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三) 观禅——破除四种错误的自我观

《南传佛教禅修导师与禅法》 by 大愿法师

2017-4-28 14:57

1.何者为无上想?何者为第一无上想?

我们看经文

【又白佛言。我今生念。谓此有想此无想。或复有想。此想已。彼作是念。有念为恶。无念为善。彼作是念时。微妙想不灭。粗想更生。彼复念言。我今宁可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彼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已。微妙想灭。粗想不生。彼不为念行。不起思惟。微妙想灭。粗想不生时。即入想知灭定。

佛告梵志言。善哉。善哉。此是贤圣法中次第想灭想定。

梵志复白佛言。此诸想中。何者为无上想。佛告梵志。不用处想为无上。】

四禅八定、九次第定,这个中间哪个是无上想呢?哪个是最殊胜的最好的禅定之中的心理状态、心行状态呢?这里面就讲到了,无所有处地定是最好的。

第七是无所有处地定,第八是非想非非想处地定,为什么说第七无所有处地定是无上想?因为非想非非想处地定,一入定就是八万大劫,要出定都不容易。大家禅修有没有一种体验,如果你修止禅,突然一下想要出来都不容易,你不能心急,要慢慢地,几分钟以后就可以出定了。

过分深的止禅也是不必要的,只要有足够的专注力能够让你修观禅,有洞察力能够现量证得一切法都是无常、苦、无我就可以了。所以“佛告梵志不用处想为无上。”就是无所有处地定为无上想。

【梵志又白佛言。诸想中。何者为第一无上想。

佛言。诸言有想、诸言无想。于其中间能次第得想知灭定者。是为第一无上想。

梵志又问。为一想、为多想。

佛言。有一想。无多想。

梵志又问。先有想生然后智。先有智生然后想。为想。智一时俱生耶。

佛言。先有想生然后智。由想有智。】

我们要能够看到此段的第一小点,何者为无上想?何者为第一无上想?前面讲了修九次第定的禅修重点:禅修的时候首先要除去五盖,消除五种障碍;如果没有喜悦你就无法入定;四禅八定都是要有因缘条件的;佛法是生命修炼工程学。修观禅的时候佛陀就开示我们,什么是无上想呢?无所有处地定是无上想。什么是第一无上想呢?就是能够次第证得受想灭尽定,这就是第一无上想。

对我们修内观禅的人来说,最好你能够成就四禅,从四禅再出定,然后再来修观禅。如果你定力不够,你先达到近行定再来修观禅也是挺好的。这是第三段的第一小点。

2.破除四种错误的自我观

第三段的第二小点就是破除四种错误的自我观。看经文:

【梵志又问。想即是我耶。

佛告梵志。汝说何等人是我。

梵志白佛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自说色身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哺成长。衣服庄严。无常磨灭法。我说此人是我。

佛告梵志。汝言色身四大、六入。父母生育。乳哺长成。衣服庄严。无常磨灭法。说此人是我。梵志。且置此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说欲界天是我。

佛言。且置欲界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自说色界天是我。

佛言。且置色界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言。我不说人是我。我自说空处、识处、不用处、有想无想处、无色天是我。

佛言。且置空处、识处、无所有处、有想无想处、无色天是我。但人想生、人想灭。

梵志白佛言。云何。瞿昙。我宁可得知人想生、人想灭不。

佛告梵志。汝欲知人想生。人想灭者。甚难。甚难。所以者何。汝异见、异习、异忍、异受。依异法故。】

“想即是我耶。”这个精神生命,是不是就是我呢?

这是第二小段,破除四种错误的自我观。

第一种错误就是执著于肉身是我。这个色身是四大六入,是父母生育,乳哺长成,认为这个肉体就是我;第二种错误是执著于欲界天是我;第三种错误是执著于色界天是我;第四种错误是执著于无色界天是我。这四种错误都被佛陀所呵斥。

3.十四无记,佛不回答

再看第三小段经文

【梵志白佛言。如是。瞿昙。我异见、异习、异忍、异受。依异法故。欲知人想生、人想灭者。甚难。甚难。所以者何。

我、世间有常。此实余虚。我、世间无常。此实余虚。我、世间有常无常。此实余虚。我、世间非有常非无常。此实余虚。

我、世间有边。此实余虚。我、世间无边。此实余虚。我、世间有边无边。此实余虚。我、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实余虚。

是命是身。此实余虚。命异身异。此实余虚。身命非异非不异。此实余虚。无命无身。此实余虚。如来终。此实余虚。如来不终。此实余虚。如来终不终。此实余虚。如来非终非不终。此实余虚。

佛告梵志。世间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我所不记。

梵志白佛言。瞿昙。何故不记。我、世间有常。乃至如来非终非不终。尽不记耶。

佛言。此不与义合。不与法合。非梵行。非无欲。非无为。非寂灭。非止息。非正觉。非沙门。非泥洹。是故不记。】

这个就是有些外道热衷于讨论的种种高深的哲学问题,个个都是大哲学家,比现在那些哲学家思考的问题深入多了,他们讨论14个哲学问题。

比如说,世界是常住的还是无常的呢?世界是有边界的还是无边界的?身与心是一还是异呢?如来涅槃以后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等等这些佛陀都不回答。为什么?因为这些高深的哲学问题跟解脱的关系不大啊!“不与义合,不与法合。”跟生命的觉醒没什么关系,跟修证解脱的法门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在那个里面绕来绕去你出不来,浪费了宝贵的生命啊,要直趋解脱法。所以说十四无记,佛不回答。

4.对于解脱,最重要的是四圣谛

再看第四小段经文

【梵志又问。云何为义合、法合。云何为梵行初。云何无为。云何无欲。云何寂灭。云何止息。云何正觉。云何沙门。云何泥洹。云何名记。

佛告梵志。我记苦谛、苦集、苦灭、苦出要谛。所以者何。

此是义合、法合。梵行初首、无欲、无为、寂灭、止息、正觉、沙门、泥洹。是故我记。

尔时。世尊为梵志说法。示教利喜已。即从座起而去。】

这个就是布吒婆楼第一次见佛就得到佛陀这么宝贵的教诲。佛陀就开示了,对于解脱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四圣谛。那些深入的哲学思辨,没有什么必要讨论下去,最重要的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能够让我们直趋涅槃城。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