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一)证信序

《占察善恶业报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4 15:09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这段经文是证信序,以经首的六种成就来显示本经是佛所宣说的,或者经过佛印可的,这六种成就大家都能熟悉,我们就不详说。

﹝如是﹞是信成就,与一实境界相应名之为“如”;不违背自性,决定无非,称之为“是”。

﹝我闻﹞我阿难当年亲从佛闻。阿难陀尊者为佛侍者,他已经分证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非我非无我,但是随顺世俗假名而称之为“我”。

并且阿难已经了达耳根根性、声音的声性、耳识的识性都是一实境界,根、尘、识都是一实境界,能所圆融,能闻所闻,当体都是一实境界、一真法界,非闻非不闻名之为“闻”,这个是闻成就。

﹝一时﹞我们知道时空是随顺世俗假名安立的,过去、现在、未来其实都不出现前一念心,所以称之为一时。

我们心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妄想的时候就是一时;心里面没有执著,就超出六道轮回;没有分别,就超出四圣法界,进入一实境界、一真法界;进入一实境界就能够圆感圆应,就能够见到说《占察经》的法会俨然未散,所以称之为一时,时成就。

﹝婆伽婆,一切智人﹞,这是说法主成就,指释迦牟尼佛。

﹝婆伽婆﹞很多都翻译为薄伽梵,具有六义,属于多含不翻。自在、炽盛、端严、吉祥、名称、尊贵,这是薄伽梵六义,我们学《随念三宝经》已经很熟悉了。自在,当然就是指不被烦恼所困;端严,就是指胜妙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佛的相好庄严;名称,是殊胜功德、名称普闻等等。

﹝一切智人﹞是称赞佛陀、释迦牟尼佛已经圆满成就了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无所不知、无有不见,所以名为一切智人。当然,占察法门的说法主是地藏菩萨,但是经过了释迦牟尼佛印可,所以也可以称之为经。

﹝王舍城耆阇崛山中﹞,这是说法的处所成就。

王舍城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首都。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他主要的说法处所是两个:一个就是王舍城,再一个就是舍卫城。王舍城是当时印度最强大的国家摩揭陀国的首都,舍卫城是西北印度的憍萨罗国的首都,耆阇崛山也就是灵鹫山。

地藏三经的说法处所,我们知道《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是佛在忉利天宫为报母恩而宣说的;《地藏十轮经》是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宣说的,佉罗帝耶山是围绕着须弥山的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其中的一重金山,叫做佉罗帝耶山。当然忉利天宫也好,佉罗帝耶山也好,都不是凡夫所能到的,都是要有神通力才能到的,唯有《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在王舍城灵鹫山来开演的,这是说法处所成就。

﹝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

释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把灵鹫山变成广博严净无碍的道场。其实,灵鹫山本来就是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但是凡夫心迷,就把它看做是一个土石形成的山。我们很多也都去朝拜过灵鹫山,但是看起来跟我们中国的山也没有什么不同啊!也就是个土石山,但是其实是众生心迷的时候,他把境界看成心外实有,妄生分别执著,所以他就在凡圣同居秽土,被这个境界所局限、所束缚了。

心觉悟的时候一切境界都是性德妙境,所以在佛看来,其实灵鹫山永恒都是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了。我们要知道“广博、严净、无碍”这三个词,其实就可以表达三德秘藏。

“广博”是般若德,是自性之量,量同虚空,离一切相,所以称之为广博道场。

“严净”是解脱德,是自性的妙用,所以称之为严净,庄严清净的道场,因为已经解脱了。

“无碍”是法身德,是自性之体。

同时也可以说,无碍是常,严净是寂,广博是光。所以,其实灵鹫山在佛眼看来就是常寂光净土,众生心迷的时候看灵鹫山是凡圣同居的秽土,但是觉悟的时候当下就是净土,就是常寂光土。

比如说有一位大德,他去朝拜灵鹫山的时候,他看到的就是由无量无量的经书累积起来、堆起来的一座圣山,所以他不敢去登山,不敢去爬山。那我们眼中看就是一个土石山,佛陀为了使众生转迷成悟,而以神通力加被众生,不离同居土而看到圣者的他受用报土,所以称之为“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

“神通力”。“神”是天然不测之体,也就是法身德;“通”就是照了无障碍的智慧,也就是般若德;“力”就是转变自在的大能力、大雄力,也就是解脱德;神通力就是三德秘藏,其实一切境界都是一实境界,如果我们心觉悟的话。

﹝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这是闻法的大众成就。

﹝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表示这部经的法门就是甚深的法门——根聚法门,“根聚”就是根、尘、识相聚的法门。我们能够觉照自心,在根尘相对的时候,内不随妄识分别,外不随六尘流转,反出流为入流,就是在修持甚深根聚法门。

比如说《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个也是非常适合于我们修学的法门。她的要旨就是“解六结以越三空”,解六结而超越三空(人空、法空、空空);“离五蕴而超五浊”。

六结,首先是解动结,我们动和静是相对的,先解动结,“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然后解静结;第三解根结,动静之相都没有了,但是还有一个与尘相对的根在,把根结也解了;观行功深以后,不单单是所觉的六尘空、六根空,而且能觉的觉智也空,所以就解觉结;进一步,解空结、解灭结,就能够恢复我们的本来面目,证入一实境界,就能够恍然觉悟,一一法当体都是一实境界、一真法界,一一法都是全揽一实境界而成,同时也就是圆具一实境界的全体大用。

从华严境界来说,法界缘起,乃至于眼前这一朵花,它都是无量因缘所成就,全体就是一实境界。所以它就能够不著一切相,一切相了不可得——一切去来之相、迷悟之相、生死之相、内外之相,都了不可得,所以称之为甚深根聚法门。

到这里证信序就圆满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