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请佛住世愿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6-7-5 21:41

  接下来是第七愿,请佛住世愿。

  【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

  “请佛住世”,其实是劝请中的别义。本来“请转法轮”,请求佛陀那个就应该可以包含这个“请佛住世”,但是特别把它单列出来。圭峰宗密禅师在《行愿品别行疏钞》上面说,“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者;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这是“请佛住世”。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

  这样子的“请佛住世”,经过无量无量劫,都劝请佛住世,久住世间,劝请善知识久住世间,不要入涅槃,是为了让一切众生得到解脱的利乐。那么也就是说,观想我们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在一切的广大的浩瀚无边的诸佛菩萨,声闻、缘觉、善知识的面前,我都幻化出身体来劝请大德莫入涅槃,久住世间,利益众生,赐予众生暂时的人天快乐和究竟的解脱涅槃的安乐。

  涅槃,这里面讲到了“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般涅槃事实上也有一些把它按照意译为圆寂,“德无不圆,惑无不寂。”

  有些经典上面说三种涅槃:

  第一是性净涅槃,“法尔无缺称为圆,体自真常称为寂。”这种性净涅槃是我们一切众生都有的,也就是说,“法尔如是,如如不动。”也就是自性清净法身。

  第二是方便净涅槃,“万德成满称为圆,众累永息称为寂。”事实上这个就是指我们智慧功德圆满,所以众累永息,永断生死轮回,永断变异生死、分段生死都息灭了。

  第三是应化涅槃,“化用周遍称为圆,用息归体称为寂。”这是化身佛,度化众生遍满法界,这一期教化的因缘已了就示现涅槃。

  我们这里面的请佛莫入涅槃是指第三种应化涅槃,莫入这种示现的涅槃,而久住于世间。

  还有,《唯识论》上说四种涅槃:自性清净涅槃、有余涅槃、无余涅槃和无住涅槃。

  自性清净涅槃,是真如之性无始时来本自清净,虽有客尘,终不能染。这个是自性清净涅槃。

  有余涅槃,是二乘声闻、缘觉,圣人,他们虽然已经断尽见、思二惑,已经断了见惑和思惑,但是还有尘沙惑、无明惑,所以称为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是钝根的阿罗汉厌苦欣寂,灰身灭智,称为无余涅槃。

  还有无住涅槃,是“由大悲故不住涅槃,由大智故不住生死,尽未来际,利乐有情,即用即寂。”称为无住涅槃。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请佛住世”呢?因为唯有佛住世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认识真理,才能够真正地了解佛法,“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没有人说呢,虽然你智慧很广大,也不能真正通达。法,事实上佛法,我们说“法”,法她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真理,佛陀出世她也存在,佛陀不出世仍然存在。但是佛陀不出世的话,我们凡夫众生就没有认识真理的能力,不经过佛陀的开示,我们根本就不明白什么是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我们一直在执着于生灭的妄心,认为那个就是我的心,所以只有佛陀出世,才有可能让我们认识真理,让我们在生灭的虚幻的身体之中,能够体认不生不灭的真心,能够了生脱死。所以我们祈请佛久住世间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地。

  犹如万物的生长,一定需要太阳,众生要脱离苦海,就一定要靠佛法。并且要能够“请佛住世”,常闻佛法,请佛住世,久住世间,所以我们就能够经常听到佛法。凡夫呢,正在听经的时候,就会好像有一点收获,好像有所觉悟,好像明自本心,见自本性,但是过不了三天就会忘得干干净净。听经,只要听一次,马上就开悟的,几乎没有,从古到今只有一个人——六祖惠能大师。

  所以,不是说我们现在听了好像明白了,那就真的你就真明白了,还不是的。所以真正的大彻大悟不容易,所以必须要请善知识久住世间,天天说法来教化我们,然后天天这样子熏习就容易悟入。

  所以佛经里面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天,阿难尊者请问佛陀说:“佛陀啊,善知识在我们修行过程之中,是否能够起到一半的作用呢?”

  佛陀就回答他说,“你错了。善知识所起的作用,不是一半,而是全部的作用。”

  所以我们要“请佛住世”,要长久地熏习佛法。好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为了求佛法;好像赵州禅师八十岁了,还行脚、参访、学习,也是为了多闻佛法。所以说,道之根本依师法,修学佛法的第一步,就是如法的长期地亲近善知识,“请佛住世”。

  如果不知道“请佛住世”呢?不接受善知识的教诲呢?那么善知识他就示现涅槃。

  梁武帝那个时期,四川有一位已经彻悟的高僧叫做宝香禅师。他在四川那边住了很久的时间,教化众生很多年,以种种的善巧方便,劝请大家要修行,要解脱。但是,他的法缘不太好,那些众生对他没有很多的信心。

  当时,大家都很喜欢以杀生来祭祀,杀猪、杀牛、杀羊,然后拿到寺院里面来拜祭,拜佛也好,拜祖先也好,统统都杀生。那么宝香禅师就劝他们,苦口婆心劝他们不要杀生了,但是没有人听他的。那么禅师就很难过。

  有一位四川的居士,有一次他就去到京城,去到金陵(南京)去办事,然后也就顺道去拜访国师(宝志禅师)。宝志禅师就问他,问这个居士说,“四川的香贵不贵啊?”

  这个居士就说,“四川的香很贱。”

  其实宝志禅师他所问的是四川的众生、四川的人,尊不尊重那个宝香禅师。那居士他就没有听懂,听错了,没有理解,没有领悟。他就以为是卖的这个香,烧的这个一支一支的香贵不贵,所以他就回答说,“四川的香很贱。”很贱呢,所以宝志公,宝志禅师他就回答:“噢,既然很贱了,为什么还不走呢?”那个居士听不懂,莫名其妙。

  回到四川以后,就去问宝香禅师说,我拜见了宝志禅师,我们怎么怎么对答,并且就告诉他,最后呢,宝志禅师说了一句话,“既然很贱了,为什么还不走呢?”

  宝香禅师他就点点头说:“噢,我明白了。”

  过了几天,这个寺院里面又有法会。他们那个当地的一些众生,又来做一个祭祀的法会,又杀了很多的鸡、鸭、鱼什么,杀了很多众生,然后又来做那个法会,祭祀法会。

  那么这一次宝香禅师很奇怪,一改常态,他这次就不劝大家不要杀生了。他就在寺院前面,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坑里面就灌满水。他也参加他们那个法会,拜祭完了也跟他们一起,坐在那个席上,大鱼大肉照吃不误。大家就觉得很奇怪,以前宝香禅师劝我们都不要杀生,现在跟我们大家一起大吃大喝,觉得很稀奇了,都看热闹,围着他看热闹。

  然后宝香禅师从容不迫吃完以后,就起身走到挖的那个大坑面前,就开始呕吐。一张开口,吃下去的鱼,吐出来,到水里面又活了,在水里面游;吃下去的鸡、鸭,又活了,鸡就飞跑掉了,鸭子,水里面游。神通一现,哦,大家看呆了。他就全部全部吐,吐完以后的话,禅师就站在那里面往生了,走了。

  所以这个也就说明那些住世的善知识,关键是一切的众生要能够接受他的教化。否则,不接受他就觉得没有什么法缘,就走了。

  所以事实上要“请佛住世”,要请一切的大德莫入涅槃,不是说我们用一些名闻利养,用一些供养,就可以留得住的,也不是说给他提供很好的,五欲六尘的享受,就可以留得住的。不是那回事。

  事实上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请大德住世莫入涅槃,那也就是说,我们以至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来接受大德善知识的教诲,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如法修行供养,才是最好的供养。

  所以那个李炳南老居士,他晚年的时候,他的那些学生,包括净空法师他们,就为了祈请他老人家久住世间,就想了一个办法,就劝请他讲《华严经》。《华严经》很长,讲完一遍要用很多年。所以,就可以“请佛住世”。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劝请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能够尽未来际都祈请佛住世。佛,有六即佛,天台宗说六即佛。所以我们不单单是请究竟圆满、福慧两足尊的佛陀住世,我们六即佛都“请佛住世”,所以:

  第一是理即佛。理即佛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但是没有显发,所以我们就劝他来信仰佛法,让他能够知道自心是佛,这个就是“请佛住世”了。如果不学佛法,不知道自心是佛,即是涅槃。

  第二是名字即佛。就是我们刚刚皈依,刚刚听闻到佛法,虽然知道自心是佛,但是如果不能够保持观照,不能够常生智慧,就旋知旋迷。听法的时候好像知道了,遇到环境,在生活中间又迷失掉了,又跟普通的凡夫一样了。那个时候就是涅槃。“贪嗔痴起佛灭度,戒定慧生佛出世。”所以要劝他修观行,常起观照,这个就是“请佛住世”。

  第三是观行即佛。十信菩萨虽然修观行,但是不修六度万行,未见自性,没有显发自性,所以就是涅槃。要劝修六度万行,明心见性就是“请佛住世”。

  第四是相似即佛。三贤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虽然修六度万行,相似的见性了、开悟了,但是不修加行即是涅槃。劝修加行,转似成真,即是“请佛住世”。所以三贤位后面还有四加行,那个《首楞严》上说,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第五是分证即佛。那就是指登地以上的,初地欢喜地以上的大菩萨,修证未圆,仍在涅槃。请菩萨,登地以上的大菩萨,圆修圆证,即是“请佛住世”。

  第六是福慧两足尊的究竟即佛。如果我们不祈请佛住世,佛就会示现涅槃。所以要“请佛住世”。

  好像释迦如来临入涅槃之前,就为了观察众生得度的根机,就暗示侍者阿难陀说,“诸佛如来,因为功圆果满了,所以可以得到金刚寿命。”也就是说可以久住世间,意思就是暗示阿难,要赶快“请佛住世”。

  但是阿难那个时候给魔干扰,所以就默然不言。佛陀说了三次,阿难都没有理睬。所以佛陀后来就宣布了说,三个月以后,佛陀要示现涅槃了。

  那么这样子的话,就是说,对于究竟即佛,我们要请他,请佛久住世间。我们祈请一切的善知识,如龙树菩萨一样,久住世间;如宝掌千岁一样,久住世间。

  有一位宝掌千岁,这位禅师他是西天竺中印度的人。他为什么会得到这个尊号呢?他生下来的时候,这个左手就紧紧地握着,不张开,一直到他七岁的时候,剃度出家了,这个手自动就张开了,所以称为宝掌千岁。

  他在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来到中国,到四川就登上峨眉山,就朝礼普贤菩萨。住在大慈寺里面,每一天都诵《般若经》,住世的寿命很长。后面又去游五台山,又游湖北的黄梅,到了双峰山,又到了庐山东林附近,后面来到了金陵。这个时候已经进入到南朝的宋齐梁陈,梁,梁朝,梁武帝这个时候了。

  然后达摩祖师与梁武帝见面机缘不契,所以就一苇渡江。但是宝掌千岁契悟了达摩祖师的禅法,真正大彻大悟了。后面又到浙江游历,到天台山那些地方游历,就作了一个诗偈,留在天台山那边。说,“梁城遇导师,参禅了心地;飘零二浙游,更尽佳山水。”

  然后一直到了唐朝的贞观十五年,宝掌千岁又游历到了杭州的飞来峰,教化众生,作了很多的诗偈,有一首说,“行尽支那四百州,此中偏称道人游。”

  后面又到了那个浦江的宝岩寺。在唐朝的显庆二年正月初一,宝掌千岁忽然他就自己动手来塑一尊像,塑好以后问他的弟子慧云禅师说,“这个像像谁啊?”

  慧云禅师说,“这个就像师父您自己。”

  他就留一尊像来度化众生。然后就要示现涅槃,就跟那个慧云禅师和其他弟子说,“我住在世间已经有1072年了,现在化缘已毕。度化众生机缘,这一期差不多尽了,要跟你们告别了。”

  然后他就说了一个偈子:“本来无生死,今亦示生死;我得去住心,他生复来此。”然后就安然入定,入涅槃了。

  因为他前面有一个授记,“他生复来此”,所以五十年以后,有一位长老叫做刺浮长老,从云门来到宝掌千岁的这个全身塔。他入涅槃以后这个身体没有腐烂,一直就供在塔里面,这个塔一直就封起来了。五十年以后这个刺浮长者来到以后,他就顶礼,顶礼这个塔,并且就说,“塔门开。”

  果然这个塔门自动就打开了,就见到那个宝掌千岁的身体都是阎浮檀金色,好像黄金一样,所以刺浮长老就用锡杖挑起这个黄金锁子骨,就到泰望山去建塔供养。

  所以我们中国很多的地方,都有一些圣贤的一些圣迹留着,比方说宝掌千岁的塔,比方说泗洲大圣的塔,很多。

  所以我们祈请一切的大德,我们尽未来际都祈请一切的大德,如宝掌千岁一样,长久住世,莫入涅槃,度化众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