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信自

《净土资粮》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6:04

5、信自

继续说信自,也分二个方面来讲。

第一个方面是信我们妙明真心的体相用,也就是空、明、觉,到成佛的时候,就是成就佛的法身、报身和化身。信自,有些人会起疑惑说,佛法不是主张无我吗?这里为什么说信自呢?其实这个自,不是指有我相的自我,而是指离一切相的自性,也就是我们本有的妙明真心。

妙明真心的体性是空性,也就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悟道的时候所说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妙明真心从无始以来,绝待圆融,绝待清净,这是体性上面说它是空性。因为佛性本体,不属迷悟,超越迷和悟的相对,所以是绝对的清净。

我们妙明真心的相是光明,也就是在本来清净的自性之中,能够因应时空而入幻显现,而生起明分来,也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这都是说我们的佛性,我们的自性,她的相是妙、净、明。

妙明真心的用就是觉醒、觉悟,也就是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的生命力,轮回界和涅界的自显现,就是法界的生机。法界的生机,我们就可以说是佛的大悲,佛的悲德,也可以说就是自性的妙用。

那么可见信自,就是信妙明真心的体相用是空明觉,也就是大圆满三句义上说的:“体性本净,自相任运,大悲周遍。”到成佛的时候,那么这个体就成就佛的法身,相就成就佛的报身、智慧身,觉就是它的用,就是大悲周遍,就成就化身,因为大悲,所以能够成就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

第二个方面,我们来说五种净土。其实从信自这个角度,是我们念佛人真正能够现生幸福,临终预知时至。为什么我们不能做到?因为我们不能够真正地信自,所以很多人以为说,我念阿弥陀佛,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是不够的,是不圆满的。实际上你念阿弥陀佛,应该当下的身心就要有变化,就要能够起受用,就要能够成就今生的幸福,就要能够成就当下的觉醒,这样你临命终时才真正有把握,能够预知时至。所以说,从信自这个角度来完整地说,我们信自要成就五种净土,也就是人体净土、人心净土、大地净土、人间净土和佛净土。

第一种,人体净土就是在修行过程之中,生理现象的变化。念佛的时候,你的身体一定要同步转变,才是你真正懂得念佛,你才真正得到念佛的法乐,念佛的受用。如果念佛的时候,你这个身体没有转变过来,就说明你还没有真正懂得念佛的方法。为什么?你想想,你的身体有病苦,当然它是既有时空因缘的关系,也有业障的关系,如果你连这个业力你都转不过来,那何况是你更大的业力呢?所以生理现象也要有变化才对,所以我们佛弟子一定要懂得,怎样身心同步转化,通过念佛实现身心同步转化的方法,这个是人体净土。

第二种,人心净土,就是在修行过程之中,心理现象的变化。

第三种,那么大地净土,就是在修行过程之中,物理现象的变化。

第四种,人间净土就是在修行过程之中,社会现象的变化。

这四种净土,就应该是我们在修行道路上面,所产生的生理现象、心理现象、物理现象、社会现象。这四种现象都要有变化,我们当来才能够生到佛净土,生到最殊胜的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五种。

第一种人体净土,首先说五大的转化。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当然从法性上面来说,佛佛平等,但是从法相上面来说,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最殊胜的。因此我们要能够注重于这四种现象的同步转化。

身体如果不能够同步转化,那我们的心也只能够净化表层,为什么?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个身体是什么?身体是个记忆体,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都是我们的一个自传,而且不是今生今世的经历的自传,我们无量劫生死轮回,所有经历的自传都在这个身体里面。所以如果它不能转化的话,你要有大成就是很困难的。

所以一定要能够从身心同时转化开始,从这里起修,这个是我们真正有把握能够今生幸福,临终预知时至,修行时时刻刻都得到法喜的一个根本保障,因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身体是一个记忆体,身体里面有痛苦之身,如果你不能够净化,不能够转化痛苦之身,你的心也不能够净化深层,只能够净化表层,所以这样的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

一个人只是净化了心的表层,那只代表他修养很好,他并没有真正地修行,所以修养和修行是不同的。只是说修养的话,儒家的教育也可以实现好的修养。那个儒家思想里面说:“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都是好的修养。但是我们的修行,不单单是修养,已经超越修养。

还有,我们为什么要做水陆法会?我们为什么要做中元节?为什么做水陆法会、中元节能够实现世界和平?为什么能够息灾,道理在哪里?因为什么?因为我们前面说过,每一个众生都是一个记忆体。

比方说,发生了战争,这个战乱死掉了很多人,发生了地震,地震死了很多人,这些走掉了的众生,他有一种怨气。他的肉体没有了,但是这个怨气,这个记忆体在,而且带着很强烈的怨气的记忆体,他会相互呼应,相互感招,就会越来越大力量,你不知道哪一天,他会产生更大的灾难。

我们如果能够帮助他,化解这个冤结,消除这个怨气,这样就能够实现世界和平,这样就能够实现国泰民安,能够化解一些灾难,其实原理就是因为要化解这个记忆体的怨气。

在很多地方,中国从古到今都有一个民俗,就是中元节的时候,都去拜祭祖先,去拜祭这个已经过世的众生。湖南衡阳就把过世的祖先叫做老客,就去拜老客。不知道这里叫什么?台湾他们就把过世的叫做好兄弟,去拜祭好兄弟。中元节的时候,原理其实都是同一个,就是把那个记忆体的怨气消掉。所以我们要懂得从这个转化开始。

我们转化的方法,一般来说都是从风大开始转变起,是从呼吸上来起修。风大转了,再转水大;水大转了,再来转火大;火大转了,再转地大;地大转了,再来转空大,那就是证悟的时候了。所以我们修行道路上面一定要懂得身心同时转化,转身就是组成我们身体的地水火风空这个五大都要能够转过来。

首先是转风大。

你看像南传佛教,就会修安般念(安那般那),出息入息,从这个地方来转风大。像北传佛教,我们天台宗就修六妙法门,童蒙止观。像金刚乘就更多了,修九节佛风,宝瓶气,中住气,金刚诵,这个四大修气的方法。

一个人如果风大转过来以后,他就会非常安祥。

再是转水大,水大转了以后,就转火大;火大转了以后,就会有光明现起来,有光明就没有烦恼,有烦恼就没有光明。我们平时如果没有彻底地转变火大的时候,我们90%的能量都是用在烦恼的马达上面了,烦恼的马达把我们的能量消耗掉90%。怎么消耗?就是一直让我们处在二元对立里面,一直活在大脑思惟里面。

打个比方,你接受的教育告诉你,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所以你总想把好的一面呈现出来,把不好的压抑下去。你就处在一个分裂状态,为了维持这个分裂状态就消耗了你绝大部分的能量。所以要转火大,你才能够真正修行上路,才能够真正地开发智慧,有了智慧就有光明,有了光明就没有烦恼,这个时候真的不会再起烦恼念了。

不然的话,不管你怎么念佛,你还是觉得心理面妄想很多,烦恼很多。你用了种种方法,有时候好像清净点,但是它总会冒出来,为什么?因为由不得你控制,你的这个身体就像一个漏雨的房子一样。

什么时候能够实现无漏,你要把五大转过来,起码要转到火大;先是转风大,转水大,水大转了以后,再来转火大,火大转了那就对了,你这个烦恼妄念自然不起了。

再来转地大,地大是最难转的。地大转了以后的话,如果你修金刚乘,将来就能够成就虹光身,而且这些指甲头发都能够化为虹光。

那个人如果地大转了,他所在的那个地方,周围的那些花草树木都会特别茂盛,都会特别有生机。

再来转空大,那就是彻悟的时候了。

我们看怎么转,怎么修?

净土法门的《观无量寿经》有讲到十六观。佛法越传越久以后的话,很多人就片面强调持名念佛。他认为,我根基不够,不能够修观想念佛,不能够修观像念佛,更不能修实相念佛,所以他就只是持名念佛。

但是你知道吗?如果你理路没有透彻,你持名念佛,只是净化你心的表层,你念来念去不过是修养好一点,你没有真正地修行,为什么?因为你的身不能同时转,所以我们要同时学习《观无量寿佛经》上面所讲的净土十六观,我们要同时修学《般舟三昧经》上面所讲的般舟三昧,这才是真正懂得修净土法门的人。

那么净土十六观,前面十三观是上求佛道,后面的三观是三辈往生观,就是下化众生。

我们看第一观是落日悬鼓观,它有什么作用?它就能够转火大。你天天去修,如法地去修,有传承,有指导,你就能够把火大转过来。

第二观是水观,就能够转水大。

第三观是琉璃宝地观,就能够转地大。

佛身观,观阿弥陀佛的佛身,观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甚妙的菩萨身,这些都能够转凡夫的身语意三业为佛的三轮的功德。

我们庐山东林寺慧远法师,他所创的白莲社之所以123人都能够往生净土,是由于他们除了持名念佛(念阿弥陀佛)之外,还有依据《般舟三昧经》来修般舟三昧。因为慧远法师那个时候《般舟三昧经》已经翻译过来了。

般舟三昧的意思,就是十方诸佛悉在前立,所以名为定意法,又名为菩萨超众行,所以般舟三昧其实又称为常行三昧,他一直不坐下来,更不躺下来,一直在行走,在站立。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行者这样来修念佛观,在成就三昧的时候,就能够现量地见到阿弥陀佛,见到阿弥陀佛就是现见了一切诸佛,因为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以阿弥陀佛与十方诸佛是无二无别的。

我们看白莲社123人都修般舟三昧,都有在定中见佛的经验。《净土圣贤录》上面有记载说,慧远法师定中三次见阿弥陀佛,见西方极乐圣境。还有白莲社的一位居士刘遗民,他修般舟三昧也只是修了半年,也能够定中见佛。所以修净土的大众,我们一定除了持名念佛之外,能够修行般舟三昧,能够用一百天或者九十天来常行,来修般舟三昧,来走般舟,这个是非常好的转化身心、让身心同时转化的甚妙的方法。

慧远大师就曾经就他在般舟三昧这个三昧定之中能够见到阿弥陀佛这件事,专门写信向远在西安户县草堂寺的鸠摩罗什法师去请教。鸠摩罗什法师就回信回答说,慧远法师你在这个般舟三昧定之中能够见佛,要知道见佛有三种,有三类,一是得天眼而见佛,二是神通自如,以神通力飞行到十方佛净土去见佛,三是凡夫修行禅定,心止一处而见佛。般舟三昧,就是凡夫修行禅定,心止一处也能够见阿弥陀佛。而般舟三昧所见的阿弥陀佛是真正的佛来显现,因为什么?因为诸佛如来,都是从众生心想中生,诸佛如来的身也是从缘而显现,佛的法身是周遍十方的,所以他也入到行者的心中。如果行者心想佛时,就水清月现,佛身就显现出来,所以说行者所见的佛身是真正的阿弥陀佛佛身映现,是真佛身。

可见修般舟三昧得成就,一定要具足三个因缘,也就是佛力、法力和善根力,即阿弥陀佛的加持力、般舟三昧的法力、自己的善根力,具此三因缘,就能够明见阿弥陀佛。

慧远法师那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无量寿经》和《般舟三昧经》,都已经翻译过来了,但是大家很多人还持一个观望态度。因为大家还心里面疑惑,到底有没有十万亿佛土之外的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阿弥陀佛?有没有谁见过?所以大家还是希望能够有人去验证,有亲自来现量地见到。

所以慧远大师,不但是自己修般舟三昧亲见了阿弥陀佛,而且白莲社作为一个团体,123人都能够成就般舟三昧,都能够在禅定之中见阿弥陀佛,都能够在定中所见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圣境与佛经所记载的是无二无别的。所以这个是非常殊胜的。

我们佛弟子,如果修净土法门,要希望万修万人去,希望像庐山东林慧远法师他们的白莲社一样,我们也要能够修净土十六观,也要能够修般舟三昧。我们也邀请大家都一起去旅游,不是跑到外面去旅游,而是向内在去觉照,去佛世界佛净土神游。我们成就般舟三昧,能够现量地在定中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圣境,能够现量地见到阿弥陀佛现身,这样是真正的修念佛法门的人。

我们东林慧远大师,他以一代佛教领袖的德望,向世间人作出了一个验证,现量地证明能够成就般舟三昧,能够现见阿弥陀佛。所以中国人由此就建立了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念佛求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永脱轮回之苦。因此东林慧远法师被推崇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这个是名实相符,实至名归。

我们要复兴净土法门,我们要真正能够实现现生的幸福和临终的预知时至,要能够从身心同时转化来下手,这是我们说人体净土。

其次说七重身心的转化与升华。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这个五大的转化,接下来要说七重身心的转化。

七重身心是肉体、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直觉体、光明体和空性体。那么我们在念佛的时候,我们无论是修持名念佛,还是观想念佛,都要能够实现这个七重身心的转化。

很多人认为说佛教这个禅定、修行好像神秘不可测,但是其实是这样吗?不是。

我们现在可以实现一个佛教的现代化工程,为什么?为什么佛法看起来好像表面很兴盛,你看到处都是重建寺院,开光,做法会,但是其实很大程度上这是一种虚假的繁荣,为什么?只是表相的佛法,没有实证的佛法。如果我们佛弟子不去实证,不能够超凡入圣,不能够转化身心,久而久之佛法一定衰落,一定会被边缘化,为什么?因为这个佛经流传了几千年,佛经的话语体系,跟我们现在这个科学话语体系是不兼容的,所以我们一般人看佛经看不懂,也不晓得说什么,觉得好像很含糊,似乎懂又似乎不懂。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实现一个佛教的现代化工程,就是用科学话语体系来解说修证的道路。这样的话,每个人一看都能够明白,每个人都懂得,我修行第一步怎么样,做到以后他的证量标准是什么,第二步是怎么样,他的证量标准是什么。这个就很清晰了,人人都可以照这个标准去修,都可以去证,所以很重要。

怎么去实现,标准是什么?就是我们说四个现象的转化:生理现象的变化,心理现象的变化,物理现象的变化,还有社会现象的变化。所有的修行中间的历程,无非是这个四大现象的变化。

比如说,我们佛经上面传统所说的八触十功德,八触其实就是生理现象的变化,十功德其实就是心理现象的变化。

我们的法师讲经,我们的居士大德给大家讲解,不要照本宣科,不要说原来一千年以前祖师大德怎么讲,我现在我也照着那个名相那么讲,没有用!你讲的人自己也不懂,听的人更加云里雾里,更加不懂,这样有什么用呢?这样我们不能够照着去修。

所以应该用科学话语体系实现一个佛教的现代化工程,用大家都能够明白的。为什么?因为时代变化了,近一百年以来这个科学很昌明,大家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这个科学话语体系,它就主张能够量化,一切都能够量化,就懂得应该怎么操作。

修行也是如此,应该可以实际操作,第一步怎么走,第二步怎么走,这样又很清晰,这样才是真正的修行,能够证果位,应该从这里面来下手。如果是继续用原来传统的话语体系来说,大家是不能得实益的,也听不懂,而且甚至于闹笑话。

我们也讲一个笑话好了,不用那么沉闷。

有一个县长,他在乡长陪同之下,决定到底下基层去视察,那么就定了晚上在一个牧民家里吃晚饭。傍晚的时候,乡长陪着县长来了,到了牧民的帐篷前面,领导就让牧民先进去。

牧民就回答说:“还是领导先进,领导先进,我是一个放羊的,平时我总是走在畜生的后面。”那这个乡长就很尴尬,牧民这样说话。但还是进去了。

进去以后,这个乡长就怕这个牧民再说错话,赶紧说:“你赶快拿东西出来吃吧。”

那牧民就很慌,一边搓手一边叫他老婆把那个酱肉骨头拿出来。这个县长尝一尝,觉得味道挺好,不错,他就一边称赞说:“味道很不错,很美味,你们其实不要这么破费了。”他讲客气了。

这个牧民站在旁边就回答:“这个也没有破费什么了,这些肉骨头平时我都是拿来喂狗的。”

这个乡长就更加生气了,因为县长在那里,他也不敢发作,所以他就马上拉这个牧民坐下来:“你赶快坐下来一起吃饭,一起吃饭。”意思就说你少说两句。

但是这个牧民很淳朴,他就更加的手忙脚乱,手都不知道放哪里好了,就一边搓手,一边就说:“我还不饿,平时这个钟点是我喂猪的时间,我总是先喂猪,再吃饭,几十年以来都已经习惯了。”

为什么会闹这个笑话,你知道吗?因为这个牧民很淳朴,他的话语体系,他跟领导的话语体系是不相同的,不相同我们就觉他不会说话,所以就闹笑话了。

同样的,我们如果讲说佛法,这个话语体系,如果不能够转换、不能够切换为这个科学话语体系的话,很多人其实是不懂得佛法要怎么去修,不懂得佛法要怎么去证,到底证到没证到也不知道。所以这样佛法就会衰落,为什么?因为能够证到佛法的人,能够真正超凡入圣的人,能够真正实现身心转化的人很少。所以一定要懂得在这个方面把这个话语体系转过来。

实际上人类的文明,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第五个阶段了。第一个阶段当然我们都知道是原始文明。你看中国,我们中华民族有超过五千年的这么一个文明传承,你看玛雅文明,埃及古文明等等。

上古的那种,远古时候的那个是原始文明。

进入农耕社会,就是农业文明,那个陶渊明,田园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体现的是一种农耕文明。

以欧洲的文艺复兴为标志,就进入到工业文明。我们的生产力迅猛地提升了,所以我们的物质越来越丰富,把人从中世纪那个欧洲神权笼罩之下解放出来了,实现生产力的大解放。但是又产生问题了,生产力大解放以后的话,物质越来越丰富,人就成为物质享乐的奴隶。所以我们其实应该要提倡人心的觉醒,人心的解放,把人的心从机器的笼罩之中解放出来,从物质享受这种贪著之中解放出来。

那么现在就进入第四个阶段,就是信息文明。我们更需要的是灵性文明,把我们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显现出来,开发出来。所以我们如果能够实现佛教的现代化工程,那么所有的人不分中外都能够懂得如何修行,因为这个修行的过程被量化了,然后就一定能够让很多人把灵性智慧能够开发出来。这样的话,是真正令正法久住,是真正地度众生,所以要懂得这个话语体系的切换。

有某个部的一位部长,到一个局去视察,去了以后,大家都很紧张,看到高层的领导来了,所以都不晓得说什么好,很紧张,大家都不说话。这个部长为了打破这个僵局,他想让大家放松一下,就说:“大家不要那么紧张,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接着他就叫那个秘书先发言,秘书就说:“我爷爷是农民,从他那一辈就搬到这里来了,所以我是农民的孙子。”

这位部长就很开心,他就问另外一个人,另外一个人开口就说:“我就是农民。”这个话就说得很尖锐,就刺激了那个部长,部长说他是农民的儿子。

所以这个语言很重要,如果善巧方便,当然大家都能够明白。

我们一定要懂得七重身心的转化与升华,实际上我们通过那个念佛法门,通过一切法门,修任何法门,如果这个七重身心不能升华的话,要成就是很困难的。

首先是肉体能量的提升。肉体当然就是色蕴,五蕴里面就是色蕴。大家一定要懂得一个修行的窍诀,任何法门修行,一定要落实到当下的五蕴身心的转化。如果当下的五蕴身心你不能转的话,一定会有问题,你的修行一定没有相应。如果你当下不能转化,不能提升,心里只是想到我当来能够往生极乐世界,那个恐怕就不一定是真正靠得住的了。

接着是情绪体能量的提升,也就是受蕴的转化。

再是理智体能量的提升,就是想蕴的转化。

意志体能量的提升是行蕴的转化。

实际上肉体的能量是物质能量,情绪体、理智体、意志体是属于精神能量,这个都停留在凡夫心这么一个层面,凡夫的大脑思惟这么一个层面。

还有直觉体,实际上这个直觉体就是灵性生命的妙用――觉。

光明体是灵性生命的相――明,我们自性的相是光明,是明分。

空性体就是灵性生命的体,是真空,是空性。

直觉体、光明体、空性体都是需要依靠灵性能量的滋养的,这个三者都是属于识蕴的转化。因为识蕴既有真又有妄,阿赖耶识是真妄交杂的,到了成佛的时候就只有真。

因此,你看看,我们修行也是需要实现五蕴的转化:色蕴是物质法,物质法的转化;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都是精神法,精神法的转化。

我们的修行一定要实现五蕴身心的转化。我们的肉体就像一个鸟笼子一样,我们的灵性生命就像一只鸟一样,灵性生命的鸟被困在肉体的笼子里面,被困在我们凡夫心我们大脑思惟的这个笼子里面,怎么让他超越出去呢?这个就是我们修行下手的地方。

肉体是振动频率最低的,密度最大的,能量等级最低的,最粗拙的,越往上振动频率越高,密度就越小,所以你看不到。在凡夫看来好像是无形的,但是当然你有禅定力,你能够看到,看到你这个肉体外面有一层气体,气体外面有一层情绪体,它的颜色你都能够看到。它储存什么?这个情绪储存的就是你情绪的能量,你起种种的情绪,悲伤、愤怒、喜悦这些能量。每一法背后都是能量支持,任何有形无形的东西,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它的背后都是能量,都是以波动和粒子的状态存在的。所以真正的修行是从这里面来起修,这样才是可以把它量化的。

我们念佛实际上就是什么?实际上是通过共振,这个能量之间其实有一个原理,就是共振,振动频率不同的能量在一起的时候,这个振动频率高的能量能够把这个振动频率低的能量提升,能够提高。

举个例子可以明白。我们都知道意大利有一个男高音歌唱家,世界著名的帕瓦罗蒂。他唱歌的时候,你可以试一下,在他面前放一个玻璃杯,他越唱越高,越唱越高,怎么样?突然之间这个玻璃杯就炸掉了,裂掉了。为什么会裂掉?因为距离这个歌唱家太近了。歌唱家唱歌的时候,这个男高音振动频率非常高,这个声音,光音波,它也是一种振频,越来越高的时候,就把这个玻璃杯(它是一个振动频率比较低的一个固体)的振动带高了,一直带高一直带高,高到什么程度?高到这个玻璃杯承受不了的时候,它就炸裂掉了。

所以这样也是我们很多的居士们欢喜到道场,到寺院里面去参加一些水陆法会,念佛法会,为什么?因为大家共修,也有法师带领,那么这个带领的法师很有修证,他这个能量等级很高,振动频率很高,当然我们一起参加的时候,相应的我们在他那个影响辐射范围之内,我们这个能量等级,我们这个振动频率也就跟着提高了。

所以这个就是加持。佛法所说的三宝加持。

当然我们念佛就更加得到大加持了,为什么?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他这个能量振频是最高的,能量等级是最高的,无与伦比的,所以我们念佛的时候就是什么?就是以最高能量振频的这么一种能量体来跟我们这个凡夫的这个振动频率很低的密度很高的这样一种能量体产生一个共振,当然我们就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刹那刹那都在被提高。所以说她是一个殊胜,下手又非常方便的一个修行的法门。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以阿弥陀佛灵性能量来加持我们,使我们能够当下觉醒,使我们能够实现七重身心都能够提升,这个是说人体净土。

第二种人心净土。

人心净土也从两个方面说,第一个方面是转五蕴为五智菩提,第二个方面就是转五浊为五清。

首先说转五蕴为五智菩提。

念佛的时候我们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到身体柔软,轻安愉悦,这个就是色蕴转化了。

念到业尽情空,将感情升华为慈悲,那就是受蕴转化了。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我们虽然还会生起种种的感受,但是我们不像凡夫一样了,我们不会再跟随感受而生起取舍,生起爱憎,没有爱憎分别了。这个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我们到受的里面就断掉了,受后面不会缘爱,没有爱憎分别了,所以这个轮回的锁链就被斩断了,就能够保持正受,这个就是受蕴的升华,转受蕴为菩提。

在每一个时空因缘都能够保持正念,就是念念觉悟,就是不执著于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就是想蕴的转化。

念念觉知,我与众生同一体性,生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由凡夫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升华为恒顺众生的行为模式,这个是行蕴的转化。

大家平时都会念《心经》,都会知道我们要照见五蕴皆空。五蕴大家也都知道,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什么意思呢?受蕴是什么呢?就是感受。我们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一接触就会产生种种感受。我看到花我会产生乐受,一接触马上这个触点上面就会产生感受,这个就是受蕴。

有了感受以后,我会有种种的想法,我对这个感受我会作一个判断,作一个判断以后,我会给它贴一个标签,比如说我看到花以后,我有乐受,然后我马上解读它,所以我给它贴一个标签:那个是太阳菊,那个是百合花。你给它作一个判断,给它贴一个标签,那就是想蕴。

再就是行蕴,行蕴就是什么?就是准备采取行动。大家一定要知道,它不是行动,而是还处在大脑思惟阶段,你有了价值判断以后,你想取或者舍,你想采取行动,你还在做行动计划的阶段,那个是行蕴。

识蕴,当然就是指根源,我们的阿赖耶识。

色蕴是什么?色蕴当然就是物质法,肉身。

所以如何照见五蕴皆空?修一切法,包括念佛法门,都要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这样才是真正的懂得修行。

我们能够念念觉知,我与众生都是同一体性,生起同体大悲,无缘大慈的时候,你的行为模式转过来了。原来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出发点,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这个时候你懂得要恒顺众生,因为你内在的智慧生起来了。

有一个企业家觉得活的很累,他觉得似乎所有的人都不帮他,他很烦恼。他就去问一位禅师,他说:“我为什么会这样呢?”

禅师就带他走到临街的窗户边,透过窗户就指着街道上面说:“你看到什么了?”

他说:“我看到很多熙熙攘攘的人在街上走。”

禅师再带他走到一面镜子的前面说:“你看到什么?”

他说:“我就看到我自己。”

这位禅师就启发他说:“你看看,同样都是玻璃,那个窗户玻璃也是玻璃,这个镜子也是玻璃,不过镜子后面镀了一层水银,就是因为这么一层薄薄的银子,你就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别人了,这个是你烦恼的根源。”

就说我们这个行蕴,行蕴的转化,一定要把由以自我为中心转过来,能够像普贤菩萨所教导的那样,恒顺众生,以众生为中心。这个是菩萨行的起点,这个是真正地行菩萨道。

我们灵性能量能够开启,灵性的生命能够觉醒,那就是识蕴的转化。

到了成佛的时候,五蕴就转化为佛果位上的五智菩提。我们那个色蕴就转化为大圆镜智,在佛的十种尊号里面就得名为“如来”;受蕴就转化为平等性智,佛的十种尊号里面就得名为“应供”;那么想蕴转化就转为妙观察智,佛的十种尊号里面就得名为“正遍知”,正知和遍知,正知法性,正知我们人人本具的自性的本体,遍知法相,遍知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法相,所以称为正遍知。

妙观察智很重要,我们下手修行的因地,一定是从第六识、第七识开始转。转第六意识的分别为妙观察智,就是什么?就是你和敬清寂,你加一个智慧进去――你平时按照你的固定思惟模式去考虑问题,现在你把佛的智慧加进去,你马上就开启智慧了,你的想法就提升了,就有了妙观察了。

行蕴就转为成所作智,因为你的行蕴是心里想行动计划,所以它能够成为成所作智,能够任运地利益众生,佛的十种尊号里面就得名为“明行圆满”,也称为明行足。

识蕴就转为法界体性智,佛的十种尊号里面就得名为“善逝”。

所以说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时即是成佛时。我们念佛的时候,佛就是觉,念念念佛就是念念觉悟,念念觉悟就是念念成佛,开显自性佛,所以这个念佛法门不同于法相唯识宗那个转识成智,她是跟禅宗一样,她是即心成智。我们的祖师禅,她是顿悟禅,顿悟禅法,即心成智,当下成佛,开显自性佛。那么可见这个念佛法门,也是无上深妙禅,这个是真实不虚的。

我们受蕴的转化也就是情绪体的转化,也就是感受模式的升华,这个时候你对于种种的感受都不会留恋,对种种的情感也都不会留念,这个是受蕴的升华。

受蕴的升华方面,我们也讲一个例子,讲一件公案好了。

有一些同修听过,就是浮石寺的那个公案。韩国有个寺院叫浮石寺,就是漂浮的石头,这个很大的石头为什么会飘在空中呢?很奇怪,这个寺院的名字就叫做浮石寺。它这个开山祖师是义湘禅师,义湘禅师是新罗国的贵族,很年轻的时候,就航海到中国来求法。

中国那个时候是属于唐朝,大唐的时候国力非常鼎盛,他跟我们中国贤首宗的三祖法藏法师,他们两个是同学,他们两个都是共同依止中国贤首宗的二祖智俨大师来学习《华严经》。

那么他刚刚来的时候,是在中国山东的文登那个地方登陆。因为刚刚到中国,也不认识其他人,语言也不太会,他的运气还好,他就得到一个居士的热情接待。但是他同时也惹了一个麻烦到身上来了,那个居士的女儿叫善妙,看到这个义湘法师,因为宿世因缘,就特别的迷恋他,因此就一直很执著于他。但是当然义湘法师道心非常坚固,他继续西行,就到西安去学习了,学了十年,把《华严经》都学会了。

那么这个善妙就等他等了十年,等了十年以后,他准备归国了,又到山东文登这个地方准备归国,回到新罗国。那么这个善妙想跟随他,因为她还是很迷恋,想跟随这个义湘法师一起登船,法师当然就拒绝了。这个善妙很刚烈,很倔强,所以她就跳海了,跳海以后,她就变成一条龙,那就是畜生道了,畜生道的龙是有神通的。

她做畜生做龙的时候,她就醒悟过来,觉醒过来了就想:“我实在是太愚痴了,我实在是太执著于这个受蕴,太执著于这个情感了,就算是我得到这个人的身体又怎么样呢?我不懂得他的心。从此以后,我要真正地明白他的心,真正地护持他去弘法。”这条龙一直跟着这只船就到了新罗。当然她是龙,所以有神通,那么义湘法师就没看见,看不见。

后来义湘法师归国后准备建寺院,新罗国的国王就很支持他建寺院,给了一块地给他。但是老百姓不相信佛法,就来捣乱,白天建好的房子,到晚上的时候老百姓就把它拆掉了,把石头、砖头、木头都抬跑掉。老是发生这样的事情,搞了好几次,义湘法师也没什么办法。

那么这个龙就开始护法,她就发挥她的威力。有一次月明星稀,寺院已经建了一部分了,有一部分群众又来拆这个庙,这个时候龙就显了一个神通,她就用神通力举起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漂浮在那个上空,漂浮在那些人的头顶上。那些人吓坏了:“哎呀,这个义湘法师可能有神通,这个石头这么重,怎么会漂浮在我们的头顶上呢?万一砸下了,肯定就砸成肉饼了。”吓坏了,都跑掉了,以后这个寺院就能够顺利地继续建。

但是那些人还不死心,以后又来捣乱,这样子这条龙又把这个石头举起来,以神通力让石头漂浮在空中,因为大家看不到龙,只看到石头浮在空中,因此这样弄了三次,这个寺院才建起来,由此这个寺院就叫做浮石寺。

那么我们现在如果去了也可以看到,在那个山边上很大一块石头,用线可以穿过去,它跟山体是没有联系的,看起来好像是一体的,但实际上它是可以完全裂开的,没有联系的。

所以这个是我们举一个例子,说明我们要学习觉悟,就是受蕴要转化,把凡夫的情感升华为佛菩萨的那种大慈悲心。

我们看“觉悟”两个字怎么写?“觉”字上面是一个学习的“学”,下面是一个看见的“见”,“悟”就是一个竖心边,那边是一个“吾”,就是“我的心”,学习看见我的心,就是真正的觉悟。

唐密的根本经典《大日经》,她的教义的核心就是五个字:“如实知自心。”一个人要懂得自己的心是非常不容易的,真正知自心是不容易的,明白自己的心,就是智慧,明白别人的心,就是慈悲,不用过去的成见,而是用当下的心,去感知对方的心,这样就不会产生误会,就是真正的慈悲。这个是讲受蕴的转化。

想蕴的转化,就是向内去照亮自己的心,要能够由凡夫的大脑思惟,那种大脑思惟模式,能够升华为灵性生命思惟模式。

正如印光法师在《念佛三昧摸象记》上面所说的:若问证念佛三昧之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这个两句话很重要: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我们怎样来转想蕴?我们念佛的时候,就要时时刻刻就要向内照亮自己内心的盲点,要能够超越自己思惟的局限性,不要抱着成见来看这个世界。如果你抱着成见来看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会有很多烦恼痛苦。所以佛陀说,有时候消极是积极,有时候积极是消极,怎么说呢?积极是消极,就是有些人,你看起来他很勤奋,他每一天都是从早上鸡叫一直忙到晚上鬼叫,但是等他一生过去以后,回头一看,他这一辈子一事无成,为什么?积极就是消极。看起来他很积极,天天都在很勤奋地干活,但是他内在的思惟的方式,他抱着成见,他不懂得去照亮自己的心,他总是用一个僵化的固化的一个思惟方式去看事情,所以到处碰壁,所以老是碰壁,这个就是轮回,思惟的局限性就是轮回。有些人说,佛教里面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我不相信,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你看看,你说六道,这个人道可以看到了,畜生道可以看到了,其他的我们都看不到。

如果我们的心不能转的时候,我们不能照亮自己的心的时候,不管我们外面多么努力,我们恐怕都很难真正地成功。从世间上来说很难真正地成功,从出世间来说不管你怎么精进修行,你恐怕都很难成就。为什么?因为障碍你的是你内在的心,是你的凡夫心,是你的大脑思惟方式,障碍你的不是外面的因素,是你的心,内心的一些盲点。如果你不照亮它,不穿透它,你是很难成功的,也是很难成就的。

有些人说六道轮回,你看,人道我看得到,畜生道我看得到,其他的天人在哪里?阿修罗在哪里?饿鬼在哪里?地狱道众生更加没看见,他就说不相信。

其实很简单,轮回在哪里?轮回在眼前,轮回在你的局限性里面。什么是轮回?就是一个圈子你转不出去,这就是轮回。有个桩子把你系住了,你动不了,这个就是轮回。怎么说呢?你看有些人做事情,他自己一出来,他就想做生意,借了很多钱,父母亲也给一点,开始做,开始好像很好,越做越做,到后面三五年之后他就失败了。

他不会去向内去照亮自己的心,不会去看自己内心有什么局限性,因为局限性,所以看不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他失败了。他反而是从外面找原因,说那一个人障碍我了,我时运不济了。他又去再找资源又来搞,又失败了。你看三五年失败一次,三五年又失败一次,这个就是轮回,你总走不出去。

那么应该怎么办?佛法是智慧法,有了佛法的智慧,你能够照亮自己的心,能够将想蕴升华。想蕴升华就是思惟方式的提升,当然在世间你能成功,在出世间你能成就。所以这个是修行的地方。时时刻刻要从自己的成见里面跳出来,要从一切已知的知识里面跳出来。

你看《金刚经》上面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出轮回的方法,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不要被过去的我所绊倒,不要被现在的我所累倒,不要被未来的我所吓倒。过去心不可得,就告诉我们不要被过去成功的经验所绊倒。

很多人总用过去成功的经验来套现在的事情,但是其实错掉了,因为已经不是那个时空了。你在过去那个时空你能成功,你那个经验,如果你一成不变来套现在的事情,你一定失败,一定碰壁,这个就被过去绊倒了。所以你看墨子说:人寡不死其所长。人往往就失败在自己过去成功的经验里面了,他以为自己有所依靠,就用这个来套。

被现在的我所累到,是对现在很执著。被未来的我所吓倒,是指那些理性思惟很强,而不懂得灵性思惟的人。其实过去三十年以前要成功,是要依靠金钱资本;之后要成功是要依靠知识资本,你要有很多学识;现在要成功,你要有灵性资本,要有不断不断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这个要开启灵性智慧才可以。所以这个就是想蕴的转化。

如果一个人情绪占上风,他总会追忆过去,留恋过去,会有后悔;一个人如果理智占上风,总会去计划未来,但是他越想就会越恐惧,这个都是被想蕴困住了,被受蕴被想蕴困住了。所以我们要能够照亮自己的心,不要活在成见里面。

我们也说一个笑话好了,大家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个成见,看能不能跳出来。

有一段对话,一个人问:“放进去了吗?”那人回答:“放进去了。”又问:“紧不紧?”那人回答:“有点紧。”再问:“痛吗?”

那人回答:“不痛。”

你懂得这个对话在说什么吗?很多人会抱着一种成见,好像想:哦,这个是描述在黑夜里面发生的事情,夫妻之间的事情。但是其实你想错了,那是什么?那是有人在商场里面试鞋子,其实很多人一听,就会抱着一种成见,他就会卡在那个里面。实际上任何时候你都不能够被成见困住,任何时候都会想到,任何事情它都有很多种可能。

那么我们也举一个念佛人的例子好了。

我们念佛的人听一切声音,都要能够知道把想蕴转过来,不要去起分别,都要能够知道一切声音的本质都是什么?声音的本质都是我们的灵性智慧如幻显现的,都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有一个念佛人叫做庄松,庄松有一次去看望他的老朋友,他老朋友看到他来了,很高兴,说:“哎呀,我们多年未见了。”很高兴,马上热情招待他,还把最好的房子让出来给他住,在房子的衣柜里面,主人家放了一件非常名贵的衣服。那么他的仆人在收拾房间的时候,就把那件名贵的衣服偷偷地藏起了,就想着将来能够据为己有。

第二天早上庄松就告辞了。告辞以后,主人家来清理房间的时候,突然发现衣柜里面的名贵衣服不见了。其实是他的仆人偷藏起了,想来栽赃陷害庄松,仆人想自己据为己有。这个主人就很生气,马上就叫仆人把庄松追回来,就骂他,说:“你这个伪君子,枉费我一心一意把你看做老朋友,也枉费你自己一口一声阿弥陀佛,原来你是个小偷,你为什么要把我那件名贵的衣服偷跑掉?”

那庄松怎么处理呢?人家明显就是冤枉他了,但是庄松并没有辩解一句,也没有去申冤,也没有去说自己冤枉,没有说这些。他只是念句阿弥陀佛,说:“那么你这件衣服不见了,这件衣服值多少钱呢?”

主人家就说了一个数目,庄松就说:“那我马上还给你。”于是他就跑了很远的路回去,把那件衣服所值的钱就拿回来了,拿回来给那个主人,而且他还带了很多佛前的供品供果过来供佛。这个仆人看了以后就生起惭愧心来了,就很后悔了,所以把这个事情的真相就说出来了。

我们就可以看得到,念佛人就应该是这样,把一切的音声,都看做是我们灵性智慧的能量所显现,不要去起分别心,在一切的侮辱冤枉违缘逆境中都能够降伏自心,都能够去破除内心的执著,用清净心来念佛。

这个就是我们讲想蕴的转化。

行蕴的转化,就是由凡夫以自利为中心转化为利他为中心。那么我们转念的方法和行为模式、行为方式的转变,在妙叶禅师所作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上面说了有十大碍行,就是世间人认为的十种障碍,念佛人正好可用来历事炼心,看自己念佛是不是真正地把想蕴转过来了?把受蕴转过来了,想蕴转过了,行蕴转过来了?把感受模式、思惟方式、行为方式是不是都转过来了?如果都转过来了,这些东西根本上就障碍不了你,不然的话,说明你修行还没有到位,还没有相应。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以病苦为良药。

第二、处世不求无难,以患难为解脱。就是在世间相处,处在世间不求没有灾难。以患难来作为消业障的方法,来迅速地忏悔业障,来磨练,来看自己的心是不是转过来了。

第三、究心不求无障,以障碍为逍遥。

第四、立行不求无魔,以群魔为法侣。

第五、谋事不求易成,以事难为安乐。

第六、交情不求益我,以弊交为资粮。现在很多人都是以利益作为他交往的动机,觉得这个人对我有利,我就赶紧交结他,我给他送名片,这种每一天都活在功利计算里面,就活得很累,所以我们要能够完全超越功利,能够以心来相交,这样是真正的念佛人。

第七、于人不求顺适,以逆人为园林。在人际关系上,不要总是希望人人都能够尊敬我,都能够依从我。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会让我生起贡高我慢的心,自己还不知道。

第八、施德不望求报,以市德为弃屣。这个就是三轮体空去修布施度。

第九、见利不求沾分,以疏利为富贵。

第十、被抑不求申明,以受抑为行门。受到人家冤枉,受到人家压抑,不会刻意去声明,以这个作为自己炼心的地方。

这就是第一个方面,转五蕴为五智菩提。这样来修的话,我们就真正地当下就能够把五蕴身心转为佛的五智菩提,所以念佛法门就是念佛成佛,妙因妙果,是真实不虚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转五浊为五清。

我们往生佛净土,就是超越五蕴相对感知的境界。我们活在娑婆世界里面,凡夫心总是一个相对的感知,二元对立的。你看到花,你不能够用花的心情来看花,你不能够跟这个境界没有距离,不能够做到心物一元,你总会跟它有距离,为什么?你总会调动过去的知识来解读现在的事物,所以心和境就有了对立。

修行的人跟世间的人思惟方式有什么差异?世间的人是三段,修行的是两段,开悟的人是一元,没有相对。

一般的人是三段是什么?有一个能认识的心,有一个被认识的境界、物,在这个心和物之间有个桥梁,就是你过去所积累的知识,用那个知识去解读它,所以凡夫的大脑思惟方式,它的特征就是记忆和解读。

修行人他的灵性生命思惟方式就是觉照和欣赏,所以灵性生命思惟,不需要中间这个桥梁,就是觉照它,我的心跟这个物,完全地去觉照它。用花的心情来看花,跟人交往的时候,也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别人的心,完全没成见,两段的。

当然到明心见性了,任何时候都是心物一元的,这样地来超越。所以我们能够生到佛净土的时候,就是超越了五蕴相对感知的境界,这种超情离见的这种状态。

正如《佛说阿弥陀经要解》上面所说的: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转命浊为无量寿。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你看这个就说得很透彻了,我们念佛的人,怎样来转五浊为五清?要把你的见浊转过来了,那么就是无量光佛,转见浊为无量光。见浊是什么?见浊就是想蕴。转烦恼浊为常寂光,烦恼浊是什么?就是受蕴,你转过来了就是常寂光。转命浊为无量寿,命浊是什么?就是色蕴。

五蕴转过来,就能够转五浊为五清。所以从这么一个智慧力的觉照下,最后我们q益大师作了一个结论,所以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里面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你就依靠这句阿弥陀佛,就能够转五浊为五清。这个是我们说人心净土。

如果说我们不能够成就人体净土,不能够成就人心净土,你身心都没有转变,你说你临命终时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呀,那不一定,那要看缘分。如果缘分好,遇到善知识指导,你自己那个时候能保持正念,没有太大的病苦让你不能保持正念,那么你还有可能往生的。但是与其那样,为什么不现在就起修,把这个人体净土、人心净土都转过来呢?都成就呢?所以建设人心净土,就是在念佛的时候当下觉醒。

受蕴转为智慧,就是生命体验要深。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之中,很多人都在追求短暂的感官享受,以为财富的积累和感官的刺激就是快乐。而我们念佛人能够懂得念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使我们不会忘记掉内在的神圣,那个是真正的幸福之源。

想蕴转为智慧,就是生命取向要高。其实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他所站的位子,而是他所朝的方向,所以说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方向对了,你很轻松就能够成功,就能够成就,方向错了,你再努力,在世间也难成功,在出世间也难成就,所以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他所站的位子,而是他所朝的方向。那我们佛弟子当然就是一直朝向什么?不断地觉醒,朝向乃至于成佛,在一切境界之中都能够保持觉照,照亮内心,就是照亮世界。

那么行蕴转为智慧,就是生命能量要强,行动能力、实践能力要强,生命能量要强,以大雄无畏的广大菩提心,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这个就是行蕴转为智慧了。

识蕴转为智慧,就是生命觉醒要在当下。所以说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唤醒我们内在的灵性智慧。

能够建设人心净土,就是观心念佛,随其心净则国土净。现生就能够幸福快乐,临命终时必定是上辈三品往生,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能够这样去修的话,你往生的品位一定非常高,你临命终时一定会呈现往生的瑞相。

我们学过《观无量寿经》,当然大家都会知道,中品中生以上都是有往生瑞相的,中品中生以下是没有瑞相的,但是他能够往生,是已经往生了,所以不要说,没有瑞相是不是不能往生了?那也不是这样,但是有瑞相他往生的品位一定非常高。

怎样能够让我们今生今世幸福快乐,临命时终预知时至,上品上生呢?你一定要懂得在念佛的当下要转化五蕴身心,不单单是求生将来的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当下就建设人体净土、人心净土,这样当来一定上品上生。

所以我们用普通的大家能够明白的话来说,实际上我们把凡夫心转过来,就是受、想、行、识蕴转过来,也就是:生命的体验要深,生命的取向要高远,生命的能量要强,生命的觉醒要在当下。这样就把受想行识这个精神法的四蕴都转过来了。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上辈三品往生的条件是观心念佛,中辈三品往生的条件是持戒念佛,下辈三品往生的条件是忏悔念佛。

明天我们继续讲后续的以及我们如何能够通过念佛实现今生幸福,临终预知时至的窍诀,愿我们大家真正的万修万人去,上品上生,我们一起念佛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