那个徒弟外面也是玩够了,就翻墙。一进来想踩这个凳子,又没有月亮,天很黑,看不清楚,按照自己的一个习惯性,这个脚就探下来,想踩在凳子上,他觉得这个凳子不对,软绵绵的。其实他踩在他师父的肩膀上。然后一跳下来就发现是他的师父,哎呀,吓死掉了。

  仙崖禅师也没有骂他,也没有批评他,也没有指责他,就只是说了一句话:“夜深露重,小心身体,不要着凉了,赶快回去,回到寮房去加一件衣服。”然后就走了。这个弟子就很惭愧,以后就不敢再出去了,整个寺院100多个学生也都不敢再乱来,不敢再出去了。当然这个是对那些根基比较好的,比较有惭愧心的人。

  b、无心为恶而造的恶口。这一类也是比较容易犯的,比方说给人家去取外号,有些什么“矮冬瓜”,“母夜叉”,“小猴子”,乃至于说什么“罗锅”,这一些其实都是无心为恶造的恶口业。

  c、生气的时候所犯的恶口。气起来什么话都骂得出来,这个就很糟糕,造恶业,好像泼妇骂街一样的。所以利刃伤皮肉,恶言伤人心,一把刀只能伤害人的皮肉,说恶言伤害人的心。“皮肉伤易愈,心伤记一生”,所以一定不要恶口伤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九夏寒”,所以不要犯恶口。

  d、造谣惑众,丑化他人式的恶口。比方说《大智度论》上面说了一个故事,《圣众因缘集》上面也说到了。提婆达多有个弟子叫做俱伽离,俱伽离就是喜欢挑那些圣者的过失。

  有一天,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他们到外面教化众生,已经很晚了,就看到路边有一个陶师的茅草棚,做陶器的一个陶师,那个茅草棚子很大,他们两个想到里面去住一夜,就进去了。

  因为天很黑的缘故,他们两个就不知道,最早先有一个妇女在里面已经先住下来了。因为阿罗汉要知道的话,要入禅定才能知道,平时没有入禅定跟我们一样,也是不太知道,所以他们两位大阿罗汉也就一直不知道,然后一早起来又走了。

  走的时候,俱伽离就看到了。看到了以后,俱伽离又在旁边观察,等一下晚一点又看到那个女人从茅棚里面钻出来了,他就到处诽谤:“你看看,这个舍利弗和目犍连,说是说他们是大阿罗汉了,其实还与那些女人有不净行。”这样子说,到处诽谤。

  佛陀就告诫俱伽离说:“你不要到处乱说,他们是已经成就圣果的大阿罗汉,是很清净的。”俱伽离还是不听,然后死入大莲花地狱。

  所以佛陀就感叹地说: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如果你很生气的时候,你要骂人,要想一想,你这个舌头就好像一把锋利的斧头一样。一把斧头要杀害你,你还只是失去此生此世的性命,如果是你的口造恶业,你可能是比这个更厉害,会伤害众生。并且来说,如果造的恶业很重,还要堕到三恶道中间去。

  这一类是我们说恶口。

  四、绮语

  我们看妄言、两舌、恶口,第四就是绮语。绮语就是花言巧语,说笑,搭讪,言不及义,说一些无聊的废话;或者是说一些蛊惑人心,让人家心动的一些轻佻的话;或者是一些戏弄的话;这些都是不太好的,犯绮语。

  现在人的心都很浮躁,所以也喜欢看这些东西。我看那些什么电视剧,有一些出家人都经常会开电视去看,有什么好看呢?放一些什么《戏说乾隆》、《大话西游》,全部都是犯绮语,乱说一气,把乾隆皇帝编得一踏糊涂,乱七八糟,又不是根据历史来,所以犯这些绮语业。

  

  妄语的根源

  

  所以我们要知道妄语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去造妄语呢?根源是六个方面——

  1、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贪求这个。

  2、为了亲族和朋友的利益,帮助他们故意去吹捧。

  3、为了使怨敌受害,故意来造恶口,故意来两舌,使自己的仇人受到伤害,受到大家的攻击,故意来造谣生事。

  4、为了使自己避免受到惩罚,做了错事还不知悔改,还想逃避。

  5、为了讨好某一些人。

  6、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

  这个结果都是使自己或者自己的亲友得到利益,然后让别人受到损害,或者让别人生起大烦恼,这样子地造妄语业。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老老小小,成年人、男人、女人,什么人都有可能去造一些大大小小的妄语。但是也不要怕,你只要好好地受持如来所说的戒法,以后不造妄语就可以了。

  

  方便妄语与本戒时空适应性

  

  还有一些情况下面,主要是看你的动机,你不是想伤害人,你动机是帮助他,确实也帮助到了,这样子是属于方便妄语。以方便妄语,如果你以菩提心来摄持是没有什么过失。

  佛陀是五语者,我们经上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我们为佛弟子就要能够向佛学习,要能够好像《妙法莲华经》上所说的,世尊说话是怎么样?“世间好语佛说尽”,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这样子地来说话就比较好。

  而且更重要是看自己的动机,如果你的动机是为了止息他人的悲伤、忧愁,让他相信佛法,这样子就是方便妄语。与一般的妄语有本质上的不同,这一类的方便妄语是为了救度众生,是没有什么大的过失。也是有六种:

  1、善良的方便妄语。中国人有一句俗话叫做“会说话的两头瞒,不会说话的两头传”。就是说话有艺术的人,知道不会去传话,不会去你说什么我传给他,他说什么我传给你,而是两头都隐瞒,两头都隐恶扬善,这样子是比较贤良的,是比较正确的。

  打个比方,张三和李四两个人本来就有矛盾,两个人又在同一个单位,大家都有一点误会。张三就去问王五说:“李四是不是在你面前讲我的坏话呀?”

  这个时候,就算是说了,你也不能够照实去说。你应该怎么呢?王五他应该是方便地说:“没有了,他从来没有说你的坏话,他只是说你有你的难处了。”这样子美言一番,然后慢慢地张三跟李四的矛盾就缓和了。如果你要两头传话,越传两个人就越火冒三丈,矛盾就越来越深了,所以一定要有善巧方便。如果是善良的动机是比较可以的。

  2、无伤大雅的小妄语。

  先讲到此地,大家一起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