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二、六祖大师之精华要义

《六祖坛经略讲》 by 大愿法师

2016-7-1 21:16

  

  前面我在开悟的法门里也讲了,六祖大师他的精华要义就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为宗”,无念,大家不要认为就是没有念头。那样想就百分百是错了,并不是没有念头,而是心不染境,心里面对于外境了了分明,但是心不会染污,不会起执著。

  “无相为体”,《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大家念得很熟了,但是在实践中能不能用得上呢?这个很重要,不是单单念,而是要能够用得上。

  “无住为本”,念念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为这句开悟,这一句我们也会详细地分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如果对于学佛时间比较长的人,可能对于六祖大师的这些开示会悟入得深一点。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念”,念是我们主观的认识。“无念”就是我们对于这个认识的主体不要起执著。“相”是认识的客体,客观外在世界。“无相”,我们要于相而离相,实相无相无不相。“无住”就是教我们对任何主客观之境都不要起执著。

  这么讲理论可能不太理解,讲一个故事就可以知道了。

  有一位德山宣鉴禅师,是四川人,他早年的时候专门研究《金刚经》,花了二十年的时间,还写了一个疏钞解释《金刚经》。写了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要用两个大箱子,一根扁担才能够挑起他写的这个《金刚经青龙疏钞》。他听说南方有禅师提倡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他就想跟他们辩论,挑了他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就去见龙潭禅师。

  他到了龙潭禅师那个地方,早上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卖点心,肚子饿了,想去请这个老太太供养一点点心给他。老太太其实就是个参禅的人,她根机很好,看到德山禅师过来了,她就问他:“法师,你的担子里面挑的什么东西啊?”

  法师一听很高兴,就说:“这个担子里面挑的是我写的《金刚经青龙疏钞》,我研究《金刚经》二十年,写这个《青龙疏钞》就写了这么多。”

  老太太说:“噢,那么法师你对《金刚经》一定很精通了。”

  德山禅师说:“那是,我研究《金刚经》肯定很通的。”

  老太太就说:“那好吧。法师,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法师你能够回答,这个点心我就供养法师。如果你回答不上来,那对不起,请你另走他处了。”

  德山禅师心想,这没有什么问题,一个老太太能提什么大问题,我肯定可以回答。于是说:“好。”

  老太太问:“法师,《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那么我请问法师,你点的是哪一个心啊?”

  禅师哑口无言,答不上来了。

  大家谁能够回答?点哪一个心啊?

  过、现、未三心不可得,你到底点哪一个心啊?禅师哑口无言了。一个老太太就让他输掉了,就是告诉我们无住为本。

  禅宗特别讲要离语言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这也是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中对我们的开示,要离开这个语言相、文字相、心缘相,要能够直接见到自己的真如本性,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所以说要离四句绝百非。

  祖师的开示经常说离四句绝百非。四句是哪四句呢?说个比方,你看,这是什么?杯子,对不对?大家看到这个肯定说是杯子。但在禅宗的说法里面就告诉我们怎么样?如果禅师跟你开示,他问你:“这是什么?”

  你就说:“是杯子。”

  他一定会拿棒子打你。所谓“德山棒”,德山禅师开悟以后,不管哪个向他请法,开口就错,动念即乖,开口就打你三十棒。德山棒,临济喝。“棒喝”,禅宗法门的这个机锋是非常峻烈的,非常厉害的。不允许你开口,你开口就错了,为什么?一开口你就落入意识的分别。动念即乖,你起心动念就错了,所以说他要拿棒子打你。

  如果禅师问你:“这是什么?”

  你说:“这是杯子。”

  肯定打你三十棒。为什么?这叫增益谤。

  大家能够明白没有?谤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叫增益谤呢?我们见到这个事物要见到它的本体,不要自己加一个东西进去,加一个执著进去。你看这个东西,我们说“它是杯子”,那这个“杯子”是我们人安上一个名字,对不对?我们中国话说“杯子”,英文又一个说法,日文还有一个说法,是不是?那么你增加了一点东西上去了,所以叫增益谤。

  第二次你再去见禅师,禅师再问你:“这是什么?”

  你说:“不是杯子。”

  禅师又打你三十棒。为什么?你又错了,这叫减损谤。

  谤就是过失的意思,有过失。为什么叫减损谤呢?因为我们人已经怎么样?大家约定俗成,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杯子”,你说“不是杯子”,那你就把世间大家共同的这个认识否定了,减少了,就是减损谤。也是错,还要打三十棒。

  第三次又去见禅师,禅师说:“这是什么?”

  你就说:“是杯子,不是杯子。”

  这个问题大了,你这个自相矛盾了,对不对?是杯子又不是杯子,那不自相矛盾吗?这叫相违谤。

  有相违的过失,你前面肯定,后面又否定,那这是相违了,互相违背,你说话前后自相矛盾,还是要打你三十棒。

  第四次又来请法,禅师就还是用这个问题问你,“这是什么?”

  你说:“非杯子,非不是杯子。”

  这叫戏论谤,能够明白吗?戏论就是开玩笑。这不是开玩笑吗?非杯子,非不是杯子。

  这就是四句。大家要明白,我们人的语言和思维是有局限性的。那么你想一想,大家能够回答我这是什么?除掉这四个方面,你还能够回答我这是什么吗?“名叫杯子。”(现场有人回答),你回答“名叫杯子”,还是落在名词上面,还是叫增益谤,还是要打三十棒。

  禅师说法的时候总是说:“好好参,提起话头来,参!”大家好好参一参,我到后面讲的时候,接引一下大家,看能不能够受到启发。除掉我们这些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我们还有一个悟性认识。禅宗的方法就是使我们如何去用悟性认识。我们要离开这四句,即要离开增益谤、减损谤、相违谤和戏论谤,要绝百非。

  什么是百非呢?这不是有四句了吗?这每一句又可以开为四句,就是十六句。十六句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乘以三,就是四十八句。四十八句包括未起和已起,已经生起了和没有生起,这就是九十六句了。九十六句加上前面的四句,就是一百句,这叫绝百非。我们参禅要能够离四句绝百非,才能够彻悟。

  好了,我简要地把整个的五次讲座的题目给大家作了一个介绍。希望这次的《六祖坛经》的讲座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我们要能够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大家同圆种智。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