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四讲

《六祖坛经略讲》 by 大愿法师

2016-7-1 21:16

  

  明心见性的典范

  

  诸位善知识,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的慈母众生速速从生死流转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来听闻《六祖法宝坛经》。

  我们接着讲第四讲明心见性的典范,《机缘品第七》。这一品是最好看的。这一品主要是讲六祖惠能大师以不同的权巧方便接引弟子、学人,通过各弟子开悟的例子,给我们立榜样。

  六祖云:“法则无顿渐,人根有利钝。”根据众生根机的利和钝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第一种就是顿悟顿修。释迦牟尼佛是顿悟,他做王子,五欲自在,但是他游四门的时候见到生老病死苦,马上就觉悟了。觉悟到我也会有生老病死啊,而且一切的众生都有生老病死,怎么去超出这个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令一切的慈母众生超出生老病死苦呢?他马上就行动,就实践,夜半逾城。半夜就离开皇宫,出家修道。你看,马上能够觉悟,这是大智慧;悲悯众生,这是大慈悲;马上能够实践,去落实,修行落实于当下,这就是大雄力,大力量。

  我们儒家所说的孝、智、勇,是三达德。一个人要有德,首先要有孝顺心;第二个要有智慧;第三个要勇敢,要勇于承当。等于就是佛教里面所说的大悲、大智、大雄力。对众生要有大悲心;要有大智慧,能够觉悟;还要有大力量,马上实践。你知道怎么做了,但是你还是不肯去做,就是你力量不够,决断力、实践力不够。所以释迦佛是顿悟顿修的。

  六祖大师也是顿悟顿修的。惠能大师有一天在街市上面卖柴,听到一位从湖北来的客商念《金刚经》,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马上觉悟了。觉悟到心不随境转,心要能够自主,就是心无罣碍。

  所以悟入空性,不要说得那么深奥,自己都不理解,要说到我们能够理解,能够去做,能够去实践。悟入空性就是心能自主,不会给外境动摇。“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我们的心不要给外在的六尘所迷惑,不要给六根所捆缚,心能自主。所以六祖大师听到这里他马上就觉悟了,这是顿悟。顿悟之后马上就行动,他并没有拖拖拉拉的。马上行动,得到一位客人资助他一些银两,把他的母亲安顿好,马上就出发到湖北黄梅东山寺见五祖弘忍,求得禅宗的心法。这个是顿修。马上就行动,实践力。

  第二种是顿悟渐修。他能够悟了,一听他马上言下大悟。但是他还是拖拖拉拉的。

  打个比方来说,顿悟顿修的人,好像早上天气很冷,不想起来,被子里面好舒服,好温暖,多睡一阵,但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了时间,早上六点钟我要起床。顿悟顿修的人到时候马上能够醒来,醒来之后马上能够起来。能不能做到?有些人可能差一点点,是到时候醒来了,但是还要慢慢吞吞的,我在床上面再赖上十分钟,慢慢再起来。这都是打比方,这是顿悟渐修。他是醒了,但是他不肯马上去行动。有智慧的抉择力,但是实践的力量还是比较弱一点。

  第三种就是渐悟顿修。他觉悟没有那么快,一点点地觉悟。但是真正悟到以后呢?他马上能够斩断自己的习气、烦恼、妄念,所谓“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闻到佛法了,彻底觉悟了,马上能够行动。以前的那些妄念、习气,能够马上一百八十度转弯,马上改,这是渐悟顿修。也就是说他在实践上面,行动上面很积极,但是这个智慧的觉照上面还是比较弱一点,慢慢地悟,渐悟顿修。

  还是打那个比方,就好像我们设定六点钟起床,听到闹钟以后马上跳起来,马上就行动。但是这个人还没有完全清醒,在洗脸漱口的时候还是迷迷糊糊的。然后赶着去开工,坐在车上,坐到一半才突然醒过来。这样就是渐悟顿修。

  第四种是渐悟渐修。这个就是钝根,我们说的很迟钝的根机,慢慢地悟,也慢慢地修,慢慢地磨,就是这样子。

  我们具体来看《机缘品第七》上面所说的这些明心见性的典范,看看里面的一十三位大善知识,他们见六祖大师的时候是怎么开悟的。其中有位无尽藏比丘尼,她经常诵《大般涅槃经》,她因为六祖大师给她解释《涅槃经》开悟了。

  接下来说法海法师,《六祖坛经》就是法海法师汇编起来的。他是韶州曲江人氏,在南华寺附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