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

《楞严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6:24

“由诸众生遗此本明”,因为一切众生遗掉了、迷掉了这个本明。“遗”是迷掉了的意思;“本明”是指真如的体。

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终日行,我们日用之间,一切举手投足都是真如本体的妙用,但我们不知道这个能见能闻的是谁,迷却真本啊,用妄本,用第六意识这个攀缘心去攀缘六尘,就起惑造业,随业受报,所以非常冤枉地入六道轮回,头出头没,难以出离,虚生浪死,枉受轮回。

阿难,汝今欲知奢摩他路,愿出生死,今复问汝。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yù)阿难言。

语(yǔ)是名词,此处念语(yù)字,是动词。

汝今见不?阿难言:见。

佛陀前面说法说了这么久,一直都是在破除阿难陀的妄念,其实我们学,也是破我们的妄念,目的就是为了让阿难见到自己的真心,但阿难陀示现并没有契入,也并不相应。所以佛陀就继续跟阿难陀说,你现在要想知道奢摩他路,就是悟到不生不灭的本体,大开圆解,悟圆理,并且以这个真心修行,超出生死苦海,那我现在问你――“愿出生死,今复问汝”。

“即时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屈五轮指”就是手握拳。如来有千辐轮相,每一个指头上面有千辐法轮。现在这五个指头弯曲起来,就握一个拳,把手举起来就握一个拳,然后问阿难陀:“你看到了吗?”阿难陀说:“见。”我看见了。

阿难回答看见了,也可以说是答得好,也可以说是答得不好,那就看你是真见还是妄见,是看到自己的真如妙心还是只看到外面的这个拳头的这个表相。如果是看到表相是妄见;透过表相见到自性,这个是真见。所以阿难答见,佛陀就进一步追问。

佛的手握拳,这个也正是心的显现,透过这手的相就可以看到真心,这样的看见是真见,是背尘合觉。这个拳头的相是尘,背尘合觉是真见,如果你仅仅只是看到这个手的相,那就是背觉合尘,你给这个外相所动了,我们说“不取于相”,你这是有取相,那就不是真见,就是妄见。

我们继续看就可以知道,阿难陀是妄见,不是真见。

佛言:汝何所见?

佛陀说:阿难你看到什么啦?

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

阿难陀这一开口就露馅了,原来他是妄见。阿难陀就回答说:我看见如来您举起手臂,弯曲千辐轮指握了一个拳头,并且照耀我的心目。你看,马上就露陷了,马上就原形毕露了,可以看到阿难是落到了相上,心有取相,所以他所说的看见是妄见,不是真见,因此佛就再追问一句:你用什么看呢?

佛言:汝将谁见?

“汝将谁见?”你用什么看呢?

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

这个回答得更糟糕了,不单单是自己没有悟,还把其他人都拉下水了。

“汝将谁见?”你用什么看呢?这个就好像禅宗,我们宗门称的棒喝一样,给阿难陀当头一棒,就提醒他怎么样?提醒他透过这个拳头的外相见到自己的真心。

但是阿难陀就回答:我跟在会的大众都是用眼睛来看见如来您的这个拳头的。他自己懵懵懂懂,把其他人都拉下水了,其实很多人这时候都已经是心领神会了,他还说我与大众同将眼见,所以这个回答更糟糕。

如果阿难陀能够参“汝将谁见”,能够起疑情,当下就心境俱亡,妄念消尽幻身融,真如妙心就可以堂堂显露,昭然显现,这就是妙奢摩他路,可惜阿难陀还是不知道,还是不晓得。

佛告阿难:汝今答我。

佛陀对阿难陀说:“汝今答我。”

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所以佛陀继续追问阿难:你说我屈五轮指握拳头,光明照你的心目,你通过眼睛看到了这一切,那么你是以什么为心呢?前面如来已经问过一次了,对不对?前面七番破处已经问过了,现在又追问一遍:“你以什么为心呢?”佛陀真是苦口婆心,希望阿难陀通过这一次再次的提问“你以什么为心?”就能够回过头来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你看,如来教导学人就是针对你的病根步步紧逼,逼到你无处可退,无路可走,到墙边了,这时候怎么样?只有转身,一转身回光反照,那就见到本来面目。

但是阿难陀还是示现没有明白,如来问他“以何为心,当我拳耀”。

阿难言:如来现今,征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心。

阿难就说:如来您问我以什么为心,我现在能够推理,能够思考,能够追逐眼中色尘的影子,六尘缘影,这个就是我的心。其实六根对六尘相对留下的影子是六尘缘影心,是妄心,到这个时候佛陀就已经将阿难陀的病根看透了,所以就呵斥阿难:

佛言:咄!阿难,此非汝心。

佛陀大喝一声:“阿难陀!这个不是你的心,这不是你的真心,这是妄心。”这一喝,就好像我们宗门下所说的“金刚王宝剑”,斩断妄想,阿难陀能够回头的话,就可以得个入处。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

这个时候阿难陀“矍然”,很惊恐的样子,惊慌失措,惊恐万分从座位上站起来,双手合掌向佛请法:“如果您说这不是我的心,那这是什么呢?”

这个是怎么样?这个是你对于眼前的六尘境界生出的虚幻的妄想迷惑了你了,使你从无始以来认这个幻相为真实,迷失了你原本常住的真心。我们之所以在六道里面无始以来受轮转,都是因为这个妄想,但是现在我们还是执著于这妄想心,这个六尘缘影心,把它当成是真实的。

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

你前尘,六尘境界,这个虚妄的相想,所以“惑汝真性”,迷惑了你的真性。

由汝无始至于今生,认贼为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

“认贼为子”,所以就遗失了本来常住的真心,这个就是“失汝元常”,使我们沦落在六道生死的苦海之中,并不单单阿难陀是这样,一切众生都是这样的,而且现在阿难陀早已成道了,我们还在六道里面头出头没,应该非常惭愧!一切的修行法门,无论你参禅、修净土、持咒,都是为了帮我们返本还源,超脱、超出生死轮回。所以不管你修什么法,归根结蒂还是要显露要契入我们的本地风光。“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如果你不知道“归元无二路”,不知道契入真心,用妄心去修,要成就很难,所以我们不要有门户之见,不要有宗派之见。

古时候的那些大德,他们如果看到这个学人来求法,他就不会马上收,而是先观察他的根机,还观察是不是跟自己有缘,自己能不能够度化他,能不能够令他开悟。你看我们禅宗的祖师,看到这个人来了,自己跟他机缘不契,就一定会给他介绍一个跟他机缘很契合的师父,然后他跑到那边去就开悟了,绝对没有门户之见。

现在我们有些师父就把弟子看做是自己的私人财产一样,你在我这里皈依最好,其他人那里就不要去了。如果你去其他寺院,你去见其他法师,就好像叛变一样的,这个想法就很错误的了,很糟糕的了。这个就是妄想执著,做师父的都是妄心用事,这个弟子怎么可能明心见性?怎么可能真正地学到真正的心地门?非常地可怜,也是可悲的!

有些弟子也是这样,一开始学佛是为了求法,学佛法,慢慢地就变成一种执著、一种感情、一种分别,不会去好好修行,一天到晚在那里分别:“师父对他好一点,对我不怎么好。”这样子想,你看,你是干什么来的?你是希望师父对你好来的,还是向师父求法来的?你是追求感情,还是追求佛法?这个就很糟糕,颠倒梦想,这个法缘变成一种情缘,真是迷惑颠倒得不得了,护人不护法。

所以我们要真正明白,做法师要用真心修行,目的是指导大众用真心修,明心见性。“十方同聚会,皆共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我们要依法不依人,要护持正法,护持十方法,这样才是如法,否则的话是颠倒梦想。因此如来就说:如果我们用妄心就是认贼为子,把你的自家珍宝都迷失掉了,好像偷去了一样,这是贼,如果你能够契入真心,真心显露,这个是本有家珍。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

阿难陀说:世尊,我是您最宠爱的堂弟。

如来的心里哪有这个,如来的心是很平等的。

心爱佛故,令我出家。

我心中最初随佛出家的因是因为喜爱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我心何独供养如来。

“独”,只是。阿难这里还是没有悟,示现没有悟,我的心不单单是做佛的侍者,承侍世尊。

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

乃至于回小向大,发大乘心,遍历恒河沙数的国土,去承事供养诸佛如来及那些大善知识。

善知识什么意思?善知众生的根性,善识方便教化众生的法门,契合众生根机的法门,这个称为善知识。具有正知正见,能够作为人天的眼目,开示涅正路,这是真善知识,不是名气很大就是善知识,是明白的“明”,不是名气的“名”。

发大勇猛。

以大勇猛精进心,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

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

并且修行一切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修行方法,都是用这个心,这是说作善的心,底下作恶的心还是用这个心。

纵令谤法。

“纵令”,假使,退心谤法,

永退善根。

善根有出世间的善根和世间的善根,出世间的善根就是精进,世间的善根是无贪、无_、无痴三善根。

亦因此心。

谤法,永退善根这个作恶的心,也是用这个心。

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

阿难陀惊慌失措,他说,我能够给佛陀做侍者,承侍供养如来,乃至于遍历十方恒河沙佛世界去供养佛和大善知识,都是用这个心。我如果造恶也是用这个心。如果您说这不是心的话,那我等于是没有心,跟草木一样,因为我离开我这个对六尘所生起的知觉,能够觉知的这个心,还有什么呢?为什么您说这个不是心呢?我实在是很惊怖,很惊恐。惊慌失措,惊恐万分,并且还要把其他人拉下水:

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大众很多都是知道的,当然阿难陀也是示现的。并且在会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这样,在会的大众好多也是跟我一样不明白,所以惊慌失措,还是请您老人家大慈大悲,给我们这些没有开悟的人,没有悟道的人讲一讲,开示开示,开示这些没有悟入的人。

其实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阿难陀这里面所说的心,还是什么心?我们都知道还是妄心。离开妄心,是不是就跟草木一样的?那不是的,离开妄心就是妄心息处了,这个时候你并不是跟草木一样,并不是跟死人一样,不是这个样子的,并不是跟草木一样好像没有知觉了,仍然是了了分明的。

前念已灭,后念未生,这中间就是了了分明的,就是你的真心,就是“空寂灵知”。空,妄心消尽幻身融;寂,是不来不去,不动不摇,本无来去,本无动摇;灵知,灵敏的灵,了了分明,这个空寂灵知就是我们的真心。

怎么去体会?我们昨天说了那个“彻却,脱嘎”,我们说了一个修法“呸!”,你听到这个就知道怎么样?斩断你的妄念,前念已断,后念未生,这个中间很短,很快,很短暂,能保持可能半分钟几十秒,那样子,这个就是你灵明不昧的真心,就是我们刚刚所说的空寂灵知的真心,能够真正地在前念已断后念未生这个时候,知道这了了分明的就是真心,而且当下就能体认担当,就是见性。

所以大家不要高推圣境,说:“这个见性是很遥远的事情,很难的事情。”其实你能够真正有这个根机,真正大开圆解,绵绵密密去修,就见性。见性以后最重要的是怎么样?绵密保任。你要是有善知识指点,你要刹那中间见性,这个不难,但是你要绵密保任,“绵”,长久地,绵绵不断地;“密”,就是勇猛精进,密不透风,不会疏松,不会松散;“保”,保有保持这个妙明真心无所住著,无所住、无所著,时时空寂,时时灵知,时时觉知。

但是一定要知道不住这个空寂灵知,你要住这个空寂灵知就是圣堕。如果你住在这空寂灵知上面还是有所住,还是妄想心。你还有一个空寂灵知的心在,那么就堕落在圣位上面,圣堕,就还会有生死,什么生死?变易生死。声闻、缘觉有变易生死;菩萨有微细变易生死,所以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其实体认真心,真正我们学通、了解、契入了首楞严法,并不要费很大的功夫,只要你有福报。什么福报?就是你敢肯定,这个要大福德、大善根,需要多生多劫所培的善根福德。如果你不敢肯定:“哎呀,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那样想,你就是少善根、少福德。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怎么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所以《楞严经》的真实义趣,“愿解如来真实义”,就是指示我们的真心,这是心地法门的核心,在禅宗门下,这叫做画龙点睛。张僧繇画龙不点眼睛,人家问为什么不点呢?他说点了这个龙就会飞掉,点了一条果然就飞掉了。大开圆解,“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你真正见地到了,行持自然跟上来,知而不行非真知,指示我们看什么是真心。

有个公案大家都知道,东土禅宗的二祖慧可见初祖达摩祖师的时候就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弟子心不能安,求师与安。”达摩祖师把手伸出来:“将心来,与汝安。”把你的心拿出来,我给你安。跟我们这个经差不多的义趣。

慧可祖师就求觅自心,心不在内,因为不能见到五脏六腑;不在外,因为身心相知;不是潜伏在眼根里面;也不是存在于开眼见明、闭眼见暗的功能里面;也不是与境界合的时候就随有;也不是在根与尘相对的中间;也不是一切无著的执空。

那么怎么回答?“觅心了不可得。”

初祖达摩就说:“与汝安心竟。”我给你心安好了。

二祖慧可言下大悟,悟到什么?妄心无体,了不可得,他已经达到了这个功夫。现在妄心息处,空寂灵知,了了分明的就是真心,所以说:“与汝安心竟。”我给你把心安好了。

阿难陀示现的是仍然不能够理解佛法的妙义,阿难陀因为离开妄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不知所从,惊慌失措。说我这个心能够觉知外境,去分别它,这个心如果如来说不是心,那我不是没有心吗?我没有心不是跟草木一样吗?

众生,他之所以称为众生,就是因为怎么样?认妄心为真心,认妄想为心,并且在这个基础之上还要去妄上加妄,妄中求妄,耍小聪明,执著于它实有,有分别、有执著、有取、有舍,造种种恶业。我执、法执非常深,贪、_、痴、慢、疑、不正见都来了,最后还是两手空空而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枉受轮回,流转生死。

所以阿难陀要示现,再三地请求佛陀为我们这些没有开悟的众生开示,使我们能够离开虚假的幻相,恢复我们本来自在,本来不生不灭的真心,就可以一超直入如来地,就可以脱离生死苦海。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

阿难前面求佛陀怎么样?“惟垂大悲,开示未悟。”所以世尊就开示阿难陀和与会的大众。

欲令心入无生法忍。

要帮助他们,心证入无生法忍。

这无生法忍很重要,“忍”,就是忍可、接受,也就是我们的真实智慧安住于不生不灭的法理而不动,这是无生法忍。简单说,真正地相信、真正地证入、真正地契入我们有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如本体、佛性、圆觉妙心、一真法界……不管你说什么,都是一回事。

这个是什么?这个是佛陀开示真心有体,因为前面阿难陀很惊慌,没有心好像草木一样怎么办呢?很惊慌啊,就消除阿难陀对于无心没有心这个惊疑,开示他真心有体,让他悟到见性就是真心,就是得入无生法忍。什么是真正地悟入无生法忍呢?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没有见生灭相,于一一法,当体如如,这个是无生法忍。“花开见佛悟无生”,我们以后会详细讲到,你修净土,你不需要了解吗?你不了解,你要成就很难,因为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就是实相般若,所以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这个时候是悟入了无生法忍。

我们就会问了,你现在就已看到十法界了――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六凡:六道众生,四圣六凡十法界,我们人有生有死,头出头没,你怎么会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呢?明明有生有灭。为什么?因为我们要知道,这个都是“都缘眼中有翳”,所以就见“空里花红”,因此就妄见虚空中的花,妄见十法界,所以我们说十法界依报正报庄严,都是不出此一心的。

“若悟空花,即无轮转。”如果你能够悟到空花,就没有少法生灭。好像我们眼睛有病,所以看见虚空中有花在生生灭灭。好像你有飞蚊症,所以看到虚空中有蚊子飞来飞去,其实没有的;好像你有黄疸肝炎,所以你看一切都是黄的,你去消这个外在的黄可能吗?不可能,它本来就没有,你只要治好你的眼睛,自然就看不到了。所以你真正悟到这个是空花,生死涅等空花,就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不见有少法生不见有少法灭是什么?就是一切事究竟坚固。一切事究竟坚固是什么?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我们本经的果法、核心――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自性定。你看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生灭既灭,寂灭现前,这个时候就是不生不灭现前,就是无生法忍证得,“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这个寂灭现前的时候就是悟入无生法忍。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

如来在师子座上伸出手为阿难摩顶,为什么摩顶?两重意思:

第一个是悲悯他,是安慰他。佛陀说了这么久的法,叫你不要执著妄心,认取真心,但是你阿难陀还是不能领悟,所以佛陀安慰阿难陀。

第二重意思就是表示佛陀将要传授最殊胜的顶法,最上乘的心地法门,所以摩阿难顶。

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这个我们昨天讲过了,“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如来就开示说:一切有生有灭的事物,都是妄想心生出来的。

一切十法界正报,我们说一切因果,也就是一切十法界的凡、圣、染、净、因、果以及依报(大的就是世界,小的就是微尘)的世界微尘,都是因心成体,因心而有的。一切有生有灭的事物都是从妄想心生出来的,唯心所现,一切色相都是从妄想心中间生出来的,“心生种种法生”,因为心动,就形成形形色色的世界。

形形色色的种种的世界产生以后,这个本来就颠倒了;我们还执著于它实有,第二重颠倒;然后去分别它、去执著它,去千般计较、万般思量、有取有舍,造种种恶业,起贪_痴。所以“法生则种种心生”,这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病根。“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因为妄想心有了,一念无明妄动有了,产生了,所以要修清净心,要如如不动,否则的话你修行很难。

宋朝时候有一位大慧宗杲禅师,机锋很犀利,有一次就遇到一位将军,一个武官跑过来拜见师父。

然后禅师说:“你有什么事吗?”

这个将军说:“弟子悟到人生无常,想跟随师父出家。”

禅师说:“你家里面还有妻子、儿女,还有家室,所以不行。”

这个将军说:“师父,你放心,弟子对这些统统都可以放下,都不执著了。”禅师还是不准。这个人还是很坚决,他就好好修行,经常跑过来要找禅师,说要求出家。

有一天很早,刚天亮,他又跑过来了,一大早跑过来了,跟师父说要出家,并且说:“除却心头火,特来礼师尊。”我心头的烦恼火都息灭掉了,所以请求禅师您给我剃度,允许我出家。

禅师马上就考验他了:“缘何起得早?妻与他人眠。”你为什么那么早起来?你老婆在家里面跟人家睡觉。

哎呀,这个将军气死了,马上脸色大变说:“你这个老和尚说话怎么那么没礼貌?瞎说!”

然后禅师就说:“轻轻一拨扇,炉中又冒烟。”你不是说你息去心头火了吗?我轻轻用扇子扇一扇,你这炉子里又冒烟了,你的_恨心又起来了,你还说出家呢。

所以降伏妄心,真心用事。我们要真正地体悟到一切的色相、一切的境界都是因缘和合,本体是空。为什么?因为它的体是什么?能生它的,它的体是什么?我们的妙明真心,一切境界都是真心因为无始无明的妄动所变现出来的,所以都是真心的妙用。所以真正开悟的人,明心见性的人,看到一切境界相,男女老少、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种种的一切相、一切法相,就是什么?就是看见真心。

我们前面讲了,如来举一个拳头,我们要怎么样?透过这个拳头看到真心,不是你执著于这个相,取相还是妄心,只要你不住,不执著,处处都是法身的显现。所以说“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这个一定要证入,不是口头禅,你口里面知道,还是依他起性,因为我们讲了,你心里面明白了,不是你真正证到的,不是你真正地契入,这个是不稳固的。

《坛经》上面有一个神会,后来的荷泽禅师,他年纪很小跑去拜见六祖,有一次他就问六祖大师:“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父,您老人家坐禅,是看见是不看见呢?

六祖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拿起手杖敲了他三下,就问他:“我现在打你,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这小孩子很聪明,他说的是口头禅,他就答:“亦痛亦不痛。”也痛也不痛,口头禅。后面六祖大师马上再一问他就露馅了,就知道他没有真正地了解。

六祖大师就回答:“你是亦痛亦不痛,那我是亦见亦不见。”

神会继续追问:“什么是亦见亦不见?”马上就露馅了。为什么?因为这本来是同体的法,你真正契入的话,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所以六祖大师就呵斥他:“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我说亦见亦不见,我见,是经常看到自己的过失;我不见,我不看他人的过失,所以是亦见亦不见。你现在说亦痛亦不痛,如果你痛,那就是凡夫;如果你不痛,那就是石头,是木头。所以你前面说见不见,其实是落在空、有两边,修行应该不著空、不著有,你说痛、不痛,是生灭法。“汝自性不见,敢尔弄人?”你不能够明心见性,只是会玩弄一些口头禅。

因此我们平时一定要明白,我们说空不是什么事都不做,我在打坐,什么念头都没有,我空,空什么空?你那个还是法尘,你第六意识缘法尘搞出来那么一个假相。我们说空是告诉我们,平时我们修行要离开事相,对于这个相要不取于相,做一切事情不著相,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所以并不是叫我们不做事,你不要说空空空……你不做事就空,不是那回事,如果你做事情著相,就倒在有这一边;你不去做事情,就倒在无,倒在偏空那一边,那都不对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真如自性不是那个顽空,体、相、用三者不分离,它能够生种种的法相,能够起种种的妙用。佛性的本体不能够离开相和用,一切都是我们真如本体的妙用,我们眼能看、耳能听、鼻能嗅,种种都是本体的妙用。

我们修净土法门,念佛同样也不能著相,你著相就有所住;有所住,你就不能证得念佛三昧。三昧正受,不受一切受名为正受,念佛三昧是正受,任何境界现前都要不动摇,都要如如不动。因为不受,所以一切境界一切妄境都不取,都如如不动,就可以透过相见到自己的本性,就可以亲证念佛三昧,就是“花开见佛悟无生。”

如果你住在境上就被前尘遮蔽心光,本有心地光明不能透脱出来,就见不到本性,所以我们说见性、见性之人,看到一切的男女老少、山河大地都是自己的真心,都是看见真心。见性实际上也就是说透过事相见到本性,事相都是自性中间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一切境界的时候就知道是佛性的妙用。只要我们不住,不住著在这个境界上,就是随时随地明心见性。但是我们很难做到,因为没有真知,总是趋乐避苦,执著于境界相,心中常生烦恼。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就证明真心有体。如来对阿难陀开示,也是给我们开示,真心有体,妄心无体。

若诸世界一切所有。所有世界上的东西,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草叶、缕结,很微细的一棵草、一条线、一个结,如果你追究它的根源,都是有来处,有体性。体性是什么?妄心。我们真心无始无明妄动,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任何事情都是由体性起来的,没有体就没有相。即使是虚空,也有虚空的名字、虚空的相,何况我们这个能够生一切心的清净妙净明心,怎么会没有本体?肯定有本体,真心有体。

我们这里说“性一切心”,性是指佛性,从佛性生起种种的心,“清净妙净明心”,这里面要分三段看:“清净”、“妙净明”、“心”,什么意思?

“清净”是佛性的体;“妙净明”是佛性的相;“心”,这个地方的心是指佛性,这个就有体有相。她的用是什么?就是“性一切心”。佛性生起种种心,那个心是妄心。所以说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这个“心”在这里这个意思,那里那个意思,你也搞不懂什么意思了。所以我们就知道了,佛性的体是清净,其相就是妙相、净相、明相,他的用是性一切心,由佛性生起种种心、妄心。清净是体,本体清净,佛性根本就不会被染污。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不执著于事相,那这个妙净明的心相就会朗然现前。所以“妄心消尽幻身融”,幻身融之后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妙净明的心相朗然现前,灵明不昧的真心,妙净明的心相现前,我们内心中间这时候就充满清净、光明,妙不可言,非思量言语所能知,离心缘相、离言说相、离文字相,这是我们不执著于事相的时候。

普通的六道凡夫,你执著于事相你怎么样?就算你执著于事相也是不能妨碍本体,只是遮蔽了这个“妙净明”的相,相给它遮蔽了,但是对于本体是没有妨碍,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你在地狱中间也是不减,不增不减,本体依然清净。好像一颗珍珠埋在地底下,一颗摩尼宝珠埋在地底下,外表有泥土了,沾了灰尘泥土,显不出这个珍珠的相来,相是显不出来了,但是怎么样?珍珠的本体依然是玲珑剔透,还是莹净光明的,这妙净明的相是被你遮蔽了,但是本体没有变,所以本体清净。

“妙净明”是佛性的相;“性一切心”是用。所以我们看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大家都知道了,这句话都很熟了,都可以背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里面就把佛性的体、相、用都表达出来了、显示出来了、开示出来了。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就是佛性,自性本自清净,你在地狱、饿鬼、畜生也不能染,不会减,本来清净,这是佛性的体。

“本不生灭”是佛性的妙相。你看,眼前我们所见的任何有相的事物,都是生灭不停的,都是来来去去,生灭不停,头出头没。我们看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都是在这里生生灭灭的,但佛性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说是妙不可言,不生不灭本不生灭,所以妙不可言,这是佛性的妙相。

“本自具足”是佛性的明相。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光明、无量智慧、无量辩才、无量神通、无量三昧、无量福德,一体具足、一时具足、本自具足,明相。我们说:“哎呀,我没有福德,没有福报,怎么样怎么样……我要去做生意,我要去干什么干什么……”你那个怎么样?你其实你真正能够显发自性,福德本来具足,智慧本来具足。这是佛性的明相。

“本无动摇”是佛性的净相,清净无染、不变不移、不动不摇。

所以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就是妙净明相。

我们说清净妙净明心,最后的这个“心”,佛性。能生万法,这是佛性的用,性一切心,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真心的显现。

“性一切心”,性指佛性,从佛性生起种种的心。我们这个妙明真心就是佛性,一切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男女老少、花鸟虫鱼,一切事物、一切法都是从妙明真心生起来的,所以说能生万法;所以说性一切心;所以说妙明真心是一切事物的源头。

正如祖师说:“物不自物,因心故物;心不自心,因物故心。”

我们没有妙明真心,一切事物都不会有的,但妙明真心怎么会没有本体呢?妙明真心肯定有体,我们如何去亲证到这个本体?亲证到妙明真心呢?

我们应该通达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二入是理入,上根利器的人能够理入;事入有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和称法行。

一切逆境来的时候我们知道怎么样?

逢苦不忧,是我过去的恶业所感的,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要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所以逢苦不忧,心里也就如如不动。

喜风不动,顺境、好事情来的时候,我们不会被它所动,也不会沉迷在里面。

知道一切本自具足,无所求,所以冥顺于道,称法行。

这样子渐渐地脱离妄想执著,心如虚空,心如虚空并不究竟,接着要打破虚空,不要有圣堕,亲见本来面目,这就是见道。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执”,执取;“吝”,吝惜、保护。这一段就是讲对境生心、著相,这个不对;底下那一段就是讲,对境你所生之心泯灭掉了,压住也是不对。

“觉”,这个觉不是指我们那个觉悟,而是指起心动念。我们面对事物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念头一动就叫做觉,不是指我们本觉那个觉,不是觉悟那个觉,而是无始无明的念头一动。

“观”,观也不是我们说观照的观,而是指分别、思量、有取有舍。我们说“这个事我考虑考虑、琢磨琢磨”,这就是观。

“分别觉观”,就是面对事情的时候生起分别心来,这件事如果对我有利、对我好,我就盘算怎么去得到它,怎么去做好它;如果这个事情对我有害,对我有妨碍,那我就想到怎么去消除它,这样心里面打算盘,他就以为说这个是明明了了知道这个事情,所以说“分别觉观,所了知性”,他就认为他自己已经明明白白地知道了这个事情。

其实你这个“所了知性”是妄心,不是真心,妄心无体,“心不自心,因物故心。”如果你执著于六尘缘影的攀缘心这个妄心就是妙明真心,然后是执取,“若汝执吝”,然后吝惜它、保护它,那这个心就应该有体,实际上是妄心无体;如来就说妄心无体,如果你一定要吝惜它、保护它,这个心应该是离开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就是离开它所面对的事物,应该有完全属于它自己的体性,所以说“别有全性”――“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别有全性实际上是没有的。

“分别觉观”的这个“所了知性”,对境就有,离境就无,所以凡夫众生妄心用事,总是要追求刺激,没有事情,他觉得很无聊,心向外去攀缘;甚至于出家人有些都会这样,他没有事情,不会好好打坐,不会好好学习,跑去听流行歌曲,这很糟糕。

所以妄心对境就有,离境就无,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体性,这就是第六意识的现行,不是妙明真心,是妄心。妄心因为分别、觉观,经文上所说的,因为分别觉观去分别它、执著它,就遮蔽了本有的真心的光明。

“如汝今者”,好像你现在,“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比如说你阿难陀现在听我说法,前面讲七番破处,你就明白了应该把妄心要驱除。你是因为听到我(释迦牟尼佛)说了之后才有了这个心,如果我不说法,你不听法,你还会有这个心吗?那不会有这个心了。所以这个心是因为分别声尘而有的,对境就有,离境就无,是妄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遮蔽我们真心的光明。因此我们修行就是要把妄想执著的心驱除,但是这个驱除决不是叫你压念不起,如果你把这个念头压住,石头压草一样,就是落入断灭。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很多修行人没有了解,修一辈子都是落在“法尘分别影事”里面,还认为自己很有修行,其实是执著于空,执著于偏空。你前面讲“对境生心,种种分别”,肯定不对;“分别觉观”,肯定不对;这里讲我们对境所生的心泯灭掉,“能断百思想”,也是不对。

打坐修行的人,很多人没有通达教理,没有开圆解,他往往就有这个毛病,锁闭六根,不见不闻,空空荡荡,平平静静,他就认为我很有修行;死守这种心态不动,以为这是见到了诸法实相,以为这就是证得了缘起性空,其实这是偏空。执著于外在的境界相去分别、去执著,这是偏有。你泯灭掉外在的境界相,正如经上所说的“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你守着一个不见不闻锁闭六根空空荡荡的,你就认为证得了诸法实相,其实你堕到无记里面去了。

所以你执著于这个色相是偏有,泯灭这个色相是偏空,妙明真心非空非有,那无相可寻。“实相无相无不相”,所以说它非有;它能够生起种种妙有、妙用,所以说“无不相”,实相无相无不相,能够生起种种妙用,所以说它非空。因此空也不能执著,有也不能执著。你执著于这个空,“内守幽闲”,你还是有一个空在,因此如果你锁闭六根,有些人喜欢打坐,他认为一切念头不起了,空空荡荡,我就有修行了。其实是锁闭六根,泯灭一切见闻觉知。死守在空荡幽闲的心境,这还是法尘,还是你第六意识心缘法尘搞出来的所产生的偏空,还是属于分别,还是没有超出第六意识的分别。

很多修行人都是这样,他以为他那个就是妙明真心,他以为他那个就是圆觉妙心,其实差得远。所以凡夫的习气都是执著得很厉害,处处都执著于有,见什么执著于什么,这个是我们说的“遍计所执性”,所以在一切境界都是障碍,都是烦恼;你现在把执著有的习气破掉了,又会落到偏空里面去了,无记。

三界众生,欲界、色界都是著有,无色界著空。那个非想非非想处天,那个天人寿命很长,八万大劫,但是八万大劫过后,定力消失,马上堕无间地狱。他定功那么好,为什么会堕无间地狱?因为他谤法。为什么会谤法?因为他前面修行定功很好……,所以我们不要去执著四禅八定,应该大开圆解,用真心修行。非想非非想处天他定功很好,执著在那个空空荡荡的境界里,以为那个境界就是如来不生不灭的涅境界。等到他八万大劫过后,定力消失掉以后,他要堕落了,他也知道他要堕落,这时候他就生起怀疑了,如来涅境界不是不生不灭的吗?为什么我现在要堕下去?所以他就退失对三宝的信心,他就谤法,这一谤法就堕得更深,堕无间地狱。

所以你不要执空,哪怕你能够修成四禅八定,哪怕你能够坐脱立亡,如果你见地没有透彻,难保你不堕落,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因此修行用功首要的是能够明心见性,用自真心,识自本性,即是见性成佛道。否则的话,不要说你修不成,我们欲界定都修不成,哪怕你初禅、二禅,离生喜乐定、定生喜乐、离喜妙乐、舍念清净,乃至于非想非非想处地定,全部能够修成了,你可以坐脱立亡,喊走就走,见地不透彻,还是难保你不堕落。

所以对我们信众,在家居士来说,还是净土法门最好。一心念佛,以般若来指导念佛,以大开圆解来念佛,决定往生。祖师说:“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尚自有风灾。”六欲天有五衰相现,天福享尽,五衰相现,有大五衰、小五衰;三禅尚自有风灾,劫,世界坏的时候,所谓水灾坏初禅、火灾坏二禅、风灾坏三禅,你生到三禅天都还会有风灾。“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及西方一去来。”

今天就讲到这里,一起回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