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五、证自性三身

《六祖坛经略讲》 by 大愿法师

2016-7-1 21:16

  最后第五个方面就是证自性三身。我们自性中间本来具足佛的法身、报身、化身。

  法身就包括了自性清净法身和离垢妙极法身,这是我从教理上来讲。自性清净法身一切众生本具,佛菩萨是彻底显发自性清净法身,所以证得离垢妙极法身。

  报身,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自受用报身,如来三大阿僧祇劫广修福慧资粮,积了这么广大的福慧的因,所以他自身的受用,佛境界,佛净土,这是自受用报身。还要现他受用报身为大菩萨说法,《八识规矩颂》上面所说的:“如来现起他受用,十地菩萨所被机。”他受用报身凡夫看不见。所以佛说华严的时候怎么样?不单单是最初三七日说华严,后面也有说,但是那些二乘是如痴如聋。因为是他受用报身,为大菩萨说法。

  化身,分为应身化身和化身化身。应身化身,好像悉达多太子,如昨天我们看的那些唐卡,化身佛的八相成道——降兜率、入胎、出生、出家、降魔、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这些都是悉达多太子示现到人间来,这是应身佛。还有一种是随机所化的,根据众生的机缘一刹那中间化现到他面前。

  这里六祖大师说得更透彻,我们看《机缘品第七》中,六祖大师跟智通禅师说:

  【三身者,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若离本性,别说三身,即名有身无智。】

  你看祖师说得是不是非常透彻。什么是清净法身?汝之性也。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如本性就是清净法身。什么是圆满报身呢?我们有智慧,能够觉悟是圆满报身。什么是千百亿化身呢?“汝之行也”,是我们的行为。所谓“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能够念念自净其心,念念清净心、觉悟心,就是释迦佛,所以汝之行也。

  我们自性如果从体上来看就是清净法身佛;如果从功德相来看就是圆满报身佛;如果从应用上来看就是千百亿化身佛。祖师他在这里面开示我们怎么样?在证果上面其实也是显发自性而已。

  在这第五方面,就是我们到达宝所,自性一体三身。一个方面能够破除我们向外求法的一个迷执,我们不会一天到晚心外求法,能够破除我们心向外求法的这个迷执,知道要向真如本性之中去证得圆满的三身佛。

  另一个方面也是加强我们的自信心,鼓励我们能够直下承担,我们的真如本性能显发就是佛。我们遇到境界能转化,烦恼就转变为智慧,转变为菩提。法身好像月亮,报身好像月亮的光明,化身就好像水中月,因应众生的根机而显现。

  这是《忏悔品》所讲的五个主要的内容。

  我们如何来下手,前面也讲了很多那些实修的修心性的方法。我们在实际的生活之中,虽然禅不在坐,但是我们的定力不够,还是要有一些静定的功夫。

  我可以讲一种简单的,而且比较切要的,比较容易下手的、一乘的、最上乘的观心的方法。如何做呢?最初下手的时候最好能够跏趺坐。如果不行,散盘也可以。一切都放下来,所谓不思善,不思恶,你连这个放下的念头也要放下。

  然后返照,照自性,这个心性智慧的光明,看你自己的起心动念。能够体会这一点吗?我坐在这里,我调适身心之后,就观察我自己的起心动念,但是不会去判断它,就只看着这个念头起和灭。看,返照自己起心动念的情况。

  这时候你一定会感觉什么?有一些同修说,我平时不打坐,觉得还没有什么,我要一打坐就会念头越来越多。你不要认为这是坏事,这是好事。以前你没有打坐的时候,你念头、妄念更多,你还不知道;你现在知道你有很多妄念,已经进了一步了。

  这时候,你坐下来之后一定会觉得,看着这个妄想生生灭灭,忽生忽灭,来去不停,它不会停止的,很多很多妄念,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的。怎么办?这时候我只要耐心地观照它就可以了。我起了一个念头,起了一个妄念怎么样?不要想着这个念头是妄念,我要排除它。你错了,你这个叫做头上安头——“破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你就只是一味地观照它就可以了,你这个念头生起来,就看着这个念头。因为我们知道妄想它也是无自性的,妄念本空。所以只要你不随它流浪,也不要著意地去排除它,也不需要刻意去排除它。你不要取、不要舍就可以了。

  什么是“取”?我生起一个妄念:“我明天要干什么干什么。”虽然我知道它是妄念,就看着它,我不要继续想下去就可以了。你要“取”的话就是继续想下去,再详细地做计划——我明天要怎么去,要买什么东西……这个念头一路一路就牵出一大串的念头来了,你心就随着这个妄念在走了,你这就是“取”,这就不对。

  但是你也不要说:“这个妄念太讨厌了,我要除掉它。”你就是“舍”了。

  所以你要不“取”不“舍”就可以了,你就用智慧看着这个念头。这个时候你心里面的般若智慧就生起来了。般若智慧生起来之后,你这个妄念,它就给这个般若智慧一照就化于无形了。好像霜露一样的,太阳一出来它就没有了。你这个念头你用智慧一观照它,就看着它,它自然就没有。

  当然这个妄念没有了,下一个念头还会生起来,还会继续生起,不要紧的,还是好像前面一样去观照。

  其实现在大家就可以这么做,随闻入观。如果你要这样做,每天至少一次,每一次起码是二、三十分钟。时间太短了,肯定是对妄念还难以用般若智慧去觉照空。所以,你这么久久地去观照它,功夫纯熟了之后,你妄念自然就会很少。你坐在那里面,妄念很少,不会没有,但是渐渐地越来越少,这就是由慧资定。因为有智慧,所以我们的定力就加强了。

  我们定力加强了之后,这个觉照的智慧的力量也就更进一步地也就增强了,这叫做由定发慧。这两者就相得益彰了,由慧资定,由定就发慧,渐渐地可以达到一念不生的境地。虽然是无住、无著、无念、无相,又能够了了觉知,对一切外境都了了分明,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与般若自性相应了。而且我们能观的这个智慧就是般若,我们所观的境就是无明。我前面讲了,在凡夫来说,他一切的外境其实都是业力的显现。这个时候,我们以般若来熏无明,无明就纷纷脱落,消归于自性。

  禅宗有位祖师说了一句话,“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落到哪里去了?其实就是我们真正有觉照智慧的时候,它就消归于我们的自性中间来,转变为智慧了。所以说,我们观无明妄心的时候,能够这么去觉观,这个无明妄心就会消融到我们的自性清净心之中来。这是最初的在座上面下功夫。

  你这个功夫纯熟了之后,走路也可以,乃至于睡觉也可以,不论行、住、坐、卧都可以从我们寂定的性体上面来起用,起清净的妙用来观照,这就叫做圆照清净觉相,也叫做正念真如。《证道歌》上面所说的“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说的这样一种修持方法。《圆觉经》上面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一切如来他怎么成佛的?他在因地怎么修的?“本起因地”,依什么来修?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圆照清净觉相。

  大家刚才听了我说的这个方法,听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就是一个最上乘的一个实修的方法。我们能够修这个圆照清净觉相,就可以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就可以斩断生死轮回的根。为什么?你这个能够转的话,无明它就转变为智慧。因为我们觉照,能够圆照清净觉相,能够有这个圆觉妙心,所以我们圆照时时刻刻都在前面,能够提起正念来,时时刻刻有这么一个觉照的智慧,妄念生起来的时候,就好像雪花一样,片片的雪它落在这个火炉上面,洪炉之中,才现即灭,雪花落在炉上马上就没有,马上就消失了。

  这个时候,即使我们有比较强的习气现前的时候,也能够把持得住,不再会迷惑颠倒,也能够有定力,能够把持得住,就进入到一个心无罣碍的境界。这样子我们继续这么修的话,渐渐地就可以显发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不需要作意地、刻意地去观照,但是这个观照的力量并没有离开,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而常照是清净法身;照而常寂就是常寂光净土。

  我讲到这个实修方法也可联系到前面的《坛经》第一品《行由品》,六祖大师教惠明法师就是这个方法,不过大家没有用心,可能没有体会到而已,是不是?

  六祖大师得到衣钵之后,当时五祖寺弘忍法师门下那些弟子个个都不服气,说:“你看我们在五祖寺这么多年了。这个惠能从南方边远之地来;又没有文化,又不识字;而且来的时间又短,仅仅在我们这里住了八个月,他倒得到祖师衣钵了。”所以个个不服气,就来追赶他,要抢回衣钵。

  惠明法师他以前是做过将军的,力气最大,跑在最前面,就真的给他追上六祖大师了。祖师知道惠明法师追过来了,把五祖传下的衣钵就摆在石头上,他自己坐到草丛里面去了。惠明法师来了,看到石头上面有衣钵,拿手去提,提不起来。参一参为什么,不讲了。你看就是一个衣钵,摆在石头上拿不起来,可以参一参为什么。

  拿不动,他只好说了:“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其意为我是为了向你求法来的,不是为了夺祖师的衣钵来的。六祖惠能大师就出来了,坐到这个石头边上,说:“好,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再为汝说。”

  这就是告诉他实修的方法,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方法。

  你既然是为法来的话,我现在教你一个方法,你“屏息诸缘,不生一念。”进一步就跟他讲:“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你看惠明的根机还是很好,毕竟他在五祖寺住了多年,马上就言下大悟。六祖大师当时教惠明法师的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智慧觉照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好像惠明法师这么修,虽然不可能说马上觉悟,但是我们功夫用得深的话,我们的自性就容易显发出来。

  永嘉大师《证道歌》上面说: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说的也是这个方法,不要刻意去求真,刻意去断烦恼。你要刻意求真,就著一个清净相,还是有一个执著,执著于佛,执著于菩提,执著于禅,这些都还是著相。如同《圆觉经》上面说的一个比方,好像黄金,黄金是很贵重,如果黄金放在你眼睛里面,你眼睛还是受不了。同样的,佛法,修行的方法,我们对于佛,对于菩提,对于禅,也不能够著相,不要著相修,不要著这个清净相,那也是一种执著,“趋向真如亦是邪”。

  “不断妄”,妄念你不要刻意去断它,本性空寂,你就觉照它,不取、不舍、不攀缘它、也不排斥它。不排斥就没有对立,没有对立就心安,没有对立就无有恐惧。我们为什么会有恐惧心?因为有分别心。我们分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时时刻刻就担心我们将来有不好的遭遇,令我很难受,这时候我的心就有恐惧了。你有对立,就会有分别,就会有恐惧。我能够心行平等的时候就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所以不断妄,妄念本空。

  这个方法也就是《心经》上面观世音菩萨告诉我们的方法:“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此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就是这个法门。

  “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到彼岸,圆满清净的大智慧,到彼岸。什么是此岸?什么是彼岸?有些人说:“娑婆世界是此岸,极乐世界是彼岸。”你那么想,还是迷。

  业障现前的时候,我这个心,智慧提起来,能够觉照它,它就不能够伤害我。这时候我的心在彼岸。

  迷的时候,就在此岸;悟的时候,就在彼岸。

  心能够自主,能够心无罣碍的时候,就在彼岸;心跟随外境转的时候,就在此岸。心里面没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没有愤怒,没有悲伤,没有哀愁,没有忧郁,这一切的负面情绪没有的时候,我们在彼岸,我们欢喜自在,我们当下就在净土。心里面有负面情绪的时候,很生气的时候,很愤怒的时候,起贪心的时候,愚痴的时候,怀疑的时候,骄傲的时候,我就在此岸。

  不要认为佛菩萨是出世间的,他可能在一个虚无飘渺的境界里面,一个什么地方。你想错了,佛菩萨在哪里?在人间度众生。但是他是出世间,为什么?“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学《坛经》要学会这些智慧。这个就是观自在菩萨的深般若法门。

  观世音菩萨修行深般若法门的时候,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就能够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时候度一切若厄。这时候他哪里有若厄?哪里有痛苦和烦恼呢?智慧的觉照现前,我昨天讲的这八个字一定要实修——超越、承担、转化、和合,也就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能够实修的话,你就能够度一切苦厄。

  当然具体来修可以分为八个层次。对于顿根来讲,顿悟顿修的人马上就觉悟了,没有这八个层次了。但是作为一般的人,顿悟渐修的话,其实这个悟入有四个方法,有四类人:一种是最上根机的,就是顿悟顿修;第二种就是顿悟渐修;第三种就是渐悟顿修;第四种就是渐悟渐修。

  渐修的人来说,其实还可以分为八个层次,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在实践之中,刚开始修的时候,可能还有一点比较得力,能够提起这个智慧觉照。但是你功夫越深的时候,你的习气就会翻腾出来,翻得更多,境风吹识浪,但是不要觉得我不得力,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你继续修下去就好了。

  第一个层次,就是心起在前,觉照在后。我的妄念生起来了,它在前面,我才能够提起这个智慧的觉照。而且还要非常努力地去提起来,竭力地去提起这个智慧的觉照。这是第一步,这个时候会觉得比较辛苦,会觉得这个智慧力还把持不定。但是你要继续修下去。

  一般的人总是终日烦恼妄想,认妄作真。但是遇到违缘的时候,痛苦的时候,他就能够真正知道我们这个妄想习气为害不浅,所以就愿意修佛法来对治。

  但是刚刚开始修的时候,功力还很浅,可能有时候会失败,有时候还是给妄想、给烦恼打败了。但是不要紧,继续修下去。

  第二个层次,就是虽然还是起心,妄心生起在前面,觉照在后面,但是我们提起观照的功夫的时候不会太费力了,而且我们能够降伏烦恼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我们起心的时候马上就能觉照。但是还是略微有一点先后,妄念还是先生起来,然后提起觉照,还是有一点点先后。

  第四个层次就是起心的时候,觉照就同时生起来。这个层次是什么层次啊?禅宗里面所说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修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境界了。因为你起心的时候,你妄念起来的时候,觉照同时生起来了。

  我后面有时间会讲到这件公案。有个禅师讲:“老僧最初刚刚出家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我功夫得力了,得个入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们明天详细讲这个公案,最主要的是什么?不要是听了个公案,只是挂在口上用,这样是没有用的。你要知道怎么去用,怎样去实践,你从这个中间能够得到什么启发,能够启发你的自性的智慧,这样才是有用的,你在实际上用得上,所以我讲《坛经》,并不是说就是念文字,而是希望我学习和修持《法宝坛经》的体会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用得上,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五个层次,就是觉照在前,心念在后。这功夫很高了,时时刻刻保持有一个觉照,觉照在前面,妄念在后面。但是还是有时候会忘记这个觉照。

  第六个层次,就是觉照能够时时刻刻都在前面,妄念生起来的时候,不会忘记生起这个觉照,但是还有一个有为地、用功地,就是说我还要觉照,还在用功地,还是要顾及到这个觉照,这个时候在用功地,没有达到这个任运的境地、随心所欲这种境地。

  这六个层次都是在用功地。

  第七个层次就是不知有照,却未离照,明知有境,本来无碍。我是时时刻刻保持了智慧的觉照,但是没有刻意。不知道有觉照,但是从来没有离开过觉照,时时刻刻保持了觉照的正念。明知有境,本来无碍,一切的外境没有一点点障碍,心无罣碍。这非常高的境地,大菩萨的境地。

  第八个层次就是入于常寂常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是谁的境界?这是佛的境界!常寂常照。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在哪一个境界?在哪一个层次里面?”如果在第二个层次都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个观心法门,圆顿法门是最上乘法门,因为无境可缘。你看那些修密的,你要观想本尊,好像金刚萨埵十三种报身庄严,或者教你观想释迦牟尼佛,你有个东西在缘。还有修小乘,教你观想,观想呼吸,一呼一吸,你还是有一个东西在缘,缘你的呼吸。这里面无境可缘,直见本性,妙契真如实相,直接显露真如本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面讲:

  若能修习深妙观,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如性,能所俱忘离诸见。

  “若能修习深妙观”, 深妙观就是这个圆顿观法,圆顿法门。

  “惑业苦果无由起”,就是说你不会迷惑了,不会迷惑了以后,你哪怕是业障现前,都不能够动摇你的心。你时时刻刻保持智慧的觉照,所以外境虽然是逆境,但是我的心不会给它动摇,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我不会觉得苦,因此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如性”,直接地观真如本性。

  “能所俱忘离诸见”,就是说的这个法门,其实都是相通的。《大乘起信论》上面也说:“随顺观察,久习纯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都是说的我们这个法,你能够随顺观察,纯熟之后呢?就可以进入到真如三昧,烦恼妄念不能生起,速成不退。

  我把第三讲实修的下手方便讲圆满了。

  我明天再讲,大家一起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