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慧日书院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三十七道品

《弥陀要解》 by 大愿法师

2017-5-12 21:03

接下来是归纳三十七道品:

《解》「三十七品,收法虽尽,而机缘不等,作种种开合名义不同,随所欲闻,无不演畅。故令闻者念三宝,发菩提心,伏灭烦恼也。」

三十七道品因应众生种种的根机不同,会开合不同,有时是略说,有时就详说。好广的人,就开演三十七道品,成无量法门;好略之人,就合三十七道品,浓缩为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或广或略,说法自在,随众生的机缘都能演畅,都能让他称心如意,得到自己最适合的修行法门。

〔故令闻者,念三宝。〕所以可以知道极乐世界那些众鸟确实说法有方。生到极乐世界以后的众生,喜欢听广的就跟他说无量法门;喜欢听略的就跟他讲戒定慧三无漏学,所以都能让众生心开意解,迅速地断见思惑、断尘沙惑、断无明惑,然后能够让他们念念念三宝的功德,能够圆念三宝,能够圆发三心。

圆发三心就是理心、慧心、善心。能明正因佛性,那就是理心圆发;能明了因佛性,就是慧心发了;能明缘因佛性,就是善心发了。念佛就是正因佛性理心发;念法就是了因佛性慧心发;念僧就是缘因佛性善心发。一发一切发,圆发三心、圆断三惑、圆念三宝、圆证三德,自然就能圆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这是赞叹这些鸟说法不可思议,q益大师的《要解》也是不可思议,讲得这么详细。《阿弥陀经》非常略,每一个字都包含无量义,我们泛泛这么念过来,还不知道说什么,得到《要解》就明白这里包含了无量深意,所以印光法师赞叹说:“q益大师的《要解》是古今第一注。”

《解》「灼见慈威不可思议,故念佛。法喜入心,法味充足,故念法。同闻共禀,一心修证,故念僧。能念即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一体及四教意义,三谛权实之不同,如上料简道品,应知。」

这是讲能念即三观,就是能念之心,体本空寂,这是空观;用就是圆照,这是假观;正空寂时,寂而常照。正圆照时,照而常寂。这是中观。能念之心就是三观,所念三宝有别相三宝、一体三宝。

法身、报身、应化身,这是四教的佛宝;教理智断为四教的法宝;三乘圣贤为四教的僧宝,这是别相三宝。

一体三宝就是都是真实之体,都是由我们的真如妙心而显发的,湛然智照,灵明觉了,为佛宝;实相理体,清净圆妙,为法宝;理智不二,和合无违,就是僧宝。这个就是一体三宝。

四教意义就是:藏通二教是真谛三宝,别教是次第三谛三宝,圆教是一心三谛三宝,所以三宝有四教的意义不同。其实广泛地说,整个三宝开演出来就是整部的大藏经,所以说一切法门都是念佛、念法、念僧。

底下讲解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我们要能时时念佛法僧三宝,那些极乐众鸟都是引导我们说三十七道品,让我们能随时恒念三宝,在自身的心相续之中成就三宝的德能。我们念阿弥陀佛其实也就是在依佛教诲,圆念三宝,而且别相三宝、一体三宝统统都是圆念,所以能入禅定,能见西方胜境。

比如东晋时的慧远法师,听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以后大彻大悟,并随道安法师出家。

太元六年他到了庐山,感得山神护法。他到了庐山以后最初是在慧慈的西林寺里面,因为地方很小,他想另外建一个寺院,可他没有护法。但他修行道德很高,有一天突然就狂风暴雨,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水自动把那些木材漂送过来。刺史就很高兴,为慧远法师用那些木头建了一个殿,叫神运殿。是护法神的力量把那些材料运过来的,并以此号为东林寺。

他三十年之中足不出山,一生之中三次见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都是沉厚不言,到第三次时见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无量化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分明分十四支演说妙法,阿弥陀佛对他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七日后当生我国。”

他知道自己要走了,才在第三次见阿弥陀佛以后告诉徒众们:“自己已经三见圣相,七日以后就往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赞叹慧远祖师,说他是“释迦说西方,弥陀现身东土。”赞叹慧远法师演说净土法门就等于是释迦佛的化身来说西方极乐世界,也等于是阿弥陀佛示现到东土来。

(壬)二征释略显

《经》【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无三恶道。舍利弗,其佛国土,尚无恶道之名,何况有实。是诸众鸟,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解》「征释可知。问:白鹤等非恶道名耶?答:既非罪报,则一一名字,皆诠如来究竟功德。所谓究竟白鹤等,无非性德美称,岂恶名哉。」

这就是怕有些人起疑惑,起疑惑是因为阿弥陀佛在因地第一大愿就说,我将来成佛时,我的国土没有三恶道,连恶道的名字都不闻。阿弥陀佛因地发愿说:“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

问:现在有众鸟,众鸟不是三恶道吗?不是违阿弥陀佛的本愿吗?所以佛陀就对舍利弗告诫说,你不要说这些众鸟是罪报所生,其佛国土非但没有三恶道,而且恶道之名都没有,这些鸟都是阿弥陀佛为了让法音宣流,化现出鸟来说法,是说法的艺术化。

法藏比丘因地所发第十六大愿,这是康僧铠的译本上面说:“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不善名者,不取正觉。”名且不闻,哪会有这些罪报所生的众鸟呢?这些鸟是阿弥陀佛以不可思议的愿力变化所作的。

法藏比丘发愿说:“地狱鬼畜生,皆生我刹中。”从前面讲过的那些八哥鸟,鹦鹉得往生就可以知道,这个愿力能够得成就,又说:“一切来生者,修习清净行。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故知,没有往生时,虽属于恶道畜生,但其能有特殊因缘种善因,就能即生彼国,都成为上善人,都同佛相好。哪里还会存在那些恶道之形?哪里还会存在那些实质上的鸟?不可能存在。那些鹦鹉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同阿弥陀佛一样相好庄严。

问:这些白鹤不是畜生道鸟的名字吗?这里就有一个解释说,这些鸟其实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因此说究竟白鹤,也是自性称性功德的美称,而不是恶道、畜生道众生的名字。任何一个名字都是诠释如来究竟的功德,极乐世界一切的设施,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接下来是问:为什么要变化出这些鸟?

《解》「问:化作众鸟何义?答:有四悉檀因缘。凡情喜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鸟尚说法,令闻生善故;不于鸟起下劣想,对治分别心故;鸟即弥陀,令悟法身平等,无不具无不造故。」

这是讲,原来有这个四悉檀的因缘,所以阿弥陀佛要以神通力,以愿力变化作众鸟来说法。讲经说法、弘法利生,要能够善于运用四悉檀,才能把教法铺开,让正法久住。“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是故于此中,缘起大悲心。”要缘起大悲心来弘扬佛法,但你没有方便,这法弘不开,所以要善于运用四悉檀。

第一世界悉檀,就是令得欢喜益。首先要让人欢喜,要恒顺众生。佛陀就是这样示现的,这是一种无上方便。释迦牟尼佛一开始就给我们说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种种的庄严,我们心里很欢喜,愿求生,愿超出轮回,并且一生极乐,顿脱轮回,这就很巧妙了。

世界悉檀是让我们得到欢喜益,所以佛教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弘扬,一定要融入当地的文化,一定要不破坏原住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佛法才能生根。同样,我们在每个道场就要知道此处道场的家风,就要按照其道场的家风去说法,若说其他的法,就是扰乱大众了。因为跟大家所学所修不相应,就难以生欢喜。如果到其他的国家广泛地弘扬,就要知道那个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然后再应机说法,佛法才能生根。

第二是为人悉檀,就是让我们得生善益。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愿望不同、愿景不同。比方说读书的人,他想明理,开智慧,生意人想赚钱等等,众生的意乐不同。所以同一部经典就有种种的说法,经典是活的,“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正人说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说正法,正法亦邪。”目的就一个,就是能够让他心开意解,放下执著,修习善法。但说法就有种种的讲法了,下面举一个世间的例子。

宋太祖赵匡胤用赵普作宰相,打天下。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还是用赵普来作宰相,赵普就对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殿下致太平。”意思是我用半部《论语》帮助太祖定天下,用半部《论语》帮助太宗来致太平,也就是这一部《论语》――世间的经典,运用在军事上能定天下,运用在政治上能让国家太平、社会安定。

日本人写了一本书叫《论语与算盘》,是将《论语》运用在工商业的经营之道上,所以说经典讲的都是原则,我们如何去活用它?活用以后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心开意解,能放下执著,修福修慧,求生净土。

又比如说有智慧的人他要办企业,就可以用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来概括一个成功的企业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首先从《水浒传》开始,要能脱颖而出,打破常规。

第二个阶段就已经形成《三国演义》之势了,你的企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就一定会有强劲的对手。

第三个阶段就好像《红楼梦》,有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需要管理了。

第四个阶段就是《西游记》,凡尘俗世已经没有事情可做,这时企业和企业家都进入到一个取经、传经的阶段。一个企业何时能从国内走向海外,就是进入到《西游记》的阶段了。

所以说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一切都是自性变现,一切都是佛法。你要了知佛法,你在一切法之中看一切书,看一切法,都能激发我们内心的智慧和慈悲。这属于为人悉檀,让我们生善。

第三对治悉檀,得灭恶之益。要能不轻视众生,要有平等心。极乐世界这些众鸟说法,就能让我们有平等心,你不要认为畜生道就一定是很低贱的,就轻视它,要知道众生平等。

第四第一义悉檀,是入理益。没有开悟时处处都是障碍,开悟以后随拈一法都是真如自性。头头是道,法法全真。左右逢源,万法平等。

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变现的,试问,尽虚空、遍法界哪一样不是自性变现的呢?所以才知道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真正能明白真如妙理了,就一定不会废掉事相,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就可以知道要更精进勇猛地来执持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因为念佛就是念真心,求生极乐世界就是回归到真如自性的家乡。对法领悟得越深,信心就越深,愿力就越强,就能不被其它的邪说所迷惑,不被其它的影子佛法所干扰。

这是我们讲为什么要变化作这些种种的鸟来说法。

化作众鸟有四悉檀因缘。

〔凡情悉此诸鸟,顺情而化,令欢喜故。〕世界悉檀,是欢喜益。世间这些凡夫的心,喜欢听种种的鸟鸣,觉得很轻松,阿弥陀佛随顺凡情化作众鸟来说法,让他得欢喜益。但如果是规规矩矩的,阿弥陀佛坐在上面,极乐世界其他众生坐在底下,很庄重,很严肃地听法,他会觉得不自在,而一边听那些鸟说法,一边跟这些白鹤、孔雀、鹦鹉一起玩,就能寓教于乐,一边很欢喜、一边很开心,一边就学到佛法了,所以是非常自在的。

为人悉檀,是生善益。这些化鸟能说法,所以非常奇特,能令闻者咸念三宝而得生善之益。

对治悉檀,是灭恶之益,鸟都能说法,所以对这个鸟不起轻慢心,不起下劣果报想,而生平等心,能灭凡夫的分别恶,能灭凡夫的轻慢心。

第一义悉檀,是入理益。第一义就是甚深究竟之义,生佛一如,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鸟就是阿弥陀佛的法界藏身,鸟也是阿弥陀佛法身所化现,所以“无一法不具,无一法不造。即理具事造,令得入理”。

《阿弥陀经》是圆顿教,其实句句都是第一义悉檀,都能让我们明心见性,一切事造不离理具,事相上的种种显现都从来没有离开过心性本体。这是讲为什么要变化作这些种种的鸟来说法。

《解》「此中显微风、树、网等音,及一切依正假实,当体即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毫无差别也。」

西方极乐世界这些六尘之境,一一无非全体法界。微风是触尘;树网是色香味三尘;音是风声。前五尘是实法,五尘落谢的影子,落在意地之中,是法尘,是假法。这六尘是依报,众生是正报。不论是依报、正报,还是假法、实法,随拈一法,当体都是阿弥陀佛三身四德,法、报、化三身所显现,是常乐我净、涅四德所显现,所以毫无差别。也就是我等一切众生,三身四德与阿弥陀佛平等无别,这就是第一义悉檀。

大家同生极乐!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贡献]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章
返回顶部