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十讲

《楞严经学记》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16:24

念身不求无病,处世不求无难。

究心不求无障,立行不求无魔。

谋事不求易成,交情不求益我。

于人不求顺适,施德不求望报。

见利不求沾分,被抑不求申明。

总之何处行何事,当察自心何相状。

恒以正知及正念,修行利他佛子行。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慈母众生速速从生死流转之中解脱出来,所以我们来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

本来上午就讲圆满了,下午常住一定说要安排讲,我看抽一点点时间讲一点点,大家求法热情比较高。主要就是答问了。

首先我们将《宝王三昧念佛直指》简要地说一说,再将大家有一些问题简要地说一说,我看有些问题提得很好的。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告诉我们比较容易执著的几个方面如何去转。修行一定要能够转念头,念头转得过来就是大智慧,就是修持,转得过来就能够契入不生不灭的真如妙心;转不过来就是业障,就是颠倒梦想。

我们平时所刻意比较喜欢求的十个方面,这十个方面都是我们比较容易生起执著的,《宝王三昧念佛直指》上面给我们开示了。

修行人不求无病

第一个方面念身不求无病。在身体健康上面来说,不要老是希望自己不生病,不要老是希望自己永无病苦。不是说我皈依了,学佛了,就不会生病了,我要生病,就佛菩萨不保佑我,不是那样的。所以不要太执著于这个生病的相。

念身不求无病,为什么呢?如果无病,可能反而还是我们修行退步的一个病根。“身无病则贪欲乃生,贪欲生必破戒退道。”身体没有病,精力旺盛,又不懂佛法,就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

现在这个社会,众生道德观念也比较低落,夫妻离婚的就很多。以前见面就问:“你吃了饭没有?”现在见了面就是问:“你离了婚没有?”乱到什么程度了,真是好像儿戏一样的,今天结婚明天又离婚。

身体无病容易产生贪欲的念头,贪欲念起就容易破戒,容易退失道心。所以我们祖师有一句话:“比丘常带三分病,无病不肯出三界。”你不要太执著生病的相,“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生病的是我的躯体,我不生不灭的真心哪里有什么生病不生病?我们要修的是不生不灭的真心,这躯壳上面你做什么文章?有什么用呢?它总有一天要死,一天天走向衰老,所以不要太执著。

当然也不要走极端,身体有病,还是要看医生,照样要吃药,要治疗。治疗是一定要的,但是你不要执著于身体,破除念头上的执著就好。

“病后始知身是苦,健时都为他人忙。”病起来才知道要修行、要用功。身体健康的时候忙忙碌碌,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所以知病性空,病不能扰,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能够知道病痛本来也是空的,都是因缘业力所牵引,那病魔也就无法折磨自己了。

病的是生灭的躯壳,那个无明壳子,我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还是如如不动的,这个躯壳因为宿世的恶业业力牵引才有病苦,所以就不要太执著。还要以病苦为良药,念头转得过来,病苦就是良药,生病不会执著于生病的相,因为它能够对治自己的贪欲心,所以说病苦为良药。

《菜根谭》上说:“人常想病日,则尘念自息;人常想死日,则道念自生。”你身体病得很厉害,还有什么欲望呢?还有什么尘念呢?尘念自息。念死无常,道心就容易生起来。

所以这个是以病苦为良药。这十个方面的开示都是这个样子的,这十个方面你转不过来就是障碍,转得过来就是促进你修行的一个增上缘。

昨天也说了,人的躯体,我们不要怎么样?不要执著于它,它也是我们“妙明真心中物,如大海一浮沤”,好像是大海中间的一个水泡泡,你不要执著于水泡泡就是大海,不要执著于这个就是你,不要执著于这个妄心就是你的心。

今天我们又讲了,如何去修呢?如来密因知道了,修证了义如何修呢?知道了在生灭法中间去成就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在一切有为法中间去作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这样子去修持。所以就能够以病苦为良药。

第二个方面处世不求无难。在处世待人接物上面,不要总是希望没有困难,不要总是希望一帆风顺,这都是我们境界上容易著相的地方。

处事不要总是希望一帆风顺,没有困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处世毫无困难,就容易产生一个贡高我慢的心,自高自大,骄傲的心容易生起来;骄傲的心生起来以后就会欺压别人,就会藐视真理,就会目空一切。

“体难本妄难亦奚伤?”我们知道这些困难怎么样?都是虚幻的,都是因为因缘业力所牵引的,又何必对那个困难好像觉得越不过去,觉得耿耿于怀,觉得很忧心,“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而是以患难为解脱,也就是《入菩萨行》上所说的:“苦害有诸德,厌离除骄慢,悲悯生死众,羞恶乐行善。”

痛苦来的时候,障碍来的时候,你能够转念头,能够运用佛法的智慧,就可以生起功德。“厌离除骄慢”,会让我们生起厌离心,这个世间是无常苦空的,生起厌离心来,不会留恋,不会执著。

“除骄慢”,你要一切都很顺利,你骄奢易起,认为自己很有能力。这个时候就可以除掉你的骄慢心。

“悲悯生死众”,一切众生都流转生死,都受痛苦,所以我们对他生悲悯心,发菩提心,愿意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羞恶乐行善”,这是过去我的恶因所招感的,对过去造的恶业生羞耻心、忏悔心,乐于修行善法。

第三个方面究心不求无障。在智慧参究方面,在佛法学习上面,不要总希求自己一学就会,一想就通,毫无障碍。

“心无障则所学躐(liè)等,学躐等必未得谓得”。自己认为很聪明,就会产生一个急躁求进、求迅速的情绪,贪多求快,急于求成;急躁的心一起,一定会认为自己已经修行到某种地步,应该有某种感应某种成就了,这个念头就是生死的根株,是很大的妄念。所以解障无根即障自寂,以障碍为逍遥。

第四个方面立行不求无魔。修行不要去奢求没有什么魔难,没有魔干扰,不魔不成佛。“行无魔则誓愿不坚,愿不坚必未证谓证。究魔无根,魔何能娆,以群魔为法侣。”考验我们的道心是否坚固。实际上是怎么样?实际上还是我们无始的业力、习气、妄心所显现的,你不要老是去求什么降伏法,我们看密勒尊者修行的道歌就可以知道。

第五个方面谋事不求易成。办事情不要求顺顺利利容易成功,“事易成则志存轻慢,志轻慢必称我有能。”办事情如果很顺利,就会产生一个妄自尊大的心理,藐视一切,狂妄自大,认为自己能力比其他人强,认为自己很有能耐,就有一颗骄慢心。

“成事随业事不由能。”这个把根源告诉我们,其实有时候容易成就一件事情,还是宿世生中间结下了善缘,种下了善因,才容易成功,不是你今生的小聪明能够做得成功。所以事不由能,以事难为安乐。

朋友交往缘分很重要

第六个方面交情不求益我。与朋友交往,不要总希望朋友能够帮我一些什么,给我一些什么,不要老是这样想。“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你交朋友希望能够得到利益,对你有什么好处,就会产生一个贪欲的心、执著的心。心里面有染著,就不会清净,不清净就一定总是看人家的缺点,看人家的短处,分别的念头时时生起。

所以察情有因,情乃依缘。这个缘分很重要,你交的朋友是不是能帮你,缘分是很微妙的,不是你现在用一个贪著的心去求得来的。

我们原来讲过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城东老母,在王舍城中同一座城市与佛一起住了好多年,但是她不信佛。

佛陀就现神通去度她,佛陀看到她面向东方,就由东面来,她看到佛陀就转到西面去;佛陀到西面去,她又转到南面,反正就是跟佛没缘分。最后佛陀就四面都现身,四面都有佛,她干脆把眼睛闭起来不看了,没有什么缘分。

后面佛陀就说:“阿难陀,你去度她,她跟你有缘分。”这个缘分很微妙的。

阿难陀说:“佛陀都不可以度她,我怎么能度她?”

佛陀说:“你可以度她。”

阿难陀就去了,果然很奇怪,城东老母见到阿难陀就很高兴,马上递茶水,请阿难陀坐,一听他说的佛法就接受。

之后阿难陀请问佛是什么因缘:无量劫以前,释迦佛跟阿难陀都是修行人,两个师兄弟。有一次在路上经行,因地的释迦牟尼佛在前面走,看到一只死老鼠就没管它,看了它三眼就走了;阿难陀那时候是师弟,跟在后面,他很有慈悲心,马上就挖了一个坑把这只死老鼠埋了。

那时候的死老鼠就是现在的老太太。宿世生中,释迦牟尼佛看了她三眼,她现在也看释迦牟尼佛三眼,之后把眼睛都闭起来,现在她跟阿难陀的缘分就很好。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平等心,不要看不起人,不要有傲慢心,乃至于最低微的一只蚂蚁在你面前爬过,你都对它要有恭敬心。你要知道,如果你没有解脱,不一定下辈子它是你的上司,你现在对它不好,将来你就麻烦了,所以这个缘是很微妙的。

朋友交往,“察情有因,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如果是这个朋友对自己不太好,也不要太执著,君子之交淡如水。交往的应该是一些友直、友谅、友多闻,也就是正直的、宽容的、智慧广大的我们应该多跟他交往,向他学习,依止善知识;有恶的因缘,我们要忏悔、要行善,不要生_恨心。0

第七个方面于人不求顺适。人际交往不求顺适,人家顺从你,你不要总是希望人家个个都顺从你、尊敬你、依从你。“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人人都顺从,就会产生骄傲自大,孤芳自赏的一个优越感,好比坐井观天,夜郎自大,自己自高自大很傲慢。

所以就要不要求人都顺从我,如果你单单就求人家顺从,执著的心就会起来。“悟人处世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人家对我不好,不顺从、不听我的,也没有关系,不要太执著,不要说人家一定要听你的,我执、我见很重,修行怎么能成就呢?你看阿底峡尊者找侍者就专门找一个老是说他的,老是跟他捣蛋的,以这个作为忍辱境来修持。

第八个方面施德不求望报。在帮助其他人的时候,不要总是希望能够得到人家的回报,或者赞扬,“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你做事帮助人家,希望图回报,就产生一个贪图福报、斤斤计较的心,并且你人天福报有用尽的时候,所以不要贪执图名。如果你有这个念头,一定就会想宣扬自己的名气,这个我执、我见、我相就很炽盛,就是你修行的障碍。所以“以市德为弃履”,市德,好像做买卖一样的,你帮人家,你还希望人家对你有一个回报。“明德无性德亦非实”,不会去沽名钓誉,因为那个是会让你堕落。

第九个方面见利不求沾分。“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有利可图的时候,不要总希望自己沾点光,不要总希望自己得点好处,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利沾分则痴心必动,痴心动必恶利毁己。如果你有利可图,想沾光,就会产生痴心妄想,甚至于就会造恶业。你痴心贪财,一定就会被那非分之财毁掉自己的德行。一般我们中国人有一些见地:“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这是错误的!哪有什么横财?你过去没有种因,现在想得到,不可能的事情,不要痴心妄想。

“世利本空利莫妄求,以疏利为富贵。”世间的利养本来也是虚幻的,因为因缘、业力所牵引,并不完全靠自己本事大挣来的,你不要妄求,不要因此而造恶业,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第十个方面被抑不求申明。如果给人家误解、委屈、诽谤,不必要去解释、申明,不要通过申辩希望人家对你重视。“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忍抑为谦抑我何伤?以受抑为行门。”以它作为修般若波罗蜜多的一个境。

这十个方面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在这个中间应该去好好修心,这是略讲。

传道授业解惑

还有些问题我要跟大家答一下,有些问题还是提的比较好的。

有同修问说,有人说女居士不可以双跏趺坐?

师父答:律上面有规定是说女众,不是说女居士。出家的女众不可双跏趺坐,单盘可以。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制戒的因缘。为什么?因为在印度我们知道出家人,我们看南传佛教小乘的可以知道,看藏传佛教也都知道了。他们不像我们这样穿一条裤子,穿一条裙子呀。裙子里面就没其它东西了,所以她就穿一条裙子的话。你如果是双盘坐有时候会出问题。

佛陀住世的时候就出过问题,所以佛陀就制定了这个戒律。因为那个时候生活环境物质条件很差。所以这个蛇就钻进去了,这个很有问题。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说以后不可以双跏趺坐一定要单盘坐才可以。

我们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要知道制戒的因缘,明白这个制戒的因缘以后就知道了。这个现在不可能是这个样子了,不会有这个问题出现的了,所以说双跏趺坐应该是可以的、没有问题的。

有些人他只是看戒律,他看这个表相他不知道怎么制戒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都不知道所以就只看到这个表相。

第二个问题是《天地八阳神咒经》是否是佛说?

师父答:这个不是佛说。现在这个书印得很乱。居士们心是好的,都希望多印一点法宝来流通。就正知正见不够,凭一股热情去印。印一些什么《天地八阳神咒经》、《地狱游记》、《天堂游记》都不是的啦,不是真正的佛经。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有正知正见,这个非佛所说的你不要印。什么“一贯道”的那些东西,假托佛的。还有什么《五公经》、什么《血盆经》。衡阳这边农村里面好多老太太喜欢念《血盆经》。不是佛经,伪造的啦。要有正见,你印那个的话,流通出去人家不知道,以为那就是佛法,这个就麻烦了。

弟子问有人说合掌观音不可以在家里供奉为什么?

师父答:没有这个事情,什么观音都可以供奉。哪有什么固定的像呢。你见像生欢喜这样就最好。然后如法供奉就好。然后大家的话,我们修净土,要选定一尊阿弥陀佛,自己可以随身带着,选定一尊阿弥陀佛的像,选自己最有缘份,看了最生欢喜心的,随身带着不要变。

诸佛出众生心想中。你固定地这样子观修的话,随时看的话,将来来接你的阿弥陀佛所现的就是那个像。所以你不要老是变来变去,今天看这个明天看那个,看来看去换来换去这不太好。

有些小册子说《楞严咒》在家众不可以念,要念必须早上六时前念完,而且要住最高一层。因念此咒诸佛菩萨及天龙八部要来听,还说什么,还说一定还得念十小咒将他们送走,否则就不会走,这样说对吗?

师父答:真是开玩笑,这样执著,这个著相著的这么厉害,又不懂,这个很错误的。《首楞严咒》我们可以学,而且的话什时候都可以学,但是要有恭敬心。那是事实,很多都是一些诸佛菩萨、神王的那些名号,但是没有说规定一定说六点钟前念完这个不是。然后也不是住在最高一层次才能念,这没有道理的事情。

那执著这个的话,万一我们没住在,那不能学了?那不是这样子的。净,随其心净则国土净。你心清净就是最好的。

念此咒还说什么,一念此咒诸佛菩萨及天龙八部都要来听。这个诸佛菩萨和天龙八部那就忙得不得了,哪里念都去听,那怎么办?你念了就要去听那不是麻烦了。还说一定要念十小咒将他们送走,怎么那么愚痴呀,佛菩萨在你那里不动了不是最好吗?你送走干什么?笑死了。

主要是没有正见,著相修行呀,什么问题都来了,障碍重重,哪有那个事,不需要这样子的。

还有是:把一字心咒念一遍观想什么颜色?

师父答:这个大家知道就好了。颜色你能观就观,不能观你就不用观,知道这个字就好。以后我们有机会的话,我们再讲一讲就可以,现在就不用了。反正你念的话就是说,一开始你念十万遍,念够十方遍平时念七遍,这样就好了。

“勃鲁m”这个是很简单的,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写,要会写呀,然后的话这个咒的光音的加持,这个咒本身就是光明。为什么?它是如来的法身,如来涅以后这个法身所成就的,来度众生的,所以说它的光和它的音声,能够加持我们,不可思议的加持力,让我们保持一心不乱。

还有什么何为见性?何为不生不灭的真心?

这个都讲过了。

西方极乐世界在哪里?

师父答:西方极乐在你真心里面。在哪里?

这是问题,我给大家说西方极乐世界决定存在。你不要认为听到说,哦唯心净土,认为好像就是没有一个实在的国土存在,不是这样子的。而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实实在在地存在。

为什么?你执著于这个世界、执著于这个娑婆世界是实在的呀。那么你现在的话,你要知道怎么样?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其实怎么样?我们说真心,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极乐世界在哪里?在你真心里面,在这个不生不灭的真心里面呐。既然你真心是量周沙界,整个法界都在其中,你怎么可能单单把这个极乐世界不在其中呢?决定在其中。

然后的话,我们修持要成就,这个念佛法门它的殊胜是什么?我们讲过很多遍了了,一定要以净土为归宿。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持戒为本,净土为归,观心为要,善友为依。不管你学了什么,都一定要回向,一定要导归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好像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那些大菩萨,都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何况是我们这些具缚凡夫呢。一定要以净土为归宿,这一条永远不要变,不管你参禅也好、修金刚乘也好。

你修禅的人真正明心见性以后,一定会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为什么?

他明心见性,虽然是明心见性了,他是怎么样?他是寂而常照,成就了这个身土不二,成就法身,明心见性成就法身。成就法身以后身土不二,他就怎么样?就一定归心净土,念阿弥陀佛成就净土。身土是不二的,寂而常照是成就法身,照而常寂是成就净土,其实本体是身土不二的。

所以天如禅师他就说:禅宗开悟的人,开悟以后如果不会归心净土,不会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是大彻大悟。只有大彻大悟的人才真正了解这一点,透彻了解这一点。

你看我们永明延寿大师、莲池大师、q益大师、截流大师。净土宗后面的祖师,你看哪一位不是禅门里面大彻大悟以后回来归心净土的。

我们元朝时候中峰国师,都是大彻大悟,禅门里面彻悟以后来归心净土念阿弥陀佛。修金刚乘的人也一定要归心净土,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是我们简要地说净土。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明白的话呢,这个理要说的话,我们就要说到华严教义上面所说的华藏世界,不多说了。

还有,开始那个同修说的颇瓦法,我们要把这个事情讲透。

颇瓦法你知道吗、颇瓦法它是迁识出去,你不要认为那个是你的真心。还是一个神识。你以为那是真心了。它叫迁识法,迁识呀。“识”识才可以迁。你真心是不动的。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你迁什么迁。但是它很善巧方便,这个是号为三个不修而成佛法之一,有三个不修而成佛法,这是一般的通说。

为什么?他用那么一个善巧方面的话呢,可以生佛净土,根基好的话也可以即身成就。然后的话我们念阿弥陀佛,它也是暗合道妙,巧证无生。

总而言之大家记住一个总纲,不管你修什么法门,要成就的话一定是不二法门。

一定是我们上午所说的八个字“能所双亡,根尘脱落”。我们能修的人,所修的法能所双亡,根尘脱落就是色心大离体,这个无明壳子不会障碍他了,根尘脱落。

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是非常好的。为什么?你妄念一起马上佛号提起来就照空了,非常方便。久久的行持这个念佛成片就比较容易得到。

还有是,要发菩提心,怎样做才是发菩提心?我想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两种传承,七重因果发菩提心和自他交换发菩提心。

经书第十七页,倒数第四十三行,提奖阿难及摩登伽归来佛所,师父说摩登伽是其女母之名。文殊菩萨为什么提奖其母亲来?

这是个略说,摩登伽是母亲的名字,她女儿的名字是钵吉蹄。摩登伽是小家种也翻译为贱种,钵吉蹄是本性,虽然是示现为淫女,本性是没有失去。所以说这个摩登伽这是个略说,实际上就是摩登伽女。不是把她母亲带过来了,而是这个女儿带过来了,摩登伽女。

舍染归净,转识成智。这个中间的“净”,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其义是一还是二?

你们说是一还是二?这个问题很简单。这世间一定都是不二法,哪有什么二法。不过就是会显发我们这个真心的深浅,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能够这个样子的时候,净念相继这个“净”,也就是我们说舍染归净。舍染归净实际上是一个怎么说?因为对于凡夫的染污、妄想、尘劳来说,我们才来说净,实际上真如本体哪有什么染和净呢?佛性哪有什么迷和悟,不属于迷悟啊。真如本体不属染净,只是对于众生的染来说净,这样子的。

为什么要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为什么要在佛字前面加一个“大”字难道佛有大小吗?

师父答:这是完全不理解。不是佛有大小。这个“大”字是怎么样?体、相、用呀,这个大不是相对待的那种大,大家要明白,这个大不是我们说的相对待那种大,而是怎么样?而是绝待圆融的我们称之为“大”。

这个里面不能详细说了,要说一个小时才说得完。我们可以从佛法、心法、众生法,从三个角度、从三个方面来讲大佛顶三个字的意思。这个我们下次再讲好了,只是提一提。

你们福报有的时候,我们有时候给大家讲几个字,讲实修的方法。

问:居士到外面助念后,穿的海清是否要换洗?不洗可不可以穿着参加法会?

要不要洗啊?你们说要洗还是不要洗?这个问题很简单很浅的了。怎么说呢。

慧律法师有个说法,就是说我们如果出去助念,你回来以后最好衣服换一换,这个也是有道理的。什么道理?就是说缘起来说,你心不是很清净的话呢,从缘起法、从世间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呢,还是可能会令自己有点不舒服这个样子的,但是这个应该不是问题。

最重要的是你的心。如果你外面助念回来,我们比较疲劳,沐浴一下然后换换衣服,这个是好的。如果我们比较忙的话也是不一定。

保持正知正念就最好,一切法都由心生,你不要执著,不要取相,取相就有障碍,执著就有尘劳。

如果你一定是说要洗了才可以参加法会、才可以进佛堂,不然的话这个衣服上面带来污秽之气,那你麻烦了。那你不是进房子之前要全部脱光才能进去呀,这个就麻烦了。

说来说去都是一个执著取相,是不是啊?要不取于相才行。

居士在外面助念可不可打法器?

师父答:这个事情是这样,不是从我们的角度来考虑,要从对方那个角度来考虑。如果去助念的话最好就不要搞很多的法器,不管你是居士好法师也好。你叮叮当当,这个临命终人神识很脆弱,你叮叮当当以后,他如果生烦恼还不好。就清清静静的一个木鱼一只引磬就好,而且不要敲太重。有些人心浮气躁,那个鼓打到三里之外都听得到。

弟子问:这个《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佛说的,是否一定要上师传承才能念?才能功效倍增?

师父答:这个决定了。《宝箧印陀罗尼经》这个是非常殊胜的一个法宝,但是我们也不要求多,这个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你能够把《首楞严经》听懂、修好,决定超生死出轮回,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而且上品上生,无论你修什么法都能成就。为什么?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佛菩萨万行首楞严,你要搞清楚“如来密因”。直接用不生不灭的真心来修,直接修佛乘的法,究竟了义的修法。你说怎么会不成就?你那些学通以后再来学这个就容易。

这个咒语因为它有个问题,这咒语翻译都是以前翻译的,这个音就变调了。同一个汉字唐朝时候念的音跟现在念的音是不同的。

比方说“般若”这两字唐朝是念“bōrě”。我们现在念“bānruò”是不是。你不能念“bānruò”波罗密多,不能这么念。这个音唐音跟现在不同了,所以有些咒语它要传承,就说一个是加持力,再一个音还是有变调了。

广东话里有一些话是唐朝的古音留下来的,客家话里有一些是古时候汉话的音留下来的。

弟子问:念《大悲咒》怎么观想?

和尚答:这个现在不能讲。你们好好修,《大悲咒》念满十万遍,下次我们修三天三夜的千手千眼的八关斋戒,再给大家透一线消息。

弟子问:真心常住不动,三法印中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寂静。真心常住是否与涅寂静相合?小乘佛法中苦、空、无常、无我,《涅经》又说常、乐、我、净,佛性超越了常与无常、苦与乐、净与垢、我与无我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师父答:后面那个正确的。佛性它绝待圆融的,没什么常、无常、苦与乐、净与垢、我与无我这么一个对立,绝待圆融的,这个看法正确的。

但是真心常住不动,真心常住跟那个涅,小乘的三法印的涅寂静,我们可以这样说小乘涅寂静还只是怎么样?还只是证得偏空涅。也就说怎么样?我空法有。他还没有真正透彻地悟到一切都是妙明真心中物,心包万法,万法唯心。也就是说小乘它只是断掉了见惑和思惑,就只是断掉了烦恼障;那么所知障的分别法执、尘沙惑,具生法执、无明惑还没有断尽。

弟子问:佛教不承认灵魂之说法,只说神识。不是说这一世神识钻进人身了为人,下一世或者钻进异类而成为畜生之身。究竟是怎么样呢?

师父答:还没有理解哦,不知道师父在说什么。其实我说了那个河流,你明白吗?也就是说这个神识,它不是一个固定的什么东西。

一般中国人说灵魂,他就执著于有一个常住的东西在,所以佛教不承认什么灵魂的。神识的意思是什么?

阿赖耶识,显教里面我们要分两层来说。显教里面就是阿赖耶识,去后来先做主翁。人命终,阿赖耶识最后才走,投胎的时候它最先进入,所以叫做“去后先来做主翁”,这个是我们大乘显教的说法。

金刚乘里面还有一个很殊胜的说法:微细的风心。不能够详细跟大家讲。总而言之它这个微细的风和微细的心相持。但是他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只是一个相续之流。明白吗?我们不是说那个河流嘛,它只是一个相续之流,相续之流是河流里面的东西,这个水流到干净的地方是干净的,流到污染的地方是染污的。但是这个相续之流始终存在的,相续之流。

弟子问:佛教界对于《无量寿经》会集本与原译本、曹魏本颇有争议,比如说持诵原译本才得以往生。弟子有疑,佛法是不二法门,有二种法就不是佛法,不能落入相对之中,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称性起修对否?

师父答:这个很正确,这个是非常正确的。佛法是不二法门。所以说你要如果说,一定要持诵这个曹魏本的原译本的《无量寿经》,你才能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决定不是这个样子说的,怎么可以这样子说呢。对净土宗没有深入的了解就产生障碍,不二法门。你诵会集也好诵原译也好都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一般来说不会很刻意、很过头的去推崇会集本。为什么?不能开坏这个头。夏莲居居士他是大菩萨,他可以会集。但是他开了这个风气以后,其他人他是凡夫,他也瞎拼凑那这个以后就麻烦了。

佛法一定要是原汁原味的佛法,好像我们现在的克隆,一摸一样的原汁原味的,你才能成就、才能证悟。如果你偏差,在讲解佛法的时候,你掺杂自己凡夫的情见进去,这个就麻烦了。离经一字即同魔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你也不能执著这个文字相。从文字表面去讲,那就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了,你会错我的意思了。

所以的话,这个一定要能够明白。所以的话我们不会很刻意地去推崇这个会集本,但是现前来说你诵会集本和诵原译本都是可以的,这是一个方面。

而且第二个方面的话,就是说你一定要不是念就好,而是心契入这个真心。所以后面这个理解正确了,不能落入相对法之中,这个对的。不管什么法都应该是不二法门,才是正确的才能成就了。一定是称性起修,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这个说法正确的。

弟子问:什么叫菩提心,我们在生活中间应该怎样发?

师父答:菩提心第一个如果你有缘分,你最好是得到菩提心密授仪轨,在座上修。座下呢,一个是我们不是有三十五种生活瑜伽嘛,照这个三十五种生活瑜伽去修。还有的话可以好好地把寂天菩萨的《入菩萨行》融会贯通这个最重要的啦。

修菩提心有几种,应该好好的通达。第一个是《入菩萨行》,这个堪布索达吉有讲解,说的很好。再一个就是《佛子行三十七颂》土美仁波切,无著贤。大家要明白这个无著贤,不是那个无著菩萨,一定要知道。然后就是《修心七义论》。

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灵魂,是将凡夫身转变为金刚体的点金术。所以非常重要,命脉之法。大家不单是在座上修,在生活中间也应该要好好的修。

我们简单说一句,你看“心改身如故。”

弟子问: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一心向道,道是什么?

师父答:这应该是没有好好听,没有专心听讲。要先吃三十棒子才说。今天上午就讲这个,是不是啊。你生活当中如何一心向道呀。你生活中间不管遇到的一切境界、一切环境,不管人家怎么对你也好,遇到什么事情也好,遇到什么境界也好,都要怎么样?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是契合我们根根基的修法。

你说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因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这个圆照清净觉相这个是不容易修的,你要说在生活中间遇缘对境你去修如梦、如幻这个容易修的。

我们不是今天上午讲了六种如梦观,其实有六种如梦观六种如幻观,今天上午就重点讲了六种如梦观。但是我想大家如果能够把这个六种如梦观,观好了已经了不起了,决定心能够安心。

道是什么,这还不知道吗?道是什么?说似一物即不中。这个是怀让祖师说:“说似一物即不中。”你不可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要说的话。只是说怎么样?我们契入到这个本具的觉性,以始觉之智照本觉之理,成就究竟觉。

弟子问:在日常生活中间,我们在马路上看到别人掉的金钱,到底是捡还是置之不理?捡到以后我们拿来放生对不对?

和尚答:这简单,四个字“拾金不昧”。

弟子问:如何供养师父?

这个简单啦,如法修行就是最好的供养。最上等的供养是如法修行,成就证悟。师父不是要你什么供养,你修行成就了这个就是最好的供养。中等的是身口意,下等的是金钱。

弟子问:如何善用六根?

师父答:这个我们后面会详细讲,舍识用根。整个《大佛顶首楞严经》修行的方法就是这两类,其中一类就是舍识用根。

弟子问:什么是祖师西来意

和尚答:(和尚拿起杯子又放下)懂这是祖师西来意吗?

弟子问:什么叫透过相去见性,怎样去见性?

师父答:这个很简单,我们透过这个如梦如幻,你首先是一定要真实的生起如梦观,这是最真实的。你口里面说如梦,心里面没有真正地认为它是如梦的,这个不行。我们说怎么样?凡夫梦中间的好像喜怒哀乐,他知道那个是假的,清醒的时候这个喜怒哀乐,寿夭穷通他就执著于是真实的,其实有什么道理呢?

你做梦也好、清醒也好,用的都是妄心对不对。你梦中间最后都会空掉,你醒的时候这个也是会空掉的啦。是非成败转头空,怎么会不空呢?所以从这个我们就可以知道,醒的时候一切都是空,都是跟梦中间一样的,要保持如梦观,真正的要知道就是比较好。

弟子问:什么叫作乐明与无念的状态?

师父答:这是修行过程中间的一种境界,实际上很简单,我们不讲了嘛。念头、妄念生起你不要害怕它,为什么?妄念是什么?本觉智慧相,这个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听清楚。妄念你怕它干什么?妄念是本觉智慧相。我们重要的是怎么样?是要能够照。妄念一起你就能够照到它,就就能够了知它,一照它就转空了、就空掉了。

因为妄本无,你这个能照的光明,这个是始觉的智慧光明,这是道光明,那个妄念是体光明、是母光明。以子光明去会母光明,母子光明相会这个是成就哇。

在做功夫的过程中间,说个简单的比方。好像一根绳子、无明的绳索,不是实在的绑缚,但是把你绑住了。绑住以后你就把这个绳子磨呀磨……磨到最后就剩下一点点了,这一点你还是要断掉它呀,你才能够桶底脱落。

这个乐明无念是什么?它可以把本具的光明透发出来,那个大光明藏透发出来,但是他会执著在那个上面。那种快乐是胜过于世间的快乐。但是你那个要去掉,不过这个就要有窍诀,不是你说去掉就去得掉的。这个我们有一些善巧方便,我们不是讲了一个窍诀。以后你修到这一步,我就可以跟你点一点了。这个境界说多了没用,你们好像听小说一样,你没有修到只是听。

弟子问:为什么我们明白道理却不能悟?

师父答:你明白道理、真正听懂了叫解悟,解悟了以后你要去行持呀,你单单求多闻不行持不行。但是也不要说你不求多闻,还是不行。“通宗不通教开口便乱道,通教不通宗如蛇钻竹筒”,钻到死胡同里面去了,入海算沙徒自困。

所以的话,你现在这个明白道理,这也是一种解悟,大开圆解。然后你保任它,保持正念好好修,然后的话绵密的保任,保任这个我们的见性。

弟子问:怎么样到一切时一切事上去修?

师父答:转、保持,一个是照,一个是转。

弟子问:一句阿弥陀佛当中,有几声阿弥陀佛佛号?

师父答:真实开玩笑。这样说,一个念头有九十个刹那,一个刹那有多少个生灭呀?如果你真正的能够在这个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前句的弥陀佛已经过去,后一句没有起来,在这个中间去契入,这个是修什么?

这个是一个同修说,我没有听师父讲大悲咒的开示,怎么办呢?

要师父再讲一遍,不是吧。你好好念大悲咒就好。

弟子问:年纪大了学净土哪一部经最合适?

师父答:那本经最合适呀?“心经”呀,不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修心的经。能够真正显发你真心,能够让你在一切生活、一切环境中间不迷惑、不颠倒的,这个正知正念最重要。

弟子问:早晚课后念《药师经》或《地藏经》可以吗?

师父答:这里面有个专修一个杂修的问题。我要跟大家把这个说透。

修行第一个我们不要著相,你不要认为你在佛堂念经那个才叫修行。在任何地方应该都是修行,把念头转过来就是修行了。这是一个,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修。

密勒日巴尊者说:身是寺庙心是佛,菩提行愿为庄严。应该在一切时一切处去修好你的心,以始觉智慧契入本觉理体,那样子修最正确,这是一个。

第二个什么是专修什么是杂修?有些人说我专修净土我就念《无量寿经》和阿弥陀佛,我是专修。你们那是个又念《地藏经》又念《金刚经》那个是杂修。对不对?我说迷惑颠倒啊。

如果你念《无量寿经》和念阿弥陀佛,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你的心都是很清净,决定是专修,这个没错。但是你现在指责人家是杂修,你这个心就不清净,所以我可以知道你不是专修很简单。

“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你哪里是真修道人呢。你执著于我是真修行人,我专修净土,我专修你杂修,人我之相未泯,贡高我慢的心很炽盛。时时刻刻盯着人家看,就不看自己,这个就很麻烦。

还有一点是什么?你要知道这个“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在念头上去修,我们人一日一夜有八万四千念头,每一个念头你都要能够转得过来,这个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让你今天念《地藏经》,明天念《药师经》,后天念《金刚经》,大后天你去打坐、参禅,再往后持咒这个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不是这个样子的。

每一天每一个念头你都把它转过来,“前念迷即是凡夫,后念悟即是佛,前念著境即是烦恼,后念离境即是菩提。”这样子的去修,这个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是专修。

专修是修什么知道吗?修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是什么?是心地法门,“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本觉,是心作佛是始觉,去念阿弥陀佛就是作佛,以始觉念本觉成就究竟觉,这个叫不二法门。“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声声都是唤醒本具的如来智慧德相,声声都是唤醒我们不生不灭的真心,这个是真会念阿弥陀佛,这个是真修、这个是专修。

是心是佛是性德,性德,自性中间本具的,无始本具的、不生不灭的;是心作佛是修德,现在我要觉悟了,我知道要念阿弥陀佛了,这是修德。性德修德不二,这个是不二法门,这样子的不二法门的修才是叫专修。

然后你看,你平时说“我一天上午念一部《无量寿经》下午念一部,我一天还念两万佛号。”你就专修啦?你吃饭,这个菜好吃多吃一点。这是贪心呐,贪心你不是修净土、不是修佛,你这个是修饿鬼,贪心的因是饿鬼的果。

这个儿子不听话很不高兴,_恨心是修地狱。你以为你真的是什么专修?一边念佛一边好像小鸡啄米一样,一边打瞌睡,无明、无记状态,你那是什么?无记是什么?痴呀。愚痴的因,你在修畜生呐。你一天地狱、饿鬼、畜生都修到了,你还说你专修,这个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诵经这一点我跟大家说,诵经这一点的话我们不要太执著,最重要的是什么?你要明白,你不要单单口善。你诵《地藏经》你知道《地藏经》说什么吗?你知道《地藏经》指导你怎么修心吗?很多人不知道呀,所以说很有必要去看。我们这次武汉不是讲了《地藏经》吗,没有听呢,VCD好好看几遍,就知道怎么念《地藏经》了。

《药师经》我们原来讲过《药师七佛经》没有讲透,将来有机会我们不讲《药师七佛经》就讲《药师经》。在生活当中如何实修。药师法门很重要的啦,我们现在不是都很执著希望健康长寿吗,身体怎么健康、怎么长寿,在药师法门里面有呀。

药师法门里面说我们如何可以身体健康,十个字:“一、二、三、四、五”,不是开玩笑是真的啦,这里面有很多的修法在里面的,然后的话还有什么“红、绿、黄、白、黑”,十个字,这是最浅的药师法门。

再往上就是一些药师法门的窍诀了。我们说怎么样?“妄念消尽幻身融”这个窍诀也是里面来的。“直奏虹身工”都是药师法门里面来的。其实我们说这个虹光身,药师法门你真正学会,把这个最粗的色身,最粗的身和心转为细的身和心,再到极细的身和心,然后修明点、修虹光。

总而言之你们知道,诵经是可以的。但是你不要诵太多,你不要说师父说什么经都可以诵,所以你一天就忙忙碌碌,一天从早上排到晚上都念不完,这个就麻烦了。但是不管什么经都好,一定要启发自性,要销归自性这个最重要。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