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3)示三忍四佛以彰圆位

《占察善恶业报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4 16:35

接下来就是要说圆证了。上卷说圆信,说用占察轮作为方便,启发我们的信心,消除我们的疑惑;接着下卷就主要是说解,圆解、圆行、圆证。圆证是说三忍四佛,以彰圆位。

【善男子,当知如上勤心修学无相禅者,不久能获深大利益,渐次作佛。深大利益者,所谓得入坚信法位,成就信忍故;入坚修位,成就顺忍故;入正真位,成就无生忍故。又成就信忍者,能作如来种性故;成就顺忍者,能解如来行故;成就无生忍者,得如来业故。渐次作佛者,略说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者信满法,故作佛,所谓依种性地,决定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故;二者解满法,故作佛,所谓依解行地,深解法性,知如来业,无造无作,于生死涅槃不起二想,心无所怖故;三者证满法,故作佛,所谓依净心地,以得无分别寂静法智,及不思议自然之业,无求想故;四者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所谓依究竟菩萨地,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

这一长段其实就把四种作佛说圆满了,三忍四佛都说圆满了,可以分为四个要点:

第一个就是:

﹝勤心修学无相禅者,不久能获深大利益,渐次作佛。﹞

无相禅就是指依于一实境界所修的唯心识观和真如实观。这两种观,无生死之相,无涅槃之相,故名为无相;悉皆具足止观定慧,故名为禅,所以这二种观道就是无相禅。

﹝深大利益﹞

就是指功德庄严。

﹝渐次作佛﹞

就是指智慧庄严。

第二个要点,深大利益就是指入三位,成就三忍。

第一个是入坚信法位,成就信忍,按照《华严经》来说,十发趣、十长养。十发趣心,就名为信忍,十发趣心是菩萨的十住位,发起大心,趣入妙道,所以名为十发趣心,也名为十住位。

第二是入坚修位成就顺忍,对照《华严经》来说就包含了十行、十回向。

《华严经》说上十长养心名坚法忍,菩萨的十行位也名为十长养,菩萨已经经过了十信位、十住位,已经成为佛子,满足自利了,更需长养利他的功行,所以名为十长养,也名为十行。

十金刚心名坚修忍,也就是十回向位。这里面就把坚法忍、坚修忍都合起来,称为顺忍,也称为入坚修位,实际上就包含了《华严经》的十行、十回向位。

第三是入正真位成就无生忍,成就无生忍就是指已经是登地以上的大菩萨了。

归纳起来说,勤修二种观道,能够成就的深大利益就是得三种忍:信忍、顺忍、无生法忍——观行即佛位中名为信忍,相似即佛位中名为顺忍,分证即佛乃至于究竟即佛就名为无生忍。这个是从天台宗的六即佛义来说。

第三个要点就是来解说三种忍,如来无漏智慧所依的妙定名之为忍,忍可,能够忍可。

依于此忍发一切智,所以能够作如来种,名为信忍。

依于此忍能够发道种智,所以能够解如来行,名为顺忍。

依于此忍能够发一切种智,所以能够得如来业,成就如来的功德事业,名为无生忍。

第四个要点是解说渐次作佛,就是有四种作佛。

第一是信满法故作佛,就是观行即佛,能够深信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满法就是指一实境界圆满无分别法,叫满法。信满法故作佛,就是指我们能够真正地信受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这个就是观行即佛。

第二就是解满法故作佛,就是相似即佛,深解法性,知如来业无造无作,于生死涅槃不起二想。

第三是证满法故作佛,就是分证即佛,从初地欢喜地乃至于十地法云地,是证满法故作佛。

第四是一切功德行满足故作佛,就是指究竟即佛,妙觉佛果位。能除一切诸障、无明梦尽故,从无明的大梦之中圆满究竟地觉醒过来了。

地藏占察法门的妙处就在于一开始就是以一实境界不生不灭的真心为本修因。不生不灭的真心是究竟平等的,从本体上来说是平等无二的,所以四种作佛都名为佛,就能够消除我们的怯弱心。修行道上不怯弱,能够勇猛精进,因为我知道本体上与佛无二无别;从法相上来说,所开显的佛性还有不圆满和圆满的差异,所以就有四种作佛,这样能够消除慢心。

这个是讲圆证,就是三种忍和四种作佛。

【复次当知,若修学世间有相禅者,有三种。何等为三?一者无方便信解力故,贪受诸禅三昧功德,而生憍慢,为禅所缚,退求世间;二者无方便信解力故,依禅发起偏厌离行,怖怯生死,退堕二乘;三者有方便信解力,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习近奢摩他、毘婆舍那二种观道故,能信解一切法唯心想生,如梦如幻等,虽获世间诸禅功德而不坚著,不复退求三有之果,又信知生死即涅槃故,亦不怖怯退求二乘。】

这里面就是反过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前面我们已经讲了无相禅的殊胜,接下来就讲有相禅,修有相禅的修行人有三种。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要修出世间无相禅的修行人能够迅速成就,能够成就圆证三忍四佛。地藏菩萨就悲心切切,观察还有一些修行人修行道路上走了弯路,他没有因缘听闻到地藏菩萨甚深的占察法门,能够信解一实境界,能够修行二种观道,他没有因缘能够值遇,或者值遇了还不能信受,所以他走了弯路。

或者去修十二门禅,贪著于禅定,退求世间,就是退到色界、无色界,还是耽著在禅定之乐里面,还是去求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之乐,这个是被禅所缚,被那种世间的禅定之乐束缚了、捆绑了。或者是退堕到二乘声闻缘觉。

因此这段经文地藏菩萨就开示说,修这些有相禅的可以分为三种修行人,这段经文我们可以分为五个要点来学习:

第一个要点就是:

﹝修学世间有相禅者有三种。﹞

有相禅归纳起来就是指十二门禅,也就是四禅:离生喜乐地定、定生喜乐地定、离喜妙乐地定和舍念清净地定;然后四空定:空无边处地定、识无边处地定、无所有处地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然后就是四等定,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

如果你是依禅定去修,没有真正地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摄持,你只是把它作为一种禅定去修,你能够成就慈悲喜舍四等定。四等定成就以后,你能够生到色界的大梵天,所以名为四梵行,也名为四等定。

所以这十二门禅就可以把世间的一切禅定都包含起来了。但是十二门禅都还是有境相可以攀缘的,还是有分别想,比如空无边处地定是缘无边空入定的,所以这些都称为世间有相禅。

第二个要点:

﹝无信解方便力故﹞

就是他没有信解一实境界,没有进入大乘佛法的方便,直接就去修禅定,修有相禅所以走了弯路。

第一种弯路:

﹝贪受诸禅三昧功德而生憍慢,为禅所缚,退求世间。﹞

他因为修禅,所以成就了种种的禅定功德,心里面生起憍慢心来,为禅所缚,就被禅乐所束缚了,对自己所修持的禅定境界种种功德生骄慢心,是名增上慢。

比如说,他修初禅,离生喜乐地定,他已经摆脱了欲望的束缚,已经超越了欲界;但是他又被禅定境界所束缚,不能够发明心地,所以就退求世间,退求世间的色界、无色界的果报之乐。这是第一种修行人,修有相禅的人,也就是求生天的外道。

第三个要点就是讲走弯路的第二种修行人,不懂得进入大乘佛法的方便,证得禅定以后,他就以定心来观察三界的种种过患,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种种过患,所以比前面那种走弯路的修行人要高明;但是他因为没有进入大乘的方便,观三界的过患以后就见生死苦、断烦恼集,欣求涅槃之乐,而修永离六道轮回之道,这个就是第二种修行人,声闻乘、缘觉乘。

第四个要点就是第三种修行人,他已经能够信解一实境界了,他先已经有了进入大乘佛法的方便了,已经修了信奢摩他、毘婆舍那了,所以知道万法唯心想生,如梦如幻,当然他对这个梦幻之法不生执著,所以虽然是修有相禅,而对于诸禅功德不执著,不会对于那些禅定的种种境界和功德起执著心,所以他不会再去退求三界之乐,知道生死涅槃都是梦幻之法。他知道生死是梦幻之法,当然就对于生死不生畏惧之心,就不会退求二乘的偏空涅槃。

第五个要点,可见,如果我们修有相禅定之前,没有信解一实境界的修行人,如果他贪著于禅定境界、诸禅功德,就会成生死有相;如果他依禅定而去观生死的过患,起厌离心则成涅槃空相,不是偏有就是偏空;如果他先有进入大乘佛法的方便,再来游戏修一切的有相禅,就能够不被禅所缚,就能够即生死之有当体就是实相之有,在生死相之中当体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法性,就能够即涅槃之空便是第一义空,就是胜义空。

我们知道实相之有,有无有相;第一义空,胜义空,空无空相。所以一一的有相禅都成为无相禅,因此大乘的修行人,看一切都可以让他成为圆满的佛法。

接下来就是讲修禅的十种次第之相。

【如是修学一切诸禅三昧法者,当知有十种次第相门具足摄取禅定之业,能令学者成就相应,不错不谬。何等为十?一者摄念方便相;二者欲住境界相;三者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四者善住境界得坚固相;五者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转求进趣相;六者渐得调顺称心喜乐除疑信解自安慰相;七者克获胜进意所专者少分相应觉知利益相;八者转修增明所习坚固得胜功德对治成就相;九者随心有所念作外现功业如意相应不错不谬相;十者若更异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随心超越自在相。是名十种次第相门摄修禅定之业。】

这段经文可以分为两个要点:

第一就是,不论你修学无相禅还是修学有相禅,都要知道修禅过程之中的十种次第相门。这个就是讲实际的修持,如果不能够得到十种修禅次第相,连世间的初禅尚且难以成就,何况是修出世间的上上禅,当然就更困难了;能够得到十种修禅的次第相,则能成就世出世间一切诸禅之业,一切禅定之业都能够具足、摄取、成就。

第二个要点就是讲十种修禅次第相。

第一是:

﹝摄念方便相﹞

要具足修禅的前方便,就是正式修以前,要有前方便。

比如说天台宗就讲二十五种前方便,就是天台止观法门所说的:第一是具五缘;第二是诃五欲;第三弃五盖;第四是调五事;第五是行五法。总共二十五种前方便,当然大家可以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和《摩诃止观》,我们就不展开说了,那个要花很多时间。

第二是:

﹝欲住境界相﹞

就是下手的地方,你修禅开始一定要有一个所观境。

第三是:

﹝初住境界分明了了知出知入相﹞

初学安心法,能够随所观的境界,不昏沉,不散乱,所以就叫做分明了了,上座的时候知道入禅定之相,下座的时候知道出禅定之相,在一切时中都能了了分明。

第四是:

﹝善住境界得坚固相﹞

这个是已得安心之法,比如修体真止观,心就能够善住于诸法空,这是善住境界得坚固相。又比如我们修安般法门,安那般那,如来有二甘露门,安般法门是其一,就是要能够心善住于出息、入息,能够觉知呼吸,这是下手的方便。我们现在有内观禅,其实就是安般法门,从观呼吸入手。

第五是:

﹝所作思惟方便勇猛转求进趣相﹞

我们已经能够得到坚固相了,前面已经与坚固相应了,更进一步就还要历炼。比如说我们修体真止观,进一步就要历观诸法无不空;如果我们是修安般就是已经得欲界的初住,要进一步求欲界细住。

第六个阶段就是:

﹝渐得调顺称心喜乐除疑信解自安慰相﹞

这个是修禅熟练以后调顺之相。比如我们修体真止观,了了信解诸法本空,这个就是能够称心喜乐了,能够调顺了,能够除疑惑起信解了;如果是修安般法门就是证得欲界定,觉心明净,与定相应,定法持心。

第七种是:

﹝克获胜进意所专者少分相应觉知利益相﹞

比如修安般法门,进一步就到了初禅未到地定,始证初禅八触,在初禅未到地定一定是先发八触之功德,八触就是动、痒、凉、暖、轻、重、涩、滑,有种种微妙的触生起来。只要发一触,随发任何一触都会成就十种善法功德相应,十种善法功德就会与你这个妙触相应而起,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心生、七知见明了、八无累解脱、九境界现前、十心调柔,随发一触都会成就十种善法功德。

所以经文说,少分相应觉知利益相,你得少分相应乃至于你生一触,都会有这些种种的功德利益。或者是修体真止观者,发得初禅,与法空理,少分得相应,觉知利益。

第八种是:

﹝转修增明所求坚固得胜功德对治成就相﹞

比如修体真止观的人,空理增明,断诸有结,断三界二十五有的结使。

如果是修安般法门的人,就能够成就初禅的五支(寻、伺、喜、乐、一心),能够对治欲界的散乱,更进一步就是二禅三支。

第九种就是:

﹝随心有所念作外现功业如意相应不错不谬相﹞

如果是修体真止观就能够起六种神通,天眼、天耳、神足、他心、宿命、漏尽通。证得初禅者,乃至于证得四禅者就能够成就十四种变化。

第十种是:

﹝若更异修,依前所得而起方便,次第成就,出入随心超越自在相﹞

就是他已经对自己所修的禅定法门很圆熟了,再来修其他的,他修其他的都容易成就。比如他是修体真止观的,他想修其他的禅定,也能够依他所成就的禅定,依他已经成就的体真止观生起无量的方便,所以修任何禅定都能够顺利成就,都能够出定入定,随心自在。

最后就是总结说,是名十种次第相门,摄修禅定之业。

修任何诸禅三昧法都要成就这十种次第相,这个就把实际修持的方法就说得很完整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