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五讲 禅与净土

《六祖坛经略讲》 by 大愿法师

2016-7-1 21:16

  

今天我讲禅与净土,主要讲的内容就是《疑问品第三》和《付嘱品第十》,把它归纳起来讲。

  《坛经·疑问品第三》里面,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个原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惠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说西方引化,经文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我们要知道如何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六祖大师讲得非常透彻,大家一定要透过这个文字相看到六祖大师的本来意。六祖大师说,东方人心恶求生西方,西方人心恶求生何国?

  你要是看了这个不理解,认为六祖大师可能否定净土法门,根本上你就错了。六祖大师就说但除其病,不除其法。众生在修这个法的时候,他有那种迷执,去掉这个迷执,但是并不是去掉这个法,这个法是好的。所以六祖大师告诉我们:如何修净土呢?要以持戒念佛来修净土。所谓的十恶八邪,那我们距离极乐净土就非常遥远,所以我们要去掉这十恶八邪。也就是说我们要修十善业,要修八正道,在这样的基础上面我们来念阿弥陀佛。

  有些基本的常识大家应该知道了。十善业,即身三、口四、意三:也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这样修十善业。

  八正道,正见是总纲。要有正见,以无漏智慧为体,是整个八正道的总纲。正思维,以无漏心为体;正语,以无漏戒为体;正业,身业清净;正命,清净身、口、意三业,顺正法而活命,离开五种邪命,养活自己的生命是正命;正精进,以无漏动为体,要能够正精进;正念,以真如智忆念正道;正定,能够产生无漏的定。我们能够修八正道,这八法都是能够离开邪和非,所以称为正;能够通到涅槃,所以称之道,八正道。

  我们修这十善业、八正道,来念阿弥陀佛。而且六祖大师进一步开示说:

  【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能够心行平直,当下就在净土之中,显发我们自性的弥陀佛。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人我是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毒害是恶龙,虚妄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瞋是地狱,愚痴是畜生。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须弥倒。去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忘,鱼龙绝。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外照六门,清净能破,六欲诸天;自性内照,三毒即除,地狱等罪,一时消灭。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我们要用六祖大师开示的这个方法来念阿弥陀佛,一定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为什么现在修净土的人,一万个人念佛,能够往生的很少很少呢?万人念佛,可能就只有几个人能够往生。本来是万修万人去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不能够心地清净念佛,不能够念念显发自己的真如本性。而是口念,不是心念。不能够都摄六根而念。

  其实念佛三昧,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专念自佛;第二类就是专念他佛;第三类就是念自他佛。其实归纳起来说一切法门都离不开念佛。看华严就会很明白,十地始终不离念佛,每一地的菩萨都离不开念佛,乃至于十地菩萨都念佛,等觉菩萨都念佛。

  第一类,观心参禅是专念自佛,念自性佛。观察我现前这一念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遍满法界,一念三千,百界千如,非空非有,不生不灭;具足百界千如,与诸佛平等不二;渐渐地积功累德,就能够圆伏五住烦恼,就能够豁破无明。

  《摩诃般若经》上说:“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是诸法自性空故。自性空,则无所念。无所念故,是为念佛。”能够“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个就是念佛,念自性佛。无所念故,是为念佛。

  第二类就是净土宗的修法,是专念他佛。以第六意识来起念,起念之后摄持六根,专注于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专注于十六种观想,弥陀佛的相好和依报的庄严,极乐净土的庄严。

  第三类是念自他佛,也就是禅净双修,就是念自他佛。首先要大开圆解。比方说要通过学《六祖坛经》,能够彻悟本来,能够了知心、佛、众生等无差别,能够了知自、他,依报、正报,本来不二。然后托彼佛的果德显我本具的理性,藉念他佛,成我自佛。藉念本觉,成今始觉,而证究竟觉。藉念他佛,成我自佛,这很重要,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要启发我内心中间、自性中间的阿弥陀佛。所以念阿弥陀佛其实就是念我的本觉,我以始觉来念本觉,然后就证得究竟觉。

  另外,我们修密法其实也是念自他佛。我们住于身、口、意三密相应之中,然后本尊的加持力和自己本具的智慧德相互融互入,互相交融。这样也是念佛,念自他佛。

  可见,一切法门其实都可以归到念佛上面来,都离不开念佛这个范围。所以永明延寿禅师有一个《禅净四料简》。永明延寿禅师非常重要,他活在宋朝这个时候,他是一个宗亦通、说亦通的人,就是说宗和教都非常通达。他有个《宗镜录》一百卷,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妙的佛法概论,整个佛法都归纳在其中了。而且他本人也就是禅宗的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

  在以前禅宗的祖师是反对净土法门的。你看赵州禅师说:“我念佛一句,我就要漱口三天。”他那个其实就是所谓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就是要学人当下承担。

  但是永明延寿禅师他看到后来的人根机不太行了,就主张禅与净结合起来修,他作了《禅净四料简》。他是禅宗的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他提倡禅与净土合修,所以到后来很多的大德开悟之后都是专念阿弥陀佛,例如蕅益智旭大师、莲池大师、天如禅师、截流大师等,这些都是悟后专修净土。

  天如禅师他就说过一句很透彻的话:悟后不念佛,包管老兄你未悟。就是说你开悟以后不念佛,你这个人没有真正地悟。为什么呢?我们学《禅净四料简》就可以明白: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

  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单单修禅、单单参禅,但是你又没有了解禅的心法,“十人九蹉路”,十个人修,可能九个人都不会成就。这还是很客气地说了,其实很多的人学禅都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你没有彻悟的话,生死来的时候你把握不住。最有名的一个公案,就是圆泽禅师的故事。

  唐朝末年有一位圆泽禅师,他有悟入。李源把洛阳宅院捐出来建一个寺院,就请圆泽禅师住持。有一次,李源就邀请圆泽禅师一起去朝四川的峨嵋山。但是选路线的时候,两个人就意见不同了。

  圆泽禅师说:“我要从陆地上走,要由洛阳向西,到陕西的长安。再往南下走,就到四川去朝峨眉山。”从陆地上乘车去。

  但是李源他心内有一个阴影。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刚刚是安史之乱以后不久,李源的父亲就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死在长安,所以长安那个地方是他的伤心地,他不愿意去长安。他就说:“师父呀,可不可以换一个路线?不要由长安走,我们走水路了。现在直接由洛阳南下,然后到湖北。到湖北以后我们坐船就经过三峡,再去朝峨眉山。”讲了很久之后,禅师说:“好了,那由你了,就坐船。”

  坐船经过三峡,禅师和李源坐在船头欣赏风景的时候,突然在岸边看到一个妇女,肚子很大了,在河边挑水。禅师看到这个妇女,他马上就流泪哭了。李源觉得很奇怪,“师父,刚刚我们还好好的,还是有说有笑的。怎么这一下子,您看到一个妇女肚子大大的,她在挑水,您就哭起来?”

  圆泽禅师就告诉他,“前面我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从陆地上面走呢?为什么不愿意走水路呢?就是怕见到这个妇女。因为我已经禅定功夫很高了,用我的定力可以观察到,如果我不与这个妇女见面的话,我就不会要再去投胎了,就不需要再进入她这个肚子里面去了。这妇女已经怀孕了十个月,没有生下来,就是等我来,等我进去,所以我就坚持要从陆地上面走。但是你一定要从水路上走,我也没办法。因缘就是这样,我也走不脱。”

  他就说,“这样吧,你就把船停在岸边。三天以后,你上岸去打听刚刚生下来的一个婴儿,那就是我的后生,第二生了。怎么去印证呢?你去到新生儿的家庭里面,你要求这个家里的人把这个小孩抱出来给你看看,那小孩就会对你一笑。那就是我的后生。而且我很快地又会在十五年之后,再到杭州中天竺那里,在中秋月圆之夜,我们可以再见一次面。”

  禅师说了之后,他当天晚上就坐在船上圆寂了。李源就把船靠岸等了三天。三天之后就去找刚刚生下小孩的那户人家,找那位妇女,果然就有一个小孩生下来。那小孩一抱出来就对他一笑。李源就哭了,“糟糕,我把禅师害惨了。”

  十五年之后,他又如约地在八月十五到中天竺去见禅师的后生。他就看到了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面,唱一首偈子: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

  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长存。

  这其实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我们要知道,以般若为先导,要有这种智慧观照,在生活之中能够觉醒,然后好好念佛,这样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有禅无净土”,其实他这个禅也不是很圆满的。因为他的心还是不能自由,我讲了几天,其实归根结蒂就是讲心要能够自由,自己的心要能够做主,就能够显发真心,不被外境所变,不被外境所转,当下我们就在净土之中。所以真正会参禅的人,他就知道自己的心自己能够做主,心无罣碍。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

  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没有禅,你不参禅,专修净土,“万修万人去”,是不是这样?我们专修净土的,一万人修,哪有一万人去?万修有十人去,了不起了。为什么万修万人去呢?因为他念阿弥陀佛,他是心念。这个里面已经包含了禅在里面来了,所以能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超情离见,不可思议,难信之法,惟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妙法。为什么这一句佛号惟佛与佛乃能究竟呢?因为禅修佛意、律修佛身、教修佛语,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把整个佛的身语意功德具足地修。能够真正地去心念,如法地念,能够念到超情离见的时候,能够念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时候,这是真正地念佛了。

  《华严经》上说:“十地菩萨,一切所作,不离念佛。”十地菩萨他都离不开念佛。而且我们看经典上说:“愿我临终无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这是文殊、普贤他们的发愿文。你看文殊、普贤他们都发愿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是什么人?能够说我就参禅,我不求生净土吗?所以我们都应该以净土为归宿。

  能够在至诚恳切地念佛的时候,就是我们善根福德跟佛一样的时候。真正真心念的时候,相应的时候,我们即念的时候,我们的善根福德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了。也就是说以阿弥陀佛的究竟的果地上的证悟、觉悟来作为我们现前的因心,以果觉作因心,作我现在的因地的心,所以我现在的因地的心就同于果地觉,因地心同于果地觉。而且一句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我们的自性,就是诸法实相,就是一真法界。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还念自心。

  自心起念,还念自心,这是净土法门真修的核心。我们能够知道念阿弥陀佛,怎么知道?自心起念。自心起念来念佛,这是真心里面起念,起净念。还念自心,净念起了以后回光返照,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自心,还念自心,念我的真如本性。就是说真如本性起用,这个用又还归到这个真如本性上来,通过念阿弥陀佛显发我的真如本性,显发我的自性。所以说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庄严其实都是我自性的清净庄严,都是我真如本性彻底显发,就是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庄严。所以经上面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你要真正会念阿弥陀佛,不是单单就是有口无心地念,你散乱心念佛是 “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要知道自心起念,还念自心,这个时候你念阿弥陀佛就会念得好了。所以我们不要看轻这个法门,不要看轻这个持名念佛。你要知道这个持名念佛也就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念得纯熟的时候能够万缘放下,能够能所顿空,就是无住了。没有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能够性相一如,就是无住的状态。这个时候虽然是无住,而且还要生心。这个时候我这样,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就是在生心。无住而生心,生心而无住,通过念阿弥陀佛就体现出来了,就实修了,所以说叫做“暗合道妙,巧证无生”,非常巧妙地证入无生法忍了。

  句句是开佛知见,念念是放般若光。真正会念的话,句句都在开佛知见,显发我的真如本性;念念都是放般若光,都是自性的真如智慧在放光。所以念佛号就是念实相,念阿弥陀佛就是念诸法实相。而且我们持名念佛这个法门很巧妙,下手很方便。

  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下手方便,不碍众务。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阿弥陀佛。你收摄你的心,真心来念,真如妙心起妙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回过头来就是显发我们的真如妙心。所以说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就很妙了,不会妨碍你做事情,你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不管你做什么事情,不管你忙碌也好,清闲也好,都可以念阿弥陀佛,心念阿弥陀佛,真心念。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得佛法。

  人人都会念,这个万德洪名提起来就是的。提起便是,一念提起就一念是佛,念念提起念念是佛。我们念阿弥陀佛,虽然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求明心见性,不是好像参禅一样,我们不是求明心见性,但是见性也就自在其中了。念得功夫纯熟了,自然地就能够明心见性。所以能够行、住、坐、卧阿弥陀佛不离心、不离口,就能够从有念入于无念,即凡心为佛心。

  很忙碌的时候,人事纷繁的时候也可以念。“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这句话是苏轼写的,慧业文人形容得非常好:竹子再密,水还是流得过;山再高,白云也能够飘过去。你事情再忙,还是能够念佛。

  唐朝的时候,湖南衡阳有个念佛往生的人,这件公案大家可能听过。有一个人,打铁的,一天到晚打铁,打了几十年了,大家都叫他王打铁了。他后来觉得为了三餐,我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地,一天到晚在这个火炉边上打铁,这么辛苦。很烦恼。

  看到有一位法师从他门前经过,马上找到救星了。“哎呀,法师,你看,我这么痛苦,天天打铁,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心安?”

  法师跟他说:“好,你不是要敲锤子打铁吗?你锤子敲下去,每敲一下,你就念一句阿弥陀佛。”

  他就这么做了,这么做他觉得很舒服。因为他的心专注了。他心专注的时候就不觉得疲劳了。一锤子下去,他就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样念了好几年的佛。

  有一天,他就对妻子说:“哎呀,我今天要准备回家去了,所以跟你告辞了。”

  他妻子听了觉得很奇怪:“怎么回事?这不是你的家吗?你回什么家去?你是不是糊涂了?你还要到什么地方去?”

  他说:“我的家不在这里,我的家在西方极乐世界。”

  她就知道他要往生了。说了之后,还是照样打铁,还是一锤子一句阿弥陀佛,每敲一下,就高声念一句佛,站在那里念阿弥陀佛,一下子就往生了。

  临走之前说了一首偈子:

  叮叮当当,久炼成钢。

  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不会妨碍我们做事情的。下根的人也可以修,最上根的人也应该修念佛。文殊、普贤是不是上根?当然是上根,他们也都要求生净土。我们学习《六祖坛经》也是这样,通过了解了禅宗的心法,我们心不著境,前念著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不著境,专心念阿弥陀佛。

  第二个特点就是可浅可深,三根普利。

  下根的人是带业往生。这个带业往生,他是伏惑,这个烦恼没有断,但是降伏了,压住了,伏惑往生,他是生到凡圣同居净土。哪怕一点的业障都没有断,但是他能够伏,就能够往生。

  中根的人能够断见思感,能够往生方便有余净土。但是一定要知道,这个带业是带旧业。我们一边念佛一边造新殃,一边造新的恶业,要往生的话很困难。为什么?因为心不清净。所以祖师的开示里面有一句说:只带旧业,不带新殃。

  上根的人可以破无明往生。因为他破无明往生,所以他能够生到实报庄严净土,而且能够分证到常寂光净土。但是净土有个好处就是圆证,圆修圆证。只要你生到凡圣同居净土了,你上面的方便有余净土、实报庄严净土、常寂光净土你都同时得到,所以是非常妙。

  上根的人智慧很猛利,能够深信因果,而且有些人就是参禅,通过参禅明心见性;有些人就是说法,弘法利生,而且以清净心执持阿弥陀佛,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念即观,即观即念,以智慧觉照来念阿弥陀佛,以念阿弥陀佛来智慧觉照。所以知道能念心之外别无所念之佛,所念佛之外别无能念之心,能所不二,心佛一如。这就是说他在理上念到一心不乱。

  下根的人念佛成片,中根的人事一心不乱,上根的人理一心不乱。

  恰恰念佛时,恰恰无佛念,

  无佛恰恰念,当念恰恰无。

  大家可以体会一下,以后有机会我可以讲。这其实是变通了永嘉大师的一首参禅的偈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心的一首偈子。

  念而无念,于相而离相,就是实相念佛,这是禅净不二。禅净不二就可以破无明,能够显发佛性,能够知道一句阿弥陀佛其实就是我的本性,能够真正地证到,就是我的本觉,就是我的自性,就是一真法界。正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我这个心就是圆照清净觉相,也就是《观经》上所说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是心是佛,我们这个真如本性本来就是佛,现在我念阿弥陀佛就是正在作佛,心作佛,心作,心是。

  天台宗的幽溪大师、智者大师他们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的。幽溪大师在《净土生无生论》上面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简略说一下,这个跟天台宗的一念三千有关系。十法界,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就是百界。每一界都具十如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缘,本末究竟等,这些种种,《妙法莲华经》上面有这十如是。也就称为百界千如。

  百界千如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中间都圆满具足。加上过、现、未,就一念三千。所以我们能够用这个实相念佛,就是说:他平时通过这样的圆照清净觉相,已经开了智慧的花;智慧花已经开了,自性佛已经显现,所以他现在业报终尽的时候,就能够生到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净土;因为他已经分断无明,所以他能够分证常寂光净土。

  第三种特点就是即生成办,圆证不退,即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究竟不退。

  《首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能够这么念阿弥陀佛,他能够显发真如本性,不需要假其他方便就能够自得心开,能够明心见性。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

  现世作人师,来生作佛祖。

  你现在就能够作人天的师表,将来能够成佛作祖。

  《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上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念佛的时候我们身心世界都放下来。放下,一定要搞清楚,是心放下,事情照样做,而且在做的时候显发你的智慧。就是说外境不能够动摇你的心,把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收摄在一句佛号上面,心声相依,你的心和你念阿弥陀佛的圣号相依,相续不断,这是都摄六根。渐渐地你能够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够转化你的颠倒梦想,能够由事持而达理持,事上面是阿弥陀佛,乃至于达到念实相佛。能够转染心为觉心,把凡夫的染污心转为觉悟的心。

  最初我们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作为我们的净念,念念相继,随我们的念佛功夫非常地深入之后,六字净念就能够转化为无念、无相、无住的清净心。这时候根尘脱落,寂照同时,无相净念,相继现前,就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所以我念佛到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参禅到能够明心见性,当下就是净土。所以我们主张要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

  其实看禅宗史可以明白,禅宗的祖师主张念佛,在四祖道信大师的时候就已经主张了。道信大师他作了一个《入道安心要方便门》,上面就提到一个《文殊说般若经》上面所说的:“心系一佛,专称名字”,又说:“念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

  念佛即是念心,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念我们的自性清净心。能够这样来实修,就是有禅有净土了。

  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

  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如果你不能够收摄你的心,不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间去生起觉照的智慧,而且又不肯念阿弥陀佛,将来堕落有份。“铜床并铁柱”,在地狱中间受苦,“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其实归根结蒂就是我们一定要心清净来念佛,不是以妄想心念佛。《维摩经》的第一品就是《佛国品》,上面说:“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我们总是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如何去庄严?如何去利乐?修清净心。

  我们修净土,就是说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不是说阿弥陀佛他成就了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我什么都不管,自私自利,只管念阿弥陀佛,我将来就到阿弥陀佛那里去享福了,到极乐世界去享福了。心没有清净难以到!所以我们修净土要在利益众生里面去修。好像我们前面说过的德兰修女一样。

  德兰修女她到印度去。印度那个地方又很脏,众生又有很多病,那些人去旅游都不愿意去,去一下马上就跑掉了。但是德兰修女她能够在那里呆几十年,专门去治疗、去护理那些贫苦的病人。这时候在她的心里面,印度就是她的净土了;那些贫病交煎的众生,就是她要成就的众生。

  所以你不要认为菩萨就只会在佛教里面才会有。真正的佛菩萨示现,不一定示现在佛教里面,任何地方他都会示现,其他宗教里面有没有示现为菩萨的?肯定有。科学家里面有没有示现菩萨的?肯定有。菩萨发愿要令众生物质丰富,所以他可能做科学家了,发明很多的东西,让整个社会比较富足。

  你不要认为说,好像学佛就是一切的这些东西都不要了,不是的。你看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是不是?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所以要圆融无碍。

  我们继续看《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其实也很符合因果规律,你现在的心清净,现在是清净心,现在的清净心就是因,你将来生到清净的佛土,这就是果。

  你现在心不清净,妄想心,颠倒梦想,念阿弥陀佛,你将来能够生到清净的极乐世界吗?不太可能吧!你没有因怎么会有果呢?你现在的心不清净,怎么会有一个清净的土,怎么会有一个清净的净土给你去生呢?所以我们不要担心,“我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啊?”你担心什么?我们唯一要担心的就是我的心是否清净。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讲了这么多,这《四料简》归根结蒂就是要知道这一点。

  你不要担心我能不能够往生极乐世界,不要担心我现在学佛我能不能够成就,担心那么多干什么!不要担心我明天生活会怎么样,那更加是等而下之了。我们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我的心清净没有?我的烦恼妄想能够转化没有?能够转变为智慧没有?

  我们当下的每一个念头都很重要,都要承当,都要令它清净。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都要非常专心地去做好它。你现在身边的事情都不肯做,心态都不清净,只顾自己,跟家人也好,跟周围的人也好,总是处理不好;只是顾自己念阿弥陀佛,“你不要打扰我,不要占用我念阿弥陀佛的时间,你那么讨厌,搞得我做功课的时间都没有!”你这个心不清净。口里面说得很大:“我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我要修六度万行,我要做菩萨!”你现在现前的身边的事情没有做好,心都没有清净,你做什么菩萨?做口头菩萨。

  所以我为什么一直强调当下承担,修行落实于当下,就在这里。我们要尽心尽力地把我们现前要做的每一件事情,专心致志地做好它!要尽心尽力地为我的家人、为我的朋友、为我的同事、为我所遇到的一切人和一切众生,给他们予以帮助——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而且做了以后马上就放下,不执著,做了就了了。不要说,“哎呀,我对你这么好,你对我怎么不好了?”不要求回报。能够这样就能够心无罣碍,当下你的脚下就是净土,当下你的脚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原意。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