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1)示一实境界以开圆解

《占察善恶业报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4 16:23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

这一段就是地藏菩萨略答进入大乘佛法的方便,就是依一实境界来修信心和开圆解,信解力增长了就能够进入菩萨种性。依一实境界来修行,就是《大佛顶首楞严经》所说的,依不生不灭的真心为本修因,我们一开始修行就要一定依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行,如果你用生灭心来修行,要成就解脱就很困难,因为“因地不真,果招迂曲”,所以我们要依真心为本修因。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

从这里开始,地藏菩萨就详细地开示如何修大乘佛法。上卷我们已经依占察木轮相法能够增长信心,因此下卷就是讲解、行、证,我们知道修学佛法就是信、解、行、证。上卷已经能够巩固信心了,下卷就告诉我们怎样大开圆解,深信和理解领悟一实境界。大开圆解的人跟没有开圆解的人修行是日劫相倍,所以对一实境界的妙理要大开圆解;然后要起圆行,圆行就是二种观道,就是唯心识观、真如实观;然后就能圆证。

地藏菩萨开示一实境界让我们大开圆解,开示两种观道来显示圆行,然后开示三忍四佛,以彰圆位,所以信、解、行、证都具足。

这段经文就是讲,一实境界就是真如妙心的本体,也就是众生心体,我们与佛从本体上来说是无二无别的,但是真如在烦恼中名为如来藏,真如出烦恼就名为法身,所以众生的心体其实与佛无二无别。她有四个特征:

第一个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十法界众生同一心体。迷之就是六道众生,虽然是迷,这六道众生,但是心体无减;悟之就是佛,心体也无增。因为她从本以来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是到成佛的时候才会证得不生不灭,而是从本以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但是众生因为颠倒,所以于不生不灭之中妄见生灭,犹如旋火轮——拿一个火把,本来就是一点,但是你很快很快地转的时候,看不到那个点,只看到一个火圈,但是事实上你看到的那个火圈是虚妄的。

第二个特征就是心体自性清净。不是染净相对的清净而是绝待圆融,超越一切相对的清净,从本以来自性清净,不可染污。我们看禅宗里面,怀让祖师见六祖大师,怀让祖师就回答说:“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六祖大师马上就赞叹他说,即此不染污就是诸佛的本体,就是我们的自性。所以她是本自清净。

第三是心体从本以来无障无碍。

第四是犹如虚空离分别。

【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

前面是讲心体,这一段就是讲心量。前面是讲真心的体大,这里面就是讲相大,就是性量。前面性体,就是我们真心的体大,这里的性量就是真心的相大,有五个特征:

第一个是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觅之了不可得,心在哪里呢?觅之了不可得,我们看《首楞严经》,也是真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等等等等,觅之了不可得;但是虽然了不可得而又能够平等普遍,无所不至,遍满一切,遍知一切根身器界,所以说是“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

第二就是究竟一相。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一相三昧,惠能大师禅法的精髓就是三无、二三眛: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二三昧就是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从证得的理体上来说,一行三昧是从行持上来说。一相,法界一相,一相即是无相。

第三是无二无别。

第四是不变不异。正如《大佛顶首楞严经》之中释迦牟尼佛启发波斯匿王说:大王啊,你小时候第一次看到恒河水,能够看水的那个性,跟你现在六十岁了,发白面皱了,看恒河水那个能见的见性,有差别吗?没有差别。你的相有差别,小时候朝气蓬勃,现在衰老了,头发白了脸上有皱纹了,但是你能够知道你发白面皱的那个能知的知体,那个知性,她是没有跟着变化的,所以是不变不异。

第五是无增无减。

【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

这一段就是说性具,也就是真心的用大,一切六道众生心的本体,一切声闻缘觉心的本体,一切菩萨心的本体,一切诸佛心的本体,都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的真如妙心,所以就是真心的用大。

我们现前一念心体,法尔具足十法界;我们现前一念心体之外,更无十法界心可得,所以从佛法界来说,其余的九法界都是佛心中的九法界,众生是佛心中的众生。每一法界都具足十法界,那就是百界;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这个是《妙法莲华经》里面讲的,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本末究竟等,这些十如是合起来就是百界千如。

千如之中每一如又各各具有三种世间,也就是众生世间一千,国土世间一千,五蕴世间一千,就成为三千世间,或者称之为三千诸法,三千诸法就可以含摄一切法;事实上在我们现前一念心中都具足三千诸法,就称之为一念三千。

我们今天讲到此地,愿大家能够悟入一实境界。

念佛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