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五)安般念中法念处四胜行

《南传佛教禅修导师与禅法》 by 大愿法师

2017-4-28 14:41

法念处四胜行是观无常、观离欲、观灭、观舍遣。

1.法念处的第一胜行是观无常

修法念处的时候,有一个窍诀,要特别注重于触,六根对六尘接触的时候,六识就生起来了。所以这个触是要特别关注的,透过触来清楚地分别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生、住、灭。

但是这个时候观无常,还没有能力实现高的观智,只是“观”还不是“观智”。

2.法念处的第二胜行是观离欲

观无常以后要进一步地观离欲。有两种离欲,也就是“灭尽离欲”和“究竟离欲”。“灭尽离欲”就是诸行刹那刹那地坏灭;“究竟离欲”就是指涅槃。持续地观察生灭,你的观智渐渐就成熟了,无常、苦、无我一切法的三个共相就能够清楚明显。

一定要知道不要把她作为概念法来念,而是一定要现观,这个三共相清楚明显,现量证得,而不是听来的一种理论。因为是现量证得,所以能够真正地舍离贪执与忧恼,真正地离欲。所以,其实这个法念处是很微细的,法念处就是纯观禅,她是能够让你真正离欲的。为什么可以离欲?因为你现量证得了诸法的共相——无常、苦、无我。听理论没有力量,你口里念得再多,该贪你还贪,该瞋你还瞋,该愚痴你还愚痴呀!你只有现量证得了,你才能够真正地离欲。

3.法念处的第三胜行是观灭

我们要知道法念处的第一胜行是观无常生灭。到第三胜行,随着观智的成熟,你观无常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快,快到你好像看不到生只看到灭,就不再观“生”,只是观“灭”。

当只有“灭”的时候就可以从坏灭随观智一直修到行舍智,也就是十六观智里面的第五坏灭随观智一直修到第十一行舍智。

因此第三胜行“观灭”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观生灭你不能够实现行舍智,一定要经过第三胜行观灭,你才能够达到行舍智。

图表3《清净道论》止观次第简表

[attach]17415[/attach]

我们来看图表3,《清净道论》止观次第简表。南传禅法里面所有的禅修方法基本上都包含在《清净道论》里面。这张表就把整个南传禅的“三学”、“七清净”、“十六观智”的修证次第都包含在其中了。

我们看第一栏是“三学”——增上戒学、增上定学、增上慧学;第二栏是“七清净”——戒清净、心清净、见清净、度疑清净、道非道智见清净、行道智见清净、智见清净;第三栏是“十六观智”。

我们通过图表3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法念处的第一胜行观无常可以达到生灭随观智未成熟的阶段。

第二胜行是观离欲,可以由生灭随观智的未成熟阶段到达成熟阶段。

第三胜行观灭,就可以从第五坏灭随观智、第六怖畏随观智、第七过患随观智一直到第十一行舍智都可以依靠这个观灭而证得。我们注意看图表3,与智见清净相对应的是解脱,与省察智相对应的是解脱知见,其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称为“五分法身香”。十六观智里面与戒清净相对应的前行就是四遍净戒。

然后修定学,达到心清净其实就是修四十种业处,可以达到近行定和安止定,这个时候你就有定力了,你就有专注力了,你才能够起观(所以心清净是专注力,底下从见清净开始都是洞察力),成就第一种智慧名色分别智,就是见清净;你就能够从凡夫的无明系统进入到明觉系统中来了,你真正地知道一切法,不过是物之流和心之流,没有一个凡夫实执的我。进一步到缘摄受智就是达到了度疑清净,这样的清净道论止观次第。

4.法念处的第四胜行是观舍遣

我们知道第二胜行是观离欲,有两种离欲,也就是灭尽离欲和究竟离欲。同样的,第四胜行观舍遣也有两种舍遣,就是遍舍舍遣和跳入舍遣。用观智看到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苦、无我,都是有漏法,看清楚她的过患,因此能够遍舍、全部舍,因此能够达到遍舍舍遣;进一步,心就倾向于无为涅槃,然后投入涅槃,称为跳入舍遣。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